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期货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全国碳价半年跌逾三成 长期或将稳中有升
新华财经· 2025-06-12 20:12
全国碳市场价格走势 - 全国碳市场价格持续回落,截至6月11日碳排放配额(CEA)收于68 48元/吨,较去年11月历史高点105元/吨累计下降约35% [1] - 价格下行主要受需求趋弱、供给预期增加及市场情绪转弱等因素叠加影响 [1] - 长期看,随着政策收紧、产业升级及国际联动深化,碳价仍有望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1] 需求端影响因素 - 火电是碳市场最大需求方,1-4月全国总发电量累计同比仅增长0 1%,低于去年同期的6 1% [2] - 4月制造业PMI跌破50%,工业用电增速放缓,叠加气温偏高导致居民取暖用电减少 [2] - 1-4月光伏和风力发电量均保持10%以上快速增长,压缩火电份额,火电发电量累计同比下降4 1% [2] 供给端影响因素 -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基于实际排放量等量分配,行业整体无缺口 [3] - CCER项目重启引入6个自愿减排方法学,增加碳配额替代品供给 [3] - 火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与CCER方法学扩容将长期影响碳配额供需 [3] 长期支撑因素 - 配额总量将随"双碳"目标逐年收紧,稀缺性终将显现 [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2026年征收碳关税,促进国内碳价与国际接轨 [4] - 高排放行业技术转型需要更高碳价信号,预计长期价格稳中有升 [4] 碳金融创新 - 证监会提出稳妥推进碳期货研发上市,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5] - 碳期货、期权可帮助控排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管理碳价波动风险 [5] - 未来需建立机构主导的、具有3-5年远期价格曲线的碳配额期货市场 [6]
事关碳排放权、用水权!高层最新印发
Wind万得· 2025-05-30 06:40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坚持 坚持 问题导向、分类施策 坚持 目标导向、协同推进 坚持 循序渐进、防范风险 建立健全 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制度 完善 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 健全 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 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 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 环境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对实现 相关资源环境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 强化资源环境目标衔接 1 健全配额分配和出让制度 2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完善碳市场覆盖就目 3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 ◆ 推动用水权交易、江河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管理、 计划用水管理、取用水监管等制度衔接。 ◆ 加强排污权与排污许可等制度衔接。 ◆ 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 配方式 ...
报道:欧盟和英国已达成一项初步协议,以加强双方关系
华尔街见闻· 2025-05-19 16:43
英欧新协议核心内容 - 英国与欧盟达成突破性协议 新协议将显著减少贸易壁垒 延长渔业权至2038年 并重启安全防务合作 [1] - 协议有望改善英国经济增长前景 但代价是英国需接受欧盟规则及其法院的监督权 [1] - 英国与欧盟谈判团队在欧洲时间5月19日凌晨2点左右完成了协议文本 预计不会遇到重大阻碍 [2] 渔业与贸易条款 - 双方同意将互惠渔业权延长至2038年 远超英国最初提出的四年延期方案 [3] - 这一重大让步将解锁食品和农业标准方面的协议 消除大部分边境检查 促进能源合作 [3] - 英国将接受许多欧盟相关规则 并接受欧洲法院作为欧盟法律的最终仲裁者 [3] 碳市场与能源合作 - 英欧将承诺连接各自的碳市场 避免在钢铁和水泥等产品上征收边境碳调节税 [4] - 英国碳期货周一上涨高达8.4%至每公吨52.40英镑 欧盟碳合约也上涨0.6%至每公吨71.41欧元 [4] - 草案包括探索英国参与欧盟内部电力市场的可能性 脱欧后交易安排效率不如区域连接时高 [4] 教育与防务合作 - 英国将重新加入欧盟的Erasmus+学生交流计划 并建立有时限的青年签证计划 [5] - 欧盟将取消限制 允许英国访客使用电子闸门 并简化艺术家的旅行 [5] - 英欧将建立防务安全合作平台 包括信息共享、海事和太空安全等领域 [5] 经济驱动因素 - 英国急需摆脱经济增长停滞的困境 工党政府此次交易的核心动机明确 [3] - 在贸易冲突影响下 英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 英国央行警告通胀下滑态势仍在继续 [5] - 贸易关税提高意味着全球增长前景减弱 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 [5]
湖北推动支点能级跨越 力争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5-06 08:56
湖北经济发展战略 - 湖北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万亿、5万亿、6万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1] - 提出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2030年达到9万亿元左右的目标[1] - 部署投资、消费、市场主体培育、金融创新、质量强省、供应链建设6方面重点工作[1] 省属企业发展 - 14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2]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44.1亿元,同比增长27.8%[2] - 利润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9.4%[2] - 完成投资752.59亿元,同比增长25.67%[2] 未来投资规划 - 计划完成各类投资超3000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400个[3] - 实施战新产业燎原行动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完成战新和未来产业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3] - 盘活低效无效资产500亿元,新增融资5000亿元[3] 金融发展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36.2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2.79万亿元[4] -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9%,绿色贷款增长18.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长27.7%[4] - 计划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4]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零额增长7.3%,增速全国第2、中部第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超370亿元[5] - 限上零售和餐饮零售额分别增长11.1%和10.6%,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4.3%[5]
国内首个气候准则征求稿面世 助力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
证券日报网· 2025-05-05 18:26
据《气候准则》起草说明介绍,其起草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一方面,以我为主、体现中国特色,在气候相关影响信息 的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碳配额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创新举措等方面充分考虑我国相关法规制 度和企业实际。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际准则的有益经验,在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信息的披露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 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S2)总体保持衔接。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胡晔对记者表示,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气候准则》既借鉴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先进经 验,又紧密贴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与监管需求,实现了国际标准接轨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作为我国气候信息披露的规范文 件,《气候准则》遵循自愿实施原则,为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提供了标准范式。标准化的披露要求将促使企业构建规范化的气候 信息管理体系,有效化解评级机构长期面临的气候数据碎片化、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大幅提升气候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 性,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胡晔说:"通过明确气候风险识别、机遇剖析等披露规范,《气候准则》激发企业踊跃开展技术创新与低碳投资。引导企 业构建透明、规范的气候信息披露机制,从治 ...
