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基
搜索文档
华夏基金:走进奥运商圈传播金融知识,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新浪基金· 2025-10-17 10:38
活动概况 - 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于10月16日在奥运商圈的北辰荟商场华夏电影中心举办,主题为“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1] - 活动由北京证监局指导,北京证券业协会主办,并由华夏基金联合鹏扬基金、中信建投基金、中航基金、益民基金、京东肯特瑞基金、方正富邦基金、英大基金共同承办 [1] - 系列活动于9月8日启动,旨在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引领作用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活动采用影院大屏与现场展台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市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培育财商意识 [2] - 华夏基金在现场搭建投教展区,发放《这样做,买对ETF》、《提升指数投资获得感的N个怎么办》等投教材料,将复杂金融知识转化为趣味体验 [4] 北京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 北京是公募基金发展重镇,截至8月底,北京辖区拥有公募基金公司3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3家,机构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6] - 截至8月底,辖区公募基金管理人共管理公募基金产品2986只,规模合计81433.18亿元 [6] 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体系 - 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以客户为中心,目标是提升客户投资基金的获得感,已建立全天候、全覆盖、追随式的客户陪伴和赋能服务体系 [6] - 体系化投教课程基于“大树理论”,覆盖投资者全生命周期及货基、债基、指数基金、FOF、Reits、商品、个人养老金等全领域产品,包含8节必修课、15节中阶课、15节品质课、12节音频会员解锁课 [6] - 公司建立丰富多样的投教活动体系,包括财商教育进校园、基金知识进渠道、防非反诈进社区、个人养老金进企业等线下活动,并打造了“一路同行·卓越班”线下渠道客户陪伴和“定投团”线上客户陪伴等知名活动 [6][7] - 公司建立多层次投教传播体系,新媒体宣传矩阵覆盖抖音、小红书、B站、雪球等平台,与投资者深度互动 [7] - 公司持续运营“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作为投教内容的统一汇总平台,方便投资者进行体系化学习 [7] - 公司定期发起主题调研工作,如《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个人养老金洞察报告》、《ESG白皮书》等,以了解投资者满意度并提升投教工作水平 [7]
基本功 | 都是低风险产品,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和货基有啥区别?
中泰证券资管· 2025-10-16 19:33
产品定位与目标 - 专栏旨在帮助投资者夯实基金投资的基本功,通过1分钟GET一个知识点的方式使投资起步更轻松 [2]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与货币基金比较 - 两类产品虽均为R1风险等级,但在投资范围和估值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 [3]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主要投向同业存单,且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策略更聚焦 [3] -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各类短期工具 [3]
四季度债市展望:纯债的左侧拐点,转债的右侧机会
2025-10-09 22:4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债券市场(包括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的2025年四季度展望 [1] *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可转债标的:一瑞、北侧、环旭、通威、金能、奥维、天能、通裕、齐帆 [25][26][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四季度利率债市场观点** * 利率走势预测呈不对称倒U型 受风险因素发酵和跨年配置需求影响 [1][6] * 关键收益率点位:30年国债约2.1% 10年期约1.8% 5年期约1.6% 配置价值显现 [1][3] * 四季度利率下行多由政策、基本面或事件驱动 通常发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 国债表现优于国开债 [1][11] * 2025年降准降息仅一次 监管措施带来加息效应 国债买卖重启利好利率曲线 [14] **2 四季度可转债市场观点** * 维持看多 溢价率处于高位 应关注股性及结构性机会 [1][5] * 转债市场聚焦右侧投资机会 整体弹性高(弹性中位数70%) 剩余期限短(中位数约2.5年) 转股性强 [21] * 从纯量化趋势看 