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玑NX9031
icon
搜索文档
7月销量超2.1万台 前7个月同比增长25.2% 蔚来乐道L90正式开启交付
中国经济网· 2025-08-04 11:33
公司业绩与交付数据 - 2025年7月公司交付新车21027辆,前七个月同比增长25.2% [1] - 7月交付中蔚来品牌12765台、乐道品牌5976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2366台 [1] - 累计交付量达806731台,其中蔚来品牌737923台、乐道品牌58599台、firefly萤火虫品牌10209台 [1] 乐道L90产品亮点 - 乐道L90定位家庭纯电SUV,起售价26.58万元,BaaS方案起售价17.98万元 [2] - 依托换电网络支持3分钟极速换电,具备"可充可换可升级"体验 [2] - 车身尺寸5145mm,轴距3110mm,空间利用率达纵向81.5%、垂向85.9% [3] - 后备箱常规容积430L,下沉空间106L,满座可容纳7个20英寸行李箱 [3] - 首创240L智能电动前备舱,集成36项高效设计 [3] 资本市场反应 - L90预售一周后公司港股/美股股价上涨超40% [3] - 上市当晚美股盘中涨幅超9%,摩根士丹利评价其配置与定价方案利好订单转化 [3] 技术研发成果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600亿元,季度研发强度维持30亿元水平 [5] - 全球科技创新专利超10000项,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已量产上车 [5] - "蔚来世界模型NWM"完成全量推送,实现软硬件完整耦合 [6] 基础设施布局 - 全国换电站达3432座(含1000座高速站),充换电站总量8217座 [7] - 累计换电服务超8100万次,预计2025年突破1亿次 [7] - 实现8个省级行政区"换电县县通",G318川藏换电线路即将贯通 [7][8] 未来产品规划 - 全新ES8将于8月下旬发布,9月NIO Day 2025上市即交付 [4] - 2025年Q4目标单季度盈利,技术投入进入收获期 [5][9]
毫厘之间,看见“智造”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2 06:27
汽车产业链创新案例 - 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静音无刷电机雨刮器,将工作噪音控制在38分贝以内,能耗降低15%,使用寿命提升30%,比国际竞争对手提前半年实现量产 [4][6] - 公司投入1.5亿元进行雨刮器生产全自动化改造,建成24条全自动生产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 [6] - 新能源车市场对静谧性要求提高,行业主流有刷电机雨刮器噪音55分贝,新能源车舱要求压至40分贝以下 [4] 发动机制造智能化转型 - 安徽全柴动力建成智能产线,75秒设计节拍,年产能10万台,40台自动化设施协同作业,装配可靠性显著提升 [7][8] - 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线视觉系统和自动送钉机构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追溯 [8] - 公司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周期缩短30%,生产效率提升35%,单台制造成本下降12.6% [9] 未来工厂数字化实践 - 蔚来新桥二工厂实现高端定制车交付周期从行业普遍的3-6个月压缩至14天,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白车身与订单解耦 [10] - 工厂配备941台机器人,自动化率100%,具备"黑灯"自主运转能力,98秒完成车门安装全套工序 [11] - 工厂预埋90公里光纤网络,80%制造场景由AI智能决策,拥有多项全球首创自研系统如"飞地"智能装配岛 [11]
本土自给率仍不足10%? 车企加码芯片自研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48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蔚来自研5纳米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应用于ET9等车型,单颗性能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 X,但乐道L90仍采用英伟达芯片因供应充足和数据复用优势 [3] - 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进口依赖度超90%,计算控制类芯片达99%,功率存储类达92%,本土自给率不足10%但有望提升至30%-35% [4] - 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2024年汽车电子收入7亿元(占总收入36.7%),年销量3.62亿颗车规产品,栅极驱动芯片累计出货9亿颗 [5][6] 行业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 -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推动模拟芯片需求,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71亿元增至2029年858亿元 [6] - 纳芯微在三电系统领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覆盖主驱逆变器、OBC、BMS等,建立多品类产品矩阵 [6] - 零跑汽车自研凌芯01智驾芯片累计搭载超30万颗,性能超越Mobileye Q4 [7] 车企研发路径分化 - 造车新势力倾向自研:蔚来克服供应链中断风险提前完成芯片研发,零跑因市场缺芯自主研发凌芯01 [7] - 传统车企选择合作:吉利通过芯擎科技推出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东风牵头联合体量产国产高性能MCU芯片DF30 [8] - 上汽集团投资芯驰科技等企业,其座舱SoC产品应用于荣威车型 [9] 国际厂商动态与行业挑战 - 英特尔逐步收缩汽车业务,此前投入包括150亿美元收购Mobileye、推出第二代AI增强型SDV SoC芯片(性能提升10倍) [10] - 车规芯片认证周期长达2-4年,需满足AEC-Q100等严苛标准(如2000小时测试),研发投入大且回本周期长 [11] - 蔚来自研芯片使单车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四颗Orin芯片成本超3亿美元,2024年换自研芯片后毛利显著提升 [11]
消费级芯片“上车”引争议:成本较车规级芯片下探至少1/3,无强制安全认证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19:30
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的核心差异 - 车规级芯片缺陷率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消费级芯片允许缺陷率≤500 DPPM(每百万件500件故障)[1] - 车规级芯片需通过AEC-Q系列认证(非强制但成行业标准)和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认证[2]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ASIL等级评估(最高ASIL D级),适用于安全气囊等关键系统[3] - 工作温度范围:车规级芯片为-40℃到150℃,消费级芯片仅0℃到70℃[3] 消费级芯片在汽车应用中的现状与问题 - 部分车企采用消费级芯片(如骁龙8 Gen 3手机芯片用于座舱SoC)以降低成本,比车规芯片便宜1/3至1/2[4][6] - 特斯拉曾因使用英伟达Tegra 3等消费级芯片导致车机死机,遭NHTSA调查后转向工业级/车规级芯片[6] - 消费级芯片在极端天气或碰撞时易出现黑屏、死机,无法保障仪表盘等关键功能持续运行[6] 车规级芯片的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主流车企(东风、比亚迪、小鹏等)加速自研车规芯片,如蔚来5nm智驾芯片NX9031流片成功[8] - 高通推出可扩展架构覆盖从豪华到入门车型需求,提供数字座舱/ADAS专用芯片及Flex芯片[11] - 国内芯擎科技、地平线等企业布局车规芯片,提供从入门到高阶智能座舱的芯片组合[11] 中国汽车芯片生态发展现状 - 行业初步形成自主编译器/工具链,国产操作系统与芯片适配加速,但高功能安全芯片仍处验证阶段[12] - 面临设计工具缺失、先进工艺未突破等挑战[12]
蔚来自研神玑芯片落地:一次难而正确的长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8 17:19
核心观点 - 蔚来通过自研5nm车规工艺高阶智驾芯片"神玑NX9031"与NT Cedar/S"雪松"智驾系统的深度耦合,实现了"芯片+操作系统+核心算法"全栈技术闭环,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2][9] - 公司选择了一条高投入、长周期的技术自研路径,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600亿元,拥有9900项全球专利,构建从芯片层到算法层的完整技术主权 [4][6] - 自研高端智能驾驶芯片面临特斯拉和英伟达的双重竞争压力,后者合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蔚来通过持续高强度投入(年均30亿元)突破了5nm车规芯片的设计与制造难题 [5][6] - 软硬协同的战略使公司获得技术自主权,神玑芯片与SkyOS操作系统、NWM世界模型的深度耦合提升了智能驾驶体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9][10] - 