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

搜索文档
“十一”火车票开售首日,北京、成都、重庆位列热门城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08:59
9月16日,国庆前夜(9月30日)火车票开售,国庆预订进入高峰期。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在热门线路 上,目前北京到石家庄、北京到郑州、北京到沈阳的9月30日火车票均已售罄,北京位列开售热度最火 热城市。 此前,据美团旅行数据预测,9月16日是节前购票的峰值日。平台最新数据显示,9月16日,火车票开售 热度前十名城市分别是北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南京、长沙、武汉、青岛、上海。目前北京出 发、9月30日的多条热门线路火车票均已售罄;广州到惠州、佛山、汕头等地9月30日火车票售罄;成都 到乐山、绵阳、重庆、西安、南充等地的9月30日火车票余量紧张。 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北京位列国庆出游热门目的地城市。飞猪发布的《2025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风向 标》显示,在拼假策略带动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旅游预订节奏较去年提前约3.5天,包括机票、酒 店、门票、租车、线路游等在内的假期出游商品预订量均大幅超越去年和同为8天连休的前年。 截至目前,北京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0%,其中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181%,线路游 预订量同比增长93%。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西安、长沙、广州、武汉等是截至目前 国 ...
“双节”临近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证券日报· 2025-09-15 00:07
旅游市场整体趋势 - 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居民出游意愿显著增强 周边游及包车游预订热度同比翻倍增长 呈现短途频次提升 长线品质升级特点 部分热门线路提前售罄 国内游与出境游同步升温[1] 国内旅游市场表现 - 旅游预订较去年提前约3.5天 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等出游商品预订量大幅超过去年及前年同期[2] - 多目的地串游成为显著趋势 交通类服务人均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4.2% 高铁及飞机+高铁组合出行方式人均预订量同比上升7%[2] - 长线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53% 租车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93%[2] - 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成为最热门出游城市 泸州马鞍山宝鸡赣州郴州等新兴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2] - 国内机票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呈现首尾高中间低特征 预计10月4日至5日将出现出行高峰[3] 出境旅游市场表现 - 出境游市场热度回升 产品数量同比增长75% 出游人数同比增长130%[4] - 欧洲出游人数同比增长80% 北美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07%[4] - 出境游搜索热度同比翻倍 目的地从传统热门市场向新兴多元化方向扩展[4] - 出境游预订覆盖国家和地区超140个 澳大利亚首次进入热门目的地前五 美国新西兰跻身预订量前十[4] - 出境邮轮产品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15% 出境跟团游产品预订热度超30%[4]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免签或落地签政策显著降低出境旅行门槛与成本 国际航线运力快速恢复并加密提高出行便利性[5] 旅游产品升级趋势 - 团队游规模从30人缩小至主流12人16人团队 东南亚和国内短途出现10人以内6人以内轻量化小团组 游客体验及旅行品质持续提升[6]
今年中秋国庆流行“请3休12” 飞猪:错峰和“串游”性价比高
齐鲁晚报· 2025-09-12 18:53
