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翅式换热器

搜索文档
中泰股份(300435):深冷技术专家 设备出海+气体运营打开成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7-06 18:3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深冷技术领域领先企业,实现"设备制造+气体运营"双轮驱动发展 [1] - 设备制造板块核心产品包括天然气液化装置、大型空分装置等成套装置及板翅式换热器等零部件,板翅式换热器已出口至53个国家和地区 [1] - 气体运营业务通过对外投资模式开展天然气、工业气体、稀有气体销售,氦制冷剂已成功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材料等高尖端领域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0年后原油价格反弹并维持高位,煤化工等行业经济性提升,2025年前5月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8.8% [2] - 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加深及经济性提升,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需求有望长期稳定向上 [2] 设备业务表现 - 2024年新签订单约1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海外订单约6亿元,在手订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达24.6亿元 [2] - 2024年底换热器主要设备正式投入使用,适配项目大型化需求,保障订单交付能力 [2] 气体运营布局 - 2024年燃气业务受成本上行及需求承压影响出现调整,预计后续将保持稳定运营 [3] - 工业气体和稀有气体业务逐步达产,2024年与韩国Posco Holdings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首次设备+运营同步出海 [3] - 工业气体运营利润率水平优秀,预计将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2.3亿元(+18.8%)、38.6亿元(+19.7%)、47.2亿元(+22.2%)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16.3%)、5.1亿元(+25.8%)、6.3亿元(+24.0%) [4]
中泰股份(300435):深度研究报告:深冷技术专家,设备出海+气体运营打开成长空间
华创证券· 2025-07-06 17: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中泰股份“强推”评级 [1][1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泰股份是国内深冷装备领先企业,实现“装备制造 + 投资运营”双擎驱动,海外订单高速增长,随着订单交付能力提升业绩有望高增 [6][11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32.3、38.6、47.2 亿元,同比增长 18.8%、19.7%、2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1、6.3 亿元,同比增长 616.3%、25.8%、24.0%;EPS 分别为 1.0、1.3、1.6 元 [2][6][11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025 年 20 倍 PE,对应目标价 20.9 元,股价较当前有约 39%的空间 [2][6][1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装备制造 + 气体运营”双轮驱动,出海打开成长空间 - 依托深冷技术,由高端制造走向全面出海 - 以深冷技术为核心,延伸气体运营实现“双轮驱动”,板翅式换热器出口 53 个国家和地区,2019 年收购山东中邑确立双引擎模式 [13] - 主业向上,海外拓展成新增长点,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海外订单占比超 30%,2023 年与韩国浦项制铁成立合资企业实现“设备出海 + 财务投资” [14] - 核心股东股权结构稳定,下属多个重要子公司 [17] - 深冷技术业务占比修复,运营业务多元化,2024 年设备业务收入 11.57 亿元,同比增长 13.7%,工业气体运营业务收入占比达 5.8% [18] - 装备制造业务稳步增长,运营板块多元化延伸 - 设备业务向上,燃气板块影响收窄,2024 年营业收入 27.17 亿元,同比下降 10.86%,归母净利润 - 0.78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1.00 亿,同比上升 42.83% [20][22] - 业务结构使毛利率承压,净利率领先,2018 - 2024 年销售毛利率由 25.43%降至 18.96%,2025 年一季度提升至 25.60%,销售净利率提升至 14.06% [25] - 2025 年一季度管理费用率下降,2024 年 ROE 及 ROA 受燃气业务影响,周转率下降,现金流较好,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偿债能力稳健 [30][33][34] 国内深冷技术领先企业,产能释放装备出口持续发力 - 深冷技术在能源石化行业有重要应用,技术难度大壁垒较高 - 深冷技术是流程工业重要工艺,下游应用广泛,核心原理是将原料气降温至 - 100°C 以下实现液化或分离 [40] - 新型煤化工经济性凸显,深冷装备需求大,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符合环保要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与规划有差距,煤价走低、产成品价格稳定使新型煤化工经济性凸显 [45][51][54] - 液化天然气清洁高效,深冷设备不可或缺,国内产量增长,天然气液化是产业链重要一环,未来需更多深冷液化装备 [65][66] - 空分设备下游需求广阔,前景可期,冶金和化工是主要下游,呈现多元化趋势,国内技术成熟,中泰股份等进步快 [67][69][71] - 公司在手订单高速增长,产能瓶颈打开 - 设备订单增长,海外亮眼,2020 - 2024 年设备业务收入 CAGR 达 26.0%,2024 年新签订单 18 亿元,海外 