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饮咖啡
icon
搜索文档
解构单身经济Vol.1:一人户消费大盘点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7-31 11:53
人口结构与家庭形态变迁 - 2010-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人口从3.10人降至2.62人,一人户占比持续攀升,推动"单身经济"成为重要市场变量 [1] 一人户消费行为特征 - 一人户呈现高频购买趋势,食品类、饮料类、家清类和个护类消费频次显著,但五大品类购买均价承压,尤其家清类和个护类更追求平价替代 [4] - 消费行为表现为高频(购买频次同比+6.2%)、少量(单次购买量-0.5%)和理性(购买均价-4.0%) [5] - 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和场景化消费,兼具功能细分需求与"悦己"体验 [7] 品类消费偏好 - **功能型产品**:功能饮料、即饮咖啡、即饮茶占比高,契合快节奏生活下的即时需求 [10] - **生活型产品**:香氛、漱口水、猫粮消费高于平均水平,反映对生活质感和情感陪伴的重视 [10] 渠道选择与分化 - 线上为主阵地,抖音快速增长,体现"高效种草+快速下单"模式偏好 [12] - 近场渠道(小超市、便利店)稳定增长,满足便捷补缺型消费 [12] - 电商平台侧重品质生活(美妆、保健品、猫粮),社区零售保障必需品,便利店解决即时功能需求,形成互补生态 [14] 代际消费差异 - 29岁以下群体消费更"省",30-44岁体现为"频",45岁以上趋于"稳" [16] - 细分年龄层研究可帮助品牌精准捕捉差异化需求,如独居青年性价比偏好与熟龄群体稳定性需求 [16] 数据与方法论 - 研究基于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家庭样组数据,覆盖品类与全渠道维度 [6][16] - 2024年新增一人户年龄分层(29岁以下/30-44岁/45岁以上),深化细分市场分析 [16]
雀巢集团发布上半年财报:有机增长率达2.9%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3: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下降1_8%至442亿瑞士法郎 净利润为51亿瑞士法郎 [1] - 基础交易营业利润率为16_5% 受销售成本高企 增长投资增加及汇率不利因素影响 [1] - 基本每股收益下降9_0%至1_97瑞士法郎 自由现金流为23亿瑞士法郎 [1] 业务增长 - 上半年有机增长率为2_9% 糖果和咖啡业务为主要贡献者 定价驱动分别达10_6%和6_0% [1] - 发达市场有机增长率1_8% 新兴市场达4_5% [1] - 零售渠道有机增长率2_6% 居家外渠道达5_8% 电商销售增长12_3%占总销售额20_2% [1] 战略投资 - 重点投资领域增速达集团整体增速4倍 包括即饮咖啡和宠物治疗产品等平台 [1] - 6个全球创新"重大项目"快速推出 上半年合计销售额突破2亿瑞士法郎 [1] - 在中国完成收购徐福记剩余少数股份 健康科学业务增持植物基营养企业Orgain多数股份 [2] 管理举措 - 公司通过战略执行加速业绩提升和转型 注重效率追求与投资增加 [2] - 大中华区采取实质性措施提升业绩 包括管理层调整 现阶段重点为强化价值主张拉动需求 [2]
雀巢上半年销售额442.28亿瑞郎
新京报· 2025-07-24 19:3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下降1.8%至442.28亿瑞士法郎,主要受汇率影响[1] - 有机增长率为2.9%,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0.2%,定价贡献率2.7%,反映消费需求疲软和价格上涨的短期影响[1] - 糖果和咖啡业务是有机增长主要贡献者,分别受10.6%、6.0%的定价驱动[1] - 宠物护理业务和水业务推动其他品类增长,烹调食品业务出现负增长[1] 区域表现 - 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除大中华区外实现广泛增长,糖果类产品增长最强劲[1] - 大中华区有机增长率-4.2%,实际内部增长率-1.5%,定价贡献率-2.7%,因业务模式调整转向拉动消费者需求[1] - 即饮咖啡和新兴市场宠物护理业务实现强劲增长[1] 战略举措 - 公司计划12个月内完成剩余75%畅销产品单元测试,未达口味偏好优势将采取纠正措施[2] - 广告与营销费用占比升至8.6%,重点投资领域增速达集团增速4倍[2] - 6个"重大项目"上半年销售额超2亿瑞士法郎,目标未来3年每个项目年销售额达1亿瑞士法郎[2] 大中华区调整 - 公司通过管理层调整和强化价值主张拉动消费者需求,预计业务一年内恢复可持续增长[3] - 此前依赖分销渠道拓展的增长模式面临环境挑战[3] 业绩展望 - 公司维持2025年业绩指引,预计有机销售额增长优于2024年[3] - 基础交易营业利润率目标达到或超过16.0%[3]
可口可乐:“快乐肥宅水” 依然是最稳避风港?
