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变脸
icon
搜索文档
市井烟火点燃夜经济“新引擎”
央广网· 2025-07-03 20:50
夜市经济活力 - 环联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 日均客流量达8万人[1][2] - 夜市入驻1200家商户 提供超5000个就业岗位[2] - 经营业态涵盖美食小吃 时尚百货 潮玩娱乐 特色宠物等[2] 夜间消费场景升级 - 周年庆期间推出500架无人机表演 省级非遗变脸等特色活动[2] - 设置旋转木马 碰碰车等亲子项目 覆盖全年龄段消费需求[2] - "明湖秀"光影表演每晚座无虚席 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6] 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 摊主通过社交媒体获200万粉丝 单条视频浏览量达数千万[4] - 采用线上直播引流 线下打卡消费的转化模式[4] - 社交媒体传播吸引全国游客 形成可观消费流量[4] 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1-6月济南夜间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2 9%[6] - 商务局规划"季季有主题 月月有活动"的持续运营策略[6] - 目标推动"网红"变"长红" 将市井烟火转化为经济增量[6] 业态创新方向 - 精酿啤酒节 音乐节等活动构建夜间经济生态圈[6] - 泉城奇妙夜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6] - 形成"晚间不打烊 活力夜泉城"的消费氛围[6]
非遗“新”传人们,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1:0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打铁花技艺,全网关注量激增8亿多,带动景区邀请铁花艺人表演[1][4] - 非遗传承人沈州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直播间场均观看5万人以上,单场最高成交额达320万元,月销量从七八千单增至两万多单[5][6] - 非遗与跑酷、醒狮等跨界融合产生创新内容,如"跑酷拉面"将打铁花与跑酷结合的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7] 非遗传播数据 - 抖音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两亿条,同比增长31%,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6.5万场非遗直播[8] - 平台认证非遗传承人达1294位,其中30岁以下247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用户数量同比上升95%[8] - 非遗数字人"非非"具备多语言智能讲解功能,为非遗展示提供全新形式[9]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成都市熙院剧场融合川剧变脸、傩舞等非遗元素打造沉浸式演出,观众中15-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10] - 都江堰市创新开发"非遗元素"文创产品,打造"青城道茶山房"等非遗旅游综合体,放水节直播吸引大量观众[11] - 非遗旅行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需求,提供慢节奏文化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1][12]
四川行排班表公布!13位董宇辉亮相,彩排视频曝光精彩节目
搜狐财经· 2025-06-20 03:00
直播排期安排 - 25号首站直播由小贝在12点至14点进行商品推销,宇辉和汉森在14点接棒开启景点直播[1] - 25号宇辉被安排四个直播时段,预计总时长至少7小时,通常会持续到午夜12点[4] - 26号董董与盼盼搭档宇辉进行直播,安排三个时段,其中有一个长达4小时的时段[6] - 27号潇潇和传熙轮次到四川,宇辉在17点才亮相第一场直播,可能涉及城市间转换[8] - 28号鹏鹏和安安与宇辉搭档收官,宇辉安排三场直播,预计仍会持续到24点[10] 主播阵容与特色 - 四川行九大主播全员参与无缺席,包括小贝、宇辉、汉森、董董、盼盼、潇潇、传熙、鹏鹏、安安[10] - 小贝与汉森搭档时穿着白T恤呈现青春知性形象[15] - 宇辉在彩排中穿着灰色Polo衫,展现节俭风格[12] 节目内容亮点 - 彩排节目融入四川传统"变脸"技艺,由四川文化旅游局特别安排[18] - 直播将展现四川当地特色文化内容,预计首站直播效果绚烂纷呈[18] 详细时间表 - 提供25号全天详细直播时段安排,包括10:00-24:00各时段主播组合[19] - 不同时段安排不同主播组合进行四川主题直播[19] - 注明"实时排播以直播间为准",显示排期可能存在调整空间[19]
热干面、木偶戏都是非遗 武汉这场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长江日报· 2025-06-15 11:52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举行,现场设置40余个非遗主题展位[1] - 活动通过非遗展演、展销、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包括布艺堆绣、武汉杂技、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热干面制作技艺等项目[1][5] - 湖北小曲、汉剧、杖头木偶戏、古琴艺术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现场反响热烈[5][8] 非遗旅游线路 - 活动发布十条非遗旅游线路,涵盖"知音江城"传说之旅、"烟火江湖"美食之旅等五大主题[11] - 线路串联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等50个非遗打卡点,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11] - 游客反馈积极,有首次来武汉的游客选择按照"路线1"从黄鹤楼出发游览[11] 非遗项目展示 - 武汉杖头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活动中备受关注,青年演员许云杰表演经典剧目《梁祝》获得好评[15] - 热干面制作技艺展位吸引游客体验,有游客表示"味道确实不一样"[9][13] - 游客可购买中药香囊、京剧变脸玩具、楚剧钥匙扣等文创周边产品[9] 非遗传承发展 -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许云杰15岁开始学习木偶戏,现已成为骨干演员[15] - 剧团中有许多年轻演员,显示非遗项目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15]
免签红利持续凸显!脸谱、戏服、变脸……中国研学“吸引力”上升
央视网· 2025-06-13 16:16
