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盾电池安全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限时售价6.88万元起,吉利银河星耀6上市
北京商报· 2025-11-02 21:28
产品上市信息 - 新一代国民电混家轿吉利银河星耀6于10月30日全球上市 [1] - 新车共推出7个版型,上市限时指导价为6.88万至9.98万元 [1] 动力系统与续航 - 星耀6搭载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系统,配备全球量产热效率最高47.26%的电混专用发动机 [3] - CLTC工况下馈电油耗低至2.8升/100公里 [3] - 综合续航达1700公里,纯电续航为125公里,可覆盖90%日常通勤场景 [3] 安全性能 - 车辆采用高强度钢笼式车身,高强钢占比达71.6% [3] - 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通过8针同刺不燃、2米跌落不炸等严苛测试 [3] 智能配置 - 新车搭载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和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 [3] - 支持CNOA城市领航与HNOA高速领航功能,具备自动超车、大车避让等智能驾驶能力 [3]
多项配置亮眼,星耀6入局电混家轿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10-31 17:49
吉利银河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当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家轿市场,星耀6以6.88万元的起售价切入,全系 标配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及10.2英寸仪表等核心配置,展现出较强的价格竞争 力。 能耗表现上,星耀6搭载的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系统值得关注。该系统集成了热效率达47.26%的电混专 用发动机,并搭载"星睿AI云动力2.0"系统,可根据驾驶场景实时优化能耗。 官方数据显示,其CLTC工况下馈电油耗为2.8L/100km,综合续航达1700公里。在曼谷、西安等城市的 实测中,车辆的油耗维持在2.6L-2.9L区间,显示出一定的能效稳定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10月30日,吉利银河品牌旗下新一代电混家用轿车 ——星耀6推向市场。新车共推出7个版型,覆盖60km与125km两种纯电续航版本,限时指导价为6.88万 元至9.98万元。 与此同时,新车采用高强度钢笼式车身,高强钢占比71.6%。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通过了包括8针同刺、2 米跌落等多项严苛测试。在中汽中心举办的超国标安全测试中,星耀6完成了速度提升16%的正面刮底 碰撞、60km/h偏置碰撞等四重挑战, ...
打造国民电混家轿新标杆 吉利银河星耀6全球上市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4:42
本报讯 (记者刘钊)10月30日,吉利银河旗下新一代国民电混家轿——银河星耀6正式全球上市。此次 新车共推出7个版型,涵盖60km和125km两种纯电续航版本,包括60km自在版、60km启航版、60km探 索版、125km自在版、125km远航版、125km探索+版及125km星舰版,上市限时指导价区间为6.88万元 —9.98万元,同时推出多项购车权益,进一步降低用户购车门槛。 作为吉利银河布局主流电混家轿市场的全新车型,银河星耀6从购车、用车、养车三个维度降低用户成 本,同时在空间、安全、智能、品质上实现越级配置。价格方面,新车以6.88万元起的亲民定价切入市 场,标配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棉花糖座椅、10.2英寸仪表、倒车影像等 实用配置,对比同级别车型,在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同时,配置水平实现越级,让消费者以更低成本获得 高品质车型。 用车成本控制上,银河星耀6依托百万银河核心技术,搭载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系统,该系统集成全球 量产热效率达47.26%的电混专用发动机平台,以及行业首个基于AI场景引擎的动力域智能体"星睿AI云 动力2.0"。这套系统能精准识别100 ...
吉利银河星舰7 EM-i完成行业内首个“油电同刺”试验
中国青年报· 2025-06-27 21:19
行业技术突破 - 吉利银河星舰7 EM-i成为行业首款通过"电池+油箱"同步穿刺试验的插电混动车型,试验模拟极端工况下电池和油箱同时被刺穿的情景[2] - 试验采用6根钢针(4根刺电池+2根刺油箱)人为制造电池短路和油箱泄漏,破坏点多且热扩散风险加剧,难度远超国标单电芯针刺要求[2] 产品安全性能 - 试验结果显示电池包在极限破坏条件下不起火不爆炸,热失控风险可控,验证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远超国标[3] - 首创"油电物理隔离"设计,通过独立通道分离油路/高压线/排气管等,实现高温高压互不干扰[3] - 采用"6横4纵保险仓"360度防护结构,碰撞时可引导冲击力分散并利用环形结构溃缩吸能保护核心部件[3] 工程创新设计 - 3层阶梯式防护包含副车架超高强度梁、电池底部三明治防护及高压油箱刮底防护,将外部结构防护做到极致[4] - 碰撞后可在50毫秒内实现拉弧断电,避免电路火花引燃油路[4] - 基于GEA新能源专属架构开发,通过阶梯布局等原创设计从根源解决插混车型油电双隐患[3]
吉利银河星舰7 EM-i通过行业首个新能源“六针油电同刺”整车安全试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6 21:25
