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安半导体ETF
搜索文档
成都华微股价跌5.07%,国联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30.5万股浮亏损失291.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53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3日股价下跌5.07%,报收41.76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47亿元,换手率为1.59% [1] - 公司总市值为265.9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9日,于2024年2月7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专注于提供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数字集成电路占50.03%,模拟集成电路占43.20%,其他产品占3.98%,技术服务占2.70%,其他(补充)占0.08% [1] 主要机构投资者 - 国联安基金旗下国联安半导体ETF(512480)于三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 [2] - 该基金持有公司130.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6% [2] - 根据测算,该基金在11月3日因公司股价下跌浮亏约291.01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国联安半导体ETF(512480)成立于2019年5月8日,最新规模为230.32亿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5.27%,同类排名862/4216 [2] - 近一年收益率为48.54%,同类排名634/3894 [2] -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192.96% [2]
机构风向标 | 士兰微(600460)2025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3.12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31 10:24
机构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共有15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达7.1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78%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42.76% [1] - 相较于上一季度,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了3.12个百分点 [1] 主要机构投资者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括杭州士兰控股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多只沪深300和半导体主题指数基金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较上一季度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共计5个,持股减少占比达0.43% [2] - 持股减少的基金包括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申万菱信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ETF [2] - 本期较上一季度新披露的公募基金共计2个,包括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发起式A和大成行业先锋混合A [2] - 本期较上一季度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共计392个,主要包括国联安半导体ETF、嘉实沪深300ETF、国泰CES半导体芯片行业ETF、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等 [2]
机构风向标 | 南大光电(300346)2025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11.74%
新浪财经· 2025-10-29 11:12
机构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共有27家机构投资者持有南大光电A股股份,合计持股8658.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53%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11.74%,较上一季度下降0.81个百分点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有15家,持股增加占比达1.29%,主要增持基金为国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发起式A等 [2] - 本期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有3家,持股减少占比为0.71%,包括国联安半导体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 [2] - 本期新披露持仓的公募基金有5家,包括易方达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联接发起式A、博时专精特新主题混合A等 [2] - 本期未再披露持仓的公募基金有215家,主要包括华安创业板50ETF、广发创业板ETF等 [2] 外资机构持仓变动 - 本期新披露1家外资机构,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3]
两市ETF两融余额较上一日增加3.6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59
两市ETF两融余额总体情况 - 截至9月23日,两市ETF两融余额为1150.8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63亿元,环比增长0.32% [1] - ETF融资余额为1072.2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36亿元,环比增长0.31% [1] - 深市ETF两融余额为346.38亿元,较上一日增加50.22万元 [1] - 沪市ETF两融余额为804.51亿元,较上一日增加3.62亿元 [1] 融资余额突出的ETF及环比变动 - 最新融资余额超亿元的ETF有123只,融资余额最多的为华安黄金易(ETF),达73.61亿元,其次为易方达黄金ETF(59.36亿元)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43.16亿元)[2] - 融资余额环比增幅居前的包括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ETF(203.14万元,增长230.00%)、华安沪深300ETF(660.03万元,增长130.28%)和数字经济ETF工银(154.15万元,增长67.61%)[2] - 融资余额环比降幅居前的有平安中证A500ETF(下降79.04%)、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下降54.65%)和华夏中证A500ETF(下降44.89%)[2] 融资净买入/卖出金额排名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为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1.31亿元)、恒生科技(1.22亿元)和华安黄金易(ETF)(1.11亿元)[3] - 