市场短期认知与长期价值创造存在错配,公司核心技术成果被低估,但前瞻性布局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 [12][14] 技术突破 - 神玑NX9031芯片采用5nm制程工艺,满足三大设计目标:十年算法迭代的算力储备、最高等级SLD功能安全标准、极端环境下的图像处理效能 [6] - 芯片与雪松智驾系统实现"满血耦合",这是公司首次完成自研硬件与软件的深度整合,突破传统拼凑式集成方案的效率瓶颈 [2][9] - 技术自主权带来供应链安全与产品定义自由,摆脱对英伟达等国际供应商的依赖,可自主控制技术路线与交付节奏 [9]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HW4.0已在中国上市,HW5.0算力将达十倍跃升,英伟达占据高阶智驾芯片51.4%市场份额,形成类似手机芯片领域苹果与高通的双寡头格局 [5] - 国内同行加速跟进:小米布局"大芯片"玄戒O1,小鹏7nm"图灵"芯片即将装车,验证蔚来技术路线的行业引领性 [14] - 行业普遍聚焦"冰箱彩电"配置堆砌与价格战,公司选择底层技术攻坚的战略差异明显 [4][7] 研发投入与挑战 - 芯片研发累计投入超百亿元,日均研发支出近2000万元,流片成本单次达数亿美元 [6] - 车规芯片需满足极端环境可靠性要求,设计复杂度远超移动芯片,且国内产业链基础薄弱 [6] - 长期高强度投入导致短期财务压力,在市场追求速成的环境下承受"投入是否值得"的质疑 [7][12] 战略价值 - 构建"技术主权"形成终极护城河,在智能电动车同质化竞争中奠定差异化基础 [10] - 自研体系涵盖芯片、SkyOS操作系统、线控底盘等核心技术,形成完整自主技术栈 [12][14] - 前瞻布局多次引领行业:瞭望塔激光雷达、全铝车身等创新已成为行业主流方案 [14] 市场认知 - 短期销量波动和财务表现掩盖了公司在核心技术、充换电网络、全球化布局等体系化能力的长期价值 [12] - 市场过度关注月度销量数据,忽视近万项专利和核心技术资产的价值重估潜力 [12][13] - 随着神玑芯片装车量提升和技术成果转化,公司技术体系价值有望获得市场认可 [13][14]
汽车芯片,遇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汽车芯片行业趋势 - 智能汽车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新计算平台,带动计算、感知、控制、通信等芯片需求激增,图像处理芯片、车规级MCU、域控制器SoC、毫米波雷达芯片成为热门方向 [1] - 2025年以来行业出现"遇冷"信号,海外巨头与本土企业均出现业务收缩、调整或退出 [2] 海外巨头动态 英特尔 - 2025年6月宣布逐步关闭汽车业务(Intel Architecture Automotive Group),聚焦核心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产品 [4] - 汽车业务涵盖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盘等芯片,技术应用于超5000万辆汽车,2024年推出算力229TOPS的座舱芯片ARC A760-A [5] - 剥离主因:2020-2024年市值暴跌1200亿美元,需收缩非核心资产;汽车业务回报周期长且竞争激烈 [6] 安霸 - 计划出售业务,2025财年营收2.849亿美元(同比+25.8%),但GAAP净亏损1.171亿美元,连续8年未盈利 [8] - 产品覆盖ADAS、自动驾驶视觉等,累计出货3000万颗边缘AI处理器,但60%以上收入依赖单一分销商大联大 [7][8] 英飞凌 - 推迟马来西亚Kulim晶圆厂二期扩建,削减10%投资额度,主因汽车行业订单减少及库存消化问题 [9] 国内市场变化 - 早期"缺芯红利"消退,AI SoC、车规MCU等品类竞争加剧,价格战导致技术同质化与利润压缩 [10] - 博通集成将"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项目延期至2026年,调减投资2.1亿元,转投4.58亿元加码边缘AI处理器研发 [11][12][13] - 紫光国芯因工程延期推迟车载控制器芯片产业化;蔚来拟为自研芯片团队引入战略投资者,其5nm芯片"神玑NX9031"已量产 [14] 长期市场前景 - 标普全球预测2030年L2-L3级ADAS渗透率60%,电动汽车渗透率73%;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85亿美元增至2034年1878亿美元(CAGR 14.5%) [16] - 结构性机会:功率器件(SiC MOSFET/IGBT)、车载以太网PHY、BMS芯片、高安全等级MCU需求稳定;视觉SoC、智能座舱等同质化产品受挤压 [19] - 行业挑战:车规芯片验证周期2-3年,需经历车规认证、整车验证等复杂流程,前期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 [13][15][21]
“芯片大神”离去,但蔚来还有26个副总裁
