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级公募基金“新考验”:如何兼顾业绩与规模
上海证券报· 2025-11-02 22:37
百亿级公募基金"新考验": 但与此同时,超半数百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有所减少,其中10只产品规模减少超两成。 对此,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上证报记者:一方面,规模较大的基金调仓不易,在近一年来的结构性行情 中,虽然也努力实现了一些业绩增长,但因仓位配置相对均衡、更偏大盘,相较重仓科技板块的热门主 题基金锐度不足;另一方面,随着ETF快速发展,不少投资者倾向于通过指数产品跟踪热门板块,因此 选择了赎回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总的来说,业绩仍是主要抓手。如果长期业绩能够持续,持有人也 会逐渐回归。"该基金经理表示。 如何兼顾业绩与规模 ◎记者 陈玥 近一年来,在权益市场上行的带动下,百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绝大多数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但 与此同时,超半数产品规模却在缓慢流失。如何实现业绩和规模"双增长",成为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新 考验。 权益加持 业绩亮眼 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市场上有33只规模超百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以364.13 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一,中欧医疗健康以329.53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其余产品规模均在100亿元至300亿 元之间。 从业绩表现来看,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 ...
规模重业绩更重体验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8:14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 在亮眼业绩加持下,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成为规模增 长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募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不仅发力"业绩",更关注"体 验"。业内人士认为,让投资者真正拥有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既是专业资管机构的立身之本,更 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3万余只基金(统计样本为所有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12828只基金 及612只未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基金)合计规模达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2.4万亿元。 此外,从增长规模来看,被动型产品依然是三季度资金流入的重点方向。其中,"巨无霸"华泰柏瑞沪深 300 ETF三季度规模增逾500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易方达沪深300 ETF、南方中证500 ETF 等也显著增长。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这些产品近一年回报均超20%,部分产品超40%。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波动下,投资者对于"含权"且下跌相对"有底"的稳健型产品愈发关注,多只股债 配置类基金规模大增。比如近一年回报17%、最大回撤 ...
规模 重业绩更重体验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3:41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三季度权益类产品是规模增长的主力。数据显示,三季度纯股票指数基金规模突 破5万亿元,环比提升26.29%;混合型基金规模环比增加5933亿元至3.91万亿元。此外,主动股票型基 金、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也有所增长。 在亮眼业绩加持下,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成为规模增 长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募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不仅发力"业绩",更关注"体 验"。业内人士认为,让投资者真正拥有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既是专业资管机构的立身之本,更 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3万余只基金(统计样本为所有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12828只基金 及612只未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基金)合计规模达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2.4万亿元。 此外,从增长规模来看,被动型产品依然是三季度资金流入的重点方向。其中,"巨无霸"华泰柏瑞沪深 300 ETF三季度规模增逾500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易方达沪深300 ETF、南方中证500 ETF 等也显著增长。C ...
