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宽体自卸车
icon
搜索文档
同力股份(920599):北交所信息更新:新能源+无人矿卡赋能盈利能力,2025Q3末合同负债1.71亿在手订单饱满
开源证券· 2025-10-31 22:2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同力股份(920599.BJ)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新能源与无人驾驶技术赋能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是维持“买入”评级的主要依据 [5] - 公司新能源车及无人驾驶矿卡产品具有高价值量和高毛利率的特点,有望带动盈利能力增长 [6] - 公司与力拓集团的合作及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同时在手订单饱满,为未来增长提供支撑 [7] 财务业绩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7.96亿元,同比增长9.45%,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16.39% [5] - 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6.27亿元,同比增长3.64%,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31.22% [5] - 报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8亿元、9.80亿元、10.77亿元 [5] - 对应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85元、2.12元、2.33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12.3倍、10.8倍、9.8倍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宽体自卸车毛利率同比增长1.42个百分点,电车和无人驾驶车毛利率约20%,高于传统油车 [6] 业务运营与产品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车辆合计2700多台,其中新能源车占比约55% [6] - 新能源车中有一半是无人驾驶产品 [6] - 产品价值量方面:燃油车销售单价约100万元,新能源车单价在100-200万元之间,无人驾驶车单价在200万元以上 [6] - 公司已与易控智驾等多家无人驾驶开发公司合作,推动产品在矿区规模化、商业化落地 [6] - 根据行业数据,预计2026年我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达10000辆,2023-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106.78% [6] 市场拓展与订单情况 - 公司与力拓集团合作顺利,已交付7台纯电135非公路自卸车用于外蒙古铁矿项目 [7] - 力拓的标杆示范效应有望吸引更多矿业公司关注公司产品 [7] - 公司已推出200吨产品,体现进入高端市场能力,为进入澳大利亚、北美市场铺垫 [7]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71亿元,较年初增长125.97%,反映在手订单饱满 [7]
博雷顿董事长陈方明将在高工锂电15周年年会做主题演讲
高工锂电· 2025-10-31 11:53
倒计时18天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杉杉科技、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宇电自动化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新品发布: 尚水智能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工程机械正成为下一个电动化风口。其中,矿卡作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分支,是电动化进程较快的品类。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将于11月18-20日在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盛大启幕, 博雷顿董事长陈方明确认出席,并将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为解决电动矿卡电池技术难度高,且需超大的电池容量与充放电功率的难题,博雷顿此前已与宁德时代、巨湾技研等头部电池企业深度绑定,推出了 700kWh超大容量电动矿卡,几乎是新能源乘用车电池容量的10倍以上。 此外,矿山一般远离城区,作为弱电网地区,电动矿卡的补能较为困难且方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动矿卡的发展,需产业链各端协同攻 ...
