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
搜索文档
中欧班列东通道进口运量突破2700万吨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22:20
中欧班列东通道运营表现 - 年初至今进口货物总量达2781.8万吨,进口中欧班列2669列,共计274920标箱 [1] - 经满洲里站发送的进口货物运量突破1600万吨,达1625.36万吨,同比增长12.18万吨,增幅为0.75% [1] - 同江北站累计开行“点对点”直达列车954列,占全部开行列车的81.3% [1] 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影响 - 进口货物品类丰富,涵盖铁矿粉、化肥、板材、化妆品、汽车零部件等 [1] - 进口商品有效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丰富消费市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1] - 贸易流动为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稳定动能,为中国消费升级及嵌入全球产业链提供“铁动力” [1] 口岸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满洲里站通过95306“数字口岸”系统与联检联运部门配合,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保证货物随到随办、随办随走 [1] - 绥芬河站对进口煤炭、矿粉、集装箱等货物换装场地进行分类优化、定点取送,压缩货物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 [2] - 通过加强现场换装作业过程监控,保证货物“到、解、换、编、发”全过程畅通 [2] 基础设施升级与未来展望 - 佳同铁路改造工程部分完工,同江至佳木斯间铁路运输能力得到提升 [1] - 同江北站和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竣工后,同江北站货物吞吐量将提升40% [1] - 工程竣工后进出口货物品类将更丰富,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将更加凸显 [1]
中国家用机器人“出海”忙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40
全球市场表现 -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上半年出货量达1126.3万台,同比增长16.5% [1] -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前五名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石头科技以20.7%份额位列第一,科沃斯、追觅、小米紧随其后,四品牌合计份额达57% [1] - 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达22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5% [2] - 中国割草机器人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45%,欧洲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2% [2] 主要公司业绩 - 库犸科技割草机器人2024年在欧美市场销量达8万台,预计今年将突破30万台 [2] - 科沃斯割草机器人海外收入和销量同比分别暴涨186.7%和271.7% [2] - 深圳元鼎智能旗下Aiper品牌在亚马逊平台占有率超35%,连续三年稳居无线泳池机器人品类全球第一 [2] 行业竞争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电子制造产业链,企业在半径50公里内可配齐家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3] - 过去10年中国机器人企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超20%,2024年占全球申请总量三分之二 [3] - 中国产品在SLAM技术上实现毫米级导航精度,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区分污渍类型,语音交互支持多语种识别 [3] - 欧洲市场上中国扫地机器人均价约800欧元,比iRobot同类产品便宜约三分之一 [4] 市场渠道与趋势 - 家用机器人通过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直接触达用户,2022年成为跨境电商增长最快品类之一,年均增速超80% [4] - 十年前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由少数品牌主导,如今中国品牌已占据近一半份额 [4] - 家用机器人正从“奢侈品”转变为全球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5]
明确限制具体目标,严管军事敏感领域,涉稀土出口管制,中方接连出手
环球网· 2025-10-10 07:08
出口管制政策核心内容 - 商务部连续发布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 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1] - 新规要求任何使用中国稀土的海外出口商在从事相关出口活动前都必须获得许可证 包括含有、集成或者混有原产于中国的钐、镝、钆等在境外制造的相关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靶材 且价值比例达到0.1%及以上 [1] - 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实施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的管制 [2] 管制范围与具体限制 - 明确规定对向境外军事用户以及最终用途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 [2] - 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 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 或者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将逐案审批 [2] - 稀土相关技术的出口限制扩大到更多类型的磁体 包括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造技术 [2] - 下午联合海关总署又对钬、铒、铥、铕等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以及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 政策背景与目的 - 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原产中国的稀土管制物项直接或加工后转移、提供给有关组织和个人 直接或间接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 对国家安全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潜在威胁 [4] - 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从中国非法获取稀土技术 生产稀土相关物项并提供给军事等敏感领域用户 [4] - 政策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更好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4] 对产业链的影响 - 这是4月中方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来的最新行动 将进一步管控与稀土相关的整条产业链 使稀土供给端管控更为完善 [3] - 严格规定中国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未经许可不得为境外稀土相关活动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和支持 从法律层面切断海外企业通过中国技术人员快速扩产的可能 [3] - 政策设置了合理的过渡期以考虑各利益相关方履行既有商业合同及满足合规要求等实际需要 [4] 国际反应与评估 - 若新限制措施持续实施 可能会挫败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建立自己供应链的努力 因为这些供应链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加工技术 [6] - 美国磁铁生产公司担忧从中国采购设备的组织或个人将可能无法获得设备 即使获得了技术和设备 也可能无法得到对相应服务请求的答复 [6] - 韩国工业部门表示正在评估中方新限制措施的细节 并将继续与中国进行讨论 [6] - 出口管制域外适用的物项范围仅针对稀土相关物项 且在无损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将签发出口许可 因而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在适度范围内 [6]
