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鲲号
搜索文档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9城15.9万亿GDP如何“破圈”创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9 16:42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总体概况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贯穿长三角黄金腹地的创新走廊,涵盖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9个城市 [1] - 该区域2024年GDP总量突破15.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11.8%,占长三角经济总量48%,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市科技公司高度集聚 [3] - 9城主政者齐聚,共商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将庞大经济体量转化为协同创新的倍增效应 [1] 南京市产业布局 - 南京加快构建“4+6”产业体系,“4”指人工智能和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四大攻坚产业,“6”指集成电路、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低空经济和航空航天 [3] - 南京已有6个产业突破2000亿级,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有望突破万亿元,智能电网有望突破5000亿元 [4] - 软件和信息服务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十多个重点领域实施“一业一策” [4] 无锡市产业布局 - 无锡形成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四大核心地标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四成 [4] -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全球百强城市第十五位,封装测试领域位列全国第一 [5] - 作为国家唯一的物联网先导区,无锡集聚超3500家产业链企业,物联网产业正成为“AI回归物理世界”的数字底座 [5] 常州市产业布局 - 常州制造业基本盘稳健,去年实现工业收入2.2万亿元,工业产值1.8万亿元 [6] - 产业布局由“1028”体系引领,即打造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去年产值高达8500亿元,形成“发、储、送、用、网”完整生态闭环 [6] - 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6”包括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兴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及化合物半导体,“X”代表低空经济、脑机接口、氢能等,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 [6] 苏州市产业布局 - 苏州去年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二、全球前列,拥有覆盖35个大类、171个中类及575个小类的全球最齐全制造业产业链 [7] - 形成“1030”先进制造业与“1840”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占比已突破50% [7] - 在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深度布局,汇聚43家无人机整机及超过30家具身机器人整机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位居全国第四 [7] 南通市产业布局 - 南通产业特色归纳为“一船一电两高两新”六大集群,“船”指船舶海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造船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电”指规模达26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 [7] - “两高”为高端纺织(年产约12亿件)和高端装备,“两新”为新能源(海上风电、LNG接卸量均居江苏第一)和新材料 [8] - 目标在“十五五”期末,将上述六大集群全部打造为3000亿级的产业板块 [8] 镇江市产业布局 - 镇江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四大产业集群,“十五五”期间规划港口经济、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三大未来方向 [8] - 已成为大飞机产业链关键一环,C919内饰件的90%以及50%的铝材和复合材料结构件为“镇江制造” [8] - 在贡献全球70%镜片产能基础上推动“眼镜+AI”,并在脑机接口、智能农机等领域形成全国影响力 [8] 泰州市产业布局 - 泰州产业特色为“大海新晨”,“大”指规模即将突破400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拥有全国首个医药类国家高新区 [9] - “海”指造船与海工,年造船量超千万载重吨,占全球总量十分之一以上,“新”涵盖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产值超1500亿)、新能源及新智造 [9] - “晨”代表面向未来的晨光产业,在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氢能等领域进行前沿布局,形成“8+13+X”现代化产业体系 [9] 上海市普陀区产业布局 - 上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总产出规模已超过1.8万亿元 [10] - 普陀区形成“南中北”空间与产业布局:南部打造苏河水岸经济带,发展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中部建设海纳数字小镇,聚焦数字经济;北部发展桃浦智创城,成为上海辐射服务沿沪宁产业带的重要枢纽 [10] 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 各城市建议在信息通信、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大飞机产业等重点领域推进合作 [11] - 提出从规划层面提高工作系统化程度,增强操作协同性,策划更多标志性成果,实现“合作大于竞争”,形成“长板对长板”的最大优势 [12] - 建议推动城市间产业“互补共赢”,打造“链式”生态体系,形成更紧密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政府应找准服务定位,打破行政壁垒 [13] - 强调利用上海和苏南的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应用场景和产业需求,发挥成本洼地、物流优势,加强交通、产业和生活协同 [14] - 上海和普陀可凭借在专业服务业(如科研、工业设计、供应链、物流、营销、金融)的优势,为沿沪宁城市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5]
链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市场漫步)
人民日报· 2025-07-30 05:58
