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性能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张家湾设计小镇发布时尚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
新京报· 2025-08-22 14:08
核心观点 - 张家湾设计小镇正式纳入北京全球时尚创新策源地和潮流引领地建设的重要布局 成为全市时尚产业重要增长极 [1] 发展目标 - 2027年建成北京时尚产业发展新高地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引领示范作用 [2] - 2030年成为全国时尚产业创新策源地 提供创新理念技术和模式 [2] - 203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时尚要素汇聚地 [3] 重点发展领域 - 时尚研发:以北京服装学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核心 建设中国服装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工装创新中心 开展高性能材料和智能设计工具技术攻关 [3] - 时尚创意设计:培育服装服饰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业态 发展虚拟时尚和IP孵化领域 联动环球影城开发数字孪生+在地文化文创产品 [3] - 时尚智造:重点布局服装服饰尚品 数字时尚潮品和智能家居用品等六大品类 推动AI制版和虚拟试衣技术应用 打造柔性生产体系 [3] - 时尚文化体验与传播:依托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 每年举办50余场时尚活动 升级张家湾时尚缤纷节和红学文化雅集等特色品牌 [3]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临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8:57
临港新片区六周年发展成果 - 临港新片区成立六年来推动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形成,形成166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79项全国首创 [1][2]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监管新体系,使汽车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 [2][3]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南港外贸进出口车辆达29.3万辆,同比增长32.58% [3] 制度创新成果 - 构建"五自由一便利"开放型制度体系,突破上位法实现系列制度创新 [3] - 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领域11个场景 [3] - 推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实现字段级数据清单管理 [3] 产业发展情况 - 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吸引世界一流企业集聚 [4] - 伦茨中国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2023年临港工厂产值同比增长显著 [5] - 攀时集团新投资项目专注于服务半导体行业,预计2023年底投产 [6] 金融创新发展 - 滴水湖金融湾纳入上海"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已吸引超600家企业落地 [7] - 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实现结算效率从"日"到"秒"的跃升,首月累计规模约5亿元人民币 [8] - 试点银行对试点企业免审单结算,将2-3个工作日的结算流程压缩至"秒级" [8]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临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
证券时报· 2025-08-20 08:33
制度创新 - 临港新片区累计形成166项制度创新案例 其中79项为全国首创 涵盖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等全领域 [3]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监管新体系 使汽车滚装船通关时间节省约1.5天 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 [3][4] - 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 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领域11个场景 推出字段级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 [4] 产业发展 - 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和基础材料等领域 [6] - 伦茨中国实现伺服驱动、减速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本地化研发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 2023年临港工厂利润贡献度位居全球首位 [6][7] - 攀时集团新增半导体领域投资项目 预计2023年底投产 服务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 [8] 金融开放 - 滴水湖金融湾纳入上海"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 聚焦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离岸金融等新兴业态 已吸引超600家企业落地 [10] - 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试点实现"免审单"机制 结算效率从"日"提升至"秒"级 试点首月完成资金收付规模约5亿元人民币 [10][11] - 试点银行对离岸贸易专营子公司免于事前真实性审核 资金划转流程从2-3个工作日压缩至秒级 达到香港、新加坡同等时效标准 [11]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 临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