产品安全测试突破 - 公司旗下吉利银河星舰7 EM-i通过行业首次"电池+油箱"同步穿刺试验,获颁中汽中心首个插混车型油电系统安全验证 [1] - 试验采用6根钢针(4根刺电池+2根刺油箱)模拟极端工况,实现多破坏点同步测试,难度高于新国标单电芯针刺要求 [1] - 测试结果显示电池包在极限破坏下不起火、不爆炸,热失控风险可控,验证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远超国标 [2] 技术架构创新 - 原生GEA架构实现"油电物理隔离",通过独立通道设计分离油路、高压线等部件,减少高温高压干扰 [3] - 首创"6横4纵保险仓"360度防护结构,碰撞时可分散冲击力并利用环形溃缩吸能保护核心部件 [3] - 采用3层阶梯式防护设计,包含副车架防护梁、电池底部三明治结构及高压油箱刮底防护,50毫秒内可断电防起火 [4] 行业标准引领 - 2024年中国插混车型销量增速达80%,成为新能源增长最快细分市场,用户对油电系统安全关注度提升 [3] - 公司2021年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新能源车底部防护团体标准,新国标已将其中的底部碰撞防护升级为强制要求 [6] - 公司电池测试包含36项全场景极限工况测试(比国标多12项),其中23项标准超国标,新增底部球击等12项专项测试 [6] 产品性能验证 - 神盾电池系统此前已通过8针同刺、真弹枪击、中高速底部碰撞等极限测试,完成中汽中心6大魔鬼串行试验 [2] - 整车通过30公里时速正向刮底测试和20公里时速负坎冲击测试,底部防护无损伤 [6]
吉利银河的百万野望
华尔街见闻· 2025-05-12 19:09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公司1-4月销量突破35.6万辆,累计销量超93万辆,预计5月实现百万交付[1] - 从首车下线到百万辆交付仅用25个月,2023年4月至2025年5月[1] - 年销百万辆为目标,中高级电混轿车星耀8起售价11.58万元,定位"起步即旗舰"[1] 产品与技术 - 星耀8为首款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中高级轿车,采用"油电气隔离设计"与"六横四纵油电保险舱"[1] - 星甲笼式车身扭转刚度达43000N·m/deg,配备EMA高速紧急转向辅助系统(120km/h时速下主动避障)[1] - 智能化标配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5R2V配置、100TOPS算力),但提供基础版与高阶版选择[2][3] - 霁海蓝车色研发耗时1000小时,通过工艺创新控制成本[3] 营销与渠道策略 - 渠道总数突破1000家(已建997家+在建176家),分A网(燃油车)与星网(新能源)差异化服务[3] - 三四线城市铺设"社区体验店",强调场景化试驾与家庭出行解决方案[3] - 高管通过微博直接收集用户反馈(如Flyme系统升级需求)[5] - 营销策略转向"价值战",避免"功能过剩",注重用户主权[3][4] 行业竞争与战略 - 中高级电混市场面临比亚迪汉等竞品,需平衡"高质优价"与品牌向上[6] - 背靠集团39年制造积淀,成本控制优于新势力,转型包袱轻于传统车企[6] - 2025年下半年计划推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智能辅助驾驶新车型[5] - 现有爆款车型(星愿、银河E5)通过配置升级与口碑营销维持销量,用户转介绍率显著[5] 研发与行业合作 - 耗资20亿元打造全域安全实验中心,未来向全行业开放极端环境测试与多角度碰撞模拟[2] - 技术开放强化行业话语权,强调安全体系可视化[2]
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 吉利“备战”新一轮淘汰赛
高工锂电· 2025-04-26 14:48
电池业务整合战略 - 吉利控股集团成立独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整合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两大技术品牌为"神盾金砖电池",实现战略升级 [2][4] - 整合涉及集团内所有电池相关业务、人才、产能基地等全链路资源,解决此前分散布局导致的资源重复投入、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5] - 吉曜通行聚焦"爆款电芯"战略,产品线收敛至10款以内,每款电芯产能规划不低于5GWh,通过规模化降本避免技术路线过度分散 [5] 技术路线与安全理念 - 提出"安全平权"理念,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覆盖所有品牌车型,从10万元经济型车到百万元高端车型均采用统一安全标准 [7][8][9] - "短刀平权"理念将短刀电池技术下沉至战略车型如吉利银河E5,金砖电芯超级快充版本适配800V以上高压架构主攻高性能市场 [10][12] - 聚焦磷酸铁锂技术体系推动能量密度迭代,同时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化并组建独立研发团队 [12] 产能与供应链策略 - 形成行业最大短刀电芯产能,优先保障极氪、领克等高端品牌需求,后续逐步覆盖更多战略车型 [12] - 采取"先慢后快"节奏,先提升现有产线良率和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避免重资产投入风险 [12] - 产能布局与全球化战略挂钩,增强电池领域自主可控能力以应对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影响 [12] 生态协同体系构建 - 电池业务整合是"两横七纵"战略布局关键一环,与极氪科技集团和吉利汽车集团形成横向协同 [14] - 电芯研发团队深度介入整车开发全流程,实现用户需求响应"零延迟",缩短研发周期 [15] - 构建从资源到产品技术再到生态闭环的产业链格局,与上游材料企业战略合作降低供应风险 [16] 行业竞争逻辑 - 技术竞争从单点突破转向覆盖研发、制造、供应链与生态协同的全链条体系化能力 [17] - 未来三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加速洗牌,市场向头部集中,整合战略旨在建立成本、技术与规模壁垒 [17] - 资源整合能力决定车企在电动化新周期中的竞争力,是关乎未来生存权的战略卡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