全国碳市场扩容,要打通哪些关键堵点?
中国环境报· 2025-04-28 07:22
全国碳市场扩容 核心观点 - 全国碳市场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纳入覆盖范围,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覆盖比例从45%跃升至60%以上 [1] - 此次扩容标志着碳市场从单一行业试点迈向多行业协同治理新阶段,需优化制度设计并激发市场活力 [1]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因高耗能、高排放特性成为扩容重点,合计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较大比例且减排技术路径清晰 [2] 行业选择依据 - 钢铁行业生产1吨粗钢平均排放1.8吨CO2,占全国总量15% [2] - 水泥行业工艺排放中石灰石分解产生的CO2占比超60% [2] - 铝冶炼依赖高耗能电力系统并涉及强效温室气体CF4和C2F6 [2] - 三大行业数据基础较成熟:钢铁已建立能源消耗统计体系,水泥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铝冶炼有国际标准参考 [3] 国际背景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覆盖钢铁、水泥、铝等商品,未建立国内碳定价机制的企业将承担最高50欧元/吨碳关税成本 [3] 扩容面临的挑战 数据质量 - 中小企业数据采集不规范,存在使用历史缺省值估算排放量问题 [4] - 化石燃料参数设定存在地区差异(如北方褐煤与南方无烟煤碳含量差异)导致核算偏差 [4] - 在线监测设备普及率不足,存在数据篡改风险 [4] 配额分配机制 - 基准值设定争议:若对标行业平均水平而非先进水平,可能削弱减排压力 [4] - 区域公平性问题:中西部企业多为高能耗长流程工艺,现行配额标准未体现地区差异 [4] 市场流动性 - 当前日均交易量波动剧烈,2024年换手率远低于欧盟市场 [5] - 企业"履约驱动型"交易策略导致市场活跃度不足,缺乏碳期货、期权等衍生品 [5][6] 行业差异管理 - 水泥行业替代原料碳减排量未纳入配额分配考量 [6] - 铝冶炼CF4和C2F6的全球变暖潜势核算方法需与国际接轨 [6] - 钢铁行业短流程电炉钢碳排放强度仅为长流程的30%,但绿电供应不足限制推广 [6] 建设高质量碳市场的建议 数据质量提升 - 对年排放量超百万吨企业实施月度核查,中小型企业推行季度抽检 [7] - 开发智能化核算工具,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数据流程 [7] - 建立核查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和"交叉验证"机制 [7] 配额分配优化 - 2025-2026年采用"强度基准+弹性空间",2027年过渡至"总量控制+行业递减机制" [7] - 西部试点"碳效挂钩"补偿机制,东部先进企业实施配额奖励 [7] - 允许跨年度储存配额并试点"预借配额"机制 [7] 市场流动性激活 - 试点碳远期、碳掉期等衍生品,吸引机构投资者入市 [8] - 探索"配额+绿证""配额+CCER"捆绑交易模式 [8] - 2027年前将化工、有色等行业纳入储备库,形成滚动扩容机制 [8] 行业特色管理 - 制定水泥行业替代原料碳减排、铝冶炼绿电认证等专项核算规则 [8] - 设立行业减排基金支持氢能炼钢、低碳水泥熟料等技术研发 [8] - 整合生产、能耗、排放数据打造"行业碳画像" [8] 政策协同 - 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升格为法律,明确碳税与碳交易衔接 [8] - 设立碳市场风险准备金,对碳质押融资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8] - 推动中国碳标准纳入全球供应链认证体系 [8]
助力“金融向绿” 券商ESG战略赋能“绿水青山”
证券日报· 2025-04-28 00:41
ESG建设进展 - 券商ESG建设进入"质量深化期",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从单一信息披露转向全面整合,从国内市场闭环转向全球标准互认 [1] - 2024年5月沪深北交易所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2025年发布编制指南,推动ESG信息披露从"鼓励倡导"到"规范强制" [2] - 截至2024年4月27日,已有38家上市券商披露ESG报告,华证评级显示8家获"AA/AAA"(如华泰证券AAA、中信建投AA),9家获"A",21家获"B/BB/BBB",4家获"C/CC/CCC" [3] - 券商ESG评级权重分布:公司治理55%、社会维度35%、环境维度10% [3] 绿色金融业务 - 券商2024年承销绿色债券(或ABS)1674.1亿元,承销低碳转型债券267.9亿元,管理ESG主题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5] - 绿色金融成为行业ESG生态建设核心议题,券商通过绿色债券承销、绿色产业专项基金、转型债券发行等业务支持"双碳"目标 [4][5] - 企业低碳转型需求为券商创造业务空间,包括帮助传统企业发行转型债券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5] 碳金融布局 - 2024年12月8家券商获准通过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类型从单一交易向多元化服务发展 [6] - 券商在碳金融领域角色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塑造,可设计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 [6] - 券商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中介服务和碳金融产品创新,成为碳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机制的重要推动者 [6] 行业战略定位 - 券商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业务环节,强化金融服务供给,为绿色发展、民营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领域注入动力 [7] - ESG报告披露推动券商内部治理完善和绿色金融业务升级,同时为投资者提供非财务指标决策依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