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
搜索文档
海伦司(09869.HK):11月20日南向资金减持40.45万股
搜狐财经· 2025-11-21 04:15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0日南向资金减持40.45万股海伦司(09869.HK)。近5个交易日中,获南向资金减 持的有5天,累计净减持44.8万股。近20个交易日中,获南向资金减持的有20天,累计净减持252.5万 股。截至目前,南向资金持有海伦司(09869.HK)9586.4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7.56%。 | 交易日 | 持股总数(股) | 持股变动(股) | 变动幅度 | | --- | --- | --- | --- | | 2025-11-20 | 9586.40万 | -40.45万 | -0.42% | | 2025-11-19 | 9626.85万 | -2.00万 | -0.02% | | 2025-11-18 | 9628.85万 | -6500.0 | -0.01% | | 2025-11-17 | 9629.50万 | -2500.0 | -0.00% | | 2025-11-14 | 9629.75万 | -1.45万 | -0.02% | 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其子公司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香港从事酒 吧运营和特许经营业务。该公司的地理区域包括中国 ...
摆摊自救,餐厅上街抢生意
36氪· 2025-11-20 12:10
行业现象概述 -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出现区域知名餐饮品牌走上街头摆摊售餐的新趋势 [2] - 此现象被视为餐饮行业在消费观念转变背景下的积极探索与转型尝试 [8] - 与五星级酒店摆摊的"品牌下沉"不同,正餐餐厅摆摊更似核心业务收缩下的直接自救 [15] 摆摊模式的具体特征 - 菜品类型极为丰富,覆盖经典主菜、卤味、冷菜、小吃及汤品等多个品类,部分摊位菜品数量多达70种 [4] - 定价策略向"亲民"靠拢,炒菜多在10-30元区间,素菜冷菜在10元以下,荤菜卤味15-30元,50元以上菜品罕见 [4] - 营业时间集中于午间与下午三点后,以匹配下班人群与家庭采购需求 [4] - 通过现场拌制、厨师长亲自打菜、标注"现炒现卖"等方式强化品质感与新鲜度 [4] 市场反馈与效果 - 市场反馈积极,不少消费者因"价格实惠""购买便捷"或"认可品牌"而买单,摊位前出现排长队场景 [4][8] - 部分摊位单日最高收入可达3万元,多数被报道摊位单日收入能稳定在1万元左右 [11] - 例如和记小菜实施外摆后营业额直接提升50% [11] - 吸引了此前因堂食消费高而未消费过这些品牌的人群,百元以内可解决两餐 [4] 模式面临的挑战与质疑 - 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馈部分菜品"吃起来像预制菜",质疑其口感不及堂食水准 [5] - 部分菜品价格被指性价比优势不明显,例如包子卖到5元一个,狮子头8元一个 [5] - 增加的收入未必能完全替代堂食,可能只是原有堂食客群转向外带消费,并未带来显著新客源 [12] - 由于外摆菜品定价普遍低于堂食,其对利润增长的实际贡献较为有限 [12]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近几年来,受"禁酒令""公款吃喝"限制及宏观经济背景影响,以商务宴请和家庭聚餐为核心的正餐市场持续承压 [9] - 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从2023年的50.0%降至2024年的31.3%,支出减少者增加了4.8个百分点 [9] - 上市餐饮企业人均消费下滑,例如绿茶餐厅从62.9元下降到56.2元,老乡鸡从30.6元下降到28.2元 [9] - 线上渠道对营收补充作用增强,绿茶餐厅外卖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14.4%提升至2024年的18.8% [11] 商业模式与盈利性分析 - 对于承担高额租金、人力成本的正餐餐厅,摆摊模式大概率是"热闹不赚钱" [14] - 难以达到老乡鸡凭借超1500家门店形成的高效运营水平,且面对更低客单价,利润空间被压缩 [14] - 以老乡鸡为参考,其单店日销售额约1.51万元,净利率仅为6.5% [12] - 堂食核心成本如门店租金、水电、人力等多为固定支出,一旦客流不足则单位成本急剧上升 [11] 战略意图与长期影响 - 不少品牌摆摊核心目的并非单纯追求销售额,而是通过吸引人流、增强品牌曝光,实现"流动广告"效果 [14] - 通过建群、提前发布菜单、接受预订等方式,将临时客流转化为私域流量,为后续营销蓄力 [14] - 长期风险在于品牌价值可能被侵蚀,顾客习惯于路边低价购买同等菜品后,可能削弱堂食吸引力与定价能力 [15] - 可能形成"摆摊越火、堂食越冷"的负向循环,加剧原有经营困境 [15]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品牌餐厅与小餐馆本质上处于不同赛道,追求环境、服务与社交体验的堂食客群与追求性价比的外摆客群重叠度有限 [17] - 参与摆摊的多为拥有较好地段和资金实力的大中型餐厅,其数量有限,与成本结构更灵活的小餐馆生存逻辑有差异 [17] - 餐厅外摆菜品多为大锅菜,售卖方式类似食堂打菜,口感经打包带回家后大打折扣,难以媲美小馆"猛火现炒" [1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消费者走进餐厅期待的已不仅是一顿饭,更可能是一次新鲜体验、一份情绪价值或一个值得分享的理由 [19] - 已有餐饮品牌尝试"餐饮+表演"等复合业态模式,通过强化店内体验吸引消费者回到餐桌 [19] - 在菜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缺乏新意与独特体验的餐厅正在持续失去对顾客的吸引力 [19] - 根本命题在于如何让"走进餐厅、坐下来吃饭"这件事重新变得不可替代 [19]