旅游市场预订趋势 - 中秋国庆假期旅游预订节奏较去年提前约3.5天 所有假期出游商品预订量大幅超越去年和同为8天连休的前年[1] - 交通服务人均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4.2% 高铁和"飞机+高铁"的"串游"人均预订量较去年增长7%[3] - 长线游和租车预订量同比去年分别增长53%和93%[3] 热门旅游目的地 - 北京 上海 杭州 南京 成都 重庆 西安 长沙 广州 武汉为国内最热门出游城市[3] - 泸州 马鞍山 宝鸡 赣州 郴州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均增长3倍以上[3] - 出境游覆盖超140个国家和地区 澳大利亚首次进入热门旅游国家前五 美国和新西兰进入预订量前十[4] - 俄罗斯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2倍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保持热门[4] 区域市场表现 - 山东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67% 客单均价同比提升9.9%[4] - 山东租车预订量增长65% 包车游预订量增长90% 青岛 济南 烟台最热门 日照 东营 聊城增速最快[4] 文旅融合趋势 - 热门演出场馆周边酒店景点搜索量同比去年大增1.5倍 部分演唱会周边酒店搜索量普遍大增超2倍[5] - 亲子乐园和博物馆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40% 热门古镇类景点旅游商品预订量增长超120%[5] 平台促销策略 - 启动旅游大促活动 商品价格最低优惠至3折[4] - 日历房积分闪促力度加大 万豪 希尔顿等大牌酒店加码参与 最高赠送上万品牌积分或可抵10%房费[4][7] - 推出F4会员快速升级挑战 提供机场贵宾厅 酒店延迟退房等权益 直通30余家旅行大牌金卡会籍[5] 消费者出行策略 - 错峰出行和中转"串游"可节省成本 如10月3日深圳飞福州比10月1日便宜近600元[6] - 北京中转青岛飞成都比直飞节省约300元 且可在中转城市游玩2天[6] - 建议通过"特价机票"栏目搜索比价 寻找适合的错峰和中转方案[6]
广西南宁推出“惠聚东博·邕城有礼”促消费措施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6:07
东博会期间南宁市服务措施 - 住宿餐饮联动优惠 凭有效证件在126家酒店住宿享门市价9折优惠(9月17-21日)或7折优惠(9月14-16日及22-28日) 餐饮享门市价8折优惠(不含酒水和包厢) [1] - 景区旅游优惠 凭有效证件在青秀山等12个景区享首道门票5折优惠 邕江夜游等船票享门市价5折优惠(9月14-28日) [2] - 特色美食优惠 凭有效证件在复记老友等门店享老友粉堂食5折 万国酒家等门店享本地特色美食8折优惠(9月14-28日) [2] - 购物消费专享 凭有效证件在南宁百货等商场购百货类商品享9折 3C数码家电指定型号享9.5折优惠(9月14-28日) [3] - 观影休闲特惠 凭有效证件在万达影城等8家影院指定门店享影票门市价4折及主要小吃5折优惠(9月14-28日) [3] - 文化体验优先 凭有效证件参观南宁科技馆等8个场馆可免预约入场(9月14-28日) [3] - 商圈促销支持 鼓励商业综合体举办户外促销活动 支持开展百货促销/美食体验/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等活动 [4] - 出行便利提升 视情况延长地铁运营时间 推出3条特色公交线路(美食专线/旅游专线/城市观光漫游专线) [4]
机构:中秋国庆假期北京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0%
北京商报· 2025-09-12 15:01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9月12日,飞猪发布的《2025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风向标》(以下简称《风向 标》)显示,在拼假策略带动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旅游预订节奏较去年提前约3.5天,截至目前, 包括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线路游等在内的假期出游商品预订量均大幅超越去年同期。 从预订情况来看,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更明显,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一个长假玩转 多个城市。飞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包括机票、火车票、用车等在内的交通服务人均预订量较去年增 长约4.2%,且有进一步上涨势头。其中高铁和"飞机+高铁"的"串游"特征尤为显著,人均预订量较去年 增长7%。同时,典型的多目的地游玩商品如长线游、租车等,预订量也同比分别增长53%、93%。 《风向标》显示,截至目前,中秋国庆假期北京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0%,其中租车预订量同比去年 增长181%,线路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93%。 ...