证券时报· 2025-08-20 06:20
制度创新 - 首创海关监管新体系 实现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 大幅提升通关效率[2] - 汽车滚装船通关时间节省约1.5天 带动汽车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2] - 创建DEPA合作先行区 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 涵盖3个领域11个场景[3] - 推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 实现字段级精细化管理 替代逐案安全评估缩短数据流动耗时[3] 产业发展 - 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聚焦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关键装备和基础材料等重点领域[4] - 伦茨集团实现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本地化研发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6] - 攀时公司高性能材料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 新投资项目专注于服务半导体行业 预计2024年底投产[6] 金融开放 - 滴水湖金融湾纳入上海"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 聚焦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7] - 已吸引超过600家企业落地 目标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7] - 离岸贸易金融服务试点实现"秒级"资金划转 将2-3个工作日的结算流程压缩至秒级 对标香港、新加坡等离岸中心[7] - 建议探索所得税减免 增加自由兑换币种 试点非自由兑换货币直连结算[8]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临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
证券时报· 2025-08-20 02:57
制度创新 - 临港新片区首创"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的监管新体系,带动汽车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 [2]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推动滚装船通关时间节省约一天半,上半年上海南港外贸进出口车辆达29.3万辆,同比增长32.58% [2] - 临港新片区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领域11个场景,并推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 [3] - 以字段清单管理替代逐案安全评估,大大缩短数据流动耗时,为中方加入DEPA谈判提供监管范式 [3] 前沿产业集群 - 临港新片区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吸引世界一流企业、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集聚 [4] - 伦茨中国实现从"纯进口依赖"到"本土化全链条"的能级跃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 [5][6] - 攀时集团专注于服务半导体行业,预计今年年底投产新项目,将增强临港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6] 金融开放 - 滴水湖金融湾纳入上海"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聚焦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已吸引超过600家企业落地 [7] - 临港新片区启动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将结算流程从2—3个工作日压缩至"秒级",对标香港、新加坡等成熟离岸中心 [7] - 建议探索提升临港离岸税制竞争力,在印花税和增值税免征的基础上探索所得税减免,并试点非自由兑换货币直连结算 [8]
Ingevity(NGVT)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5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销售额为3.65亿美元,同比下降7%,主要由于工业特种业务的重组行动、湿冷天气影响铺路活动以及欧洲APT业务受间接关税影响 [7] - 调整后毛利率提高600个基点,调整后毛利润增长9%,调整后EBITDA增长9%,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高400个基点至30.1% [7] - 公司记录了1.84亿美元的非现金商誉减值费用,主要由于APT业务客户订单模式变化和全球工业市场持续疲软 [8] - 自由现金流表现强劲,公司上调全年自由现金流指引至2.3亿至2.6亿美元,并预计年底净杠杆率将低于2.8倍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高性能材料业务 - 销售额下降300万美元或2%,北美收入增长被欧洲和亚洲(除中国外)的下降所抵消 [10] - EBITDA利润率略高于50%,同比下降主要由于收入略降、创新投资和一次性员工薪酬成本 [11] - 公司预计全年EBITDA利润率仍将保持在50%以上 [11] 先进聚合物技术业务 - 销售额下降10%,主要由于客户需求疲软和价格让步应对竞争压力 [12] - 间接关税影响显著,特别是在欧洲的鞋类和服装以及汽车市场 [13] - 英国工厂因安装新锅炉停产,导致约550万美元的停工成本,季度EBITDA仅为约100万美元 [14] - 预计全年收入将下降中高个位数,EBITDA利润率在15%-20%之间 [14] 高性能化学品业务 - 销售额下降约10%,主要由于退出低利润率市场和铺路季节缓慢 [15] - 6月和7月表现强劲,预计全年铺路业务收入将增长低个位数 [16] - EBITDA是去年的三倍多,EBITDA利润率接近20%,为近两年最高 [16] - 公司已消耗高成本CTO库存,目前CTO采购价格为每吨550至600美元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正在进行战略组合评估,工业特种业务和CTO炼油厂的出售已进入高级阶段 [5] - 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举办投资者更新会,分享长期增长战略和未来愿景 [19] - 公司正在优化制造足迹,降低维护资本支出需求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已到达拐点,准备重新开始增长 [4] - 全球工业市场疲软和关税不确定性预计将持续影响下半年客户需求 [13] - 公司对北美汽车生产前景改善持乐观态度,并上调全年EBITDA指引至3.9亿至4.15亿美元 [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高性能化学品业务的利润率提升原因 - 高成本CTO库存已完全消耗,目前CTO采购价格为每吨550至600美元,预计下半年利润率将与上半年相似 [29][31] 问题: 自由现金流的改善驱动因素 - 主要驱动因素为盈利改善和库存管理优化,资本支出模式正常,预计下半年支出将增加 [33] 问题: 战略组合评估的进展 - 工业特种业务和CTO炼油厂的出售已进入高级阶段,同时公司正在全面评估组合,预计年底或明年初提供更新 [35][37] 问题: CTO价格和未来成本展望 - 当前CTO采购价格为每吨550至600美元,公司因业务重组减少了CTO需求,对市场波动依赖降低 [39][41] 问题: 高性能材料业务的定价能力 - 定价能力反映了公司提供的高价值工程活性炭解决方案,客户对产品和技术非常满意 [43][45] 问题: 先进聚合物技术业务的长期前景 - 公司已任命新领导团队,正在进行业务评估,更多信息将在年底的投资者更新中分享 [46][48] 问题: 未来现金使用计划 - 优先降低杠杆至2-2.5倍,之后将考虑有机增长、股票回购和潜在并购机会 [50][51]
既要高端技术也要性价比:外资在中国的生存之道和进阶路
第一财经· 2025-07-30 21:29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调整 - 外资企业通过高端化、本土化和性价比策略应对中国市场竞争压力[1] - 坦能集团推出全球首发产品,性能和此前差不多但售价大幅降低,通过技术改造和材料更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 - 卡赫针对"深度清洁"优势开发差异化产品,通过与上海乐高乐园及高铁站合作扩大中国市场[3] - 坦能推出售价降低50%的同性能产品,并在上海投资建厂及收购本地品牌整合供应链[3] 服务业外资本地化策略 - CFA协会首次针对区域市场需求定制非英语产品,中文版CFA协会可持续投资基础证书推广价仅英文版的4折[4] - 伦茨集团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适配解决方案,持续降本增效以提高竞争力[5] - 伦茨集团实现从"纯进口依赖"到"本土化全链条"跃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6] - 攀时集团上海生产基地年营业额近10亿元人民币,三期工厂建设正在冲刺收尾且产能接近饱和[6] 外资企业与中国制造协同发展 - 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1.7%、68.3%和64.9%[8] - 上海瓦锡兰齐耀产能超饱和,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期已排到2028年,正在扩建产能[9] - 中国国产船舶制造成本比韩国低30%左右,本土化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支持力带来全球化竞争优势[9] - 上海瓦锡兰齐耀向韩国、加拿大交付订单,实现个性化定制[10]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与扩张 - 智利壹叁文企业中国销量占公司总体份额10%,美国份额约40%,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开盒即食三文鱼精品小盒包装[7] - 乐斯福将上海烘焙中心升级为亚太区域首个"工业化技术应用中心",完成安徽和广西生产基地扩建项目[11] - 乐斯福计划2026年在内蒙古启动新投资项目,借助中国制造优势向亚太市场输出产品[11] - 艾默生基于中国场景定制的技术产品因用户良好反馈输出海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转化为全球竞争优势[10]
揭秘涨停 | PCB多股涨停!
证券时报· 2025-07-17 19:53
涨停战场 - 上纬新材以8.16亿元封单资金居首,斩获7连板,累计涨幅超过250% [2] - 常山北明封单资金为3.92亿元,东山精密、江淮汽车封单资金均在1.5亿元以上 [2] - 兰生股份、上海物贸实现5连板,*ST恒久完成4连板,联发股份和力生制药达到3连板 [2] -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将成为实际控制人,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合计将拥有29.99%股份 [2] - 上海物贸主营业务涵盖汽车服务、内贸流通等领域,公司表示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3] 涨停股封单资金排行 - 上纬新材收盘价27.89元,换手率0.39%,封单资金8.16亿元 [4] - 常山北明收盘价24.26元,换手率15.74%,封单资金3.92亿元 [4] - 东山精密收盘价55.31元,换手率5.09%,封单资金1.84亿元 [4] - 江淮汽车收盘价45.49元,换手率6.98%,封单资金1.56亿元 [4] - 人民同泰收盘价8.40元,换手率2.91%,封单资金1.47亿元 [4] PCB板块 - 东山精密柔性线路板(FPC)排名全球第二,PCB排名全球第三 [5] - 东材科技高速PCB板应用于5G/6G通信、算力、AI服务器、物联网、低轨卫星通信等领域 [6] - 满坤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工控安防、汽车电子等领域 [4] 共封装光学(CPO) - 剑桥科技第一代1.6T光模块产品在2024年OFC展会上Live Demo,与设备厂商合作研发外置光源 [7] 人形机器人 - 南京聚隆聚焦高性能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相关材料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 [8] - 智微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可用于工业机器人、移动类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场景 [8] - 泰晶科技晶振产品在机器人主控芯片、运动控制驱动、传感器等模块发挥重要作用 [9] 龙虎榜 - 常山北明、建设工业、东山精密等8股龙虎榜净买入额超1亿元 [10] - 美迪西、满坤科技、南京聚隆机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1.4亿元、8633.26万元、5929.33万元 [10]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高性能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26