8月份以来超400只基金公告限购
证券日报· 2025-09-08 00:17
基金限购现象 - 8月以来超400只基金公告限购 涵盖混合型 股票型 债券型等多品类 [1]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单日申购上限从100万元降至1万元 该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居全市场第一 [1] -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暂停1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大摩多因子策略混合设置500万元单日上限 海富通国策导向混合设置500万元单日上限 三只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处于同类中上游 [2] 限购原因分析 - 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 避免因市场热度冲动投入大额资金 [1] - 合理控制规模增长 保持投资策略稳定性与有效性 为持有人争取长期可持续回报 [1] - 策略容量约束 部分基金聚焦中小盘或特定赛道 规模过快膨胀会抬升交易成本 降低调仓灵活性 导致投资逻辑失效 [2] - 维护投资者利益 避免新资金大量涌入时基金经理在净值高位建仓 增加交易损耗并摊薄原持有人收益 [2] 行业转型趋势 - 公募行业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重视投资者回报的精细化运营模式 [3] - 转型有助于提升行业口碑与投资者信任度 [3] 投资策略建议 - 采取定期定额投资方式 每月投入固定金额 市场下跌时买入更多份额摊薄成本 市场上涨时持续积累份额分享收益 [3] - 设置合理目标收益率并及时止盈 设定最大回撤阈值触及即止损 参考指数估值分位水平在市场高估时退出 [3] - 通过核心—卫星策略进行组合配置 分散投资降低整体波动风险 [3] 产品风险特性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 高成长性伴随高波动 [1] - 投资者需厘清三大问题:是否了解产品特性 能否承受历史最大回撤 是否匹配投资期限与收益预期 [1]
严格限购VS开门迎客 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06:00
绩优基金限购与恢复申购动态 - 近期市场热门主题快速上涨后部分绩优基金采取限购措施 体现管理人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的精细化运营策略[1]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类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77.80% 自9月5日起对个人投资者单日单账户申购设置1万元上限[2] - 国泰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自9月4日起限制单日单账户累计申购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2] - 8月以来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公司旗下产品限购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19.26%[3] 基金公司恢复大额申购举措 - 红塔红土基金自9月4日起恢复红塔红土盛丰混合单日单账户超过20万元的大额申购业务[4] - 金鹰基金于8月28日起恢复金鹰民族新兴灵活配置基金的正常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4] - 宝盈基金9月3日发布多只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公告 景顺长城、南方基金等公司近期均放开限购[5] 基金运营策略与市场展望 - 绩优基金限购可避免规模无序增长对业绩的冲击 通过控制规模聚焦持仓深度管理和投研策略落地[6] - 中长期A股投资机会丰富 在基金容量和基金经理能力允许情况下放开限购可实现规模与业绩双赢[7] - 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背景下科技和消费行业有望相对占优 经济周期复苏推动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领域转移[7]
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02:58
绩优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自9月5日起对个人投资者单日单账户申购金额限制为不超过1万元 机构投资者无金额限制 该基金A类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77.80% [1] - 国泰基金自9月4日起对国泰中证A500ETF联接A/C类份额单日单账户累计申购金额限制为不超过1000万元 [2] - 8月以来中欧基金 易方达基金 南方基金 华夏基金 华富基金等多家公司旗下部分产品开启限购 中欧数字经济今年以来回报率达119.26% [2] 基金恢复大额申购情况 - 红塔红土基金自9月4日起恢复红塔红土盛丰混合单日单账户超过20万元的大额申购业务 此前于8月27日暂停 [2] - 金鹰基金自8月28日起恢复金鹰民族新兴灵活配置的正常申购业务 此前于8月21日暂停 [3] - 宝盈基金于9月3日发布多只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公告 景顺长城基金 南方基金 富国基金 嘉实基金 天弘基金等近期均恢复大额申购业务 [3] 基金限购策略分析 - 绩优基金限购是管理人为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采取的核心举措 体现对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优先考量 [3] - 限购可避免短期大量资金涌入导致持仓调整难度加大 优质标的配置空间受限及收益稀释 减少大额申赎对净值稳定性的干扰 [3] - 通过主动控制规模 管理人能更聚焦现有持仓深度管理和投研策略精准落地 从粗放追求规模转向精细化维护产品核心竞争力 [3] 市场前景与基金策略 - 中长期A股投资机会依然丰富 在基金容量和基金经理能力允许情况下 放开限购可能实现规模与业绩双赢 [4] - 考虑到美联储降息确定 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 市场风险偏好较高 居民存款向非银金融领域搬家趋势明显 [4] - 经济周期走向复苏 价格回暖信号显现 市场预期和政策催化主导行情 科技和消费行业有望相对占优 [4]
限购1万!“冠军基”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9-04 14:17
