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杨戬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芯片,遇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汽车芯片行业趋势 - 智能汽车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新计算平台,带动计算、感知、控制、通信等芯片需求激增,图像处理芯片、车规级MCU、域控制器SoC、毫米波雷达芯片成为热门方向 [1] - 2025年以来行业出现"遇冷"信号,海外巨头与本土企业均出现业务收缩、调整或退出 [2] 海外巨头动态 英特尔 - 2025年6月宣布逐步关闭汽车业务(Intel Architecture Automotive Group),聚焦核心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产品 [4] - 汽车业务涵盖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盘等芯片,技术应用于超5000万辆汽车,2024年推出算力229TOPS的座舱芯片ARC A760-A [5] - 剥离主因:2020-2024年市值暴跌1200亿美元,需收缩非核心资产;汽车业务回报周期长且竞争激烈 [6] 安霸 - 计划出售业务,2025财年营收2.849亿美元(同比+25.8%),但GAAP净亏损1.171亿美元,连续8年未盈利 [8] - 产品覆盖ADAS、自动驾驶视觉等,累计出货3000万颗边缘AI处理器,但60%以上收入依赖单一分销商大联大 [7][8] 英飞凌 - 推迟马来西亚Kulim晶圆厂二期扩建,削减10%投资额度,主因汽车行业订单减少及库存消化问题 [9] 国内市场变化 - 早期"缺芯红利"消退,AI SoC、车规MCU等品类竞争加剧,价格战导致技术同质化与利润压缩 [10] - 博通集成将"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项目延期至2026年,调减投资2.1亿元,转投4.58亿元加码边缘AI处理器研发 [11][12][13] - 紫光国芯因工程延期推迟车载控制器芯片产业化;蔚来拟为自研芯片团队引入战略投资者,其5nm芯片"神玑NX9031"已量产 [14] 长期市场前景 - 标普全球预测2030年L2-L3级ADAS渗透率60%,电动汽车渗透率73%;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85亿美元增至2034年1878亿美元(CAGR 14.5%) [16] - 结构性机会:功率器件(SiC MOSFET/IGBT)、车载以太网PHY、BMS芯片、高安全等级MCU需求稳定;视觉SoC、智能座舱等同质化产品受挤压 [19] - 行业挑战:车规芯片验证周期2-3年,需经历车规认证、整车验证等复杂流程,前期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 [13][15][21]
重磅!蔚来拆分芯片!安徽神玑技术公司成立!
是说芯语· 2025-06-20 11:14
公司芯片业务独立拆分 - 公司计划将芯片相关业务整合为独立项目实体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已完成工商登记,新公司名为安徽神玑技术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注册地址与公司中国总部一致,法定代表人为白剑,经营范围涵盖芯片设计、销售及软件开发等 [1] - 公司芯片业务独立拆分后将承接其他车厂订单,表明其意图拓展外部市场 [2] 芯片研发进展与产品 - 公司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基于5nm车规工艺制造,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32核CPU,集成高性能ISP和自研NPU,已量产上车 [2] - 公司2021年启动芯片自研,已推出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和"神玑NX9031",后者性能优于行业通用芯片并可降本 [4] 战略投资者引入计划 - 公司正讨论为芯片自研部门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可能包括外部资金或员工持股平台 [3] - 引入战投或为公司注入资金加速技术迭代,同时保持对芯片业务的控制权 [4] 业务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创始人李斌公开表示芯片和操作系统对全行业开放,意图在更广阔市场发挥影响力 [2] - 芯片业务独立拆分和引入战投可能助力公司实现"四季度盈利"目标,缓解亏损压力 [4]
最强国产智驾芯片分拆独立,落户合肥
36氪· 2025-06-19 18:18
蔚来自研芯片业务独立实体 - 蔚来成立独立实体安徽神玑技术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人是分管硬件业务的副总裁白剑,专门运营自研智驾芯片业务 [1][2][5] - 独立实体模式类似华为分拆车BU与深圳引望的关系,为后续引入战略投资者铺平道路 [1][5][8] - 芯片业务分拆可减少蔚来汽车财务包袱,激活组织活力,同时引入外部投资者分担研发成本 [17][18] 神玑NX9031芯片技术参数 - 采用5nm工艺,算力超1000TOPS,是目前量产上车算力最强的芯片,比英伟达4颗OrinX更强 [10][13] - 集成自研ISP,成像更清晰,软件算法能获取更高质量图像 [13] - 已上车蔚来ET9及新款5566车型(ET5/5T、ES6/EC6) [10][13] - 行业对比:小鹏图灵芯片算力730TOPS(即将上车),地平线征程J6P 560TOPS(Q3上车),英伟达Thor-U 700TOPS(已上车) [13] 芯片研发投入与估值 - 研发历时4年,投入成本相当于建设1000座换电站(单座成本超百万),总投入达数十亿人民币 [1][15] - 2023年9月先发布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试水,2024年推出神玑NX9031 [10] - 研发团队由前华为海思资深人员张丹瑜直接负责 [8] 业务分拆战略意义 - 独立实体可对外供应芯片,但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客户 [15] - 模式参考长城/比亚迪独立电池供应商,将核心零部件业务转化为供应链子公司 [17] - 公司计划在2025年Q4实现盈利,通过分拆优质资产(芯片/换电)降低运营成本 [18][19][21] 公司整体经营动态 - 2024年4-5月合计销售47,131辆车,超过Q1总量,其中乐道品牌5月销量6,281辆(环比+42.75%) [21] - 下半年将推出乐道L90/L80及搭载世界模型NWM的新款5566车型,智能驾驶能力进入第一梯队 [21] - 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后者向蔚来能源投资不超过25亿元,蔚来萤火虫接入巧克力换电方案 [19] 长期战略对标 - 公司十年研发投入形成技术壁垒,业务多元化发展路径类似亚马逊(AWS/Kindle/Zoox等) [23] - 面临与亚马逊早期相似的长期盈利性质疑,李斌多次强调2025年扭亏目标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