出入境客流增长 - 重庆江北机场口岸2025年出入境客流量截至6月10日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 [1] - 外国人占比超过三成,创历史新高 [1] 免签政策影响 - 中国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包括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放宽,推动外籍人员入境便利化 [5] - 免签政策提升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度,重庆因其独特城市魅力和文化成为热门目的地 [5] 入境游客来源分布 - 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是重庆入境游主要来源地 [10] - 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旅客数量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10] - 暑期临近,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研学,进一步带动客流 [10] 游客体验与文化活动 - 外国游客对免签政策表示满意,认为其增加了行程灵活性 [7] - 美国研学学生在重庆体验火锅、解放纪念碑和十八梯等景点,对当地文化和人民友善度给予高度评价 [12] - 北仓文创园提供川剧脸谱绘画、戏服穿戴和专业表演体验,吸引外国游客参与 [15] - 美国学生对川剧“变脸”表现出浓厚兴趣,期待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8]
传承与创新融合展现辽宁文化魅力
辽宁日报· 2025-05-26 09:33
文化展示与互动体验 - 辽宁展团通过互动体验激活非遗生命力,展示文化新魅力,包括松花石砚雕刻、满族剪纸等传统技艺 [1] - 鞍山岫岩皮影戏吸引大量观众围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表演经典剧目《罗通扫北》,观众反响热烈 [1] - 胡魁章笔庄展示传统制笔工艺,观众可现场试用毛笔并给予高度评价 [1] 非遗技艺传承与推广 - 胡魁章毛笔具备"蘸一墨、书百字"的特性,传承人希望通过参展吸引年轻人使用以促进技艺传承 [2] - 东北大鼓、铁岭指画、满绣等非遗项目通过现场表演和示范与观众互动,增强文化体验感 [2] - 岫岩玉雕、阜新玛瑙、喀左紫砂等辽宁特色工艺品集中展示,吸引观众购买并需后续补货 [2] 文创产品开发与市场反响 - 辽宁省博物馆与辽宁鼎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推出10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姑苏繁华图》提灯和簪花仕女冰箱贴等爆款 [3] - 朝阳礼物展位展示红山文化、化石文化等元素的百余种文创,套色印章成为打卡热点,已有参展商寻求深度合作 [3] -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的文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体现辽宁文化的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 [3]
南方最高水平戏曲会演来了
长江日报· 2025-05-09 10:04
会演概况 - 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将于5月15日至6月26日在武汉举办,分为17台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和12个(2台)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两大板块 [1] - 会演是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1] 剧目内容 - 17台优秀保留剧目涵盖京剧、楚剧、汉剧、黄梅戏、沪剧、赣剧、云南花灯、川剧等多种类型,部分剧目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屡获国家级奖项 [1] - 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云集12位专业院团青年演员,演绎京剧、越剧、荆州花鼓戏、川剧、黔剧等经典折子戏 [1] - 越剧《五女拜寿》已演出1000多场,去年完成第五代演员接棒传承,体现戏曲传承路径 [2] 演出亮点 - 1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参与演出,京剧首次登上全国戏曲(南方片)舞台,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惠民票价占比超50%(40元、60元),19台剧目将在5处场馆上演,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延时录播 [2]
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
经济日报· 2025-05-03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体育赛事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潜力巨大,各地应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让赛事流量滋养城市,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体育需求 [2][3] 分组1:“体育 + 旅游”成为新热点 - “五一”假期“体育 + 旅游”成新热点,北京多场国际顶级赛事、成都世界运动会项目、上海F1中国大奖赛吸引民众 [1] - 越来越多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密码,如成都多场高水平赛事使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1] - 户外运动越来越火,各地整合文、体、旅资源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能级 [1] 分组2:赛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一些城市只顾短期流量,缺乏长期规划,办赛时轰轰烈烈,赛后陷入低谷,需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更大经济版图 [2] - 赛时善于引流,激发赛事活动乘数效应,如成都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和建设路美食街的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2] - 赛后大胆创新,形成持续增值的消费生态,如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和深圳大运中心赛后的转型利用 [2] 分组3:关注群众体育需求与产业融合 - 一些城市把筹办赛事与全民健身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市民运动空间,激发居民运动热情 [3] - 体育经济生命力来自赛场内外,各地要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赛事产业链条 [3]
五一消费热观察③|糖画、漆扇、变脸喷火,“五一”假期首日,成都的“非遗”味儿很浓!