36氪· 2025-07-23 08:01
财务表现 - 2Q25表观营收1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小幅不及市场预期,内生营收同比增长5% [2] - 浓缩液销量同比下降1%,价格同比增长6%,高单价产品占比提升 [2] - 外汇逆风影响从去年同期-6%收窄至-3% [2] - 毛利率提升1.3pct至62.6%,经营利润率同比大幅提升12.8% [5][8] - 核心经营利润超出市场预期,费用率下降至27.7%,为3年来最低水平 [5] 区域表现 - 新兴市场增速高于成熟市场,但亚太地区增速下滑 [2]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崛起对公司形成冲击 [3] - 印度成为新兴市场最大贡献区域,通过冷柜在35万个网点铺货加速渗透 [3] - 北美和西欧等成熟地区增速低于新兴市场 [2] 产品表现 - 无糖可乐同比高增14%,连续四个季度两位数增长,远高于经典可乐(下滑1%) [4] - 即饮咖啡通过渠道优化实现正增长,其他品类在高基数下有所下滑 [4] - 高毛利产品(无糖可乐、健康功能性饮品)占比提升 [5] 成本与运营 - 原材料成本维持高位,但期货对冲策略缓解成本压力 [5] - AI应用于市场定价、产品投放和营销决策,提升运营效率 [5][8] - "去平均化"策略通过AI精准投放产品,减少消费者决策成本 [8] 未来策略 - 2025年全年内生增长指引维持5%-6% [6] - 成熟市场:针对低收入人群增加小容量包装,中高收入人群聚焦高毛利健康产品 [9] - 新兴市场:扩张分销网络,聚焦非零售店渠道,加大冷柜投放 [9] - 本地化创新:东南亚将推出低价水果风味碳酸饮料,定价低于核心产品10%-15% [9] 行业地位 - 横跨所有软饮料品类,全球化品牌+本地化运营,抗风险能力强 [10] - 在稳定增长期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盈利能力 [8]
星巴克中国连续第三届亮相链博会
新浪财经· 2025-07-16 22:59
参展规模与主题 - 公司连续第三届亮相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参展规模升级 主题为"扎根中国 链创未来" 彰显深耕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承诺 [2] - 即饮业务首次登陆链博会 携手战略合作伙伴远景共同参展 [2] 可持续咖啡价值链 - 展台设计以可持续咖啡诞生之旅为灵感 串联"从生豆到咖啡"的绿色旅程 展示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实践 [2] - 咖啡吧台采用环保材质与模块化设计 可拆卸后在其他门店循环使用 [2] - 全价值链约70%碳排放来自上游供应商 公司联合远景及供应商结成减碳联盟 [2] - 通过"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测算核心供应商及数千个产品的碳足迹 定制针对性减排解决方案 [2] 绿色门店与能源管理 - 2021年起优化"绿色门店认证体系" 包含8大可持续准则和25项细化指标 覆盖设计 施工到运营全流程 [3] - 全国2100家门店获绿色认证 100%采用绿证电力 [3] - 超过7500家门店接入远景智能物联网系统 实时追踪空调 滤水等7大系统20多个设备数据 提供节能优化方案 [3] 产品与包装创新 - 引入燕麦奶 巴旦木杏仁奶等植物基膳食 降低价值链碳排放 [3] - 包装环节遵循"减量 重复使用 回收"原则 [3] - 即饮业务拓展易回收材料 减少原生塑料使用 推进绿色生产 [3] 数字化减碳规划 - 能碳管理平台已覆盖公司自身运营 并在部分供应商试点 [3] - 未来三年将覆盖所有直接采购和重要间采供应商 测算数千个品项碳足迹并定制减碳路径 [3]
中国消费市场十大新常态——从生存焦虑到理性繁荣的进化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35
中国消费市场转型关键节点 - 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底层逻辑到行为模式的深刻进化,"理性繁荣"成为新趋势 [1] 01 财务谨慎主义 - 29%家庭收入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5-34岁年轻职场人群收入缩水达30.1% [3] - 非刚需消费品类大幅收缩,耐消品市场复苏乏力 [3] 02 健康霸权时代 - 健康成为消费决策首要关注点,消毒清洁品类增长35.8% [5] - 健康属性重构竞争格局,涉及功能饮料、益生菌食品、天然成分护肤品等品类 [5] 03 环保消费觉醒 - "限塑令"政策推动环保消费意识觉醒,消费者更注重可降解包装等实际体验 [7] 04 刚需升级 - 食品消费增33.8%、日用品消费增26.5%,呈现"理性繁荣悖论" [9] - 刚需品类向"多元刚需"转型,如食品饮料因健康需求升级,日化品类因抗菌要求精致化 [9] 05 理性购买决策 - 73.6%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有保障"是好品牌核心特征,58.6%看重"价格亲民" [11] - 性价比内涵从绝对低价转向"高品质低价" [11] 06 宅场景固化 - 在家健身人群增长55.6%,外出健身仅增3.9%,"宅经济2.0"时代到来 [13] - 即饮咖啡、家庭装零食、健身器材等居家场景产品迎爆发机遇 [13] 07 年龄消费断层 - 16-34岁群体居家行为大增,25-34岁尤为明显 [16] - 35-59岁中老年人外出场景恢复正增长,受社交健康需求驱动 [16] 08 渠道权力转移 - O2O模式成为核心纽带,年轻人偏好外卖/电商,中老年偏好生鲜到家/社区团购 [18] - 便利店因"即时满足"需求受年轻人青睐 [18] - 企业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网络,实现全域零售 [20] 09 低线城市反超 - 三四线城市"娱乐""社交"类消费增速反超一二线,对"激情""潮流"产品需求更高 [21] - 低线城市布局体验式消费场景(连锁影院、主题餐厅)成新增长点 [23] 10 本土认同升维 - 国货追捧从文化符号(1.0阶段)升级为对"华为芯片"等技术突破的认可(3.0阶段) [24] - 本土制造成为品质新代名词,企业需从文化赋能转向技术创新 [24]
