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刀电池

搜索文档
车圈大乱斗,谁说内卷无赢家?
36氪· 2025-06-10 19:48
行业竞争态势 - 汽车行业出现激烈口水战,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高管公开互怼,涉及黑公关、技术合规性等争议 [1][2]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暗示行业存在"车圈恒大",比亚迪李云飞反驳称"主流车企不存在此类风险" [2] - 华为余承东批评部分车企依赖流量营销,小米雷军以月交付2.8万辆SU7数据回击 [2] 车企发展现状 - 比亚迪销量从2021年73万辆跃升至2023年300万辆,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并终结长城哈弗H6连续108个月销冠纪录 [3] - 长城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126.9亿元,单车净利近万元,但销量仅微增0.2%至123.3万辆,国内下滑14.8% [3] - 吉利新能源渗透率达59%,但沃尔沃利润下跌59.6%导致标普下调评级 [3] 价格战影响 - 2024年超200款车型降价,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达60多款,比亚迪5月推出最高5.3万元优惠引发连锁反应 [4][5] - 行业利润率跌破4%生死线,84.4%经销商倒挂卖车,其中60.4%单车倒挂超15% [5]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滑8%,利润率4.3%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5] 行业政策与反思 - 三部委联合批评"内卷式竞争"六大乱象:卷成本、技术、资金、用户、关系、舆论 [5] - 车企对反内卷态度分裂:吉利杨学良谴责低质竞争,比亚迪李云飞认为技术竞争有益行业 [5][6] - 工信部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发改委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国资委要求央企带头规范竞争 [7] 突围策略与挑战 - 技术路径:比亚迪刀片电池/DM-i混动实现22.31%毛利率,华为年投200亿研发智驾 [7] - 高端化:长城坦克品牌销量涨42%,但哈弗/欧拉下滑 [7] - 出海风险:奇瑞1-4月海外销量增45%,但部分企业将国内低价策略移植海外损害形象 [7] 行业警示 - 光伏行业内卷导致隆基绿能等巨头亏损的教训警示汽车业 [7] - 碳酸锂降价节省的9300元/车被营销战吞噬,消费者投诉一季度暴增25% [8]
创新迭出、成果丰硕,缔造“锂电新势力”
新华日报· 2025-05-20 10:18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总公司构建创新高地的重大布局,也是蜂巢能源(无锡)必须肩 负起的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蜂巢能源(无锡)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相融合,用红色 力量锻造科技创新"新引擎"。 持续创新 独领行业风骚 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钴资源作为三元锂电池的主要材料来源,价格昂贵且不可 再生,对环境极易产生污染。蜂巢能源(无锡)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将正极材料中的钴元素彻底去除, 完成了无钴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全球首家实现量产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蜂巢能源在高速叠片工 艺开发与应用、长寿命固态电池、车规级AI智能制造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中短刀电池出货 量高居全球第一。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于2022年跻身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2023年,以 600亿元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71位。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蜂巢能源(无锡)"]作为蜂巢能源的全球科技研发中心,专注于研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 料、储能电池、太阳能设备和相关集成产品,引领蜂巢能源成长为业内瞩目的"锂电新势力"。 2024年,在全球合 ...
最前线 | 蜂巢能源杨红新:叠片工艺将是超充和固态电池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
36氪· 2025-05-17 17:02