搜狐财经· 2025-05-03 00:31
非遗文化成为成都旅游新亮点 - 成都非遗项目如糖画、川剧、漆扇等在"五一"假期成为市民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首选,传统文化活动显著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1][3] - 市级非遗糖画传承人蒋启军表示其"五一"档期已满,近年来已收徒十余人,包括武汉、宜宾及外国友人,显示非遗技艺传承范围扩大 [5] - 漆扇制作体验区因新媒体传播效应吸引大量游客,通过游戏互动形式获取非遗体验机会的创新模式受追捧 [7] 文旅融合活动带动消费新场景 - 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推出"树下音乐节""草坪市集"等夜间活动,结合LIVE音乐、非遗表演(川剧变脸喷火、皮影戏)及竹编手工体验,形成"音乐+市集+手工"多元消费场景 [11][14] - 园区引入文创摊位销售非遗特色冰箱贴、手工灯等产品,推动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消费品,预计"五一"游客数将创新高 [16] - 活动设计覆盖亲子家庭(劳动节科普展区)及外地游客(如自贡游客专程体验皮影戏),强化非遗博览园作为一站式非遗体验中心的定位 [9][14] 非遗产业化趋势显现 - 糖画传承人蒋启军在东门市井设固定摊位并频繁参与文旅活动,反映非遗技艺正通过商业化路径实现可持续传播 [5] - 非遗博览园组织市集商户提供文创周边、简餐等服务,形成"体验-消费"闭环,其中文创摊位收入来自非遗衍生品销售 [16] - 成都传媒集团运营的非遗博览园通过商家优惠活动与特色文化IP结合,探索"非遗+商业"的盈利模式 [14][16]
入境游客带着大旅行箱来“扫货”
人民网· 2025-04-26 08:32
入境游市场升温 - 网红博主"甲亢哥"的"中国奇遇记"系列短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叠加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五一"黄金周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 [1] - 在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在日本游客最想去的海外城市增长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 [1] - 今年以来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不断完善 [1] 入境消费活力提升 - 重庆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办理离境退税金额均同比增长近5倍 [2] - 北京市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2.7亿元,同比翻一番 [2] - 四川省办理离境退税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4.78%,退税商店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00.91%,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211.64% [2] - 当前汇率对入境游客友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进一步激活入境消费活力 [3] 境外游客消费偏好 - 外国游客喜欢购买电子产品、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色纪念品,甚至网购麻将 [2] - 海外社交媒体上年轻人热衷分享"100美元能买到的中国好物" [2] - 上海美术工作室接待的外国游客量明显增多,今年"五一"假期两周前已接到预约 [4] 深度文化体验受青睐 - 山水写意画、软笔书法、中式插花、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吸引外国游客 [4] - 非遗体验类项目如川剧变脸、京剧演艺等在海外旅行平台预订量快速增长 [4] - 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观光,追求沉浸式体验 [4] 旅游目的地多元化 - 外国游客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及乡村地区 [5] -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云南大理古城、浙江乌镇等凭借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5] -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带动张家界景区旅游预订量月环比增长70% [7] 网红效应带动旅游 - 网红"甲亢哥"到达成都后,携程平台成都景点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88% [7] - "卤鹅哥"带火重庆入境游,重庆"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93% [7] 高科技旅游项目吸引力 - 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广州塔顶摩天轮、成都熊猫基地的熊猫智能互动体验等高科技项目吸引外国游客 [7] 入境游发展潜力 - 需开发更多体现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特色产品,优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7] - 借助短视频传播优势展示中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增强入境游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