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存在高管冗余问题,26位副总裁管理不到3万员工,平均每位副总裁管理人数仅为比亚迪的1/30 [4][5] - 公司正从烧钱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面临成本控制压力,包括换电站月耗5亿、研发月均数亿投入及高管薪资成本 [8][9] - 自研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量产,性能对标四颗英伟达Orin X,处理延时低于5ms,智能驾驶迭代周期有望缩短至季度级 [10] - 技术型高管胡成臣离职引发对蔚来组织变革的质疑,反映公司在成本控制与技术投入间的平衡难题 [11][15][19] - 公司价值观从"用户至上"转向商业导向,可能影响技术创新基因 [14][24] - 芯片研发短期回报低,需2-3代产品才能形成市场差异化 [20][21] 组织架构问题 - 蔚来26位副总裁数量显著高于同行,比亚迪12位副总裁管理近100万员工 [4] - 互联网化组织架构在扩张期可行,但精细化运营阶段成为负担 [6] - 李斌内部强调成本控制,提出"能不花的钱一分都不花"、"副总裁能合并就合并" [7][8] - 过去10年已辞退20多位VP,显示持续的组织优化 [8] 技术研发与人才管理 - 胡成臣作为芯片专家离职时机耐人寻味,正值自研芯片量产节点 [10][11] - CBU经营机制强调成本控制,技术部门需计算经济账,可能制约研发投入 [13][14] - 核心技术人员价值难以用成本衡量,但芯片研发短期难见回报 [19][20] - 技术人才稀缺性高于管理岗位,"江湖还是那个江湖"的行业本质未变 [26][27] 战略转型挑战 - 从"用户企业"向"经营企业"转型需避免丢失创新基因 [24] - 需明确核心竞争力是用户运营还是技术创新,避免因过度控制成本丧失优势 [24] - IBM成功转型与诺基亚失败案例提供正反借鉴 [24] - 芯片项目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后续商业化仍需技术领军人物 [21][22] 行业竞争态势 - 具备"芯片+智能驾驶+项目管理"复合能力的技术人才在车企中极具市场价值 [28] -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成为竞争关键,蔚来芯片将迭代周期从年缩短至季度级 [10] - 高管离职可能反映行业技术人才流动加剧的趋势 [26][28]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安徽 | “魔方工厂”转动未来——来看看这个汽车工厂有多“聪明”
环球网· 2025-07-02 14:54
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 - 工厂采用全链路数字化智能设计 预埋90公里光纤构成"神经中枢网络" 实现100G高速连接[3][5] - 全球首创RGV立体库设置408个车位 机械臂精准抓取车身 打破传统"先进先出"生产模式[1][3] - 车身车间配备941台全自动化机器人 机械臂定位精度达0.05毫米 98秒完成四车门安装[3] - 魔方平台实现白车身与订单"松耦合" 将高端定制车交付周期从3-6个月压缩至14天[3] - 工厂采用自研工业AI算法 80%制造场景由AI决策 实现100%连接工艺自动化[5] - 具备"黑灯工厂"能力 集成飞地智能装配岛等全球首创自研系统[5] 蔚来技术布局 - 搭载全球首个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 研发长寿命电池技术[5] - 2024年7月将打通318川藏线换电网络 实现上海至珠峰大本营续航覆盖[5]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 - 2024年1-5月安徽乘用车销量34.65万辆(+9.72%) 新能源车17万辆(+37.48%) 渗透率46.06%[6] - 安徽汽车销量全国排名从2020年第10位升至2024年第8位 超越湖北湖南[6] - 合肥构建"零公里物流"生态圈 聚集143家合作伙伴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8] - 地方政府提供专业团队指导 产业基础支撑 人才引进等系统性政策支持[8]
李斌自曝:合作方「跑路」,蔚来芯片提前突围;再出奇招!多益网络悬赏十万元对付摆烂员工;哪吒汽车继续自救:招募投资人丨雷峰早报
雷峰网· 2025-07-02 08:29
蔚来自研芯片突破 - 蔚来CEO李斌宣布全球首颗车规级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应用性能达标 设计能力获验证[4] - 2023年关键合作方突然撤出中国业务 团队自主建立能力后进度反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4] - 高端SOC芯片研发投入大周期长 流片成功仅是第一步 需功能测试达标且实现商业量产才算成功[4] 多益网络员工管理争议 - 悬赏10万元征集"对付摆烂员工且规避法律风险"方案 要求法院判例支持[7] - 活动背景源于公司认为劳动纠纷判决不公 计划裁员超1000人并将总部迁出广州[7] - 网友高赞方案包括"家族企业自雇不发工资"和"大幅加薪使员工不敢摆烂"[7] 