融资净卖出金额居前的有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1.44亿元)、海富通中证短融ETF(1.11亿元)和国联安半导体ETF(4091.86万元)[3] 融券余额及变动情况 - 最新融券余额居前的ETF有南方中证1000ETF(25.90亿元)、南方中证500ETF(24.96亿元)和华夏中证1000ETF(4.62亿元)[4] - 融券余额增加金额居前的有南方中证500ETF(增加4277.09万元)、天弘中证光伏产业ETF(增加1028.62万元)和广发中证1000ETF(增加455.02万元)[4] - 融券余额减少金额居前的有华夏上证50ETF(减少1227.74万元)、国泰中证A500ETF(减少1168.84万元)和华夏中证500ETF(减少303.36万元)[4] 融券余量环比变动 - 融券余量增幅最高的是天弘中证光伏产业ETF,最新融券余量为1955.19万份,环比增加235.13% [5] - 增幅居前的还有光伏ETF(增加91.43%)和广发中证全指电力ETF(增加67.66%)[5] - 融券余量降幅居前的有国泰中证钢铁ETF、南方中证新能源ETF和华夏恒生ETF等 [5]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跌为-3.49%,市盈率为20.36倍,最新份额为86.7亿份,增加了795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867.5万元 [7]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跌为-0.56%,市盈率为46.16倍,最新份额为57.5亿份,增加了1.3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3789.1万元 [7]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跌为13.14%,最新份额为8.1亿份,增加了18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297.7万元 [7]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跌为-0.06%,市盈率为123.79倍,最新份额为3.5亿份,减少了4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12.3万元 [8]
两市ETF融券余额环比增加7291.6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1:13
两市ETF两融余额总体变动 - 截至9月10日两市ETF两融余额为1140.93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04亿元 环比下降0.09% [1] - ETF融资余额为1064.99亿元 环比减少1.77亿元 降幅0.17% [1] - ETF融券余额环比增加7291.60万元 [1] 沪深市场ETF两融余额分布 - 深市ETF两融余额348.59亿元 较上一日减少5712.44万元 [1] - 深市ETF融资余额339.73亿元 环比减少5342.44万元 [1] - 深市ETF融券余额8.87亿元 环比减少370万元 [1] - 深市融券余量4.62亿份 环比减少649.72万份 降幅1.39% [1] - 沪市ETF两融余额792.34亿元 较上一日减少4686.27万元 [1] - 沪市ETF融资余额725.27亿元 环比减少1.23亿元 [1] - 沪市ETF融券余额67.07亿元 环比增加7661.60万元 [1] - 沪市融券余量20.64亿份 环比增加5314.10万份 增幅2.64% [1] 融资余额超亿元ETF及重点产品 - 融资余额超亿元的ETF共有122只 [2] - 华安黄金易(ETF)融资余额73.83亿元 位列第一 [2] - 易方达黄金ETF融资余额61.44亿元 位列第二 [2] -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融资余额42.98亿元 位列第三 [2] 融资余额环比变动显著的产品 - 沪深300ETF永赢融资余额10.48万元 环比增长233.48% [2][3] - 港股科技ETF融资余额5762.00万元 环比增长218.06% [2][3] - 中证500ETF基金融资余额247.64万元 环比增长115.12% [2][3] - 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融资余额23.84万元 环比下降43.71% [2][3] - 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融资余额703.15万元 环比下降43.64% [2][3] - 博时中证A500ETF融资余额30.49万元 环比下降38.98% [2][3] 融资净买入与净卖出排名 - 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融资净买入1.58亿元 [4][5]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融资净买入1.09亿元 [4][5] - 易方达创业板ETF融资净买入7524.72万元 [4][5] - 恒生科技ETF融资净卖出2.16亿元 [4][5] - 华安创业板50ETF融资净卖出1.40亿元 [4][5] -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融资净卖出9632.59万元 [4][5] 融券余额变动及重点产品 - 南方中证1000ETF融券余额25.30亿元 居首 [5] - 南方中证500ETF融券余额24.20亿元 位列第二 [5] - 华夏中证1000ETF融券余额4.49亿元 位列第三 [5]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融券余额增加6021.70万元 [5][7] - 国联安半导体ETF融券余额增加531.33万元 [5][7] - 南方中证1000ETF融券余额增加417.60万元 [5][7] 融券余量环比变动突出的产品 - 光伏50融券余量10.06万份 环比增加16666.67% [6] - 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融券余量环比增加1134.05% [6]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融券余量环比增加187.66% [6]
机构风向标 | 上海新阳(300236)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仅9家
新浪财经· 2025-08-28 18:33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27日共有9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7388.47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3.58% [1] - 机构投资者包括上海新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新科投资有限公司等9家实体其中国联安半导体ETF等5家公募基金为新披露持仓 [1] - 机构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上升0.73个百分点显示机构投资者增持态势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本期新披露5只公募基金包括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长信量化中小盘股票A等产品 [1] - 诺德量化核心A为本期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持仓 [1] 外资持仓变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作为外资代表本期持股出现减少但未披露具体减持比例 [1]