连续9年全国第一 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21:00
综合排名与核心优势 - 广东在《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继续蝉联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1] - 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双核心优势依然稳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 [1][3] - 广东的综合效率排名第5,较上年回落2位,综合潜力位列第27 [3][7] 企业创新表现 - 广东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 [3] - 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3426.64亿元,占全国16.34%,全国第1;企业研发强度(研发/销售)全国第5 [3] - 广东发明专利授权数143,141件,全国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164,853件,全国第1 [4] - 广东新产品销售收入51877.46亿元,全国第1,新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国第3 [4] - 全省约九成的科研机构、人员、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均来源于企业,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超六成的发明专利和八成的新产品 [5] 创新环境与投入 - 广东在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等分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8] - 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已达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9] - 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9]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吸引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就业 [8] 产业成果与集群效应 - 广东具备从“研发—试制—量产—规模化—品牌化”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强能力 [3] - 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6.7%、31.6% [4] - 新能源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约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4] - 广东拥有约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的后备梯队 [5] 区域与国际对标 - 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跃居全球之首 [9]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二、科学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三、风险资本指标全球第六 [9] - 江苏在创新绩效位列第一,已实现对广东的阶段性超越;浙江在“企业—环境—绩效”上位居前列;上海在知识获取与开放型创新效率持续全国第一;北京在基础研究的水平和投入方面持续领先 [7] 未来挑战与方向 - 广东领先优势出现边际收敛,创新效率与增长潜力排名下滑 [3] - 在苏浙沪鲁等省份加速追赶的背景下,广东需要找到突破点,重塑其全国创新之首的“含金量” [3] - 建议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进一步推动补链强链,并完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享有“国民待遇” [8] - 未来需强化市场化优势,让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并全面提升广东经济国际化优势 [10]
宁夏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额超143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6:46
外贸总体表现 - 宁夏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43.2亿元,同比增长9.4% [1] - 其中出口104.8亿元,同比增长10.2%,进口38.4亿元,同比增长7.3% [1] - 8月单月进出口额达18.4亿元,同比增长31%,为年内各月度最大增幅 [1] 月度增长趋势 - 8月出口同比增长13.5%,实现连续五个月正增长 [1] - 8月进口同比增长103.1%,实现连续三个月呈30%以上的高位增长 [1] 企业类型与贸易伙伴 - 前8个月宁夏民营企业进出口超百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明显 [1] - 欧盟、东盟、印度为宁夏前三大贸易伙伴 [1] - 宁夏企业与148个贸易伙伴实现良性贸易互动 [2] 主要进出口产品 - 以未锻轧锰、粗梳羊绒纱线、氧化镍化合物为主的中间品进出口额81.6亿元 [2] - 中间品占全宁夏出口总值的77.9%,对宁夏外贸贡献巨大 [2] 外部环境与产业支撑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宁夏外贸显现较强韧性,对主要贸易伙伴保持较高增速 [1] - 制造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中上游 [1] - 国际展会的召开助力宁夏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为稳定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发挥积极作用 [2]
供需联动指数回升 物流市场平稳增长——8月份我国物流业相关数据分析
新华网· 2025-09-05 23:28
物流业景气指数表现 - 8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景气区间运行 [1] - 物流业务总量和新订单业务量增速较快,东中西部地区均衡增长 [1]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8%,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前8个月均值为55.4%,同比高0.4个百分点 [3] 区域与行业分化特征 -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业务总量指数分别回升0.1/0.6/0.3个百分点 [1] - 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快递业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5% [1] - 多式联运领域和水上运输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大幅增长 [1] - 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达55%左右,同比高4-5个百分点 [3] 细分领域需求动态 - 电商快递快运业务加快增长,户外休闲/健身娱乐/地方特产/应季果蔬订单环比增长近5% [2]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物流需求增加 [2] - 大宗能源消费需求趋稳,"铁公水"保持基础稳定供给作用 [2] -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物流业务量保持回升 [2] 企业经营与价格指标 - 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 [2] - 小型/微型/中型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均回升0.2个百分点,大小企业盈利差距缩小 [2] -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2] - 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分别回升0.2和0.6个百分点 [2]
深度不足,跨境产业怎样再上台阶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6