完美世界反腐行动 - 诛仙项目组等8名在职/离职人员涉嫌受贿 勾结供应商被查 含美术部负责人等关键岗位[9] - 2023年以来已通报两起反腐案件 涉及星云工作室高级美术总监等多名员工[9] - 游戏行业营销/广告投放/美术外包为贪腐高发区 公司2024年营收55.7亿元同比降28.5%[10] 百度高管轮岗调整 - 何海建出任集团CFO 何俊杰轮岗负责人力资源 崔珊珊专注文化委员会工作[11] - 干部轮岗制度自2011年实施 配合OKR绩效管理及组织架构调整激发活力[11] 哪吒汽车寻求重组 - 启动意向投资人预招募 接受项目收购或重整方案 保留400名核心团队[12] - 作为双资质车企累计销量超46万辆 产线设备保持正常但已停产8个月[12] 恒大汽车持续危机 - 2024财报无法按期发布 股票停牌无限期延长 上半年仅交付1429辆新能源车[13] - 负债总额达743.5亿元 正寻求战略投资与资产出售但尚无实质进展[14] AI领域动态 - 前月之暗面产品负责人AI编程项目"新言意码"估值达数亿美金 红杉中国参与投资[14] - 特斯拉朱晓彤全面接管全球工厂运营 上海工厂占特斯拉总产能近50%[26] - 苹果AI团队动荡 顶级研究员离职 MLX框架团队险集体辞职[26][27] - Meta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 挖角11名AI专家 考虑放弃自研Llama模型[30][31][32] - 马斯克xAI获100亿美元融资 开发Grok 4期间团队在办公室搭帐篷加班[28][36] 新能源汽车行业 - 理想汽车十周年累计用户134万家庭 "冰箱彩电大沙发"累计销量分别达58万/304万/743万个[16]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至28.55万元 CLTC续航增至753公里[24] 科技公司业务拓展 - 美团计划三年建1200家"浣熊食堂" 已试点10家门店服务数十万消费者[17] - 瑞幸咖啡进军美国市场 纽约首批门店选址大学周边 全球门店超2.4万家[18] - 京东物流升级京尊达服务 新增天津重庆苏州等城市 618期间配送飞天茅台获好评[20] 互联网行业数据 - 字节跳动等13家头部企业2024年利润增长19.7%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利润增13.2%[23] - 机器人产业营收两年平均增10.2% 特殊作业机器人增速达28.4%[24] 国际科技事件 - 谷歌被判非法使用安卓用户蜂窝数据 需赔偿22.5亿元人民币[34] - 亚马逊全球部署第100万台机器人 新AI模型DeepFleet提升物流效率10%[35] - 英伟达内部人士一年抛售10亿美元股票 黄仁勋重启减持计划[37]
8大车企造芯,马斯克李斌何小鹏狂卷大算力,雷军立下军令状
36氪· 2025-06-20 20:58
车企自研芯片进展 - 特斯拉下一代FSD芯片AI 5进入量产阶段,算力或达2500TOPS,较AI 4提升4-5倍,最快2025年底启用 [1] - 蔚来自研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量产上车,单颗算力超1000TOPS,并计划为芯片部门引入战略投资者 [2] - 小鹏G7 Ultra搭载3颗自研图灵芯片,综合算力达2200TOPS,是Orin-X版本的近4倍 [5][14] - 小米汽车芯片研发接近完成,雷军预告即将推出 [7][16] - 理想"舒马赫"芯片计划2026年量产,比亚迪首款自研芯片对标8TOPS,覆盖10-20万级车型 [8][1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英伟达Drive Orin-X占据全球智驾芯片39.8%份额,装机量达210万颗 [11] - 2025年车企自研芯片进入量产验证阶段,8家主流车企布局自研赛道 [10][37] - 车企自研呈现两条技术路线:比亚迪/零跑主攻主流市场,蔚来/小鹏聚焦高端车型 [20] - 零跑凌芯01累计装机量突破10万台,应用于C11等车型 [8][18] 技术发展趋势 - 芯片算力从数百TOPS向千级跃进,蔚来/小鹏/特斯拉新品均突破1000TOPS [21][22] - 制程工艺持续升级,蔚来神玑采用5nm,特斯拉AI 5预计采用3nm [1][38] - 端到端大模型推动算力需求,小鹏图灵支持本地运行300亿参数模型 [8] - 激光雷达算法优化成为重点,蔚来神玑相关算法提升4倍 [8] 成本与商业化挑战 - 7nm芯片开发成本约21亿元,5nm达39亿元 [27] - 芯片年出货需达100万片才能实现盈利 [29] - 比亚迪计划投入1000亿元布局智驾领域 [8] - 蔚来芯片团队超800人,理想核心人才年薪达300-500万元 [32][34] 历史发展脉络 - 2016-2017年特斯拉与Mobileye分道扬镳后启动自研,2019年HW3.0量产 [38][47] - 2020-2022年中国新势力集体入局,蔚来/小鹏/理想组建芯片团队 [51] - 2023-2024年进入技术攻坚期,蔚来5nm/小鹏图灵冲刺量产 [52] - 车企自研核心动因:供应链安全、性能优化、成本控制、数据安全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