卡诗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国际美护品牌二季度增速回暖 中国区市场全面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8-03 13:59
行业趋势 - 2Q海外美护品牌在中国市场增速环比改善 功效护肤和医美业务领跑 [1] - 2025年美护板块成长属性明显 国货品牌整体呈崛起趋势 品牌分化加剧 [1] - 建议关注三类标的:存在边际向上催化 稳健高增 预期筑底有望迎来拐点 [1] 欧莱雅(LRLCYUS) - 1H25销售额2247亿欧元同比增30 其中2Q增速37优于1Q的26 净利润3783亿欧元同比增10 [2] - 专业美发分部同比增65领跑 大众护肤品高档化妆品皮肤科学美容部分别增282031 [2] - 中国内地市场2Q同比增3较1Q改善 皮肤科学美容部和专业美发产品部增速更优 [2] - 卡诗理肤泉修丽可CeraVe等品牌在各事业部表现亮眼 [2] 宝洁(PGUS) - 2Q销售额20889亿美元同比增2 净利润3626亿美元同比增15 环比1Q提升 [3] - 2026财年增长指引1-5 美容业务同比微增02 净利润同比增4 [3] - 理容健康护理纺织品和家庭护理母婴护理同比均增2 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速 [3] - 中国护肤品销量增长被北美下滑抵消 整体护肤业务销售额同比持平 [3] 高德美 - 1H25净销售额2448亿美元同比增122 2Q同比增158 上调全年指引至12-14原10-12 [4] - 注射美学日常护肤皮肤治疗业务分别增9877269 肉毒毒素销售额同比增147 [4] - 新型液态A型肉毒毒素在17个市场上市 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备货超预期 [4] - 填充剂与生物刺激剂业务同比增39 2Q环比增速更优 塑妍萃和瑞蓝SHAYPE获良好反馈 [4] - 七大市场实现双位数增长 注射美学在巴西加拿大中国表现优 丝塔芙在中国印度强劲 [4]
国际TOP1美妆企业再买新品牌
36氪· 2025-07-02 08:42
欧莱雅集团收购动态 - 公司于6月30日签署协议收购护发品牌Color Wow,收购金额未披露,该品牌将归入专业美发产品部 [1][3] - 这是继6月9日收购Medik8后,21天内完成的第二笔收购 [1] - 公司平均每14个月收购一个品牌,自1967年以来至少收购44个品牌 [9] - 近三年四次收购中三个为高端品牌,涉及护肤护发美妆等多领域,包括25.25亿美元收购伊索(约180.88亿元) [9] Color Wow品牌概况 - 品牌创立于2013年,拥有130多个美容奖项和明星产品如XL Bombshell Volumizer和Dream Coat [4] - 实行全渠道营销,覆盖沙龙、选择性分销和电商平台 [4] - 定位高端但价格亲民,产品价格区间24-46美元(约171.92-329.53元) [4] - 创始人表示加入欧莱雅将为品牌创新和持续成功奠定基础 [6] 专业美发业务战略 - 收购Color Wow后专业美发产品部品牌数量增至10个,强化产品组合和全球增长潜力 [6] - 专业美发产品部销售额连续四年增长,2021年增速达24.8%,2024年护发品成为集团增长第二快的品类 [13] - 部门总裁表示收购将帮助公司在护发和造型类别中站稳脚跟 [3] 护发行业趋势 - 全球洗发水市场预计2032年达565.4亿美元(约4050.30亿元),年均增速5.71% [13] - 行业进入功效时代,消费者对成分透明度和科学配方的需求重塑头发护理类别 [3][19] -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联合利华2023年收购K18,汉高2024年收购沙宣大中华区业务 [16]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如阿道夫、拉芳通过差异化竞争逐渐崛起 [19] - 行业经历三阶段变迁:从基础清洁到愉悦相关,再进入头皮微生态的功效时代 [19] - 具备专业渠道表现和专家认可的品牌更受追捧,显示持续增长潜力 [12]
“侯亚孟时代”的珀莱雅,能否挤进全球前十?
