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切勿舍本逐末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8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现象分析 - 多家上市公司近期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包括新股配售、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债券投资等,涉及金额动辄数十亿元 [1] - 公司声称投资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加投资收益,但部分投资者质疑此举是为掩盖业绩疲软或经营失当,并质问为何不回购股份或加大分红 [1] - 证监会5月发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允许公司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结构性存款等保本型产品 [1] 证券投资的双面性 - 部分公司通过投资理财产品或布局产业链,提高资金效率并创造额外收益,为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资金支持 [2] - 部分公司因过度追求证券投资收益而荒废主业,甚至因专业能力不足或风险管理缺失导致巨额亏损 [2] - 证券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取决于公司能否平衡主业经营、资金效率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 [2] 证券投资的关键考量因素 - 公司需评估投资规模是否可控,避免因贪大求多或加杠杆导致风险失控 [3] - 投资标的需具备稳健性,底层资产应经得起检验并符合公司战略布局,避免盲目跟风 [3] - 公司需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包括规范的投资队伍和充分的信息披露,以打消市场顾虑 [3] 监管与行业建议 - 监管部门需出台细则规范非主业投资,例如设定规模上限以防止主业被拖累 [3] - 对频繁操作、大额亏损或信息披露存疑的公司应加强现场检查和问责力度 [3] - 上市公司应以主营业务为核心,避免过度依赖证券市场投机,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3]
6月新股上市及基金收益月度跟踪-20250702
华福证券· 2025-07-02 16:06
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6月A股市场新股上市及基金收益情况进行月度跟踪,涵盖IPO发行、项目储备、网下申购、中签率、新股表现及基金打新等方面,分析市场现状与趋势[1]。 IPO发行规模与节奏 - 2025年6月A股市场IPO融资总规模33.68亿元,环比降65%,主板融资6.40亿元,科创板24.97亿元[1][5] - 6月A股市场共发行新股3只,环比降63% [1][6] 项目储备与审核进展 - 截至6月末,A股各板块审核通过未发行IPO项目50个,拟募资493.6亿元[1][12] - 数量上创业板占28%(14家),主板/科创板占34%/6%;规模上主板拟募资占44%(215.5亿元),创业板/科创板占39%/8% [1][12] 网下申购上限 - 近三月各板块新股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多数在[1,2)亿元区间,主板和创业板多分布在此区间,科创板多在[5,10)亿元区间[1][13] 网下询价对象家数 - 6月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网下询价对象家数分别为509/0/197家,主板/创业板环比-73%/-100% [1][17] 中签率 - 6月主板A/B类账户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104%/0.0094%,环比-24%/-28% [1][18] - 6月科创板A/B类账户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427%/0.0424% [1][25] 新股上市首日表现 - 6月主板新股首日涨幅均值286% [1][30] 新股贡献度测算 - 6月新股对1 - 2亿元以下规模基金贡献度+0.188%,2 - 3亿元规模基金贡献度+0.129%居前,对8亿元规模基金增厚0.031%,年化收益率0.368% [1][32] 打新基金数量 - 2025年6月,3132只基金参与打新,规模合计6.05万亿元,偏股混合型基金1189只、灵活配置型基金59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737只参与数量较多[1][35]
26日投资提示:帝欧家居股东水华智云及一致行动人继续增持公司可转债
集思录· 2025-05-25 22:36
宏昌转债 - 宏昌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1] 福立旺 - 控股股东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5%公司股份 [1] 恒锋信息 - 控股股东终止协议转让公司部分股份的计划 [1] 帝欧家居 - 股东水华智云及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可转债 合计权益比例达6 45% [1] 可转债市场动态 - 健友转债和节能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 [1] 新股申购 - 优优绿能开启沪深两市新股申购 [1] 美股市场 - 美股市场当日休市 [1] 数据服务平台 - 集思录专注于提供新股 可转债 债券 封闭基金等数据服务 强调本金安全与稳健增长 [1]
我录用户赚钱如喝水,这到底赚的是谁的钱?
集思录· 2025-03-21 20:37
市场参与者结构 - 市场95%是交易者,5%是价值投资者,交易者主要关注技术、热度和情绪,而价值投资者更关注基本面[11] - 集思录社区聚集了大量低风险投资者,不同于普通股票市场的721格局(7输2平1赚)[2] - 35岁以上高学历群体通过工作收入已积累7位数资产,构成社区高净值用户基础[2] 投资策略分歧 - 新股申购策略:部分投资者专注于新股上市首日卖出获利,该策略已持续20年[3][4][5] - 负和游戏争议:有观点认为A股是负和游戏,因融资额+税费大于分红额,但反对观点指出应计算总市值增加+分红-融资-税费[14] - 股息投资策略:建议将高股息股票视为30年期国债,长期持有获取稳定分红[9] 市场运行特征 - A股牛市呈脉冲型特征,吸引大量散户进入后形成收割机会[18] - 全球央行放水导致资金流入不同资产类别,投资者在争夺流动性份额[19] - 业绩持续优秀的公司占比不足10%,大部分公司盈利状况不佳[17] 高风险投资品类 - 明显高估的新股和次新股属于负和投资品类[1] - 双高可转债及强赎前高溢价转债具有较高风险[1] - 无业绩支撑的概念股在短期翻倍后放量下跌风险大[1] - 即将ST或退市但股价仍处高位的个股风险极高[1] 市场资金流向 - A股2023年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远高于3500亿元的佣金、印花税和红利税总额[15] - 公司融资后投入扩大生产可能带来营收10倍增长,不能简单视为负和[14] - 货币创造导致财富重新分配,市场总量持续增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