遇见小面通过港交所聆讯 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智通财经· 2025-11-17 14:37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17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公司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份额为0.5% [1][4]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于整体中式快餐餐厅市场排名第十三,市场份额为0.14% [5] 业务规模与网络扩张 -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440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1家餐厅,总计451家 [4] - 公司有101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餐厅多位于中国东部及南部,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广东省 [4] - 自往绩记录期间期初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餐厅数量由133家增长239.1%至451家 [5] 经营模式与品牌 - 公司餐厅采用直营或特许经营模式经营,于2019年通过集中化管理涉足特许经营模式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86家特许经营餐厅 [7] - 公司根基建立在重庆小面上,产品已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 [5] 财务业绩表现 - 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分别约为8.01亿元、11.54亿元、7.03亿元人民币 [7] - 同期,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591.4万元、6070万元、4183.4万元人民币 [7] - 2024年全年收入为11.54亿元人民币,年内利润为6070万元人民币 [8]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式面馆市场为中国整体中式快餐餐厅市场的一个主要板块,2024年市场份额约为29.8% [4] - 中式快餐餐厅市场占2024年中国整体餐饮服务市场约17.6% [5] - 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预期到2029年将达人民币5,100亿元,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 [7] - 以川渝风味为主的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预期2029年将达人民币1,357亿元,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3.2%,为不同地域风味中最高 [7]
上半年开63家新店,遇见小面冲刺港股“中式面馆第一股”
财经网· 2025-10-17 15:06
公司IPO进展 - 公司境外发行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并于10月15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为今年4月首次递表失效后的再次冲刺 [1] - 公司定位为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起源于2014年,主打重庆小面,产品已拓展至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 [1]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的人民币183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7%,预计2029年达5100亿元 [1] - 其中,川渝风味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的人民币450亿元扩张至2024年的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预计2029年达1357亿元,2025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3.2% [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4亿元,同期净利润从亏损人民币0.36亿元转为盈利人民币0.6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人民币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5217.5万元,同比增长131.56%,年内净利润为人民币4183.4万元,同比增长95.77% [2] 门店网络扩张 - 公司门店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新开设43家、92家、120家及63家餐厅 [2] - 截至2025年10月8日,公司在营餐厅达451家,并有101家新餐厅在筹备中,有望在年内突破500家门店规模 [2] - 具体门店数变动为:期末门店数从2022年的170家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17家,并进一步增至2025年10月8日的451家 [3] 门店运营效率 - 直营餐厅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2年的人民币11881元升至2023年的13997元后,于2024年降至12410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1805元,较去年同期下滑约7% [4] - 