新浪财经· 2025-05-31 10:40
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以107.78亿元营收成为中国首家跻身"百亿俱乐部"的美妆企业,并提出十年内进入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强的战略目标 [1][2] - 全球化妆品前十强最低门槛约360亿元,公司需保持不低于13%的年复合增长率才能达到目标,但国际巨头也在增长,实际门槛可能更高 [2] - 公司面临增长乏力问题,2024年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39.45%降至21.04%,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8.13% [5][6] - 公司依赖单一主品牌(占比近8成)且增速放缓,新品牌孵化不及预期,难以支撑未来增长 [7][8][10] - 与国际巨头相比,公司品牌矩阵单一,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品牌支撑 [9][10] - 公司存在"重营销轻研发"问题,销售费用率高达47.88%,研发费用率仅1.95%,远低于国际同行 [13][14][15][16] - 公司面临产品质量投诉和变相涨价等消费者信任问题 [18] - 管理层频繁变动,包括核心高管提前离职和研发人才流失 [20][21][22] - 公司正在进行管理层年轻化和国际化转型,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研发人才和数字化高管 [23] 财务表现 - 2017-2024年营收从17.83亿元增至107.78亿元,年复合增长29.31%;净利润从2.01亿元增至15.52亿元,年复合增长33.91% [5]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7.83%、39.45%、21.0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88%、46.06%、30.00%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降至8.13%,净利润增速降至28.87% [5] - 综合毛利率从2017年的61.73%提升至2024年的71.39% [19] - 2024年销售费用达51.61亿元,销售费用率47.88%;研发费用2.10亿元,研发费用率1.95% [13][15] 品牌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2024年营收占比近80%,但增速从2022年的37.46%降至2024年的19.55% [7] - 彩妆品牌"彩棠"2024年营收11.91亿元(占比约10%),增速从2022年的132.04%降至19.04% [8] - 网红产品红宝石精华3.0版本较1.0版本价格上涨34.10% [18] 行业对比 - 全球化妆品前十强中,欧莱雅以超3000亿元销售额领先,其他企业年销售额在300-600亿元之间 [2] - 欧莱雅拥有近40个品牌,雅诗兰黛拥有近30个品牌,且子品牌均具有国际影响力 [9] - 欧莱雅2024年研发费用13.55亿欧元(约110亿元),研发费用率超3% [16] - 欧莱雅美发板块2024年营收48.86亿欧元(约400亿元),超过公司总营收规模 [9] 管理变动 - 原总经理方玉友2024年末卸任,由创始人外甥侯亚孟接任 [22] - 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引入4位具有国际背景的研发负责人 [23] - 2025年4月任命首位首席数字官胡宁波 [23] - 原研发总监蒋丽刚(任职14年)2022年离职,接任者魏晓岚2024年也离职 [21][22]
欧莱雅:去年亮眼的医美业务一季度“哑火”
凤凰网财经· 2025-05-06 22:25
核心观点 - 欧莱雅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达117.3亿欧元同比增长4.4%但创近5年最低增幅[1] - 皮肤科学美容业务增速从2024年的9.8%放缓至2025年一季度的3.5%[2][5] - 中国市场十年来首次负增长且一季度表现未披露但旅游零售部门调整显示压力[1][6][7] - 国货崛起导致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市场份额被蚕食天猫美妆榜首地位被珀莱雅取代[8] 财务表现 - 一季度四大事业部均个位数增长:大众化妆品部42.79亿欧元(+2.5%)高档化妆品部40.93亿欧元(+7.3%)皮肤科学美容部20.86亿欧元(+3.5%)专业美发产品部12.77亿欧元(+2.7%)[2] - 区域表现分化:欧洲39.15亿欧元(+4.9%)北美29.73亿欧元(-1.4%)北亚29.53亿欧元(+8.4%)[6] - 北亚市场2024年销售额103.03亿欧元(-3.2%)从全球第二滑落至第三[6] 业务动态 - 皮肤科学美容部近两年密集布局:2024年推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铂研"胶原针收购高德美10%股权[3]2024年12月投资颜术医美连锁机构[5]2025年启动"皮肤健康行动"五年投入2000万欧元[5] - 大众化妆品部完成收购韩国品牌Dr.G卡尼尔等平价品牌表现活跃[2] 中国市场挑战 - 2024年海南旅游零售渠道承压导致北亚市场下滑高档化妆品等部门表现仍优于市场[6] - 2024年618大促珀莱雅天猫销售额同比增70%超越欧莱雅(同比降10.8%)[8] - 旅游零售部门战略转型传闻裁员50%但公司澄清比例不实[9] 行业趋势 - 全球美妆市场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4.5%-5%主因中国消费疲软[7] - Z世代消费者偏好国货珀莱雅2023年营收89亿元登顶国产美妆榜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