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压件

搜索文档
无锡振华 | 25Q2:业绩符合预期 电镀半导体双轮驱动【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27 00: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业绩表现强劲,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转型战略和新客户拓展 [2][3] - 公司通过"传统业务智能化+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双轮驱动,深度绑定上汽集团并成功拓展特斯拉、理想、小米等头部新能源客户 [3][4] - 收购电镀业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技术壁垒高且盈利能力强,并成功切入全球323亿美元规模的功率半导体领域,获得英飞凌定点 [5][6] 财务业绩 - 2025H1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15.2%,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27.2% [2] - 2025Q2单季度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14.5%,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12.6% [3] - 2025Q2毛利率达29.8%,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8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精益生产 [3] - 四费费率全面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0.4/-0.3/-0.1个百分点 [3] 业务发展 - 冲压业务深耕30余年,拥有无锡+上海+郑州+宁德+武汉+廊坊六大生产基地,深度合作上汽集团 [4] - 新能源客户贡献显著增量,理想汽车2025H1销量同比增长7.9%,小米汽车销量同比暴增419.9% [3] - 2023年收购无锡开祥进入选择性精密电镀领域,成为博世联合电子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国内市占率超50%,净利率约60% [5] - 电镀业务成功拓展至功率半导体领域(全球市场规模323亿美元),并获得行业龙头英飞凌的定点 [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5.2/44.5/52.8亿元,同比增长39.0%/26.5%/18.7% [6][7]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4/7.9亿元,同比增长32.0%/29.2%/23.1% [6][7] - 对应EPS分别为1.99/2.58/3.17元,PE估值分别为18/14/11倍 [6][7]
无锡振华(605319):系列点评一:2025Q2业绩符合预期,电镀半导体双轮驱动
民生证券· 2025-08-26 22:47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2业绩符合预期 汽车整椅业务可期 [1] - 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显著 全国布局与客户结构完善并行 [2] - 收购电镀业务构筑第二曲线 积极自研拓展技术再获全球龙头定点 [3]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12.9亿元 同比+15.2% 归母净利2.0亿元 同比+27.2% [1] - 2025Q2实现营收6.9亿元 同比+9.6%/环比+14.5% 归母净利1.1亿元 同比+32.1%/环比+12.6% [1] - 2025Q2毛利率达29.8% 同比+6.2pct/环比+1.8pct [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35.2/44.5/52.8亿元 归母净利为5.0/6.4/7.9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99/2.58/3.17元 对应PE为18/14/11倍 [3] 业务驱动因素 - 战略转型围绕"传统业务智能化+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双轮驱动 [1] - 深度绑定上汽乘用车 新能源客户特斯拉/理想/小米带来新增长曲线 [1] - 理想/小米2025H1销量同比+7.9%/419.9% [1] - 依托六大生产基地 拓展客户至特斯拉/理想/小米/智己等头部新能源主机厂 [2] - 收购无锡开祥拓展选择性精密电镀业务 成为博世精密镀铬工艺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 [3] - 电镀业务国内市占比超50% 净利率约60% [3] - 切入全球规模323亿美元的功率半导体领域 定点行业龙头英飞凌 [3] 经营优势 - 产品及客户结构优化 精益生产和工艺改善推动毛利率提升 [2] - 2025Q2期间费用率全面下降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pct/-0.4pct/-0.3pct/-0.1pct [2] - 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能力远超行业竞争对手 [2] - 基于优秀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及精细化管理能力 有望实现净利率持续提升 [2]
无锡振华(605319):2Q25毛利率表现亮眼,新能源客户或持续引领冲压主业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8-26 15:0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39.81元[4][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总营业收入同比+15.2%至12.9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27.2%至2.0亿元[1] - 2Q25营业收入同比+9.5%/环比+14.4%至6.9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31.9%/环比+13.0%至1.1亿元[1] - 1H25毛利率同比+4.5pcts至29.0% 2Q25毛利率同比+6.2pcts/环比+1.8pcts至29.9%[2] - 1H25销管研三费费用率同比-0.9pcts至6.6% 2Q25同比-0.8pcts/环比-0.3pcts至6.4%[2]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受益于小米配套车型销量增长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1] - 冲压业务规模扩大+电镀业务放量+原材料价格下行推动毛利率提升[2] - 配套小米/上汽等客户新车型爬坡上量 上汽传统车型销量恢复(1H25上汽集团销量同比+12.35%至205.3万辆)[2] 客户与合作进展 - 冲压主业配套上汽、特斯拉、小米汽车、理想等客户[3] - 小米YU7上市后1小时内大定破28.9万台 上汽与华为合作新车型尚界H5预售1小时小订突破2.5万台[3] - 全资子公司无锡开祥为联合电子精密镀铬领域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 德国博世全球产能重要供应基地之一[3] - 2024年新获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电镀底板产品定点 业务延伸至汽车电子器件领域[3]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0/6.0/6.6亿元[4] - 预计2025E营业收入34.17亿元(+35.01%) 2026E营业收入40.43亿元(+18.32%)[5] - 预计2026年EPS为2.41元 采用16.5x PE估值[4] - 毛利率预测:2025E 25.2% 2026E 25.6% 2027E 25.9%[12] 估值指标 - 当前PE(2025E)17x PB(2025E)3.0x[5] - 总市值86.55亿元 总股本2.50亿股[6] - 近1年绝对收益率130.04%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95.60%[9]
泰鸿万立牵手小米汽车,汽车产业链协同再添典范
环球网· 2025-06-27 15:21
小米YU7发布表现 - 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0000台 开售1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 订单数据超出预期 [1] - 小米汽车凭借科技基因在智能驾驶 车联网等领域展现独特竞争力 SU7以续航能力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时尚外观设计迅速站稳市场 [1] 泰鸿万立客户资源 - 公司核心客户包括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 小米汽车 某北美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 理想汽车 奇瑞 沃尔沃 上汽 广汽等整车厂及宁德时代等零部件企业 [3] - 小米汽车属于公司核心客户之一 与下游优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积累优质客户资源并获得突出行业地位 [3] 泰鸿万立技术优势 - 深耕行业超二十年 具备模具开发和工艺技术显著优势 自主研发汽车冲压件自动焊接技术 塑料微型执行电机技术 汽车侧围轻量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4] - 具备多种类总成零部件及模具研发设计生产能力 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深度参与客户从设计优化到大规模生产的全流程服务 [4] 泰鸿万立质量与产能保障 - 建立完善质量管控体系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货实施严格质量控制 自主开发模具缩短产品周期 保障质量并快速响应需求 [4] - 在浙江台州 湖州 河北保定 山东济南 山西晋中 上海奉贤拥有八个生产基地 具备高效率制造能力 保障交付及时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4] 泰鸿万立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78亿元 15.44亿元 16.89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 1.61亿元 1.77亿元 业绩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5] - 通过"同步研发+快速响应+模具自主化"机制积累丰富客户资源 构建具有韧性与延展性的成长路径 支撑市场竞争力提升和持续发展 [5]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处于产品价值链重塑 客户协同升级 技术集成深化的转型周期 公司凭借结构件与功能件定制化能力及深度客户绑定机制占据优势 [5] - 与小米汽车合作被视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典范 未来深入合作有望为消费者带来创新产品 同时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