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权益类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三年深套阴影难消,基金业绩回暖难阻“解套即赎”
第一财经· 2025-08-08 14:09
基金业绩回暖 - 近期权益市场回暖带动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修复,部分2021年高位入场的投资者开始回本 [3] - 截至8月6日,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40只产品涨幅翻倍,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212.25%涨幅领跑 [3] - 2021年成立的基金中,153只累计回报扭亏为盈,较去年同期22只大幅提升 [6] 百亿基金表现 - 27只百亿规模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全员正收益,超七成区间回报超10% [5] - 招商优势企业A、银河创新成长A、广发多因子涨幅超60% [5]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产品净值修复显著:易方达蓝筹精选近一年涨18.29%,中欧医疗健康A涨31.72%,兴全合宜A涨50.29% [6] 投资者行为分化 - 净值回升后投资者呈现三类操作:回本即赎回、亏损收窄时赎回、坚持等待完全解套 [9] - 基金渠道反馈显示净值回升至面值附近时赎回压力显著,如0.8元和1.05元区间 [10] -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净赎回1076.04亿份,环比增56.43%,上半年合计净赎回1764亿份 [10] 市场困局与挑战 - 业绩修复未转化为资金信任,主因2022-2024年长期亏损记忆导致"解套即赎回"行为普遍 [11] - 行业需通过基金经理长期稳定回报和生态优化缓解投资者短期焦虑 [11]
年内新发规模连破纪录!主动权益类基金认购升温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01
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升温 -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成立,发行规模达24.6亿元,创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发规模新高 [1][4] - 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发行规模20.82亿元,此前刷新纪录 [1][4] - 年内多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规模近20亿元,如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19.91亿元)、富国均衡投资混合(19.64亿元) [4] - 广发同远回报混合2天募集期内吸金18.91亿元 [4] - 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合并发行规模569.64亿元,同比增长28.01%(2024年同期445.01亿元) [4] - 15只主动权益类新品发行规模超10亿元,2024年同期仅3只 [4] 基金募集数据 -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24.6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11774户 [2] - 认购资金在募集期间产生利息30.96万元 [2] 市场驱动因素 - 股票市场积极变化,沪指在3500点附近波动,AI等板块带动效应强劲 [5]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费率改革赢得投资者信任 [5] - 7月新发基金提速,股市回暖推动权益基金发行热潮 [5] 权益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悉数收涨:上证综指(3516.83点,+4.92%)、深证成指(10873.62点,+4.41%)、创业板指(2269.33点,+5.96%) [6] - 上证综指7月9日突破3500点,7月11日创年内新高3555.22点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显著提升,混合型QDII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年内涨幅超100%,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A/C收益率达104.26%/103.69%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9.41%,87.7%基金业绩收正,16只基金收益率超80% [7] 后市展望 - 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有望恢复成长性,高股息资产仍稀缺 [7] - 增量政策预期增强,美联储政策变化或为中国留出更多政策空间,中长期资金入市措施效果渐显 [7] - 科技创新成果涌现,高新科技板块或成股市行情带动力量 [7] - 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有望快速扩容,形成耐心资本投资与投资者共享收益局面 [8]
22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单位净值同日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21:05
市场表现 - 6月25日全市场共有22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单位净值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广发科技智选股票发起式单位净值达1.0627元新高 重点关注科技主题上市公司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材料领域 [1] - 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单位净值达1.6317元新高 重点关注大消费板块 稳增长受益行业 国家安全与国产替代 高新技术制造业 [2] - 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单位净值达5.5162元新高 过去3年净值增长率为78[%][2] - 广发多因子混合单位净值达3.9408元新高 过去3年净值增长率为14[%][3] 行业趋势 - 2025年市场热点持续扩散 结构性机会显著增加 科技 新能源 新消费 医药板块轮番表现 [1] - 2025年或仍以科技为主线行情 市场风险偏好上移 建议关注科技 消费 高端制造 医药产业机会 [2] - 国内主动权益类基金长期跑赢基准比例随考察期延长而提高 但连续多年稳定跑赢指数的基金稀缺 [3] 基金策略 - 基金经理通过灵活调整资产配置和优化投资组合获取超额收益 [1] - 投资者需关注基金经理能力 操作风格 历史业绩 风险收益特征 投资方向与持仓结构 [3]
每日市场观察-20250430
财达证券· 2025-04-30 13:25
市场表现 - 4月30日沪深指数近乎平收,成交额1.04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减少约400亿,市场呈弱势震荡特征[1] - 4月29日三大指数微幅下跌,沪指跌0.05%,深成指跌0.05%,创业板指跌0.13%[3] 资金流向 - 4月29日上证净流入46.95亿元,深证净流入41.05亿元,主力资金流入前三为IT服务、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流出前三为电力、证券、白酒[4] 政策消息 - 国家发改委下达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5] - 两部门要求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多地有明确运行或试运行时间节点[6][7] - 国家数据局局长表示确保60%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8] 行业动态 - 湖北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经济回升[9] - 海南力争到2027年底推动15个以上院内制剂开展注册或备案[11] - Canalys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功能渗透率达62%,高速NOA与城市NOA分别达10.8%和9.9%[12] 基金动态 - 今年指增基金新发数量为去年同期近七倍,但规模增长停滞[14] - 年内基金发行规模超3000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15]
“ETF一哥”张弘弢溜了,青黄不接及地位松动,华夏基金烦恼不少
搜狐财经· 2025-04-27 00:02
基金经理变动 - 张弘弢卸任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自此无在管公募产品 [3][5][6] - 张弘弢曾管理资产规模达4561.44亿元,位居市场第十位 [8] - 张弘弢管理的华夏科创板50ETF联接A和华夏科创50ETF任职期间回报率分别为-22.40%和-29.93%,累计亏损超328亿元 [9] - 接任者杨斯琪管理超500亿元规模产品的履历尚属空白 [11] 人才流失问题 - 华夏基金资深基金经理团队相继离开,包括王亚伟、范勇宏、江晖、石波、张益驰、孙建冬等 [11][12] - "能源一哥"郑泽鸿于2024年7月清仓式卸任 [12] - "科技名将"周克平在2024年3月对其管理的所有产品进行清仓式离任 [12][13] - 郑泽鸿管理的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基金在2021年一季度末规模达226亿元,但部分产品任职回报率为负 [12][13] 业务竞争压力 - 华夏基金2023年全年营收80.31亿元,同比增长9.61%,净利润21.58亿元,同比增长7.20%,管理规模突破2.46万亿元 [14] - ETF市场竞争激烈,华夏基金ETF资产规模接近6600亿元,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规模超6000亿元 [15][16] - 易方达基金2024年ETF资产规模增长3294.43亿元,超越华夏基金成为增长最快的基金公司 [16] - 华夏基金多次降低旗下基金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降幅分别达70%和50% [16][17] 主动权益业务表现 - 2024年华夏基金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8.72%,低于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8.56%的平均水平 [18] - 华夏优势精选股票全年亏损33.12%,在746只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第11 [18] - 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管理规模三年累计降幅超四成,股票型基金规模从434.19亿元降至248.93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102.07亿元降至1157.94亿元 [18][20] 内部管理问题 - 2023年"老鼠仓"事件导致华夏基金被罚没1061.56万元,并被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6个月 [20] - 2024年因ETF规模宣传和信息披露问题遭监管关注 [20][22] - 华夏基金因内控整改导致非货ETF领先优势从1200亿缩窄至600亿 [22] - 华夏基金在基金清盘或重大亏损极端风险事件中,面对投资者投诉处理效率及赔偿机制的有效性尚未被验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