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 叠片工艺被认为是超充技术和固态电池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因其在极组应力分布、金属沉积形貌等方面优于卷绕工艺 [1] - 叠片工艺下电芯内部金属沉积更均匀,而卷绕工艺的R角容易出现沉积不均问题 [1] - 固态电解质材质脆且易断裂,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 [1] - 热复合飞叠技术可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 [1] -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叠片路线生产电池,包括吉利旗下吉曜通行和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等 [2] 蜂巢能源技术突破 -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深耕叠片工艺,提出短刀电池并"all in"叠片工艺 [1] - 采用热复合飞叠技术,第三代产线叠片效率达0.125秒/片,生产效率接近常规卷绕工艺 [2] - 热复合飞叠工艺涉及电芯设计、制造工艺、产线算法和原材料调整,是整个生产链条的颠覆 [2] - 4C快充项目全窗口充电时间优化至15分钟,80%-100% SOC充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较竞品提升30% [3] - 4C快充项目使用叠片工艺制造,支持末端更大倍率充电,并采用数智双温控监控系统 [3] 蜂巢能源产品创新 - 推出"二代龙鳞甲"电池,是全球最大的增混电池,拥有65度超大电量,支持800V快充,续航超400公里 [3] - 二代龙鳞甲电池从20%充至80%SOC仅需12.1分钟,快充循环超过1600圈,可拓展6C超充 [4] - 采用"热-电分离"技术,通过CTP设计实现电芯上下粘接,排气间隙与底部防护间隙共用 [4] - 底部采用超高强钢底护板+T形双层型材防护结构,可承受1000J冲击,是新国标6倍强度 [4] - 二代龙鳞甲电池将于2025年6月中旬大规模量产,首搭高端MPV、轿车和SUV车型 [4] 行业快充技术现状 - 60%以上EV/PHEV用户会直接将电池充满,但行业普遍关注10%-80% SOC(EV)或30%-80% SOC(PHEV)的充电时间 [3] - 行业普遍忽略末端(80%-100% SOC)充电效率 [3] - 公司技术目标是提升末端快充性能,实现"真快充" [3]
高压实铁锂需求激增,草酸亚铁法抢跑
高工锂电· 2025-05-07 18:26
行业趋势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76万吨,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76%,同比增94% [2] - 高压实铁锂需求高增,主要用于铁锂系快充动力电池和储能大电芯,2024年底四代品月度出货量超3.5万吨 [4] - 比亚迪、宁德时代推出二代刀片和二代神行电池,将铁锂系快充峰值倍率推至10C以上,带动高压实铁锂需求爆发 [4] - 业内正在探索第五代、第六代压实更高的磷酸铁锂材料,技术门槛提升 [4] 技术路径 - 高压实磷酸铁锂制备主要有草酸亚铁法和磷酸铁法两种路径 [6] - 磷酸铁法需二次烧结,产能折损30%~40%,能耗高;草酸亚铁法仅需一次烧结,无杂相,结晶度高,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效 [6] - 草酸亚铁法产品兼顾长循环、高倍率、高容量和低温性能,技术优势明显 [6] - 草酸亚铁法目前仅有2~3家企业掌握,宁德时代神行电池采用此工艺 [1][5] 公司竞争力 - 鹏博新材在草酸亚铁法制备高压实产品积淀深厚,2008年即开始技术摸索,国内领跑 [6] - 公司通过特殊控制颗粒搭配和金属离子掺杂,提升压实密度和倍率性能 [7] - 采用复合碳源包覆技术和精准烧结曲线,实现长循环性能,满足储能需求 [7] - 前驱体湿法处理采用甲醇分散剂,产品一致性好 [8] - 已形成PB-S2至PB-S8A多代高压实产品,极片压实密度最高达2.80g/cm³ [10] 产能与市场 - 鹏博新材宁乡基地设计产能5万吨/年,阳泉基地一期10万吨/年,二期10万吨筹建中 [12] - 山西阳泉项目规划年产能20万吨,2025年9月试生产,10月批量交付 [5] - 合作客户覆盖全球TOP级电池企业,产品应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和工商业储能 [12] 产品布局 - CIBF 2025将展示高容量、低温、高倍率、长循环和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以及磷酸锰铁锂材料 [11] - 磷酸锰铁锂采用自研液相共沉淀技术,改善导电性并抑制锰溶出,2024年4月已投产6吨/月前驱体生产线 [11] - 公司已申请20余项专利,完成完整专利布局 [11]
车企自建电池“起量”,短刀更受青睐
高工锂电· 2025-05-01 17:56
6月会议预告 2025高工钠电 产业峰会 2025高工固态电池 技术与应用峰会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利元亨 会议时间: 6月10日 会议地点: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虎丘区塔园路168号) 4 月 23 日,吉利控股集团在 2025 上海车展期间正式宣布,已完成对旗下电池业务的战略整 合,成立独立运营的电池产业集团 —— 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吉曜通行 " )。 吉利表示,通过平台化策略,吉利计划集中采购、研发及制造,降低电池成本,提升供应链稳定 性。 主办单位: 高工钠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众钠能源 会议时间: 6月9日 会议地点: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虎丘区塔园路168号) 自建电池一度是车 企 降本、维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战略。尤其在 2021-2023 年,电池需求高 增,形成供应链的强势地位时期,车企自建电池形成风潮。 在本次整合之前,吉利 2020 年成立耀宁科技,在 2021 年成立耀能新能源, 2022 年旗下威睿 公司推出金砖电池, 2023 年成立极电新能源。 广汽埃安于 2022 年 10 月 ...