估值向下空间有限 向上空间约为31%至35% [24] * 九月份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仓位分别下降22%和11% 筹码移向年金和基金类投资者 [22] **3 监管政策影响分析** * 监管趋严或致部分产品收缩(如短债基金) 但货基、专户产品或增量 需关注央行与监管是否形成共振 [1][7] * 商业银行资本新规影响通常在正式执行前3-4个季度开始显现 2024年初新规对存单冲击有限 [8][9][10] * 基金赎回新规等政策变化逐步改善市场情绪 [18] **4 经济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三季度GDP增速预计4.8%-4.9% 四季度预计4.5%-4.6% 下行趋势未改 [1][12] * 十月底四中全会有增量政策预期 但主要是中长期政策 对债券市场压力不大 [12][13] * 政府短期内不会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 货币政策仍是最灵活工具 [12] **5 信用债市场展望与策略建议** * 信用利差预计围绕当前水平波动 不会大幅压降 难以表现优于同期限利率债 [15] * 二永债市场情绪稳定 利率水平约9个BP 跨季后压力减小 仍具参与价值 [19] * 超长信用债配置价值显现 例如十年期3A评级收益率达2.5% 九月底国股行已开始净买入 [20] * 投资策略建议偏哑铃型:短端选择两年左右有票息资产(约能抵抗30BP以上) 中长端以五年二级资本二永债交易 关注二级资本债与五年3A中票的比价关系(在9-10个BP左右波动) [3][16][17] 其他重要内容 **1 具体投资机会推荐** * 科技产业趋势:AI产业、国产算力、国产存储龙头、AR眼镜 [3][25] * 新能源方向:光伏组件(通威、金能、奥维) 风电(天能转债等) [26][27] * 个券推荐理由:一瑞(AI引擎、医疗设备政策、三季度业绩) 北侧(阿里链先进封测、估值偏低) 环旭(光模块、苹果业务增量) [25][27] **2 机构行为与市场情绪** * 主流配置机构(如国有银行)九月份增配资产 普遍心态是等待最后一跌以形成共同预期 [18] * 跨年配置是金融机构早投放早收益的驱动因素 无论牛市熊市都会出现 [11]
银行投资基金:现状洞察、费改破局与逻辑重塑
开源证券· 2025-09-25 22:41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银行自营投资基金规模达6.37万亿元,占总资产2.03%,股份行和城商行规模领先[4][15] - 银行基金投资行为由收益诉求主导,兼顾流动性管理和节税目标,2025H1出现结构性调整[4][5][6] - 赎回费率改革可能引发短期预防性赎回,长期偏好定制债基和债券ETF[6][7] 银行投资基金规模与结构 - 2025H1上市银行自营持仓基金规模6.37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3%[4][15] - 股份行和城商行基金投资规模最大,分别为2.84万亿元和1.72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98%和5.91%[15] - 基金投资占FVTPL比例48.5%,城农商行占比更高达58.8%和56.4%[15] - 银行持仓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为主(80%),货基占比9.10%,被动指数型债基占比7.90%[23] 参与部门与投资诉求 - 司库部门投资货基用于流动性管理,改善LCR指标[4][28] - 金融市场部通过基金投资增厚收益,节税效应显著:投资5Y国债、地方债、国开债、金融债、信用债和1Y同业存单的免税效应分别为4.4BP、5.0BP、49.4BP、52.7BP、55.6BP和41.7BP[4][34] - 同业机构部推动银基合作,如托管和代销[4][44] 产品投资变化 - 2025H1银行赎回货基和低收益利率债基,货基赎回压力集中在Q1[5][46] - 大行因存贷增速差负缺口走阔赎回货基,小行因盈利压力赎回低收益货基[5][49][53] - 银行增持信用债基,利率债基占比48.5%,信用债基占比15.5%[5][59] - 银行持仓债基久期拉长至3.48年,较2024年提升0.55年[5][80] 银行行为分化 - 2025H1股份行赎回910亿元,城商行增持486亿元[6][98] - 流动性管理: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存贷增速差收窄,赎回货基[6][101] - LCR管理:兴业银行LCR下降,增持货基[6][103] - 市值波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因FVTPL市值波动赎回基金[6][104] - 节税诉求:江苏银行所得税率降至10.17%,增持基金获取免税收入[6][30] 案例分析与产品偏好 - 兴业银行赎回14只低收益债基(平均收益率0.97%),新认购16只债基(平均收益率1.90%),增持信用债基和信用债ETF[5][90][93] - 银行偏好分化:兴业银行信用债基占比超40%,浦发银行利率债基占比高,浙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偏好金融债基[5][59] - 摊余成本法债基受偏好,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持仓规模较大[38] 未来趋势与改革影响 - 赎回费率改革可能催化银行预防性赎回低收益利率债基和短久期利率债基[6][7] - 长期偏好定制债基、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和免赎回费的债券ETF[6][7] - 信用债ETF因费率低、流动性好成为银行增持方向[5][93]
换帅!这家上市公司原董事长接管千亿公募
证券时报网· 2025-08-23 14:15