直营餐厅整体翻座率从2023年的3.9次/天降至2024年的3.8次/天,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4次/天 [5] - 直营及特许经营餐厅订单平均消费额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36.2元及36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元及30.9元 [6] 成本与负债结构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从2022年的人民币1.49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55亿元,资产负债率同期从95.77%降至87.83% [6] - 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为人民币2.209亿元(同比增长18.0%),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588亿元(增长30.4%),使用权资产折旧为人民币1.097亿元(增长27.1%) [6] 公司治理事项 - 公司存在未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及公积金的情况,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差额分别约为人民币1170万元、1270万元、530万元及260万元 [7]
锐评|爆红小店主动歇业,拒绝流量未尝不是一种清醒
搜狐财经· 2025-10-12 23:03
公司经营策略 - 郑州一家名为"人生的意义"的小吃店因独特店名和透明经营方式在全网走红后主动闭门谢客 [1] - 该小吃店规模较小仅有三张桌子和13平方米的经营面积 [1] - 公司明确表示不想做网红店希望顾客能踏踏实实吃饭并计划等热度下降后再营业 [1][3] 行业现象与影响 - 流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能够改变游戏规则使个体和产品迅速获得极高曝光度 [3] - 网红效应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理发师晓华爆火后不到一个月拉动周边现场消费超3000万元对怀化全市消费贡献达1.8亿元 [3] - 行业中存在打造网红或借力网红的现象被视为个体出名产品出圈和地方文旅出彩的重要路径 [3] 网红个体案例 - 号称提供情绪价值的鸡排哥出圈后忙出痛苦面具 [3] - 因15年不涨价走红的拉面哥如今无法回到大集经营 [3] - 理发师晓华最忙时3天只睡1.5小时热度渐消后能够睡到自然醒 [3]
台胞重庆掌勺“古早味”引食客热捧
中国新闻网· 2025-10-02 21:0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一家位于重庆北仓文创街区的台菜餐厅,名为“拢来·台湾Bistro”,由台胞庄承勋创办并担任主厨 [2] - 餐厅于2025年8月底正式营业,面积约80平方米,可容纳20人用餐,装修风格复古,目标客群为年轻人 [2] - 创始人庄承勋拥有近20年餐饮行业经验,曾做法餐、日本料理,并于2021年到大陆发展 [1][4] 产品与服务 - 餐厅主打台湾热炒和小吃,坚持传统台湾做法以传承“古早味”,选用台湾特色食材和酱料 [2] - 菜单包含阳明山三杯鸡、士林沙茶牛肉、宜兰鱼蛋沙拉等多元菜品,拼凑出宝岛美食地图 [2] - 公司进行菜品创新,将酸、辣等川渝口味元素融入,推出台式椒麻鸡、杰尼白菜、冬瓜奶茶等特色产品 [4] - 公司上线外卖、团购服务,并在多个社交平台开设账号,以新技能、新手段吸引食客 [4] 市场与行业趋势 - 创始人看好大陆餐饮市场前景,认为大陆民众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台湾味道”认知度大大提升 [2][4] - 行业趋势显示,台湾亦掀起大陆美食热潮,福鼎肉片、烤苕皮等大陆美味在台湾屡见不鲜 [4] - 国庆中秋假期餐厅迎来客流高峰,店内座无虚席,显示其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1] 发展战略 - 公司创业初衷是为在渝台胞提供想家时的去处,并让更多大陆朋友了解台湾 [2] - 未来计划推出更多台湾融合菜品,以美食为桥梁增进两岸了解与互动 [4] - 创始人表示餐饮人不能受限于一方灶台,已有品牌梦,将持续通过创新和营销吸引两岸食客 [4]
汇集40余家品牌 2025北京国际饮品小吃节在京举行
北京商报· 2025-09-26 16:29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北京国际饮品小吃节",于9月26日在北京朝阳区悠唐购物中心东广场开幕 [1] - 活动为期三天,汇聚40余家餐饮企业的多款代表性饮品及百余款特色小吃 [1] - 活动展卖时间从每日上午10点持续至晚上9点,以最大化方便市民 [1] 活动特色与创新 - 活动深度融合数字化创新,通过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官方抖音号并联动多元自媒体矩阵进行现场直播与短视频拍摄,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新格局 [4] - 线下现场设置了创意美食打卡装置与公园休闲布景,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拍照分享社交场景,增强互动性和传播度 [4] - 各参展企业带来了特色文创产品,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之余能更深入地了解品牌故事与文化内涵 [4] 活动组织与目标 -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朝阳区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主办,是"2025北京国际美食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活动旨在以"特色饮品+国际美食"的创新联动,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4] - 活动通过搭建高效的餐饮消费促进平台,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助推餐饮企业创新转型,并促进文化、旅游与商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4]