信用利差周报2025年第34期:体育产业发债再获政策支持,基金费率调整对债市有何影响?-20250911
中诚信国际· 2025-09-11 19: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体育产业债券融资明确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有望带来体育产业信用债供给增加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但对信用风险评估与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4][11][12] - 股债轮动下债市调整呈现新特征,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且短端收益率更抗跌;证监会修订基金销售费用规定,或降低债券型基金购买成本,抑制短期债基投资需求,引导长期投资,新规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需关注实际调整情况 [5][14][15] - 8月我国进出口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与东盟、欧盟贸易稳健,对美国出口延续大幅下行趋势 [6][17]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开展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资金面整体平稳,资金价格多数下行 [7][20] - 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上周信用债发行规模下降,各券种和多数行业发行规模普遍减少,发行成本涨跌互现 [8][23] - 上周债券二级市场交投活跃度连续两周降温,收益率表现分化,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有涨有跌,信用债短端收益率多数下行、长端小幅上行,信用利差和评级利差变动不大 [9][36][37] 各部分总结 市场热点 - 政策加持体育产业债市融资迎新机遇,《意见》支持体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将带来信用债供给增加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也对信用风险评估与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4][11] - 股债轮动下债市调整呈现新特征,上周A股回调,“股债跷跷板”效应弱化,本轮债市调整信用债调整幅度小于利率债、短端收益率更抗跌;证监会修订基金销售费用规定引发关注,新规或影响短期债基投资需求,利好债券ETF发展,需关注实际调整情况 [5][14][15] 宏观数据 - 2025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1%,8月出口同比增速4.4%、进口增速1.3%,贸易顺差1023亿美元,进出口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与东盟、欧盟贸易稳健,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33.1%,延续大幅下行趋势 [6][17] 货币市场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218亿元,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资金面整体平稳,资金价格多数下行,变动幅度在1 - 10bp之间,除一个月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外,其他期限利率均有不同幅度下行,3个月期和1年期Shibor变化不大,利差基本保持不变 [7][20] 信用债一级市场 - 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上周信用债发行规模进一步下降至1334.51亿元,日均发行规模减少;取消发行规模为24.95亿元,较前一期减少 [23] - 分券种来看,各券种发行规模普遍减少,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规模下降幅度较大 [23][24] - 分行业来看,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和产业债发行规模均减少,多数行业表现为融资净流出,电力生产与供应和交通运输行业净流出规模较大,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规模较大 [23][28] - 从发行成本看,信用债平均发行成本有涨有跌,变动幅度均不超过15bp [23][33] 信用债二级市场 - 上周债券二级市场现券交易额为72472.47亿元,日均现券交易额减少,交投活跃度连续两周降温 [36][38] - 债券收益率表现分化,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有涨有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bp至1.83%;信用债短端收益率多数下行、长端收益率小幅上行 [37][40] - 信用利差方面,1 - 3年短期信用利差收窄,幅度不超过4bp,5 - 10年期信用利差有所扩张;评级利差方面,各级别间利差变动不大,变动幅度在3bp以内 [37]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明日启幕 十大看点引领文旅融合新潮流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7
湖北展区所在的A4馆,将集中展现荆楚文旅风采。武汉馆的《星汉耀江城》人机共舞大秀以机械矩阵 与舞者互动呈现科技之美;鄂州展区古典舞《铜镜乐舞》、天门茶艺与古筝表演、襄阳《霓裳羽衣舞》 与三顾茅庐情景剧、潜江花鼓戏与皮影戏等,让观众沉浸在"楚风汉韵"的魅力中。黄冈展区带来的黄梅 戏、岳家拳、活字印刷术与艾灸疗法,更展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六大展馆内,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A1馆国潮文创展区汇聚五大顶流博物 馆、13家城市精品文创以及多家非遗机构,800余款爆款文创产品现货亮相,从国博凤冠冰箱贴到甘 肃"绿马"盲盒,应有尽有。同时,非遗簪花、大漆手作等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现场版"文 创盲盒"。 A2、A3馆聚焦各地非遗民俗与数字化互动。福建、重庆展区带来美食与非遗展示,内蒙古展区则有乌 兰牧骑演出和羊皮画《草原图腾·一鹿平安》。在天津展区,市民可坐上VR互动游船设备,戴上头盔化 身海河"船长",沉浸式体验"津河元梦"。上海、宁夏、浙江等展区则展示AR、VR交互式体验与数智文 旅新玩法。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届时,全国3 ...