兴业证券:产品+渠道双壁垒打造软饮增长引擎 推荐东鹏饮料(605499.SH)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1:42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 - 中国软饮料行业经历多次变革浪潮 上世纪90年代前国际巨头主导碳酸饮料市场 之后品类多元化发展 2015年后行业增速放缓 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 [1] - 2024年瓶装水规模占比达36% 能量饮料 即饮咖啡增速远高于行业整体 低糖碳酸饮料 椰子水 100%果汁10-24年收入CAGR分别为30% 25% 8% [1] - 预计未来瓶装水 能量饮料 即饮咖啡 无糖茶等品类仍有增长潜力 部分品类有望通过差异化优势带动消费升级和结构化变革 [1] 饮料品类生命周期特征 - 产品生命周期呈现"基础型>功能型>口味型"特征 基础型饮料(包装水)和功能型饮料(能量饮料 咖啡)生命周期向上 仍有增长空间 [2] - 短周期产品如无糖茶 低糖茶 柠檬茶 椰子水等起量快 但长期天花板可能受限 需抓住细分赛道高景气度机会 [2] - 2022年中国无糖茶渗透率仅7.7% 远低于日本市场 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2] 大单品增长空间分析 - 全国零售网点约600万+ 远期铺货网点覆盖后 瓶装水 碳酸饮料 能量饮料大单品天花板可达200亿元以上 [3] - 传统茶饮料大单品天花板预计100亿元 无糖茶可达200亿元以上 运动饮料 果汁中长期天花板分别为50-70亿元和30-40亿元 [3] 重点公司推荐 - 东鹏饮料(605499 SH)能量饮料凭借高质价比和强渠道掌握力 增速快于行业 市占率持续提升 新品补水啦 果之茶放量增长 [1] - 农夫山泉(09633)包装水龙头地位稳固 东方树叶精准卡位无糖茶赛道 通过持续创新口味和包装规格领跑市场 [1]
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FBIF2025,全球食品品牌稳拓新域!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0 23:07
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核心观点 - 行业进入"稳拓新域"时代,需兼顾存量市场稳守与增量市场开拓[3][4] - 食品饮料行业从粗放式增长转向比拼精细化运营与战略韧性的"内功时代"[3] - 短期看市场表现,长期看企业能力,终局看企业文化[6][1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快消品市场同比增长4.2%,饮料类目表现亮眼[16] - 镇级市场增长达10.4%,本土品牌增长5.8%,进口产品同比下滑1.7%[16] - 46.4%企业计划通过降本增效、产品创新和供应链改革实现利润增长[16] - 75%中国大中型企业已开始部署AI相关应用[17] 企业增长策略 - 百事公司提出四大增长秘诀:长期主义、把握新兴机遇、以人为本差异化、提升组织韧性[22][23] - 农夫山泉14大水源地构建弹性,蜜雪冰城95%收入来自供应链,东鹏电解质饮料收入占比近10%[17] - 泡泡玛特海外及港台业务收入占比近40%,比亚迪海外营收占比近30%[17] AI与数字化应用 - AI被视为"所有企业的必答题",将重塑零售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5][27][28] - 麦当劳中国通过"一箱一码"项目实现供应链可追溯性,餐饮行业首例[44] - 多点Dmall与英伟达共创AI应用场景,包括AI出清、AI客服、AI巡检[28] 功能饮品市场洞察 - 日本小容量利乐包装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70%消费来自老年人和成人群体[31] - 日本蛋白饮料渗透率20%,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消费动机存在差异[34] - 韩国即饮蛋白饮料分为均衡营养型(普通成人)和运动营养型(年轻活跃人群)[34] 出海战略与实践 - 东鹏饮料出海采用四种模式:纯代理制、全资子公司、合资、特许经营[52] - 伊利在全球拥有15个研发中心、8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往60多国[58] - 正大集团建议关注泰国市场的健康化食品、即食食品、膳食补充剂趋势[37] 并购与国际扩张 - 华润啤酒强调并购中文化融合需分阶段推进,过快整合易导致问题[65][66] - 厚生投资15年完成20余项并购,认为中国企业应保持文化自信与谦卑[68] - 可口可乐前高管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能力可助力跨国并购[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