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吻合器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资产重组!A股公司公告:不停牌!
券商中国· 2025-09-27 13:21
A股重大资产重组再添一例。 9月26日晚间,东星医疗公告称,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90%的股权,预计 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根据相关规定,本次筹划事项公司股票不停牌。 同日晚间,福达合金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支付方式向温州创达、王中男、温州箴义等16名交易对方购买其持 有的浙江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2.61%的股权,交易价格3.52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光达电子52.61% 的股权,成为光达电子的控股股东。 有分析指出,A股并购重组市场正持续升温,去年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至今已满一年,并购重组市场活力释 放。 数据显示 ,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达163起,交易总额超4724亿 元,同比分别增长117.3%、172.9%。 重大资产重组 9月26日晚间,东星医疗发布公告称,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医 佳宝")90%的股权。此次交易如能顺利实施,武汉医佳宝将成为东星医疗的控股子公司。 根据武汉医佳宝官网介绍,其产品涉及骨科植入、外科创护、医学美容等领域。其中,医学美容产品包括透明 质酸系列、胶原蛋白系列 ...
东星医疗宣布重大资产重组 拟收购武汉医佳宝90%股权
证券时报· 2025-09-27 01:2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9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武汉医佳宝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1] - 交易尚处初步筹划阶段 已签订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2] - 最终股权比例、交易对方及价格需进一步协商确定 [2] 交易性质与影响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符合公司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及延伸外科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战略需要 [3] - 有利于公司综合实力提升及未来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改善 [3]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武汉医佳宝为高端骨科及生物医学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产品涉及骨科植入、外科创护和医学美容三大领域 [2] - 医学美容产品包括透明质酸系列和胶原蛋白系列产品 [2] - 股权结构清晰 由自然人包仕军持股95%和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 [3]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主要从事吻合器等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2025年6月已委托上海交通大学进行重组胶原蛋白研发 拟拓展合成生物业务板块 [2] - 本次收购是公司拓展合成生物领域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 [3]
301290,重大资产重组!
证券时报· 2025-09-26 20:54
收购交易概述 - 东星医疗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90%股权 [3] - 交易完成后武汉医佳宝将成为东星医疗控股子公司 [3] - 交易尚处初步筹划阶段 最终收购比例及价格需进一步协商 [5]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收购基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需要 符合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及延伸外科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布局 [4][6] - 有助于公司拓展合成生物领域发展 提升综合实力并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6] - 武汉医佳宝是致力于高端骨科及生物医学材料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涉及骨科植入/外科创护/医学美容等领域 [5][6] 公司业务与标的协同 - 东星医疗主营吻合器等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 2025年6月已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开展重组胶原蛋白研发以拓展合成生物业务 [5] - 武汉医佳宝医学美容产品包括透明质酸系列和胶原蛋白系列 与公司合成生物业务方向形成协同 [6] 交易结构与股权信息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5] - 武汉医佳宝股权结构清晰 由自然人包仕军持股95%和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 [7] 市场数据 - 东星医疗当前股价27.96元/股 市值约28亿元 [8] - 截至2025年9月公司股东户数约1.04万户 [8]
301290,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9-26 20:09
收购交易概述 - 东星医疗拟以现金收购武汉医佳宝90%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7] - 交易价格以符合证券法的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 排他期至2026年5月31日 [11][12] - 武汉医佳宝股东为包仕军(持股95%)和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 后者控股股东同为包仕军 [9] 战略动机与标的业务 - 收购基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需要 旨在延伸外科医疗器械产业链并拓展合成生物领域 [13][14] - 武汉医佳宝为高端骨科及生物材料研发企业 拥有多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金属髓内钉、锁定接骨板系统、髋关节假体等 [14] - 东星医疗主营吻合器等外科手术器械 以及手术床和无影灯等外科设备 [16]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2021年1.03亿元 2022年9451.46万元 2023年6815.53万元 2024年6645.91万元 [19] - 2024年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微增0.40%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下降22.46%至1.26亿元 [2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3亿元同比下降14.17% 扣非净利润1903.65万元同比下滑37.78% [21][22] 市场数据 - 截至9月26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27.96元/股 总市值28.01亿元 [5] - 华泰联合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持续督导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0]
301290 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9-26 20:08