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 吉利“备战”新一轮淘汰赛
高工锂电· 2025-04-26 14:48
电池业务整合战略 - 吉利控股集团成立独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整合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两大技术品牌为"神盾金砖电池",实现战略升级 [2][4] - 整合涉及集团内所有电池相关业务、人才、产能基地等全链路资源,解决此前分散布局导致的资源重复投入、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5] - 吉曜通行聚焦"爆款电芯"战略,产品线收敛至10款以内,每款电芯产能规划不低于5GWh,通过规模化降本避免技术路线过度分散 [5] 技术路线与安全理念 - 提出"安全平权"理念,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覆盖所有品牌车型,从10万元经济型车到百万元高端车型均采用统一安全标准 [7][8][9] - "短刀平权"理念将短刀电池技术下沉至战略车型如吉利银河E5,金砖电芯超级快充版本适配800V以上高压架构主攻高性能市场 [10][12] - 聚焦磷酸铁锂技术体系推动能量密度迭代,同时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化并组建独立研发团队 [12] 产能与供应链策略 - 形成行业最大短刀电芯产能,优先保障极氪、领克等高端品牌需求,后续逐步覆盖更多战略车型 [12] - 采取"先慢后快"节奏,先提升现有产线良率和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避免重资产投入风险 [12] - 产能布局与全球化战略挂钩,增强电池领域自主可控能力以应对地缘政治与贸易壁垒影响 [12] 生态协同体系构建 - 电池业务整合是"两横七纵"战略布局关键一环,与极氪科技集团和吉利汽车集团形成横向协同 [14] - 电芯研发团队深度介入整车开发全流程,实现用户需求响应"零延迟",缩短研发周期 [15] - 构建从资源到产品技术再到生态闭环的产业链格局,与上游材料企业战略合作降低供应风险 [16] 行业竞争逻辑 - 技术竞争从单点突破转向覆盖研发、制造、供应链与生态协同的全链条体系化能力 [17] - 未来三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加速洗牌,市场向头部集中,整合战略旨在建立成本、技术与规模壁垒 [17] - 资源整合能力决定车企在电动化新周期中的竞争力,是关乎未来生存权的战略卡位 [18]
蜂巢能源1-2月出货同比爆增130%
高工锂电· 2025-03-20 19:59
蜂巢能源电池出货量增长 - 2025年1-2月公司电池出货量达5.374GWh,同比增长130%,实现"年度翻倍"目标 [1][2] - 1月出货量2.806GWh,2月出货量2.568GWh,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2] - 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产品技术创新和细分市场开拓 [2] 短刀电池技术优势 - 采用创新叠片工艺,相比传统卷绕工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优安全性能 [2] - 模块化设计提升电池包灵活性和兼容性,适配多样化车型需求 [2] - 第三代蜂行短刀电池于2025年1月正式发布 [2] - 已获吉利、长城、斯特兰蒂斯等主流车企热门车型采用 [2] 越野车市场表现 - 针对越野车型推出堡垒越野电池产品,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 [3] - 搭载该电池的坦克500Hi4-Z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3万辆 [3] - 2025款坦克300 Hi4-T同样采用堡垒越野电池 [4] - 该电池通过严苛环境测试,适应各种越野工况 [4] - 已累计出货26.5万套,装机量全球第一 [4]
瑞浦兰钧海外基地落地印尼;亿纬超级工厂二期启动;吴凯当选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又一锂电企业获准注册
起点锂电· 2025-01-12 15:15
锂电池产能扩张 - 亿纬锂能湖北储能超级工厂二期启动 总投资108亿元 规划总年产能60GWh 一期占地700亩 产能17GWh[3] - 瑞浦兰钧印尼电池工厂落地 预计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5][6] - 蜂巢能源第100万套电池包下线 短刀电池2024年交付超27万套 12月单月出货量超5万套[7] - 赣锋锂业河南电池基地签约 总投资45亿元 一期年产值6亿元[8] - 航天锂电安徽50GWh项目一期试生产 总投资260亿元 产品用于工程机械[9] - 创明新能源绵阳基地首批大圆柱电池交付 满产年产能10GWh[10] - 湖南蓝山2亿元锂电池项目落户 一期投资1亿元[11] - 江苏洁源20GWh储能锂电池项目启动 总投资50亿元[12] 电池技术创新 - 辉能科技推出第四代锂陶瓷电池 全无机电解质 4分钟充至60% 6分钟充至80%[13] - 三金锂电富锂锰基前驱体产品交付 提升振实密度和循环寿命[23] - 湖南索理德千吨级多孔碳项目投产 用于固态电池[21] - 南宁盈博莱10亿平方米锂电隔膜项目开工 总投资5.2亿元[22] 产业链布局 - 贵州730亿电池材料项目一期开工 年产50万吨磷酸铁和30万吨磷酸铁锂[20] - 广州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评获批 总投资9亿元[19] - 海科新源推进电解液溶剂欧洲布局 设立子公司和仓储基地[24] - 宏工科技IPO获准注册 拟募资5.32亿元[26] - 先导智能合作韩国头部企业 提供切叠设备[27][28] - 海目星获得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发明专利[29] 电池回收利用 - 九江天赐废旧锂电池回收项目环评落地 包含6个处理系统[31] - 