Nox聚星: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全球网红营销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1 09:11
食饮行业网红营销数据总览 - Instagram、TikTok、YouTube三平台食品饮料类网红总数超过590万,其中Instagram以307.19万领先,TikTok为181.90万且专注带货达人超60万,YouTube仅98.85万 [11][12] - 北美是食饮网红主要分布地区,其次为欧洲、东南亚和亚太地区,Instagram聚集超半数食饮网红,TikTok因受年轻人喜爱紧随其后 [13][14] - 万粉左右KOC达人规模远超中腰和头部网红,成为增长主力,酒类达人数量多于食物和吃播类,烹饪类达人相对较少 [16][17] 食饮行业趋势洞察 - TikTok带货规模显著增长,2025年Q1表现强劲,美区月度总GMV超3000万美元,跻身行业TOP8 [22][23] - 节点营销效果突出,越南和泰国受新年影响、美区受圣诞影响,食饮销量明显增长,2025年1月美区GMV持续飙升 [24][25][27] - 小吃和饮料销售额较高,在美区及泰国等东南亚市场畅销,小吃品类GMV占比领先 [29][30] - 马来西亚和泰国TikTok Shop食饮带货GMV领先,单月均超3500万美元,马来西亚5月GMV达4500万美元,远超美国和英国等地区 [31][32][33] 品牌营销策略 - 品牌聚焦TikTok平台,深度合作知名KOL并通过KOC扩散,提升品牌知名度 [34] - 深耕食品垂类KOL,同时广泛合作娱乐、生活方式类KOL,实现口碑与破圈,食品垂类KOL合作占比超60% [35][36][37] - KOC成为营销必选,众多品牌持续合作大量KOC,新品节点则合作大网红引流,KOC合作占比超50% [38][39] 优秀案例分享 - 海底捞近1年合作超5000位网红,全网曝光5.77亿,通过本地化营销提升海外影响力 [34] - 霸王茶姬主攻东南亚市场,全网曝光7.52亿,注重KOC铺量 [34] - Samyang Foods专注YouTube,合作中大网红,以吃播、挑战类内容为主,全网曝光13亿+ [34]
西安饮食: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6 00: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下降12.0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16.69万元,同比减亏9.19%[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3] - 总资产13.69亿元,较年初下降1.95%[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67%,同比下降4.45个百分点[3] 业务结构 - 餐饮服务收入2.17亿元,占比70.89%,同比下降17.68%[5] - 生产制造收入6360.17万元,占比20.75%,同比增长6.95%[5] - 陕西省内收入占比99.71%,省外收入同比下降78.48%[5] 战略发展 - 新开设西安饭庄小雁塔店等4家门店[3] - 完成常宁宫蒋行宫提升改造[3] - 制定轻资产、低成本项目发展实施方案[3] - 数字化建设取得进展,上线中央厨房供应链系统[3] - 开展10余项主题营销活动,创新数字人营销模式[3] 核心竞争力 - 拥有12个"中华老字号"品牌[4] - 多项传统技艺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 拥有中国烹饪大师等技术团队[4] - 荣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等多项行业荣誉[4] 子公司表现 - 西安大业食品实现净利润169.04万元[6] - 西安常宁宫会议培训中心亏损759.69万元[6] - 西安福迎门大香港酒楼亏损140.76万元[6]
夜宵经济升温催生消费新热潮
新华财经· 2025-07-30 17:26
夜间消费需求增长 - 饮品品牌阿水大杯茶近500家门店延长营业时间 其中300家至23点 100家至24点 100家超过24点 延长后门店收入呈现两位数环比增长 部分门店增幅超100% [1] - 电商平台淘宝闪购数据显示7月以来一线城市周末夜宵订单较上月翻番 露营地 景区 酒店等夜间线下场景消费需求激活 拉动小吃 啤酒 冰品等多品类夜间销量增长超200% [1]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 近一个月来平台上140万商家日均订单数和实收均显著增长 [1] 线下消费场景活跃 - 天津桂园餐厅五大道店因外地游客增多下午5点起开始等位 海鲜排档筷活林串场鼓楼店营业时间延至凌晨3点且晚上9点后等位为常态 [2] - 上海 天津 成都 济南等地相继发放消费券 天津高新区在6月25日至7月29日发放餐饮消费券 北京市朝阳区 大兴区发放文旅 餐饮 汽车等类别消费券 [2] - 淘宝闪购7月周末数据显示超64万家门店夜订单环比增长超100% 平台通过提供优惠和利用AI提升配送效率支持夜间经济 [2] 政策与平台协同效应 - 消费券加码投入显著提升消费者积极性 增加餐饮等刚性需求消费频次 有效放大国内市场活力并为餐饮商家带来实质性收入增长 [3] - 政府和平台消费券有效刺激消费需求 拉动多品类 多场景消费活跃度 [3] - 政府及平台消费券为消费势能注入新活水并转化为实际消费能力提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