收购方案概述 - 东星医疗拟以现金支付方式收购武汉医佳宝90%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2][3] - 交易价格将以符合证券法的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 排他期设定为2026年5月31日前[9] - 武汉医佳宝股东结构为包仕军持股95% 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 后者控股股东同为包仕军[7] 战略动机与标的业务 - 收购基于业务发展战略需要 旨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并延伸外科医疗器械产业链 拓展合成生物领域布局[11] - 武汉医佳宝为高端骨科及生物医学材料研发生产企业 拥有多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金属髓内钉、锁定接骨板系统、髋关节假体等[11] - 东星医疗主营业务为吻合器等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 含外科器械和外科设备两大业务板块[13]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2021年1.03亿元 2022年9451.46万元 2023年6815.53万元 2024年6645.91万元[15] - 2024年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微增0.40% 但扣非净利润下降2.49%至6645.91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减少22.46%[1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3亿元同比下降14.17% 归母净利润3029.29万元同比下降36.47% 扣非净利润1903.65万元同比下降37.78%[18][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69.59%至2138.58万元[19] 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6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27.96元/股 单日涨幅0.29% 总市值28.01亿元[2]
301290,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9-26 19:49
收购交易概述 - 东星医疗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90%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交易价格将以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报告的评估结果为基础 经各方协商确定 [7] - 交易各方约定自意向协议签订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为排他期 期间标的公司股东不得与其他方进行股权转让洽谈 [7] 标的公司股权结构 - 武汉医佳宝股东为包仕军(持股95%)和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 其中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由包仕军控股 [5]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基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需要 旨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并延伸外科医疗器械产业链 积极拓展合成生物领域 [8] - 武汉医佳宝专注于高端骨科及生物医学材料研发生产 拥有多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金属髓内钉、锁定接骨板系统、髋关节假体等 [8] - 东星医疗主营业务为吻合器等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 涵盖外科器械和外科设备两大板块 本次交易预计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0]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2021年1.03亿元 2022年9451.46万元 2023年6815.53万元 2024年6645.91万元 [11] - 2024年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微增0.40% 归母净利润9742万元同比增0.21% 但扣非净利润6646万元同比下降2.49% [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下降14.17% 归母净利润3029万元同比下降36.47% 扣非净利润1904万元同比下降37.78% [13][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显著恶化:2024年1.26亿元同比下降22.46% 2025年上半年2139万元同比下降69.59% [12][14] 市场数据 - 截至9月26日收盘 东星医疗股价报27.96元/股 涨幅0.29% 总市值28.01亿元 [1]
每周股票复盘:天臣医疗(688013)布局5mm超微创手术机器人
搜狐财经· 2025-09-21 02:4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62.16元,较上周67.25元下跌7.57% [1] - 本周最高价67.98元(9月17日),最低价61.53元(9月19日) [1] - 总市值50.45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71/126,A股整体市值排名3263/5153 [1] 战略布局与创新方向 - 2025年上半年确立双引擎战略:末端执行部件驱动的微微创化能力 + M平台承载的手术机器人智能化生态 [1] - 重点布局5mm超微创、智能电动与手术机器人方向 [1][4] - M智能手术平台项目进入设计验证阶段,开展术中图像识别、操作辅助、数据分析等AI应用研究 [1][4]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12.10% [2][4] - 新增授权知识产权53件,其中核心技术发明专利44件 [2] 手术机器人业务进展 - 研发集约式智能手术平台及执行末端(M),定位5mm超微创技术,推动手术机器人普惠化 [3] - M项目设计验证顺利,将适时启动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报 [3] 海内外业务发展 - 境外收入5347.01万元,占比34.24%,产品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3][4] - 新增3个国家市场准入和14张注册证 [3] - 国内坚持"临床质量优先+合理竞价"策略,保障集采产品供应与质量 [3] 风险管理理念 - 以"守正出奇"和"长期主义"应对竞争和不确定性 [3] - 坚持通过技术创新和底层思考构建战略优势 [3]
历史首次实现全国编码统一!7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助力价格纠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22:09
近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保医用耗材分类规则解读直播活动。 本次直播聚焦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官、 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进行专题解读。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表示,优化调整后的分类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各类耗材功能特征,解 决了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等问题,能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为我国医保精细 化管理及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编码助力价格纠偏 本次分类依据药监部门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信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用途、结构组成的医用耗材归 入同一分类。 国家医保局价采中心邓文艳介绍,以第一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药物洗脱冠脉支架为例,冠状动脉钴 铬合金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系统、铂铬合金可降解涂层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等 产品的注册证名称各不相同,非心脏领域的专家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难免都会存在疑问。 邓文艳表示,"在没有医保医用耗材代码以前,我们首先要筛选出名称近似的产品。以我们的药物洗脱 冠脉支架为例,'支架系统'就是关键词。筛出以后,我们要对产品的注册证和说明书进行审核,明确植 入 ...
