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树莓
icon
搜索文档
听见丰收丨树莓正红时
央广网· 2025-09-28 09:08
公司运营 -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栽种树莓40亩 [2] - 公司投资六万多元建设小型冷库用于树莓冷冻储存 [6] - 公司树莓产品销路良好 实现销售收入147900元 [7] 公司产能与产量 - 树莓进入丰产期 预计产量比去年增加70%至80% [3] - 树莓品种成熟快速 需要每日采摘直至上冻 [3] - 单日采摘量可达80个托盘 采摘后立即进行冷冻处理 [6] 行业发展 - 树莓加工产品形态多样 包括罐头 树莓酱和树莓汁等 [7] - 产品市场包括海外出口 销售渠道稳定 [7] - 行业提供本地就业机会 日薪100元可增加农民收入 [4]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至百八十亩 [8] - 公司目标带动更多农户参与 共同增加收益 [8]
沃野金黄、瓜果飘香、渔获满仓铺展喜人“丰”景 “科技+”让农业向“智”而行
央视网· 2025-09-26 12:14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 -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已达两成左右 [1] - 中稻收获进度超过三成 [1] - 玉米大豆收获进度超过一成 [1] - 西南地区收获进度近六成 长江中下游地区过两成 华南和西北地区近两成 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零星收获 [1] 玉米种业创新与增产 - 内蒙古通辽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 玉米即将大规模收获 [2] - 玉米新品种“中玉303”成为秋粮增产提质的关键 2024年开始在内蒙古东部大面积推广 [2][4] - 种植大户蒋纯喜去年试种200多亩“中玉303” 今年扩种至1400多亩 [4] - 2024年“中玉303”在通辽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 预计带动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8] -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不丰富 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引进和试验实现突破 [6] - 当地设立专用试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 农民亲眼看到成效后再购买种子 [8] 农业科技与智慧农业应用 - 黑龙江佳木斯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101万亩水稻进入丰收季 [19] - 农场使用5台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收割机进行作业 作业面积15000亩 [19] - 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 收割机作业参数、水稻产量和含水量数据可实时传送至智慧农业平台 [19] -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多光谱无人机判断水稻长势 由数据决定收割顺序 [21] - 智慧农业方式节省人工巡田成本 为101万亩水稻收获计划提供科学参考 [23] - 七星农场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数字化 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23] - 浙江安吉县天子湖镇合作社准备40多台农机 实现从育秧到脱粒的全程机械化 [26] - 通辽农民李凤涛投入安装田间管理智能系统 节省时间用于家庭生活 [18] 多元化农产品丰收与产业发展 - 内蒙古通辽市稻蟹协作养殖面积突破4200亩 较去年增加四成 [14] - 通辽市水产养殖形成多品种体系 包括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匙吻鲟、斑点叉尾鮰等 [14] - 浙江安吉县天子湖镇丝瓜种植400多亩 亩产8000至1万斤 亩产值达1.5万到2万元 [28] - 安吉县杭垓镇杭河村猕猴桃园开放采摘 预计采摘期持续至11月中旬 [30] - 甘肃宕昌县树莓种植面积1500亩 采用果园托管和果品加工延伸产业链 [31] - 当地建成两座树莓冷冻仓储库和树莓罐头生产车间 带动1200多人就近就业 [33] - 宕昌县采用订单种植和线上销售方式拓宽树莓销路 农户通过打工和分红年增收近万元 [31][33] - 福建古田县翠屏湖开启罗非鱼秋季捕捞 水域面积37.1平方公里 [34][35] - 翠屏湖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 出产的鱼类肉质细腻受市场青睐 [35] - 2024年古田县淡水产品产量预计达1.3万吨 产值约2.3亿元 [35] 农民生活与丰收活动 - 通辽市举办农民丰收节“赛丰收”活动 比拼农产品重量和口感 [7] - 活动参与者包括种植户 比赛项目涵盖蔬菜瓜果和谷物水产 [7] - 六十多岁农民陈那音台参赛虽未获奖但分享丰收喜悦 [10] - 参赛者侯宏伟凭借一只6两多的螃蟹获得“蟹王”称号 [12] - 通辽农民李凤涛生活条件改善 拥有汽车家电并注重健康生活 [16][18]
困在高端梦里的百果园,又贵又不赚钱
虎嗅APP· 2025-08-19 21:20