同力股份(834599):2025年半年报点评:公司业绩持续向好
东莞证券· 2025-08-28 16:45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持续向好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双增 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 同比增长12.69%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 同比增长8.25% [2][5] - 无人驾驶车型发展加速 与易控智驾等合作推动矿区规模化商业化落地 宽体自卸车营收29.52亿元 同比增长12.47% 配件销售1.38亿元 同比增长26.55% [5] - 预计2025-2026年每股收益1.89元和2.14元 对应PE 12倍和10倍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利润3.76亿元 同比增长8.19% 毛利率19.78% 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 [5] - Q2单季度营收16.33亿元 同比增长1.10% 环比增长6.32%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同比下降25.01% 环比下降28.34%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32亿元 同比下降519.25% 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增加8.67亿元 [5] 业务发展 - 宽体自卸车为核心业务 营收占比超93% 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实现无人驾驶车型规模化运营 在露天煤矿测试表现乐观 [5] - 研发投入持续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06亿元(预测) 同比增长5.10%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67.59亿元 同比增长10.00% 归母净利润8.74亿元 同比增长10.21% [6] - 预计2026年营收75.70亿元 同比增长11.99% 归母净利润9.87亿元 同比增长12.93% [6] - 每股收益2025E 1.89元 2026E 2.14元 对应PE倍数从11.8倍降至10.45倍 [5][6] 估值数据 - 当前股价22.34元 总市值103.10亿元 流通股本348万股 [3] - ROE(TTM) 26.56% 12个月股价区间7.79-25.50元 [3] - 总股本462万股 市盈率基于2025年预测为11.8倍 [3][5][6]
同力股份(834599):北交所信息更新:新能源+无人矿卡双轮驱动,技术赋能与出海战略共筑高成长
开源证券· 2025-08-27 11:0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2 3/10 7/9 8倍 [3] 核心观点 - 新能源与无人矿卡双轮驱动 技术赋能与出海战略共筑高成长 [3] - 2025H1营收31 69亿元同比增长12 69% 归母净利润3 21亿元同比增长8 25% 毛利率19 78%同比增长1 23个百分点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 58/9 80/10 77亿元 对应EPS为1 86/2 12/2 33元/股 [3] 财务表现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3 18亿元同比增长10 09% [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66 30亿元同比增长7 9% 2026年73 13亿元同比增长10 3% 2027年81 90亿元同比增长12 0% [6] - 预计毛利率持续提升 2025E-2027E均为22 2% [6] - ROE保持较高水平 2025E-2027E分别为23 6%/22 5%/20 9% [6] 业务进展 - 新能源矿卡渗透加速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矿区58台无人驾驶矿卡投入运营 其中52台为纯电动车型 累计安全运行50万公里 [4] - 行业高增长预期 预计2026年我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达10000辆 2023-2026年复合增速106 78% [4] - 高毛利产品放量 宽体自卸车电车和无人驾驶车毛利率约20% 高于传统油车 2025H1宽体自卸车毛利率同比增长1 42个百分点 [4] 战略布局 - 与易控智驾等无人驾驶企业合作 负责整车及线控底盘研发生产 无人驾驶公司提供智驾系统 [5] - 参与易控智驾D轮融资 投资3000万元持股646,991股占比0 62% 易控智驾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5] - 合作模式包括为客户生产预留无人驾驶系统接口的车辆 [5]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2 80元 总市值105 23亿元 流通市值79 25亿元 [3] - 2025E-2027E的P/E分别为12 3/10 7/9 8倍 P/B分别为2 9/2 4/2 0倍 [6] - EV/EBITDA持续下降 2025E-2027E分别为7 8/6 1/5 4倍 [8]
同力股份(834599):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断提升,线控底盘技术赋能无人驾驶车型市场推广
华源证券· 2025-08-25 09:3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型渗透率提升和线控底盘技术推动无人驾驶车型商业化落地 [5][6] - 新疆红二矿58台无人驾驶矿卡高效运转 其中52台为纯电动车型 累计安全运行50万公里 [6] - 公司产品有望参与雅江水电站等国内外基建项目 存在持续放量潜力 [6] - 全球化布局通过西安同力和新加坡子公司拓展海外业务 产品具显著价格竞争力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1.69亿元(yoy+13%)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yoy+8%) [8] - 宽体自卸车营收29.52亿元(yoy+12%) 毛利率提升1.42pcts至18.96% [8] - 海外营收4.92亿元(yoy+12%) 国内营收26.77亿元(yoy+13%)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87/9.94/11.14亿元 对应PE 13.3/11.8/10.6倍 [6][9] 业务进展 - 专注线控底盘技术开发 提升与无人驾驶系统匹配性 [6] - 参与易控智驾D轮融资3000万元 持股0.62% [6] - 位列202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39位(较2024年提升4位) [8] -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每吨运能采购价约1万元 显著低于进口竞品(5-10万元/吨) [8] 财务预测 - 2025E营收67.05亿元(yoy+9.13%) 2027E预计达81.74亿元 [7][10] - 毛利率稳定在21%左右 净利率从12.91%提升至13.63% [10] - ROE保持在22%-26%区间 ROIC从34.36%大幅提升至76.44% [10] - 每股收益从1.92元增长至2.41元 [7]