晋景新能与华友循环达成欧洲电池回收合作[32] - 湖南娄底10万吨含锂工业废料项目获批 总投资3亿元[33] - 浙江丽水1.5万吨动力电池拆解项目获批 总投资10.05亿元[34][35] - 重庆环锂15万吨电池回收项目2025年投产 总投资106亿元[36] - 四川雅安首个电池回收项目环评公示 年处理1万吨[37] - 山东临沂60万吨废铅蓄电池及5万吨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签约[38] 新能源汽车发展 - 小鹏大众合作打造中国最大超快充网络 覆盖420个城市[44]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获3000台订单 计划2026年交付[46] - 吉利发布全域AI技术体系 覆盖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42] - 丰田汽车投资4440万美元开发轨道火箭[41] - 日本2024年新车销量442万辆 同比下降7.5%[43] 行业活动 - 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定档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举办[47][50]
利维能总经理侯杨:持续看好铁锂圆柱电池 全方位布局卡位“新赛道”
起点锂电· 2025-01-09 17:43
2024年圆柱电池市场爆发,出货量持续上涨。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4年1-9月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15亿只,预计全年将达到 145亿只,同比增幅超过11.9%。 2024年下半年,起点平台正式启动圆柱电池全国巡访调研活动,以深入企业了解圆柱电池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12月31日,起点圆柱电池产业 链巡访团来到圆柱电池企业利维能,与 利维能总经理侯杨、副总经理韩秀章 交流探讨圆柱电池行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资料显示,利维能成立于2018年7月,位于滁州南谯经济开发区,由红杉资本和杉杉股份共同出资成立,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产 品及其系统的研发制造。其推出的26系列圆柱电池,兼容多种材料体系,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侯杨表示,在新国标和国强标政策规范下,铁锂小圆柱电池将迎来利好,有望在海内外两轮车及小型储能市场迅速起量。 01 本轮增长背后的驱动力主要在于21/40/60等系列电池在动力市场起量;26/32/40等系列电池在电动工具、两轮车及换电、小储能、无人机等领 域加速渗透;铅改锂(钠)政策驱动,圆柱电池在启停电源、UPS、房车启驻等领域出货提升;全极耳技术进一步成熟,加速铁锂圆柱电池放 ...
三大电池项目签约落地;宁德时代辟谣;瑞浦斩获超3GWh订单;蜂巢短刀电池出货超27万套;湖南裕能定增项目生变;又一锂电项目延期
起点锂电· 2025-01-05 12:54
电池项目签约与产能扩张 - 远景动力沧州电池超级工厂二期规划产能20GWh,预计2026年投产,一期10GWh已于2024年11月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达200亿元[3] - 宁德时代与福州市政府签署40GWh电池基地投资合同,罗源已落地29个配套项目总投资115亿元[4][5] - 超电新能源眉山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设10GWh Pack及4GWh电芯生产线[6] - 蜂巢能源2024年短刀电池出货量超27万套,其中热复合短刀占比85%[10] - 楚能新能源230Ah动力电池系统批量交付,单车搭载300kWh系统,续航超350公里[11] - 孚能科技超高安全电池S31实现批量供货,通过多项严苛安全测试[13]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通过验收,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规模40GWh[33] 产业链投资与扩产 - 天际股份3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一期1.5万吨已试生产[15] - 深圳新星终止1.6亿元六氟磷酸锂项目资产转让,已退还受让方3900万元[16] - 新宙邦拟投建5000吨高性能氟材料项目(1.5期)和三明氟新材料研究中心,总投资4亿元[17] - 湖南裕能调整募资至48亿元,用于32万吨磷酸锰铁锂、7.5万吨磷酸铁锂等项目[18] - 湘潭电化3万吨锰酸锂项目一期2万吨试运行,公司总产能将达4万吨[19] - 矽立科新能源签约内蒙古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42亿元[22] - 天奇股份与欣旺达再生合资8000万元开展锂电池材料再生利用业务[21] 车企动态与市场表现 - 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量超13.5万辆,2025年目标30万辆,累计研发投入超300亿元[25] - 上汽通用五菱第8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赛克科技和昊菱科技营收均超百亿[27] - 东风汽车2024年预计销售新能源汽车86万辆,2025年目标超100万辆[32] - 福特因电池问题召回20484辆混合动力SUV,涉及电池单元制造缺陷[26] - 现代汽车宣布即将生产全固态电池,承诺更长续航和更快充电[30] - 长安汽车增资长安凯程5亿元,引入10家投资者合计增资20.8亿元[31] 基础设施与行业趋势 - 广汽能源发布"双万桩计划",2025年新增直流和交流充电终端各1万台[29] -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新能源皮卡销量1.05万辆,同比增长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