赛事流量如何变成经济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1
赛事经济核心发展态势 - 赛事需求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带动产业能级提升[1] - 群众性体育赛事流量红利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苏超"凭借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撬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1] - 从"村超"到城市马拉松,持续增长的赛事流量不断激活内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1] 赛事IP价值与商业开发 - 头部赛事IP市场价值持续走高,版权费、赞助金额屡创新高,衍生品、特许经营等精细化商业开发拓展盈利渠道[1] - 2024赛季中超联赛单赛季版权与赞助收入突破16亿元[1] -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及周边商品销售额突破7亿元,"苏超"赞助商百万级官方席位一秒售罄[1] 票根经济与消费辐射效应 - 门票作为流量入口带动关联消费杠杆,刺激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购物等全链条消费[2] - 常州凭"苏超"第三轮票根免费开放全部A级景区,外地游客量单周增长43%[2] - 成都围绕世运会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2024年1月至7月体育消费规模突破400亿元[2] 产业链重构与区域经济动能 - 赛事需求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2] - "苏超"场馆扩容与智能化改造直接拉动建筑、安防、LED、音响设备订单增长逾30%[2] - "龙超联赛"串联广东佛山龙舟制造、水上表演等12个产业链,带动产业增收超3亿元[2] 文化赋能与地域特色开发 - 赛事经济需深挖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4] - "苏超"根植于江苏城市文化,"村超"融合侗族大歌等原生态体验,"龙超联赛"依托民间竞技叠滘漂移[4] - 应立足本地历史、民俗、产业资源打造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赛事符号[4] 跨界融合与产业协同 - 通过体育+文旅/商业、体育+城市形象、体育+健康生活等跨界融合创造复合型体验和消费场景[4] - "苏超"打造体育+文旅/商业嘉年华,成都世运会塑造体育+城市形象新地标,马拉松构建综合平台[4] - 打破产业壁垒可催生新业态、延长价值链,实现1+1>2的经济效益[4] 区域协调与差异化发展 - 需加强统筹规划弥合区域间赛事鸿沟,鼓励差异化、特色化赛事发展路径[4][5] - 推动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赛事经济新格局[5]
以体育赛事为引擎,激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4 17:02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2]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2]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竞赛表演业与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体育消费场景与衍生效应 -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餐饮、交通及住宿等协同发展 如江苏"苏超"联赛促进球衣球鞋销量显著提升 [3] - 外地观众家庭观赛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6.1%参与景点游览 [3] - 95.9%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62.5%参与娱乐消费 21.0%选择酒店住宿 [3] 政策导向与发展路径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拓展消费场景 [2][4] - 发展体育产业需完善基础设施 包括场馆、交通及周边商业承接能力 [4] - 需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避免同质化竞争并提升"Z世代"参与感 [4]
用门票撬动更多场景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8-23 06:11
行业政策变革 - 国内景区推行"一票游多日"制度 打破传统单日有效门票模式 满足深度游玩需求 [1] - 传统单日票制局限性明显 限制游客体验感及周边产业联动发展 [1] - 新票制核心是通过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活全产业链消费 推动景区从门票收费转向体验服务 [1] 商业模式创新 - 以通票为纽带串联食住行游购娱 实现文旅产业链重构 [2] - 景区需挖掘在地文化并融合新玩法 新场景 新业态 提供主题性 参与感强的优质产品 [2] - 完善服务体系 通过好产品吸引游客 好服务留住游客 进一步撬动旅游消费市场 [2] 消费场景拓展 - 激活夜经济 建设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引入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强化智慧服务 [2] - 将白天流量转化为夜间消费 利用旅游时间差挖掘消费增量 [2] - 通过跨界聚合模式整合餐饮 住宿 购物等多元业态纳入票券权益 [3] 产业协同效应 - 推进景区消费与城市服务创新融合 形成一票激活全城的乘数效应 [3] - 协同制定通票权益规则 实现资源整合 场景联动 权益互通 [3] - 推动景区与周边产业形成1+1>2合力 从景区独美转向全域共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