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酱

搜索文档
夏日水果便宜了!果农升级品种玩转深加工
央视新闻· 2025-07-28 13:30
水果价格下降 - 夏季水果大量上市导致价格普遍下降 荔枝、蓝莓等高价水果价格更加亲民 [1] - 广西桂味荔枝价格从去年每斤十几元降至今年四五元 部分品种甚至出现十元三四斤的情况 [2] - 青岛蓝莓价格从年初每斤120元降至目前超市普通鲜果每斤10元左右 [2] - 全国荔枝产量预计达365万吨 同比增长一倍 葡萄、樱桃、桃子等水果也迎来集中上市期 [2] 水果产量与供应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水果种植面积稳定 单产提高 预计总产量比去年增加 [2] - 广西作为全国第二大荔枝主产区 受全国增产影响市场价格大幅下滑 [2] - 水果供应量和供应品类达到年内高峰 价格步入季节性下跌通道 [2] 品种改良与深加工 - 广西苍梧推广仙进奉、鸡嘴荔等四大优质迟熟品种 糖度高、口感好 耐储性提升50% [4] - 陕西白水县推广"三瑞"苹果新品种 口感好、储存期长 已签订第一批订单 [4] - 青岛蓝莓通过深加工变成果酒、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 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60多户农民 [4] - 改良品种仙进奉荔枝仍能卖到每斤十元以上 在大城市售价高且不愁销路 [4] 机械化应用 - 云南柑橘产区使用无人机运输 一天10吨果只需一人操作 相比人工运输大幅降低成本 [7] - 无人机吊运可节约30%-40%成本 山地轨道运输机也可节约30%左右成本 [7] - 选果生产线能精准分选不同规格柑橘 识别病果坏果 并测量糖度、果径等指标 [7] 海洋塑料回收利用 - 浙江将海洋塑料垃圾加工成再生塑料粒子 制成文具、地板等产品实现循环利用 [8] - "蓝海驿站"以高于市场价10%-15%的价格回收海洋废弃物 调动居民主动收集 [8] - 该模式前端调动收集 后端对接资源再生企业 形成完整循环产业链 [9]
电足民富乡村美 大河上下展新颜
中国能源网· 2025-07-18 11:18
电网升级与文旅融合 -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完成10千伏黄龙池线老牛湾支线绝缘化改造,线径由70平方毫米增至150平方毫米,改造线路12.8千米,提升景区供电可靠性[3] - 老牛湾景区"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37万人次,最大民宿月均用电1.5万度,年收入超20万元[2] - 实施配电网"百线千变"专项行动,治理沿黄三县15条线路、107个台区[3] 电力赋能特色农业 - 河曲县供电公司5个工作日内为海红果加工企业完成供电方案,架设35千伏线路3.3千米,安装3台总容量19050千伏安变压器[7] - 河曲海红果专业镇现有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4万余吨海红果,生产饮料9万余吨,带动2000余户果农增收[7] - 海红果含钙量为苹果7.3倍,当地形成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5] 农网改造与民生改善 - 2017年以来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451.67千米,新增台区1186个总容量28.755万千伏安,覆盖采煤沉陷区搬迁项目[10] - 保德县贾家峁村213户村民通过"煤改电"实现清洁供暖,配套养殖厂提供月均3000元就业岗位[9] - 沿黄三县农网改造后,村民家电普及率显著提升,形成本地就业与外出务工并行的增收模式[9] 电网建设投资规模 - 偏关县景区用电高峰时段民宿负荷占比达三分之一,需专项线路扩容支撑[3] - 河曲县海红果产业用电负荷持续增长,供电公司提前布局35千伏线路满足企业需求[7] - 保德县采煤沉陷区治理配套电力工程与乡村振兴项目同步实施[9]
2025年中国柑桔深加工行业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深加工规模持续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1
柑桔深加工行业概述 - 柑桔深加工是以柑桔类水果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涵盖食品类(果汁、果酱)、化工提取类(香精油、果胶)、生物制品类(果酒、保健品)和副产品利用类(饲料、肥料)四大类 [1][2] - 中国2024年柑桔总产量达6791.49万吨,较上年增长5.56%,为深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1][6] - 行业农业产值从2018年1484.9亿元增至2024年2338.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8% [10] 产业链与区域分布 - 产业链上游依托广西、湖南等主产区千万亩果园,中游通过膜分离、酶解等技术提升附加值,下游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并出口欧美 [4] - 广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西五大主产区贡献全国87.6%产能,其中广西砂糖橘年产量680万吨占全国70%,沃柑320万吨占45% [8] - 形成"长江流域橙汁加工带"和"岭南特色柑橘加工区"两大集群,全国性与区域企业协同发展 [16]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柑桔深加工市场规模约140亿元,果汁类占比超40%为主导产品,NFC橙汁等高端产品成新引擎 [12] - 头部企业如汇源果汁、屈姑国际、农夫山泉占据主导,区域龙头如重庆派森百(NFC橙汁)、广西亿嘉农润(沃柑加工)差异化竞争 [14]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品牌与服务综合竞争,高附加值产品如果汁浓缩物、医药级提取物成焦点 [14] 发展趋势 - 高附加值产品创新:NFC果汁、功能性饮品(果醋、酵素)及医药级提取物(果胶、橙皮苷)需求激增,重庆忠县NFC橙汁2025年产能预计达20万吨占全国高端市场40% [18][20] - 智能化与绿色转型:湖北40T/H精深加工生产线(投资4500万元)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果渣资源化目标2030年利用率从20%提至50% [20] - 区域集群化与国际化:地理标志品牌(如"三峡柑橘")和跨境电商(东南亚市场)增强竞争力,政策支持推动全产业链整合 [21]
