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企业并购贷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支持试点银行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快讯· 2025-07-03 14:38
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 核心观点为优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以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1] 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优化措施 - 推广创新积分制为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 [1] - 推动银行机构将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准入和授信评审的重要参考 [1] - 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审批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 [1] -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 [1] - 在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 [1] -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 - 探索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包质押模式 [1] - 扩大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投放 [1] - 拓展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业务 [1]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 支持试点银行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1] - 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1] - 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1]
重庆农商行:力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业务 送上融资“及时雨”
搜狐财经· 2025-06-24 13:47
科技金融支持 - 重庆农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 支持科技型企业超过4000户 [1] - 推出科技成长贷、医药研发贷、江渝上市贷等系列信贷产品 满足不同类型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1] - 重点调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企业客户贷款利率定价 降低融资成本 [1] 并购贷款业务 - 积极响应国家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 [2] - 为某在渝央企发放2.2亿元并购贷款 支持其跨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 - 提供充足资金和灵活还款方式 助力企业获取关键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 [3] 全生命周期服务 - 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3] - 聚焦全市"33618"现代产业集群体系 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技术水平 [3] - 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决策半径短、审批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优势 [3]
陕西中行落地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51
政策落地与业务突破 -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落地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融资比例达80% 期限10年 首笔投放金额超1亿元 [1] - 该业务为国家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出台后首批案例 政策旨在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放宽贷款比例与期限限制 [1] - 陕西中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 深度摸排企业需求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推动产业生态向高端化 协同化迈进 [1] 并购双方与产业影响 - 并购方为省属大型国有集团 深耕"国产替代"与"卡脖子"尖端领域研发制造 具备深厚技术积淀与强劲研发实力 [2] - 标的企业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专注高端制造全链条研发生产 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 兼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 [2] - 该并购贷款为核心企业提供"延链 补链 强链"关键资金支撑 完善产业生态布局 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未来战略规划 - 陕西中行将持续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主赛道 融入陕西省产业升级战略与科创发展蓝图 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3] - 重点支持"一院一所三校一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助推省级34条重点产业链转型升级 [3] - 以科技金融"五项措施"为行动指南 构建特色鲜明 层次分明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助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3]
科技创新迎来金融“硬支撑”!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广州日报· 2025-06-19 01:01
科创板改革 - 科创板将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研发投入高的优质科技企业[1][2] - 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2] - 改革旨在增强制度包容性,为增量改革提供可控试验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企业并保护投资者权益[4] 创业板改革 - 创业板将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3] - 改革措施与科创板形成联动,共同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1][3] 金融市场表现 - 政策发布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业板指涨0.23%,科创50涨0.53%[1] - 外汇市场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在合理均衡水平[5] 金融创新试点 - 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已从上海扩大至18个城市,广州落地多只AIC基金[5] - 正在推进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5] - 鼓励外资机构参与科技金融实践,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5] 人民币国际化 - 香港与上海金融中心联动有望推动更多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推出[5] - 预计未来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将进入更稳健发展期[5]