区位优势与贸易繁荣 - 广西凭祥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陆路枢纽,凭借"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境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1] - 2024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物324.8万吨(同比+31.4%),货值2889亿元(同比+30%),智能卡口系统实现20秒/车的通关效率[2] - 智慧口岸项目推进"两个24小时"目标:24小时无人化通关+南宁至越南北江/北宁省24小时门到门运输[10][11] 跨境产业链发展现状 - 水果贸易形成"口岸通关-交易中心-深加工"全链条,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实现线上化交易平台[3] - 2024年落地加工企业27家(规上1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23%,完成行业产值14.08亿元,盐津铺子年加工果干能力超1万吨[3][4] - 制造业采取"东部研发-多地配件-凭祥组装"模式,如豪越车业电动车组装后出口东南亚[6] 新兴业态与基础设施 - 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直播基地日处理3000单,2024年进出口货值超200亿元(增速全区第一),公共清关中心日处理能力100万件[7] - 智慧物流体系成型:"智慧友谊关"APP实时追踪查验进度,智能调度系统提升果蔬通关效率50%以上[2][7] - 中科阿尔法等13个重点项目签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12] 产业升级挑战 - 深加工能力不足:70%企业仅从事初级加工,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附加值较低[9] - 人才吸引力薄弱:12.84万常住人口难以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配套生活设施亟待完善(在建240套员工宿舍)[12][13] - 产业集群度待提升:需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研发-制造-贸易"一体化生态[12] 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 形成"东盟原料-凭祥加工-全国销售"的跨境协作模式,如越南凉粉草加工为仙草冻销往商超[4][5] - 强化中国-东盟供应链:凭祥作为前沿阵地,推动双方在资源、市场、技术等要素的深度整合[8] - 带动边民就业:加工/物流/电商等领域创造近万个岗位,边民人均收入增长35%[7][13]
深度不足,跨境产业怎样再上台阶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5
区位优势与贸易增长 - 广西凭祥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陆路枢纽,凭借"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境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1] - 2024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物324.8万吨(同比+31.4%),货值2889亿元(同比+30%),主要运输榴莲、火龙果等东盟水果[2] - 智慧口岸系统实现20秒快速过卡,智能调度APP使生鲜通关效率显著提升,48小时内可直达全国市场[2] 产业链延伸与加工产业 - 2024年凭祥落地加工企业27家(规模以上1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3%,完成行业产值14.08亿元[3] - 盐津铺子建立自动化果干生产线,年加工芒果干等产品超1万吨,直接采购越南、泰国原料[4] - 生和堂食品利用越南凉粉草加工仙草冻等产品,形成"东盟原料+凭祥加工"模式[5] 新兴业态与产业集聚 - 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日处理订单峰值3000单,2024年进出口贸易额超200亿元(增速全区第一)[7] - 豪越车业采用"东部研发+凭祥组装"模式,电动车配件全国采购后在凭祥集成出口东盟[6] - 中科阿尔法智能制造基地预计2024年产值达5000万元,瞄准东盟充电器市场[11] 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 智慧口岸项目将实现24小时无人化通关,南宁至越南北江省24小时门到门物流[10] - 新签约中科智能制造等13个重点项目,新松机器人等项目投产推动产业集群[12] - 建设240套企业宿舍的邻里中心项目,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居住问题[13] 跨境合作宏观效应 - 凭祥通过跨境产业将中国制造优势与东盟资源市场结合,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8] - 产业集聚带动边民就业,形成"加工+物流+服务"多领域联动发展格局[7]
时风集团产品非洲销量翻番,绿色制造成为新的增长优势
齐鲁晚报网· 2025-08-16 22:0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3年 形成以三轮汽车 商用汽车 拖拉机 发动机为主业 锦纶工业布 汽车零部件 海上光伏支架 轮胎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1] - 公司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 农业农村部农机动力与收获机械重点实验室 [1] - 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国家创新型企业 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1] 主营业务发展 - 三轮汽车 拖拉机及单缸发动机完成国Ⅳ升级 商用汽车实现国Ⅵ升级 [3] - 三轮汽车产品和单缸柴油机产品在非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3% 商用汽车在越南 哈萨克斯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0% [3] - 化纤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 形成年产20万吨化纤产能 产品远销亚非多国 [3] 新兴业务布局 - 高端汽车零部件业务1-7月同比增长35% 与中国重汽 山东蓬翔 东风德纳 山东中力等建立战略合作 [4] - 成为中核田湾200万KW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核心供应商 参与国家重点绿色能源项目建设 [4] - 规划建设120MW光伏发电 200MWh储能电站及24MW生物质发电虚拟电厂 构建"源网荷储云"一体化模式 [4] 产业链合作 - 参加聊城市第一届新能源汽车配件展 展出制动鼓 差速器壳等汽车零部件 [5] - 与冠州集团 金鼎机械 鲁西化工 力得集团 山东中力等270余家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合作 [5] - 与中国重汽 山东蓬翔 潍柴动力 临工重机 山钢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5]
银保监会:帮扶重点群体 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和银保监会部署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以提升行业运行稳定性并支撑抗疫大局稳定 [1] - 货运物流行业是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 承担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最后一公里"保障功能 [1][2] - 全国整车货运物流指数截至4月11日为79.02 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2% 且从3月中旬147.68高点持续下滑 [2] 金融支持具体措施 - 银保监会提出六方面要求:加大资金支持 帮扶重点群体 提升服务效率 创新担保方式 加强保险保障 确保资金安全 [2] - 要求银行业对运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4] - 创新动产质押类贷款产品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支持 [4] - 对货车司机汽车贷款给予展期或续贷安排 [5] 保险保障专项方案 - 鼓励开发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等专属产品 [6] - 引导发展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等财险产品 [6] - 保险公司已积极响应 长安保险开发货运险及承运人责任险 微保研究特殊人群意外险产品 [7] 行业现状与政策必要性 - 物流行业受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冲击 面临市场需求下降、运输受阻、从业人员工作困难等问题 [2] - 可能导致企业营业收入下降、资金链紧张 以及从业人员收入减少 [2] - 政策既支持货运物流行业本身 又强化疫情防控的金融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