核心观点 - 百果园因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发争议 高端定位与当前性价比消费趋势脱节 面临加盟商亏损 消费者流失 公司首次亏损等多重困境 [4][5][17] - 公司供应链效率低下 压货问题严重 加盟商进货价高于市场零售价 导致高损耗和盈利困难 [11][12][18] -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崛起 以更高性价比分流客源 百果园高端溢价模式受到挑战 [7][17][23] 加盟商困境 - 加盟商普遍面临压货压力 公司强制配货量常超实际需求150%以上(如需求5000元货量却配15000元) 导致损耗率高达15%(公司宣传为5%以内)[11] - 进货价接近市场零售价 如泰国金枕榴莲进货价1kg 34.8元 售价45.8~49.8元 而市场零售价仅29.8~35.8元[12] - 2024年加盟店锐减近1000家 大量加盟商因亏损选择关店或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13] 供应链与成本结构 - 公司建立分货制度(宏观以销定采 供应面以采定销)但缺乏灵活性 加盟商无法根据需求调整进货[10][11] - 供应链周转效率恶化 2024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12.6天(2022年为10.65天)远高于盒马(1.5天) 朴朴超市(2~3天)等竞争对手[18] - 内部采购流程存在多层加价 如麒麟瓜采购原价1kg 2元 经采购 配送 运营部门层层加价至6元 最终加盟店售价7.98元(市场价6.98元)[19] 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 -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如多多买菜 美团优选)以80%~85%优果率且价格低三分之一的分流百果园客源[23] - 消费者对高价水果敏感度增加 更倾向性价比选择 百果园付费会员数量持续下降[4][17] - 行业出现"百果园旁水果店盈利"现象 公司教育市场区分水果品质 但消费者转而寻求更便宜替代品[25] 战略与运营问题 - 公司2024年将"高性价比"写入战略 但董事长言论与战略背道而驰[4] - 加盟模式与高端品质定位存在天然矛盾 快速扩张至超6000家门店后出现品控问题(如以次充好卖B级果作A级)损害品牌形象[17][19] - 重资产投入供应链(46个自有品牌 16个产地仓 29个城市仓)但高端市场规模有限 难以通过规模降本[15][16]
月月有鲜果、全城可采摘,济南推出“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7-02 13:19
济南市"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推出"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作为林果产业统一标识 [1] - 品牌整合11个区县130个优质采摘园区打造十大特色果品采摘季 [1] - 创新推出鲜果品鉴会、自然教育研学等十大"采摘+"特色项目 [1] 活动开展情况 - 已举办樱桃、桃、杏等采摘旅游季主题活动80余场次 [2] - 累计接待市民游客50万人次 [2] - 智慧林果服务系统接入"爱山东·泉城办"实现130个园区导航一键直达 [1] 未来工作计划 -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采摘园区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等服务 [2] - 陆续推出葡萄、苹果、猕猴桃等采摘季活动 [2] - 依托济南园·林市集平台举办"鲜果季"专场展销活动 [2] - 深化品牌打造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1][2]
记者来信:“头雁”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网· 2025-05-23 09:42
乡村振兴人才发展 - 辽宁乡村出现大量年轻新面孔,包括农机多面手、大棚改造家、土特产规划师等,从"归雁"变"头雁"成为乡村产业重要力量 [1] - 丹东东港市实施"归巢行动",通过技术培训、创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吸引455名大学生返乡,206个行政村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任职或创业 [1][2] - 辽宁省2022年启动"头雁"项目,每年优选乡村产业人才进行定制化培育,案例显示村民收入翻一番 [2] 乡村产业升级模式 - 新民市评定1741名"乡村振兴能艺师",在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产业"雁阵",案例显示设施大棚从300亩扩展到数千亩 [4] - 营口市通过直播等新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如灵芝,铁岭县发展红薯加工厂,体现产业多元化 [6] - 地方政府需结合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和社会协同,打造可持续的乡村产业生态 [6] 人才培育机制创新 - 东港市建立"归巢行动"名单制管理,针对性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资源 [1] - "头雁"项目采用导师帮扶和考察互访模式,案例显示树莓产业从季节性销售升级为全年深加工 [2] - 乡村人才技术等级认定体系(如能艺师)成为产业扩张的核心支撑 [4]
白领回乡“头雁”飞
辽宁日报· 2025-05-08 09:09
公司发展 - 公司创始人刘家峰从城市白领转型为树莓种植创业者,9年前在老家租下30亩地开始种植树莓[1] - 创业初期遇到选址不当和销路不畅等问题,但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走上正轨[1] - 2023年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通过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品牌经营理念,提升经营思路[1] - 公司修改产品包装设计,将塑料瓶装改为高温瞬时灭菌玻璃瓶装,优化客户体验[2] - 公司目前用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未来计划通过深加工实现全年销售,进一步带动村民参与产业链[2] 行业动态 - 树莓种植具有当年见效、多年受益的特点,生长速度快,8月份果实成熟[1] - 树莓鲜果市场价格较高,深加工产品如果汁具有市场潜力[1]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计划5年培育3000人规模的带头人队伍,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3] - 2023年有19名"头雁"学员获得国家级或市级荣誉称号,70余名学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或提供技术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