云南永德芒果节精彩纷呈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09:43
芒果产业发展现状 - 永德县芒果种植历史达400年,目前种植面积超过6.2万亩,品种达67个[3] - 2025年预计芒果产量超4.5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人民币[3] - 芒果产业惠及3.2万名果农,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3]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 - 电商平台深度融入,销售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及越南等市场[3] - 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开发芒果干、果酱、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3] - 结合乡村旅游推出芒果采摘体验,为产业注入新活力[3] 新兴销售模式与创业者案例 - 返乡创业者刘祎翔通过电商直销100亩芒果和荔枝,年帮助70余户果农增收[3] - "新农人"赵光洁通过直播带货解决芒果滞销,产品线扩展至橄榄干、坚果等几十种[4] 芒果节活动与经济效益 - 2024年芒果节18天吸引游客18.6万人次,旅游消费达1.4亿元人民币[5] - 本届芒果节前两天游客4.7万人次,旅游消费2860万元人民币[5] - 活动包含"芒果王"评比(单果重2.8公斤)、趣味吃芒果大赛等特色项目[2][3]
广东中熟荔枝在沪上市 近40家主流采购商寻味而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8:46
广东荔枝产业动态 - 广东中熟荔枝上海采购商精准对接会于6月1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广州、惠州、东莞等主产区的企业携桂味、糯米糍等品种及加工品与长三角40家采购商对接 [1] - 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政府机构联合主办,是继5月早熟荔枝对接会后第二次入沪推广 [1] - 清一色农业公司通过空运实现48小时内从果园采摘到上海上架,当前已供应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品种 [1] 荔枝品种与产业链 - 广东形成早中晚熟品种有序衔接的产业格局,包括三月红、白糖罂(早熟)和桂味、糯米糍(中熟)等 [2][4] - 桂味荔枝具有桂花香气,糯米糍荔枝果肉软糯多汁,甜度适中 [2] - 产业链涵盖种植(绿色生态)、加工(果汁/果干/果酱)、物流(冷链)、销售(线上线下结合)全环节 [3] 科技应用与品质管控 - 种植环节采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环境参数,实现精准灌溉施肥 [4] - 病虫害防治运用生物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确保品质安全 [4] - 部分产区通过科学规划实现错峰上市,延长供应期 [4] - 13家龙头企业现场承诺本季荔枝品质上乘 [4] 市场拓展与合作成果 - 活动促成采购商与供应商就供应链优化、品牌共建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部分当场签订采购协议 [6] - 上海邻荟选计划将荔枝列为"美食生活节·广东篇"重点品类,已与多家广东企业达成合作 [6] - 广东省驻沪办将整合在沪资源推动冷链物流、品牌共建等项目落地 [6] 区域合作战略 - 沪粤两地2023年起依托上海推介中心持续引入"粤字号"农产品 [7] - 未来将通过品牌共建、渠道共享深化合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7]
“长不大”的消费需求,正在遍地开花
虎嗅· 2025-05-28 13:29
消费趋势转变 - 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向寻找100个愿意每月消费10元的精准用户模式[2] - 小规模非标商业崛起,独立商店和手工制品需求增长[3] - 细分品类涌现:自然发酵调味品、四季果蔬食品、鞋底专卖、手机绳定制等[4] 细分赛道案例 - 食品领域:So Acai从线上小众品牌发展为线下实体,南食召推出新米年糕实体店[11] - 油浸小番茄从网络教程发展为一线城市西餐厅热门菜品[13] - 大码女装晶咕、内衣奶糖派从小众走向线下实体店[17] - 韩国大头贴品牌Haru Film和人生四格吸引二次元年轻群体[18] - 电子产品装饰文化兴起,涵盖耳机/手机/电子烟等配件个性化需求[19] 产品价值重构 - 细分产品聚焦生活幸福感而非单纯品质升级,如花朵护腰坐垫/STANLEY水杯[18][21] - 专业功能产品细分:MIYUKI FACTORY串珠店、IDENTITI火漆定制店覆盖百元至万元需求[22] - 户外领域细分:Vibram鞋底、PETZL攀岩装备、Ticket To The Moon边角料包受关注[22] 渠道与场景创新 - 蕉内/蕉下从垂类起步,通过购物中心背书实现规模化[25][26] - 传统服装品牌通过增设咖啡区塑造生活方式场景[29] - 社区店铺通过空间设计(植物/厨具/乒乓球台)触发非理性消费[31][32] - 品牌选址偏好非标场景(街道/公园/工厂)以筛选目标客群[35] 消费心理演变 - 消费者在从众与个性间寻找平衡,推动小众品牌分流[23] - 实体店体验促成需求发现,如改善睡眠的床垫消费[46][47] - 消费决策更关注主理人个性/包装审美/情感故事等非功能因素[38] 生活方式重构 - 慢生活趋势下,手工/环保/可持续产品受追捧[37][39] - 真实需求超越营销概念,如睡衣舒适度优于"松弛感"标签[43] - 消费成为生活探索方式,帮助用户明确偏好优先级[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