科创金融加码,全国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
钛媒体APP· 2025-06-18 17:43
并购贷款政策放宽对科技企业的影响 - 并购贷款比例从不超过60%放宽至不超过80% 贷款期限从最长7年放宽至10年 显著提升科技企业财务弹性[2] - 政策试点覆盖18个城市 包括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资源集中区域 确保精准释放红利[3] - 北京银行为某民营上市科企发放并购贷款 比例达77.46% 期限10年 助力企业技术整合与商业拓展[3] 银行体系的调整与挑战 - 银行需从"看报表"转向"懂技术" 建立差异化信贷评价体系 引入行业分析 专利评估等机制[4] - 试点倒逼银行优化风险定价 推出"并购贷+股权投资""商行+投行+生态"等组合产品[4]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推出绿色审批通道 5天内完成首笔科技并购贷款落地[4] - 银行需强化贷后管理 设定并购整合期审查机制 引入容错机制 如湖北对不良资产责任追究适度放宽[4] VC/PE行业的变化 - VC/PE机构面临竞争压力 部分融资服务可能被银行取代[4] - 政策放宽可能导致并购交易增多 对标的估值产生压力 VC/PE需更谨慎评估企业价值[4] 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机遇 - 政策激发科技企业并购活力 2025年一季度并购类退出数量同比上升7.8%[5] - 2025年4月并购退出案例达34笔 涉及金额12.09亿元[5] 科技企业的资金难题与政策效果 - 科技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门槛高 并购杠杆低 还款周期短三大难题[2] - 传统并购贷款要求企业自筹40%资金 资本杠杆效应难以发挥[2] - 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 整合周期长 原7年贷款期限易导致"短贷长投"风险[2] - 政策尊重科技产业规律 延长还款期限至10年 缓解"研发未果 还款已至"困境[3]
监管部门密集发声,银行如何拓展科技金融?多类信贷产品普遍运用,“贷款+股权”也在路上
新浪财经· 2025-06-09 15:56
政策导向与银行响应 - 央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强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央行副行长陶玲明确提出扩大科技贷款投放,推动科技贷款保持较快增长[1] - 银行机构正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已成为各大银行发力重点[1] - 监管部门政策引导下,银行积极响应,为科技类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 重点支持科技领域 - 精准医疗领域:华视诺维通过自主研发三大技术平台提供眼科疾病诊断治疗一体化方案,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有三个产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将进行临床实验[2] - 新型储能领域:鑫华储围绕锌镍空液流电池项目开展研究,产品在细分市场缺乏竞品,属于支撑绿色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3] - 石墨烯领域:宁波已成为国内石墨烯产业核心集聚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企业设立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技术成果[3] 银行创新信贷产品 - 银行运用科技企业并购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方式进行信贷投放,有的银行探索贷款+股权服务方式[4] - 中信银行科技成果转化贷产品授信额度300万元至300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3年,弱化财务指标,重点关注技术来源和专利[5] - 中信银行为鑫华储提供500万元授信额度,支持专利质押增信方式[5] - 中信银行采用科技企业并购贷方式为联合光伏提供期限更长的并购贷款,帮助其买入光伏电站资产公司股权[5] 具体信贷案例 - 中信银行在两个月内完成对华视诺维的授信审批和放款[2] - 建行宁波市分行为拥有118项专利的石墨烯创新中心提供1.3亿元额度配套,仅用两周时间完成[3] - 截至4月末,建行宁波市分行累计为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企业投放信贷资金超113亿元[3]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新体制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金融时报· 2025-06-09 11:23
科技金融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打通科技创新链与资金链堵点,构建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新生态 [1] - 政策核心思路是统筹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多元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引导长期资本进入科技领域 [5] 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瓶颈 微观层面 - 科技企业(尤其是种子期、初创期"硬科技"企业)面临"两高一轻"特征(高风险、高投入、轻资产),与传统银行信贷体系风险规避和抵押要求不匹配 [2] -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原创性创新缺乏可比案例导致信任度不足 [2] 中观层面 - 直接融资占比仅10.53%,其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占比仅2.7%,难以匹配科技创新高风险高收益特性 [3] - 创业投资领域呈现"去风险化"趋势,市场化资金萎缩,国有创投在早期"硬科技"项目缺位 [3] 宏观层面 - 科技、金融、产业政策协同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深入理解技术创新 [4] -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不足削弱金融属性 [4] 政策战略部署 创业投资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撬动地方及社会资本近万亿元,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和未来产业 [5]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至18省,允许保险资金参与,鼓励社保基金开展股权投资 [6] - 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建立全生命周期容错退出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 [6] 银行信贷支持 - 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建立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缓解信息不对称 [7] - 科技资源密集区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占比上限80%、期限10年) [7] 资本市场支持 - 健全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上市,持续允许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 [8] - 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解决募资问题 [8] 科技保险支持 - 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试点重大技术攻关共保体模式,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家科技任务 [8] 财政政策支持 -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实天使投资税收优惠 [9] - 对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风险分担比例和费率优惠以降低融资门槛 [9] 政策落实关键环节 - 动态优化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整合"创新积分制"等工具建立动态机制 [10] - 构建七部门协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避免政策堵点 [10][11] - 确保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平衡政策目标与投资回报,总结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经验 [11] - 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上海交大已设立全国首个技术转移硕士项目 [12] - 鼓励地方结合产业优势探索差异化路径,避免"一刀切" [12]
【江北嘴发布】总额超2亿元 重庆新落地两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7 13:07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落地 - 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在重庆全市范围内新落地两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后,建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响应,推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贷款支持体系 [1] - 建行重庆市分行将持续跟进科技企业补链强链延链需求,拓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落地成效 [2] 获得贷款的企业情况 - 第一家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汽车检测行业龙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2.2亿元并购贷款用于收购市外某项目股权 [1] - 第二家企业专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测业务,为重庆市瞪羚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准备上市,获得2680万元并购贷款 [2] 贷款投放效果 - 建行重庆市分行在客户明确提款需求后24小时内完成首笔2.2亿元贷款的投放 [1] - 贷款将助力第一家企业补齐地域资源短板,完善区域技术服务能力,推进业务、技术、科研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1] - 贷款支持第二家企业顺利完成收购交割 [2]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行重庆市分行将聚焦全市"33618"现代产业集群体系,以长期资本陪伴科技产业成长壮大 [2] - 公司致力于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业务水平,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
落地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中行北京分行积极支持集成电路产业整合
北京商报· 2025-06-06 20:04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为某集成电路设备头部企业发放融资比例80%、期限10年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1] - 贷款用于收购同行业重点企业 旨在完善集成电路设备产业链布局并扩大平台型制造企业优势 [1] - 该并购将增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 [1] 中行北京分行科技金融服务 - 深度聚焦科技金融服务 落实国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导向 [1] - 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作为直营部门 重点突破技术复杂和新兴行业难题 [2] - 打造"中银科创+"全周期产品体系 包括产投贷、算力贷等创新产品 [2] 集成电路行业支持 - 专项服务团队研究并购交易可行性、行业特点及财务状况等核心要素 快速完成审批 [1] -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重点科技领域 [2] - 提供跨境、并购、上市等综合金融服务 助力科技企业成长 [2]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2] - 提升服务质效 支持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2]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的“苏州实践” 如何赋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01:23
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研发、长周期"特点,重构传统信贷模式,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5+7+X"浦科产品体系 [1] - 截至3月底,该行已服务95%科创板上市企业、75%北交所上市企业、超6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创新逻辑实现三大转变:从"看过去"到"看未来"、从"看资产"到"看技术"、从"单一信贷"到"生态赋能" [1] 研发阶段融资解决方案 - "浦研贷"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模式,为悉智科技提供2000万元3年期纯信用贷款 [2] - 创新风控逻辑:将研发费用化支出折算为"技术资产",结合专利数量、团队背景等软信息评估 [2] - 资金注入使企业研发团队扩充50%,材料验证周期从1年缩短至半年 [2] 成长期投贷联动机制 - "浦投贷"首单落地咖爷科技,提供500万元贷款,创新性将股权融资能力纳入授信模型 [3] - 形成"投资机构筛选项目、银行配套融资"的协同效应,实现股权与债权融资有机衔接 [3] - 2025年牵头主承销苏州元禾控股6亿元科技创新债券,专项支持智能制造等领域 [4] 成熟期产业整合服务 - 2025年3月落地苏州股份制同业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提供10年期融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5] - 推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千亿行动计划",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补链 [6] - 创新实践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呼应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 [6] 全周期服务闭环 - 形成"浦研贷→浦投贷→并购贷款"三级产品体系,覆盖实验室到产业链全流程 [6] - 服务范围从单一企业支持扩展到产业生态优化重组 [5] - 在苏州科技金融圈建立"要并购,选浦发"的市场口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