硬核创新与技术展示 - 链博会汇聚1200家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以及4.2万家上下游伙伴进行对话洽谈 [1] - 展出一大批全球尖端新品、技术与解决方案,覆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 [1] - 创新融合展区有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袂上演低空飞行器"舞台秀" [1] 供应链协同与效率 - 洛阳轴承与GE医疗合作20多年,实现国产CT主轴承零的突破并完成每分钟80转、120转、180转等高转速轴承研发及批量生产 [1] - 双方合作由最初的医疗CT轴承扩展到X光机轴承等研发 [1] - 参展企业在链博会找到了更多创新灵感和合作机会 [1] 中国市场机遇与吸引力 - 英伟达公司创始人认为中国运营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体系,其规模、复杂性、多样性堪称世界级奇迹 [2] - 苹果连续3年参加链博会,其全球主要200家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设有工厂 [2] - 麦当劳携手中国九大供应商启动"中国再生农业计划"并将全球供应商大会放在链博会期间举办 [2] 全球合作与未来发展 - 链博会提出《北京倡议》,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更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2] - 中国选择在产业链上搭桥,用供应链服务把规则、标准、信任串成新的公共产品 [2] - 中国将始终与全球工商界携手并行,扩大产供应链开放合作 [3]
参展商满意度达95%!链博会持续筑牢韧性供应链生态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12:52
链博会概况 -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参展,涵盖物流、高端制造、农业科技、基建、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1] - 链博会已连续举办三年,参展商综合满意度达95%,既有大量"回头客"也有一批"头回客",多国专业观众变成参展商 [1] - 链博会核心价值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推动形成更加开放、高效、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1][2] 企业参与与成果展示 - 圆通速递表示链博会促进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愿与合作伙伴打造"普惠全球万物互联的发展之链" [2] - 华润集团强调构建开放、韧性、高效的供应链至关重要,目前全球已有27万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其采购与供应链业务活动,包括2600余家境外供应商 [2][5] - 霍尼韦尔第三次参展,展示自动化、能源转型及未来航空领域创新技术,期待深化与中国企业合作 [2] - 中国石化展示"能源至净、生活至美、开放至诚"三方面成果,聚焦"双碳"目标发展天然气、氢能等产业,与近50家企业签订氢能合作协议,与32家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 [3] - 九号公司展示10款短途交通及服务机器人产品,展现智能出行领域全产业链布局 [3] - 内蒙古基硕科技展示全球领先的"瘤胃胶囊"技术,推动畜牧业数字化管理 [3] - 中交集团展示亚洲最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全球首个生态清淤智能平台船"太湖之星"等"大国重器" [4] - 中信集团展示在汽车零部件、低空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5] - 青岛啤酒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智慧冷链物流技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鲜活保障 [6] - 金光集团APP展示"双循环跨国产业链"与"绿智赋能生态链"创新成果,首次将跨国产业链实践成果带到链博会 [6] 行业联动与技术创新 - 链博会促进跨行业合作形成"展产融合"良性生态,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产业链生态共建 [5][7] - 众多企业展示前沿技术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彰显供应链领域创新活力 [3] - 链博会助力技术对接与市场拓展,促进全球供应链韧性与可持续发展 [7] 全球供应链发展 - 链博会为全球企业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高端平台,推动全球产业链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新阶段 [2][7] - 在全球贸易面临挑战背景下,构建开放、韧性、高效的供应链至关重要 [2] - 链博会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体现,也是全球企业加强产业链协作的桥梁 [2]
跨越山海的心灵交响——中阿关系"亲实广深"的时代侧记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8 17:01
文化教育合作 - 阿联酋哈姆丹学校将中文纳入必修课,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学习中文,高中毕业时已能熟练运用中文交流、演讲、撰写文章,部分毕业生获得中国一流高校录取 [2] - 阿联酋中文教育"百校项目"已覆盖171所学校,7.1万名学生参与学习,成为中东地区中文教育的标杆 [3] -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连续三年参加哈姆丹学校毕业典礼,见证学生中文水平提升,并与学生及家长互动,体现中阿文化交融 [2][3]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 中国"天鲲号"自航绞吸船在阿联酋胡达里亚特岛疏浚吹填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15000米超长输送能力和智能疏浚系统展现技术优势 [4] - "创力轮"海上抢险打捞工程船首次进入中东市场,成功完成西非项目并展示救援能力,15分钟内救起3名落水渔民 [4][5] - 中国工程设备如"天鲲号"和"创力轮"在中东市场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高端疏浚和海上救援领域的竞争力 [4][5] 文化艺术交流 - 中国"00后"大提琴家李拉和钢琴家黄秋宁在迪拜歌剧院举办音乐会,演奏《中国之诗》和《七首中国小调》,展现中国民乐与西方古典乐的融合 [6] - 中国驻阿联酋使馆发起"中国古典乐"系列音乐会,计划下半年举办两场演出,进一步推动中阿文化艺术交流 [6] - 音乐会获得阿联酋乐评人高度评价,被视为"平等、互鉴、共美"的新型文化关系的开端 [6] 金融合作与绿色金融 - 中国工商银行在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成功发行30亿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总绿色债券存量达56亿美元 [7][8] - "一带一路"银行间合作机制(BRBR)成员从2017年的49家增至185家,中阿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中发挥示范效应 [7] - 工商银行开发系统精准测算绿色债券资金对应的碳减排量,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如太阳能电站建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