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离岸贸易金融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两项金融服务政策已取得积极进展
金融时报· 2025-07-25 10:28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 包括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优化升级 [1] - 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首创以离岸贸易专营公司为载体 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电子围网"功能 实现"一线"彻底放开 [1] - 截至7月18日 参与试点的离岸贸易专营公司共完成离岸贸易业务22笔 跨境收支合计6.48亿元 [1] 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改革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于6月19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及指引 [1] - 试点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开发专项监测模块 有效防控风险 [1] - 下一步将推进条件成熟的银行和企业开展试点业务 扩大政策受益面 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 [1]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6月19日发布《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 - 账户功能升级旨在构建"较高准入门槛 二线审慎可调控的有限渗透 一线自由收付"的资金管理架构 [2] - 正在推进试点银行和企业遴选准备 RCPMIS-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数据采集及专项监测模块系统开发相关工作 [2]
以开放促合作 陆家嘴论坛释放金融开放强信号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42
金融开放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宣布多项金融开放政策,包括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发展自贸离岸债等8项举措 [2] - 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八项金融开放政策,包括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3] -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将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近期将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 [7][8] 外资机构在华发展 - 全球前五十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5] - 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近五分之一 [5] 外资机构投资案例 - 橡树资本在大中华地区投资总额突破470亿元人民币 [1] - 花旗集团高管表示中国企业投资的跨国公司3/4与其有合作关系,中国是其重要网络和未来增长战略之地 [2] - 花旗集团高管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成就有目共睹,非常乐意继续支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3] 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 沪伦通2019年正式启动,实现中英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4] -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上交所开创了沪港通和沪伦通,一个"请进来"、一个"走出去" [6]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认为外资参与中国股债资产比例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6] 人民币国际化 - 业内人士认为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有助于掌握人民币汇率全球定价权,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一步 [3] - 花旗高管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有希望",中国正在采取正确方向的改革举措 [3] -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将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7] 中国金融业发展前景 - 中国消费需求扩容升级,金融服务空间巨大 [5] - 科技金融蓝海宽广,绿色金融动能强劲,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5]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需要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 [6]
临港试点核心突破: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的三维创新
国际金融报· 2025-06-23 21:36
上海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 核心突破在于三维创新:账户与支付体系革新、国家级真实性核查平台提级、税收与服务生态闭环构建 [1] - 设立离岸贸易专用账户(FTT账户),实现跨境资金"秒级调拨",2025年目标资金周转率较传统账户提升3倍 [1] -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目标2026年覆盖80%离岸贸易场景,通过"数字人民币离岸钱包"完成支付 [1] - 推行"贸易单证区块链存证",将20项纸质单据压缩至3项电子凭证,核验时间从多个工作日缩短至分秒级 [1] 国家级离岸贸易真实性核查平台 - 整合外汇局、海关、税务等6大系统,构建国家级区块链平台,核查准确率从82%提升至99% [2] - 平台嵌入"风险热力图",对高风险交易自动触发强化尽职调查,同步对接CIPS系统实现跨境资金全流程追溯 [2] 税收与服务生态闭环 - 实施"所得税五免五减半"、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免征增值税 [2] - 推出离岸贸易专项融资(额度提升至交易金额90%),试点人民币与非自由兑换货币的远期期权对冲工具 [2] 上海自贸离岸债发展 - 2025年底前出台《上海自贸离岸债管理条例》,明确"境内注册、跨境运作"属性 [3] - FT账户新增自由兑换货币至19种,与越南、埃及等国签订"货币互换+清算"协议 [3] - 2026年落地数字人民币离岸债管理平台,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0.5,跨境成本降低30% [3] - 区块链技术将利息支付与违约处置周期从14个月缩短至6个月 [3] 人民币离岸债定价与生态 - 联合中国香港、新加坡构建"人民币离岸债收益率曲线",2030年目标成为"一带一路"融资核心定价基准 [4] - 对境外投资者实施利息收入免税政策,2026年推出人民币离岸债期货及期权产品 [4] 账户体系与实体企业激励 - 合并OSA、FT、NRA账户为"新FT账户",2026年非居民账户渗透率从5.9%提升至45% [4] - 央企、国企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人民币支付比例≥50%,使用人民币结算企业享受5%出口退税 [5] 全球服务能力与区域布局 - 2027年建成全球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日均清算量5万亿元) [6] - 境外在中国香港、新加坡设立服务站,2026年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达5万亿元 [6] - CIPS升级为"结算+资产托管"平台,2025年境外机构托管债券规模达5万亿元 [6] - 沪港通结算周期统一为T+1,结算失败率降至0.03% [6] 上海离岸金融发展目标 - 短期(2026年)建成数字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7] - 中期(2028年)进入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前十 [7] - 长期(2030年)形成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全球离岸资产配置中心 [7]
陆家嘴论坛金融政策点评:增量金融政策抵御外部风险,激活新质生产力
华福证券· 2025-06-18 16:15
政策背景 - 美国推动加征关税和减税法案,我国出口面临中期不确定性[3] 央行举措 - 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3]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和个人征信机构[4] 证监会举措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重启未盈利企业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2][4] 政策影响 - 货币政策支持离岸贸易,稳定外贸,推动外资流入和企业对外投资,加速新质生产力建设[3] - 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提升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资金保障力度,加速科创研发和成果转化[4] - 提升银行间市场交易数据透明度和质量,提高政策传导效率[4] 风险提示 - 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及预期风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