华宝基金高管变更 - 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 任期自2022年7月2日至2025年8月22日共三年有余 [1][2] - 公司党委书记 宝信软件原董事长夏雪松接任董事长职务 该变更经股东会第33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完成监管备案 [1][3][4] 黄孔威任内业绩表现 - 公司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3557亿元 管理153只公募基金产品 在行业中稳居中上游水平 [2] - 权益类ETF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 跻身千亿权益ETF俱乐部 成为ETP业务领域领先机构 [2]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夏雪松生于1970年 拥有中南财经大学税收专业本科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历 [4] - 曾担任宝信软件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党委书记 总经理 2016-2025年任宝信软件董事长 [4] - 2025年6月因工作变动辞去宝信软件职务 随后出任华宝基金党委书记 [4] 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年内109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更 其中31家公司出现董事长更迭 [6] - 变动原因包括到龄退休增加 股东方战略调整 行政调动及换届等 [8] - 典型案例包括东吴基金薛臻接替马震亚 景顺长城叶才任董事长 华安基金徐勇接替朱学华 [7] 公司战略方向 - 将强化绩效导向机制 优化职责流程 巩固货币基金 债券基金 量化及海外投资现有优势 [5] - 重点推动主题ETF指数 固收+等产品创新 同时严守合规风险管理底线 [5]
换帅!这家上市公司原董事长接管千亿公募
券商中国· 2025-08-23 14:13
华宝基金高管变更 - 华宝基金董事长黄孔威因任职年龄原因离任 任期自2022年7月2日至2025年8月22日共三年有余 [2][3] - 公司党委书记、宝信软件原董事长夏雪松接任董事长职务 [2][5] - 黄孔威任职期间公司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3557亿元 管理153只公募基金产品 行业稳居中上游水平 [3] - 公司权益类ETF规模在2025年7月24日突破1000亿元 跻身千亿权益ETF俱乐部 [3]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夏雪松出生于1970年 拥有中南财经大学税收专业本科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历 [5] - 曾担任宝信软件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党委书记、总经理 2016-2025年任宝信软件董事长 [5] - 2025年6月因工作变动辞去宝信软件职务 随后出任华宝基金党委书记 [5][6] - 其原职务由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党委书记田国兵接任 [6] 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2025年内共有109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更 其中31家公司董事长更迭 [7] - 东吴基金原董事长马震亚转任高级督导 由东吴证券总裁薛臻接任董事长 [8] - 景顺长城基金任命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才为新任董事长 [8] - 华安基金原董事长朱学华卸任 原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接任党委书记并将继任董事长 [8] - 行业变动主因包括到龄退休增加、股东战略调整及行政调动等因素 [9]
转战微信生态后,公募基金能否重塑直销格局?
36氪· 2025-08-18 16:53
行业趋势:公募基金直销渠道战略转向 - 公募行业长期追求去中介化以降低销售成本并增强客户黏性 但进展缓慢[1] - 基金公司自有直销APP从战略要地转变为成本负担 导致关停潮从中小公司蔓延至大中型公司[1][4] - 平安基金(管理规模超6400亿元 非货规模2300亿元)于8月末暂停APP运营 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4] 渠道迁移:向微信生态的战略转移 - 基金公司将直销业务从APP迁移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可借助微信海量用户降低获客门槛[3][5] - 行业已有20家基金及资管机构陆续关停APP 占比达展业公司数量的40%[4] - 微信生态同时承载直销渠道与用户运营升级双重功能 可能帮助基金公司夺回部分渠道话语权[3][18] 运营成本与效益分析 - 运营直销APP年成本达数百万至上千万元 包括开发维护和迭代更新[8] - 2025年上半年仅5家基金公司APP实现月活正增长 多数陷入用户流失困境[8] - 天弘基金APP月活从2022年末12.25万降至2023年6月4.08万 降幅达66.7%[8] 代销渠道竞争格局 - 代销渠道占据主导地位 销售规模占比70%-80%[15] - 基金公司直销规模占比从2016年84%持续下降至2021年26.42%[15] - 2024年四季度末银行渠道非货基保有规模4.22万亿元 第三方平台3.24万亿元 券商1.91万亿元[15]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大型基金公司如南方、万家、银华、博时等反而加大APP投入 功能转向投顾服务[22] - 易方达e钱包6月活跃人数环比增30.35% 华夏基金管家环比大增76%[22] - 部分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尝试全市场产品销售 如华夏红色火箭已获超千万用户[18][19] 监管环境与未来展望 - 证监会5月发布政策鼓励降低运营成本 促进资源优化分配[18] - 小程序交易功能逐步放开 目前仅前海开源、创金合信、鹏扬3家获准直接交易[21] - 行业向买方投顾转型 形成"流量-留量-产能"三阶循环的发展模式[22]