从8.55%涨幅看博雷顿:量价齐飞背后或透露完美“三部曲”
智通财经· 2025-08-12 07:39
股价表现 - 8月11日单日涨幅8.55%报29.96港元 成交量68.6万手 成交额2007.03万港元[1] - 8月4日至8日期间呈现量价背离 区间涨幅2.22%但阳量34.34万手对阴量4.18万手形成8.2:1比例 换手率仅0.15%显示高度控盘[4] - 8月11日量能较前5日均值放大近13倍 阳线成交量102.94万手对阴线4.18万手 换手率0.443%仍处低位[8] 资金运作特征 - 8月4日至8日期间天量16.04万手占区间总量41.6% 呈现典型"全流通前抢筹"特征[4] - 振幅控制在7.33%恰好是前波跌幅50%位置 均价27.355港元与最低价26.5港元相近 阳量占比近90%显示假调整真吸筹[4] - 尾盘30分钟成交量占比超40% 符合北水追涨交易习惯 30元上方出现2000手以上大单[10] H股全流通进展 - 中国证监会已于8月8日受理公司H股全流通备案申请 待取得所有批准后非上市股份将转换为H股上市交易[3] - 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机构在8月4日至8日期间增持 持股比例分别增长0.0115%、0.0087%[6][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0亿元、4.64亿元和6.35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32.8%[11] - 电动宽体自卸车业务收入占比从21.2%提升至57.4% 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13.5%[12]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0.7%提升至2024年5.4% 但2024年费用率达39.5%显著高于行业15%水平[12][14]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 公司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市场排名第三份额18.3% 新能源装载机市场排名第七份额3.8%[11] - 是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11]
从8.55%涨幅看博雷顿(01333):量价齐飞背后或透露完美“三部曲”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7:22
股价表现与交易动态 - 8月11日股价涨幅8.55%至29.96港元,成交量68.6万手,成交额2007.03万港元 [1] - 8月4日至8月8日期间股价涨幅2.22%,振幅7.33%,换手率0.159%,阳量34.34万手对阴量4.18万手形成8.2:1比例 [4][5] - 8月11日成交量较前5日均量放大近13倍,换手率0.443%,均价28.573港元 [8][9] - 主要买入席位为花旗银行(持股比例增0.0115%)、法国巴黎银行(增0.0087%)、华盛资本证券(增0.0069%) [6][7] H股全流通进展 - 中国证监会已于2025年8月8日受理公司H股全流通备案申请 [3] - 待获得证监会备案及联交所批准后,部分非上市股份将转换为H股上市交易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0亿元、4.64亿元和6.3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2.8% [11] - 电动宽体自卸车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21.2%提升至2024年57.4%,2024年该业务收入达3.65亿元 [12] - 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0.7%提升至2024年5.4%,电动宽体自卸车毛利率维持在12.4%-13.8% [12]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增加4490万元,行政开支增加2080万元,研发开支增加1310万元 [12][13]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2024年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市场份额18.3%排名行业第三,新能源装载机市场份额3.8%排名第七 [11] - 同业竞争对手包括徐工机械、广西柳工、三一重工、宇通重工等知名企业 [13] - 2024年费用率达39.5%,显著高于行业标杆企业15%左右的费用率水平 [13]
同力股份(83459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20:40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致力于通过研发大型化、新能源化、智能化产品保持技术领先性 [5] - 作为宽体自卸车行业开创者,公司持续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以应对行业竞争加剧 [9] - 坚持"走出去"战略,重点拓展南美等海外市场,2024年已实现批量销售 [12][14]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大型化产品已批量销售并计划开发更大吨位车型 [5] - 自动驾驶车型通过自主研发线控底盘实现无人驾驶,并与智驾公司深度合作 [13] - 新能源宽体自卸车暂无国家补贴,但政策出台将加速替代燃油矿卡 [9] 客户与销售 - 2024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达67%(第一大客户占比34%),但通过经销商模式分散单一依赖风险 [5] - 产品单价提升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公司将通过法务手段加速回款 [7] - 关联交易定价遵循市场化原则,无供应商依赖风险 [8] 生产与产能 - 当前车间按订单满负荷生产,未来扩产计划取决于市场需求 [10] - 西咸新区老厂区拆迁补偿协议未签署,产能衔接工作将确保生产连续性 [5] 人力资源 - 2023年实施股票期权激励,2024年回购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7] - 核心团队稳定,技术部门储备充足人才,薪酬体系持续优化 [7] 财务与风险 - 二级市场投资风险提示,公司希望以业绩提升估值 [4] - 矿卡核心专利剩余有效期不足6年,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应对技术迭代风险 [5]