高性能材料行业概述 - 高性能材料指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或改进后的传统材料,满足极端环境或高端应用需求,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子、医疗和国防等领域 [4] - 高性能材料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大类 [5] - 行业已形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第一的产业体系,涵盖金属、高分子、陶瓷等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体系 [8] 行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2024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8.48万亿元,市场规模8.7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8]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9.66万亿元,产值9.34万亿元 [8] - 行业经历起步(21世纪初)、发展(2010年代)、技术创新(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十三五期间)及高质量发展(2020年代后)五个阶段 [8] 政策支持 - 江苏省2021年政策聚焦高端新材料集群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6] - 2023年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目录新增有机硅制品、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领域 [6] - 福建省2024年行动方案提出至2026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超7000亿元,重点发展特种钢、新能源材料等 [6] - 湖南省2024年方案推动新材料与科创服务融合,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6] 应用与趋势 - 高性能材料加速与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融合,开拓新应用场景 [2] - 未来方向包括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实现高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 [7][8] 重点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中材科技、万华化学、赣锋锂业、北方稀土等18家 [3] - 相关企业涵盖航天科技集团、中兵红箭、巨石股份等12家 [3]
炼化创新考卷如何答?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10:02
行业转型方向 - 炼化行业正向减油增化 减油增特 减油增材三个方向转型以解决低端偏多高端偏少的结构性矛盾 [1] - 减油增化需从催化裂解等技术入手增加化工品生产比例 减油增特需增加特种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减油增材需增加针状焦等高附加值材料比重 [1] - 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不能再增 应在产品差异化高端化上下功夫 重点发展高性能材料高端膜材料和专用化学品 [2] - 企业需适应成品油消费下降趋势 增强高端润滑油及其基础油低硫船燃特种油品等短缺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2] 绿色低碳发展 - 绿色低碳发展对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通过先进性标准加快装置升级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 为先进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3] - 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废催化剂有效回收 废弃塑料物理循环与化学循环 [3] - 需从源头加快能源转型构建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 从过程利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从尾端发展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体系 [3] - 能源系统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型 资源利用从油气拓展到二氧化碳生物质及废弃物 年非粮生物质资源超35亿吨 秸秆利用率提升至50%可制千万吨级生物基化学品 [4] - 过程降碳需增加电能应用提升电气化率减少其他能耗 [4] 科技创新应用 - 低碳智慧炼化成为必然趋势 计算流体动力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开发工业装置模型提升计算速度 [5] - 采用分子炼油策略从分子水平解析石油加工过程 准确预测产品性质优化工艺提升每个分子价值 实现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 [5] - 开发分子级反应网络生成技术 在催化重整阶段通过300多个反应路径建模 利用AI快速预测产品分布优化工艺参数 该模型在湖南石化上线使企业效益显著提升 [5][6] - 通过灵活炼油增强产业链柔性实现低成本炼油 采用轻烃转化制乙烷丙烷等技术灵活生产低碳烯烃芳烃等化工原料 [6] -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灵活度 关注技术路线中间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高值化开发 [6] 行业现状数据 - 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炼油乙烯聚乙烯产能居世界第一位 [1] - 2024年炼油开工率不足80% 化工产品将进入供大于求状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