迈瑞医疗2025半年报:数智化与国际化双引擎,驶向业绩拐点
搜狐财经· 2025-08-28 16:00
行业背景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面临全球贸易摩擦、关税博弈、设备更新收入确认延迟与行业增速常态化等挑战 [1][3] - 行业整体增速有所回落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7.43亿元 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9.22亿元 数据环比逐季改善 [3] - 国际业务逆势增长5.39% 收入83.32亿元 占比逼近50% [1][8] - 推出2025年第二次中期分红方案 拟10派13.10元(含税)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5.88亿元 加上第一次17.10亿元的中期分红 2025年累计现金分红32.98亿元 占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的65.06% [1] - 自上市以来连续七年进行分红 累计分红总额将达到357亿元(包含回购股份20亿元) 6倍于IPO募资额59.34亿元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覆盖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以及医学影像三大板块 [4] - 体外诊断类产品贡献64.24亿元 占比38.37%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54.79亿元 占比32.73% 医学影像类产品33.12亿元 占比19.78% [4] - 微创外科核心业务中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高值耗材在国内放量 市场容量与成长空间远大于传统设备类业务 [4] - 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国际化学发光业务增长超过20% [10]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国际部分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7% 医学影像业务的国际部分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2% [11] 市场与客户 - 2025年1月至5月超声累计中标金额17.42亿元 同比增长116% 其中5月中标金额4.57亿元 同比增长151% 环比增长84% [5] - 高端及超高端型号在国内超声收入占比超过六成 [5] - 突破超42家国际重点战略客户 包括全球前100家医院中的17家医院 且其中5家为其国家排名第一的医院 [8] - 在美国覆盖八成IDN医疗系统和超2,700家IDN医院 其中近35%已覆盖IDN医院使用两种及以上产品组合 [8] - 突破超过160家全新高端客户以及超50家已有高端客户的横向突破 其中包括近30家第三方连锁实验室 [10] - 在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项目 已有11个项目启动生产 大部分涉及体外诊断产品 [10][11]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77亿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10.61% [13] - 共计申请专利12240件 其中发明专利8818件 共计授权专利6126件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085件 [13] - 完成"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 以医疗物联网和设备融合创新为基础 "瑞智、瑞检、瑞影"专科信息系统为载体 结合持续进化的启元AI垂域大模型 [14] - 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带动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加速落地 在新加坡、法国等地取得典型案例 [1] 全球竞争地位 -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排名分别为第36位、第31位、第27位和第23位 名次逐年提升 [6] - 2024年营业收入仅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医疗器械巨头的约16% [6] - 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营收TOP 10的企业总营收约为2261亿美元 是同期中国医疗器械营收TOP 10企业的15.87倍 [7] - 2019年至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营收TOP 100的公司占全球整体市场的比例分别为88.90%、89.20%、90.70%、94.08% 而同期中国医疗器械营收TOP 100的上市公司占中国整体市场的比例分别为20.90%、19.00%、20.00%、31.91% [7]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230亿美元 并以5.7%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 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697亿美元 [11] 增长前景 - 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将实现同比正增长 延续营业收入金额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 [6] - 2025年下半年国际业务增长将有所提速 其中国际体外诊断产线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6] - 微创外科核心业务放量为国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未来的长期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 [4] - MT 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在海外销售放量 国际体外诊断业务有望继续维持快速增长 [11] - 数智化方案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 国际化曲线将持续走高 [15]
迈瑞医疗:上半年净利润50.69亿元 数智医疗生态优势不断扩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2: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43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9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9.22亿元 [1] - 2025年第二次中期分红拟10派13.10元 合计派现15.88亿元 加上第一次中期分红17.10亿元 累计现金分红32.98亿元 占半年度净利润65.06% [1] - 上市以来连续七年分红 累计分红总额357亿元(含20亿元回购) 为IPO募资额59.34亿元的6倍 [1] 业务板块表现 - 体外诊断业务营收64.24亿元 其中国际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国际化学发光业务增长超20% [4]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收54.79亿元 国际业务占比提升至67% [5] - 医学影像业务营收33.12亿元 国际业务占比提升至62% 超高端超声系列收入近4亿元 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5][6] 国际市场发展 - 国际业务收入83.32亿元 同比增长5.39% 占总收入比重达50% [1][3] - 发展中国家收入54.35亿元 占国际业务三分之二 同比增长6% [3] - 突破超过160家全新高端客户和50家已有客户横向突破 包括近30家第三方连锁实验室 [4] - 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 11个项目已启动生产 实现13套MT8000智能化流水线销售装机 [4] 国内市场动态 - 国内业务收入84.11亿元 因去年招标延迟导致同比下滑较大 [2][3] - 2025年上半年医疗设备招标复苏 第三季度将迎拐点 预计整体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 [2][6] - 国务院要求2027年医疗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6] - 2025年1-5月超声设备中标金额17.42亿元 同比增长116% 其中5月中标4.57亿元 同比增长151% [6]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77亿元 占营业收入10.61% [2][8] - 累计申请专利12240件(发明专利8818件) 授权专利6126件(发明专利3085件) [2] - 完成"设备+IT+AI"数智医疗生态系统建设 推出超声内窥镜微创手术融合解决方案等创新产品 [7][9] 行业前景与战略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6230亿美元 预计以5.7%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030年达8697亿美元 [5] - 体外诊断业务国内平均市占率仅10% 进口替代加速带来历史性机遇 [7] - 微创外科业务中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高值耗材进入放量元年 市场容量远大于传统设备 [7] - 通过自主创新与外延并购切入新赛道 发挥产线协同效应提升可及市场空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