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代灵巧手
icon
搜索文档
蚂蚁集团,又有大动作!
证券时报· 2025-06-19 17:12
蚂蚁集团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 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入股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未披露,同时该公司注册资本由约661.46万元增至约720.78万元 [1][2] - 灵心巧手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灵巧手+云端智能"的具身智能平台,自主研发Linker Hand系列产品,包括动捕遥操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 [2] - 灵心巧手2024年4月完成超亿元种子轮融资,创下灵巧手行业最大种子轮融资纪录 [2] 灵心巧手公司技术实力 - 灵心巧手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达闼机器人、九号、遨博等知名企业,创始人周永拥有十年C端互联网和机器人复合背景,研发团队规模达数百人 [2] - 公司即将推出新一代开源灵巧手产品,配备超过20个电机(特斯拉第三代灵巧手为17个电机),支持多传感器方案,具备高精度操作和环境感知能力 [2] 行业竞争格局 - 灵巧手赛道吸引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本密集布局,兆威机电凭借精密减速箱、高性能电机和电控系统组合推出仿生机器人灵巧手 [3] - 速腾聚创2024年1月发布第二代灵巧手,具备20个自由度,可实现传感器感知与手部动作的闭环控制 [3] 蚂蚁集团具身智能战略 - 2023年底蚂蚁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注册资本1亿元,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 [4] - 2024年2月蚂蚁灵波科技公开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岗位,部分岗位年薪达百万级,月薪范围4万-7万元 [4]
打造产业高地,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广州成立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23:52
产业联盟成立背景与架构 - 广东省组建"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汇聚院士专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旨在打造产业高地 [1] - 联盟主管单位为广东省工商联,设理事会和11个专业委员会(如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算力等),秘书处设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3] - 联盟履行搭建交流平台、产业政策研究、协调创新三项职能,计划推进"十个一"重点工作(如产业链图谱、白皮书、创新创业大赛等) [3] 产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 - 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综合指数全国第一,企业发展、市场潜力、行业应用等7项核心指标均领先 [5][7] - AIR珠江指数报告显示,广东在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政策治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稳居第一梯队 [7]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加速崛起,行业预测广东将主导下一个十万亿级市场 [11] 国际合作与生态建设 - 联盟倡议推动"广东智造"国际化,计划举办全球智能机械博览会、粤港澳产业大会等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8] - 企业代表提出通过联盟平台加速技术迭代,拓展商业机会,如速腾聚创开发的20自由度灵巧手可应用于非标工业场景 [14] - 联盟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理念,会议前排席位优先安排企业界代表与专家,凸显市场化导向 [12] 企业参与与技术展示 - 华为、小鹏汽车等企业代表发言,小鹏汽车强调AI驱动具身智能升级,认为广东具备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 [9][11] - 视源股份展示AI大模型会议工具MAXHUB,称联盟有助于快速对接产业链上下游技术 [12] - 速腾聚创等企业现场展示机器人产品,提出支持孵化行业创业者的计划 [14]
首次全面呈现机器人战略布局,速腾聚创要做「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
IPO早知道· 2025-01-04 10:06
公司战略定位 - 定位于智能机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通用移动及操作解决方案,降低行业门槛并加速商业化[6] - 从整机开发出发,沉淀机器人视觉、触觉和关节三类增量零部件,打造人形机器人整机作为开发平台[11] - 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演进[6][26] 技术成果展示 - 推出具有20自由度的第二代灵巧手,提升通用性和任务复杂度[9] - 发布Active Camera解决方案,融合激光雷达与摄像头信息,提供建图、定位、避障等SDK调用功能[13] - 推出足式机器人力传感器FS-3D、高功率密度直线电机LA-8000及机器人域控制器DC-G1[15] 数字化激光雷达突破 - 发布三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标志行业进入数字化时代[19] - EM4: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车载激光雷达,1080线/600米测距/2592万点每秒成像[21] - E1R:全球首款全固态机器人激光雷达,120°×90°视场角,已启动量产交付[23][24] - Airy:192线半球形激光雷达,360°水平FOV,172万点每秒扫描精度±1cm[26] 市场地位与客户基础 - 车载激光雷达2024年装机量市场份额第一,累计交付超百万颗[6] - 合作290家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实现31款车型量产交付,获92款车型定点订单[6] - 服务超2600家机器人及其他产业客户,覆盖多场景需求[6] 研发能力与基础设施 - 建设超算中心、AI模型及数据闭环工具链,支撑产品高效迭代[17] - 数字化技术大幅提升激光雷达集成度,实现尺寸、线数、精度突破[19] - 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领域积累十年技术储备,持续加大AI研发投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