股票型ETF分化加剧!部分资金“恐高”科技,低估赛道获关注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11:31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股票型ETF资金涌入市场 但资金偏好从热门赛道转向低估领域如化工 医疗器械 消费和煤炭 非银和金融科技赛道也受追捧 [1] - 科创50ETF遭资金大幅流出 华夏科创50ETF份额减少超170亿份 易方达科创50ETF份额减少超45亿份 尽管科创50指数本月涨幅超20% [3] - 半导体和芯片主题ETF同样出现资金出逃 国联安半导体ETF 华夏芯片ETF 嘉实科创芯片ETF和国泰军工ETF份额均减少超20亿份 尽管这些ETF本月最大涨幅超30% [3] - 资金流入低估赛道 化工ETF份额增长超70亿份 两只证券ETF份额增长均超50亿份 医疗器械 消费 煤炭和金融科技ETF份额增长均超20亿份 [4] - 煤炭ETF本月涨幅仅4.92% 医疗器械和消费ETF涨幅在10%以下 证券ETF涨幅超12% 但较热门行业ETF涨幅低至少10个百分点 [4] 行业投资机会 - 科技板块相比2020年高点尚有距离 离2015年高点差距更大 新上市公司和存量企业规模和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6] - 港股创新药公司整体估值仍在合理范围内 未出现明显高估 仍有较好上行空间 [6] - 医疗器械企业面临国内需求较弱和集采价格压力 但渠道库存清理符合预期 预计三至四季度走出压力阶段 迎来短期业绩拐点 [7] - 器械企业凭借国内产业优势走向国际化是长期机遇 [7] 投资策略建议 - 宽基ETF通过跨行业跨市值资产配置有效分散风险 回撤幅度通常低于行业类ETF [9] - 市场过热后回归理性 宽基ETF因行业覆盖广泛和结构均衡具备估值防御能力 [9] - 创业板ETF估值处于近十年来较低历史分位 具备较高中长期投资价值 [9] - 科创综指ETF与科技成长主线高度契合 [9] - 中证A500ETF具备哑铃型配置特征 可在行业轮动中有效对冲风险 [9]
21特写|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增量从何而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24
市场总体规模 - 全市场ETF规模于8月25日达到5.0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34万亿元,增幅35.9% [2] - 总份额达28011亿份,较去年末增加1484亿份 [2] - 2025年新发ETF产品219只,市场总数增至1273只 [2]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突破速度持续加快(3万亿到4万亿用时7个月,2万亿到3万亿用时约1年)[1][4][5] 产品结构分析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占比68.25%,其中宽基ETF规模24442.57亿元占主导地位 [3] - 行业主题类ETF中,行业型规模2568亿元(最大为国泰证券ETF445.57亿元),主题型规模6217亿元(最大为嘉实科创芯片ETF351.03亿元)[3] - 跨境ETF规模7537.23亿元,债券型ETF规模5559.03亿元,商品型ETF规模1532.57亿元,货币型ETF规模1424.7亿元 [4] - 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613.2亿元领先,商品ETF中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居首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4月18日至8月25日期间,股票型ETF规模增长5122.9亿元,金融ETF和机器人ETF成为份额增长最多的行业与主题产品 [5] - 债券ETF规模增长3167亿元(39只产品平均单只增长81亿元),科创债ETF成为新千亿级赛道 [6] - 跨境ETF份额增长近1000亿份,规模增长2559.7亿元,贡献超25%的市场增量 [7] - 美股纳指ETF规模增长190亿元,黄金ETF为首的商品ETF增长66亿元,货币ETF规模减少313.7亿元 [8] - 期间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元,其余8000亿元增量来自基金净值上涨 [8] 行业竞争格局 - 全市场55家ETF发行人中,14家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10] - 前15家公募ETF管理规模合计4.1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85.42% [10] - 华夏基金以8591.3亿元管理规模(112只产品)居首,易方达基金7964.5亿元(100只产品)位列第二 [10] - 华泰柏瑞基金规模5641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最大;南方基金3477亿元,嘉实基金3208亿元分列第四、五位 [10] - 富国基金年内净申购规模增量704.6亿元居首,主力产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增长393.7亿元 [11] - 长城基金于6月5日发行首只ETF产品,为近三年来首家新入局基金公司 [11] 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 政策层面推出《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股票ETF与债券ETF发展 [12] - 8月内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10家上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12] - 未来产品创新方向包括风格因子ETF、商品ETF、主动管理型ETF及特定策略型ETF [13] - 2025年7月中国ETF市场规模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亚洲第一 [14] -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开放有望推动跨境ETF规模及海外资金投资显著增长 [14]
首次突破5万亿元!国内ETF规模创历史新高,百亿ETF达101只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00
国内ETF市场总体规模 - 国内ETF总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 达到5.07万亿元[1] - 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4个月时间 增长迅速[1] - 全市场ETF数量为1273只 总资产净值50,719.8亿元[2] 股票型ETF市场结构 - 股票型ETF规模34,597.19亿元 占全市场68.21%[2] - 规模指数ETF规模24,421.06亿元 占股票型ETF主导地位[2] - 主题指数ETF规模6,217.59亿元 行业指数ETF规模2,568.3亿元[2] 其他类型ETF规模 - 跨境ETF规模7,537.23亿元 占全市场14.86%[2] - 债券型ETF规模5,559.03亿元 占全市场10.96%[2] - 商品型ETF规模1,532.57亿元 货币型ETF规模1,424.7亿元[2] 大型ETF产品情况 - 101只ETF规模超百亿元 7只超千亿元[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128.8亿元 为全市场最大[3][4] - 千亿级ETF均为宽基ETF 包括沪深300、上证50等主流指数产品[3][4] 细分领域领先ETF产品 - 行业指数ETF规模第一为国泰证券ETF 445.57亿元[4] - 主题指数ETF规模第一为嘉实科创芯片ETF 351.03亿元[5] - 债券ETF规模第一为博时可转债ETF 613.2亿元[5] 基金管理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旗下112只ETF规模8,587.87亿元 位居行业第一[5]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7,946.78亿元 华泰柏瑞基金5,640.99亿元[5] - 华夏基金拥有14只百亿ETF 易方达基金13只 国泰基金8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