基金限购措施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自9月5日起将单日单个账户申购金额上限设置为1万元人民币[1][3][5] - 该基金在一周前(8月27日)曾将限购金额从100万元下调至1万元[1][5] - 限购原因包括保护持有人利益、引导理性投资和控制规模增长[1][3][5] 基金业绩表现 - 永赢科技智选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77.8% 位居全市场基金榜首[2][3] - 基金自2024年10月底成立以来累计上涨215.03%[3] - 近一个月涨幅超过47%[5]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1.66亿元人民币[3] 行业限购趋势 - 8月以来全市场超百只基金公告限购[2][8] - 中银美元债债券(QDII)自9月5日起限购1万元[8] -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增产品8月26日起限购10万元[8] - 中欧科创主题和中欧医疗创新8月11日起分别限购100万和10万元[8] 投资策略导向 - 基金聚焦新质生产力工具型产品 布局高成长性科技行业[6] - 重点关注全球前沿模型发布、新兴应用发展和云计算产业投资机会[6] - 强调风险收益属性认知和理性投资行为[7] - 倡导分散投资、定投和风险敞口控制[7] 限购政策解读 - 绩优基金限购旨在保护现有持有人利益和维护策略有效性[2][9] - 避免规模膨胀导致投资策略失效和交易成本增加[9] - 保障基金经理在能力圈内运作 避免投资次优标的[9] - 减少规模波动对基金运作的冲击 提升投资体验[9]
大涨177%!冠军基金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9:31
基金限购措施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于9月5日起将单日单账户申购金额上限从100万元加码至1万元[2][4][5] - 该基金限购原因包括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和控制基金规模以保持投资策略稳定性[2] - 基金管理人强调需先了解风险再谈收益 倡导分散投资和定投策略[6][7] 基金业绩表现 - 永赢科技智选今年以来业绩达177% 近一个月单位净值涨幅超46%[6] - 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底 重点布局云计算产业投资机会[6] - 投资方向包括全球前沿模型发布 新兴应用发展以及光通信/印制板等产业链公司[6] 行业限购动态 - 8月超百只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宏利中证500指数增强型(限购100万元)和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增产品(限购10万元)[8]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同步限购 中欧科创主题限购100万元 中欧医疗创新限购10万元[8] - 限购主要目的为控制规模扩张 避免投资策略失效和收益摊薄[8]
主动权益类基金显现财富效应 1126只产品创下净值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08 00:17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逐步回暖,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强劲反弹,超九成产品实现净值增长,千余只产品净值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幅超过百亿元,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有望带动信心、资金、规模形成连环共振,加速构建"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1] 行业分布 - 创新药与科技成为驱动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上涨的两大主线,净值增长率领跑的9只基金重仓创新药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以129.97%的年内净值增长率领跑,重仓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2]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年内净值增长率为91.23%,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重仓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光通信、PCB领域企业 [3] 基金规模变化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7.62亿元增长至138.45亿元 [4]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0.35亿元增长至108.63亿元 [4]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回暖显著提振投资者信心,九成以上产品净值增长带动基金认购热情升温 [4] - 场外资金加速入场为A股提供增量流动性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4] - 基金销售端热度提升,客户咨询频次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节奏加快,部分热门赛道基金出现提前结募情况 [5] 未来展望 - 在权益市场持续走强的支撑下,主动权益类基金"水涨船高"的势头有望延续 [5] - 8月份A股或将震荡上行,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 [5] - 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在中报业绩期存在业绩边际改善的可能 [5]
规模 与持有人双向奔赴 公募规模创34万亿元新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03:58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4.0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一季度末增加2.24万亿元增幅7.04% [1][5][6] - 债券型基金规模重回10万亿元以上达10.77万亿元环比增加8653亿元增幅8.74% [1][6] - 货币基金规模环比大增9505亿元至13.93万亿元 [1][6] 权益类产品规模变化 - 纯指数股票型基金规模达4.02万亿元环比增长7.41% [1][5] - 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2184.83亿元环比增长2.19% [5][6] - 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缩水107亿元至5090.56亿元 [1][5] 商品型与FOF基金表现 - 商品型基金规模达2683亿元环比大增48% [2][6] - FOF基金规模1650亿元环比增长10% [2][6] 单只基金吸金情况 - 华夏沪深300ETF等宽基ETF规模增量均超300亿元 [3] - 华安黄金易ETF规模达598亿元环比增长182亿元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规模增长3047%至11.32亿元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公募行业正加速转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重塑生态与价值链条 [4] - 行业需践行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持有人的双向奔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