上海诞生一个百亿IPO
投中网· 2025-05-07 14:26
公司概况 - 博雷顿是一家专注于电动工程机械的上海新能源造车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动装载机、宽体自卸车和牵引车等 [4][5][9] - 公司于2024年5月7日登陆港股,市值超过110亿港元 [5] - 2022-2024年三年总收入超过14亿元 [3][10]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陈方明为华南理工大学力学专业毕业生,曾从事新能源领域投资 [7] -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资源丰富,包括宁德时代曾毓群、小鹏汽车何小鹏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知名企业家 [5][7] - 创业初期曾自掏数千万元渡过难关 [7] 产品与技术 - 2019年推出首款电动装载机BRT951EV,2020年推出首款90吨级电动宽体自卸车BRT90E [8] - 产品价格区间:电动装载机40-130万元,电动宽体自卸车90-230万元 [10] - 2022-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从59台增至307台(CAGR 128.1%),电动装载机从326台增至450台(CAGR 17.5%)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6亿元、4.64亿元、6.35亿元 [10] - 毛利率从2022年2.3%提升至2024年5.8% [10]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78亿元、2.29亿元、2.75亿元 [11] 市场地位 - 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七 [8] - 是这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8] - 中国新能源工程机械市场规模2024年797亿元,预计2029年达1760亿元 [11] 产能布局 - 山东枣庄工厂年设计产能600台 [11] - 湖北武汉工厂年设计产能5000台电动装载机 [11] - 未来3-5年战略重点为新能源挖掘机、矿卡、装载机三条产品线 [12] 融资历程 - 2018-2023年累计融资超14亿元 [14][16] - 2023年3月C+轮融资后估值超52亿元 [16] - 小鹏汽车关联基金星航资本参与投资 [16] - 上市前获欣旺达和长风基金6311万港元基石投资 [17]
博雷顿预计5月7日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05 18:11
公司概况 - 博雷顿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电动工程机械提供商,专注于设计、开发具有自动作业能力的电动工程机械及其商业化,并提供智能运营服务,产品包括电动装载机、宽体自卸车及牵引车,以及销售备件及配件 [1] -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启动招股,计划全球发售13,000,000股股份,其中11,700,000股为国际发售股份,1,300,000股为香港公开发售股份 [1] - 香港公开发售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至4月30日,最终发售价及分配结果将于2025年5月6日公布,预计于2025年5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始交易,股份代号为1333,每手买卖单位为200股 [1] - 公司此前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及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市场地位 -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4年博雷顿在中国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及装载机制造商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七,按出货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18.3%及3.8% [2] - 公司是这两类新能源工程机械头部制造商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工程机械制造商 [2] - 公司主力产品电动宽体自卸车出货量从2022年的59台增至2024年的307台,复合年增长率达128.1% [2] - 公司是工信部于2022年指定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2]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入从2022年的3.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35亿元 [2] - 由于在产品开发及商业化方面的大量前期投资,以及为提高市场渗透率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公司净亏损从2022年的1.78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2.75亿元 [2] 融资情况 - 公司获得了钟鼎资本、湘潭财信、星航资本等机构的投资 [2] - 2023年3月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为52.48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