6 亿元,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在手订单 24.6 亿元 [76] - 新产能投放,核心设备领先,2024 年底大型真空钎焊炉投入使用,适配项目大型化需求 [79] - 核心产品领先,业绩丰硕,板翅式换热器国内领先,绕管式换热器可应用于海上浮式 LNG 等,各领域均有成熟业绩 [80] - 设备制造业务利润率高于友商,海外订单交付将提升盈利能力 [81] 气体运营渐入佳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天然气需求广泛,输配环节进入门槛较高 - 国内需求依赖进口,开发和储运有望扩张,2024 年进口液化天然气是国内产量的 3.1 倍 [87] - 输配环节准入门槛高,具有区域垄断特点 [90] - 燃气运营有望筑底,工业气体稳步拓展 - 全资收购中邑燃气优势互补,政策调整短期承压,2018 年收购,二者业务模式互补,2024 年燃气业务收入利润下滑,计提商誉减值 3.2 亿元 [91][92][100] - 依托装备优势切入工业气体运营,实现装备运营同步出海,2021 年进入大宗气体运营领域,2023 年投产,2023 年与韩国浦项制铁合作项目进入设备设计等阶段 [101][104] - 充分发挥深冷技术优势,前瞻性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在氢能领域多环节有技术储备与示范应用,计划形成“制氢 - 储运 - 加氢”产业闭环 [10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 - 深冷技术业务:假设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30.0%、25.0%、25.0%,收入分别为 15.04、18.80、23.50 亿元 [109] - 燃气运营业务:假设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0.0%、15.0%、20.0%,收入分别为 15.40、17.71、21.26 亿元 [109] - 气体运营业务:假设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均为 15.0%,收入分别为 1.82、2.09、2.41 亿元 [110] - 营业收入:预计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32.28、38.63、47.20 亿元,增速分别为 18.83%、19.68%、22.18% [110] - 毛利率:假设 2025 - 2027 年深冷技术毛利率分别为 35.00%、36.00%、36.50%,运营类业务毛利率分别维持 10.0%、20.0%,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2.24%、23.23%、23.75% [110] - 估值 - 选取杭氧股份、福斯达等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5 - 2027 年平均 PE 分别为 19.1、15.5、13.2 [111] - 给予公司 2025 年 20 倍 PE [114]
国产乙烷大爆发,谁能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30 10:1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5年于深交所上市,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以深冷技术为核心,业务涵盖设备制造及气体运营[3] - 实际控制人为章有春、章有虎兄弟,股权结构稳定,采用"设备制造+气体运营"双引擎模式[3] - 2019年收购山东中邑燃气后燃气运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布局稀有气体市场形成多元化业务结构[3] 业务范围与发展前景 - 天然气液化设备:国内龙头,市场占有率领先,2024年海外订单突破6亿元,获沙特阿美等国际客户认可[5] - 空分设备:聚焦中小型空分装置(6万方以下),2024年新签订单18亿元,同比增长25%[5] - 氢能与稀有气体:依托制氢技术延伸至储运、液化环节,唐山氪氙精制装置试生产切入半导体与航天领域[6] - 气体运营:燃气分销受需求萎缩影响业绩下滑,但大宗及稀有气体业务毛利率约19.5%[6] 乙烷业务布局 - 自主研发深冷分离技术,乙烷提取率从60%提升至95%,能耗降低40%,单套设备产值1.5亿元,毛利率超40%[8] - 乙烷提取设备市占率70%国内第一,客户包括中石油、新疆广汇等头部企业[8] - 美国加征乙烷关税导致进口成本翻倍(400→900美元/吨),2025年需新增200套乙烷提取装置,市场规模超300亿元[9] - 2024年Q1中标中石油等10大乙烷提取项目,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20%,设备交付周期压缩至12个月[10] 发展前景 - 行业驱动因素:天然气消费占比提升(2022年仅8.58% vs 全球23%)、煤化工低碳转型、氢能及半导体气体需求增长[11] - 战略方向: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研发大型高压换热器及稀有气体提纯技术,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协同效应[12] 财务分析 - 2024年营收27.17亿元(-10.86%),归母净利-0.78亿元,主要因城燃板块计提商誉减值3.24亿元,剔除后净利润为2.42亿元(同比下滑34.87%)[14] - 设备制造收入11.58亿元(+13.88%),毛利率32.13%;燃气运营收入14亿元(-29.3%),毛利率7.75%[15] - 现金流质量高:收现比稳定在1左右,净现比长期高于1;管理费用率降至3.05%(2019年6.27%)[16][17] 热点概念与估值预测 - 热点概念覆盖天然气、氢能源、一带一路、节能环保、半导体及乙烷提取[20] - 信达证券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4.02亿/4.73亿/5.45亿,对应PE约12/10/9倍(2025年预测)[20] - 基于设备订单增长及气体运营修复潜力,给予2025年15-18倍PE,目标价14-17元[21] 结论 - 公司在深冷设备领域技术领先,海外订单与稀有气体布局打开成长空间,长期盈利修复可期,目标价保守预测15.5元以上[23] - 作者于4月25日以13.55元买入,博弈短期国产替代概念炒作[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