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硝催化剂
icon
搜索文档
远达环保:计提减值准备共计影响公司半年度归母净利润2739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01:32
核心观点 - 公司控股子公司因客户破产清算导致应收款项出现重大回收风险 需补提减值准备3295万元 影响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2739万元 [1] 财务影响 - 远达工程对鲲鹏环保应收款项进行单项认定并计提减值准备 本报告期需补提减值准备3295万元 [1] - 上述减值共计影响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2739万元 [1] - 计提减值准备金额未经审计 对公司本年度最终影响以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1] 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特许经营业占比47.48% 环保工程占比33.2% 脱硝催化剂占比9.25% 水处理运营占比8.94% 其他行业占比0.63% [1]
元琛科技股价跌5.08%,中加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4万股浮亏损失7.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5:23
股价表现 - 8月27日股价下跌5.08%至10.66元/股 成交额8715.91万元 换手率4.99% 总市值17.06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脱硝催化剂业务占比64.99% 滤袋业务占比29.94% 其他业务占比4.92% 口罩及熔喷布等防护用品占比0.12% [1] - 公司主营过滤材料及烟气净化系列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成立于2005年5月16日 2021年3月31日上市 [1] 机构持仓情况 - 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A基金二季度持有14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7% 位列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7.98万元 基金规模2901.92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57.52% 同类排名331/8194 [2] 基金管理人信息 - 基金经理林沐尘累计任职时间2年124天 管理基金总规模2.73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56.91% [3] - 所涉基金成立日期2024年11月12日 成立以来收益56.91% [2][3]
元琛科技8月26日获融资买入1150.13万元,融资余额9101.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13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6日公司股价上涨2.46% 成交额达1.23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150.13万元 融资偿还1734.97万元 融资净流出584.84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9101.22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5.07%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股东结构与持股变化 - 股东户数5781户 较上期减少7.98% 人均流通股27676股 较上期增加8.67% [2] -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007994)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200.11万股 较上期减少149.28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9亿元 同比增长3.35% [2] - 归母净利润252.05万元 同比增长55.89% [2] 分红与股东回报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80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金额为0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过滤材料、烟气净化系列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脱硝催化剂64.99% 滤袋29.94% 其他4.92% 防护用品0.12% 其他补充0.03% [1] - 成立于2005年5月16日 于2021年3月31日上市 注册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 [1]
迪诺斯环保(01452.HK)6月9日收盘上涨9.76%,成交1.23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09 16:40
公司股价表现 - 6月9日迪诺斯环保股价上涨9.76%至0.09港元/股 成交量15.4万股 成交额1.23万港元 振幅13.41%[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3.8%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7.14% 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8.61%的涨幅[1] - 市盈率为负1.21倍 在工业工程行业中排名第183位[1] 财务数据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09亿元 同比下降13.79%[1] - 归母净利润亏损3732.7万元 同比扩大46.76%[1] - 毛利率25.2% 资产负债率69.98%[1] 行业估值对比 - 工业工程行业市盈率平均值为14.17倍 行业中值为2.5倍[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中国航天万源0.32倍 谊砾控股0.37倍 天洁环境1.89倍 北京控股环境集团2.23倍 同景新能源2.5倍[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高中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研发销售 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 - 产品应用于电力、钢铁及移动源行业 市场覆盖国内外[2] - 拥有近千平方米实验室及BET、XRF、XRD等国际先进检测设备[2] 技术资质与认证 - 获得欧洲ACHILLES:CONNEXIO审核认证 与欧洲发电集团签订长期供货合同[2] - 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2] - 产品通过西安热工院及Uniper等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认证[2] 人才与企业文化 - 拥有环保领域经验丰富的博士、硕士技术管理团队[2] - 秉承"诚信、责任、感恩、创新、包容、厚德"企业文化[2] - 以"营造碧水蓝天"为使命 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环保企业[2]
德创环保2024年扭亏为盈 围绕“深耕环保、开拓新能源”把握钠电池产业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09:3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9亿元 同比增长15.4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6.55万元 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1] - 烟气治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6亿元 同比增长13.11% 占主导地位 [1] - 烟气治理工程收入2.73亿元 同比增长54.43% [1] - 除尘设备收入5755万元 同比增长72.22% [1] - 废盐渣资源化利用处置3594万元 同比增长29.22% [1] - 危险废物处理收入3199万元 同比增长173.48% [1]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2025年将锚定大气治理为重点发展方向 加快全球化版图扩张 [1] - 贯彻"深耕环保 开拓新能源"的核心发展思路 [1][2] - 印度成为首个海外大气治理产品生产基地 实现本土化生产 [2] - 与印度Adani集团签订三个烟气脱硫EPC工程合同 总金额101.36亿印度卢比(约8.66亿元人民币) [2] - 2025年战略聚焦四大方向:大气治理主业 技术创新突破 降本增效 钠电池产业化 [2] 全球化市场拓展 - 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火电非电并举"的发展思路 [2] - 在东南亚市场快速扎根 同时拓展高附加值的欧洲市场 [2] - 推动国际业务布局优化和品牌形象提升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推进精脱硫水解催化剂 VOCs催化剂 低温催化剂等新产品研发 [2] - "环保+钠电池+氢能"三轨并行研发模式 [3] - 已建成年产3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 致力于建设负极材料生产线 [3] - 开发出高性能电解水制氢用阴离子交换膜 通过2000小时连续运行测试 [3] 新能源业务布局 - 积极推动钠电池项目落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 - 专注正负极材料配方优化 聚焦钠电池定制化市场 [3] - 推进高倍率大圆柱电芯开发 抢抓电动两轮车行业机遇 [3] - 目标实现钠电池商业化应用并完成订单交付 [3]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3:2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大气治理、危废治理及钠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区及海外市场[14][15][17] - 2024年总资产18.33亿元,归母净资产3.77亿元同比增长2.12%,营收9.19亿元同比增长15.43%,净利润2286.55万元实现扭亏[23]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0.4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24.62万元[3][45] 大气治理行业 -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火电及钢铁/水泥/焦化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燃煤锅炉需完成改造[4] - 2023年火电装机核准量78GW,2024年1-9月核准24.31GW,新建火电带动超低排放工程需求[5] - 钢铁行业159家企业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6年起需完成全流程改造[5] - 印度计划投资330亿美元扩建燃煤电厂,印尼拟新建26.7GW燃煤电厂,带动海外脱硫脱硝设备需求[7][8] 危废治理行业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政策推动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2030年危废填埋处置量占比需控制在10%以内[9] - 国家要求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30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目标45亿吨,主要资源产出率较2020年提高45%[10] - 公司危废业务受价格下滑影响暂缓扩张,现有20万立方米柔性/刚性填埋场运营能力[15] 钠电池行业 - 钠电池凭借成本/安全/低温性能优势,在储能/电动车领域快速产业化,获多项国家政策支持[12][13] - 公司千吨级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生产线已建成,采用环保"纯固相"工艺,硬碳负极选用煤基原料成本更低[17] 经营数据 - 2025年Q1新增订单1.9亿元,其中大气治理类1.86亿元占比97.7%,期末在手订单17.23亿元[25][27] - 大气治理业务待执行订单17.11亿元,固废危废类订单1110.52万元[25] 研发与生产 - 大气治理产品包括脱硫/除尘设备及9类脱硝催化剂,具备EPC总包能力[13][14] - 危废处置采用碳化裂解等工艺实现废盐资源化,回收工业级氯化钠/硫酸钠[15] - 采购实施供应商分级管理,生产以自主制造为主、外协为辅[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