创历史新高!债基继续“扛旗”
券商中国· 2025-07-26 22:45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续创历史新高 [1][3] - 公募基金总规模较5月末的33.74万亿元增长6519亿元,环比增幅1.93% [4] - 自2024年初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第九次创下历史新高 [4] 债券基金表现 - 6月底公募债券基金总规模达7.28万亿元,较5月底增长5078亿元,增幅约7.5% [5][6] - 年内债基规模连续四个月增长:3月增长634亿元,4月增长1402亿元,5月增长2218.76亿元,6月增长超5000亿元 [6] - 财通基金认为短期债市可能维持震荡,长期基本面趋弱,货币政策有加码空间,债市仍有做多机会 [6][7] -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年内债基久期从3.5年提升至5.1年,创历史新高,反映看涨情绪较强 [7] 货币基金规模下降 - 6月末货币基金规模为14.23万亿元,较5月底下降1675亿元 [8] - 当前货币基金整体年化收益率已不足2%,吸引力下降 [8] 权益类基金表现 - 6月股票基金规模增加1483.47亿元,增幅3.24%;混合基金规模增加1213.31亿元,增幅3.4% [10] - 6月新成立权益类基金110只,发行总规模516亿元,占新发基金总规模的40% [11]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4只完成募集,合计募资226.8亿元 [11] - 易方达基金经理陈皓看好AI、军工、创新药等产业进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11] - 中欧基金认为国内稳增长政策将助力经济温和复苏,市场将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11] QDII基金表现 - 6月底QDII基金总规模6837亿元,较5月底增长294.95亿元,增幅约4.51% [12][13] - 增长主要受益于港股上涨(恒指6月涨超3%)和美股创新高 [12]
公司债ETF(511030)连续15天净流入,T1日内补券效率最高,机构:利率债看窄幅震荡
搜狐财经· 2025-06-27 10:15
公司债ETF规模与资金流动 - 公司债ETF最新规模达210.6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3] - 近15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54.95亿元,日均净流入3.66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15.38亿元 [3] - 平安基金公司债(511030)补券效率最高(T1日内),补券成本比T1净值高万0.5以内 [3] 债券市场交易动态 - 农商行大幅买入利率债418亿元,券商自营、险资、债基分别净买入114亿元、156亿元、24亿元 [3] -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净卖出327亿元、184亿元、283亿元(1Y以内占124亿元) [3] 基金规模变化 - 开放式债基5月末规模6.78万亿元,当月增长2219亿元,但仍低于上年末的6.84万亿元 [3] - 货基规模达14.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5月存款利率下调推动增长 [3] 利率债与信用债策略 - 利率债预计窄幅震荡,央行资金面收紧可能导致10BP调整,短期宽松格局难进一步放松 [3] - 看好收益率2%以上长久期城投债及银行资本债,信用策略建议拉久期下沉,持续推荐长久期资本债 [3] - 港股银行板块被看多 [3]
弘则固收叶青:结构性资产荒徐徐展开
快讯· 2025-06-18 07:20
非银机构配置行为变化 - 二季度理财规模突破31.5万亿创历史新高,5月非银在欠配压力下大量增配信用债和ABS [1] - 与3-4月非银主要增配利率债不同,本轮行情更多呈现欠配下的被动而为,而非"抢夺最后的高收益机会" [1] - 货基出回购规模5月冲高后趋稳,6月开始现券净买入大幅冲高,非银增配已开始发生 [2][4] 市场条件与机构情绪 - 二季度资金条件接近去年同期,但市场条件(曲线空间逼仄、性价比缺失)和机构情绪偏谨慎 [1] - 当前资产荒呈现结构性特征,整体程度明显不如去年同期 [1] - 自去年下半年起,债券供给大幅增长导致市场整体资产荒程度持续降低 [1] 配置策略与市场表现 - 建议采用"后三分之一的前二分之一"策略,在相对高收益率个券中择优配置 [1][2][4] - 配置方向主要为信用债、ABS,信用债存在短久期偏好 [2][4] - 标准化收益率排序10%-20%、40%-50%、60%-70%的指数表现最好 [2][4] 供需结构与资金流向 - 货币政策投放力度有限,债券供给大幅增长,放水速度跟不上债券发行 [1] - 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非银欠配远比银行严重,3月底以来非银成为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源 [1] - 伴随存单收益率快速下行和银行吸收非银资金显著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