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基
icon
搜索文档
创历史新高!债基继续“扛旗”
券商中国· 2025-07-26 22:45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续创历史新高 [1][3] - 公募基金总规模较5月末的33.74万亿元增长6519亿元,环比增幅1.93% [4] - 自2024年初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第九次创下历史新高 [4] 债券基金表现 - 6月底公募债券基金总规模达7.28万亿元,较5月底增长5078亿元,增幅约7.5% [5][6] - 年内债基规模连续四个月增长:3月增长634亿元,4月增长1402亿元,5月增长2218.76亿元,6月增长超5000亿元 [6] - 财通基金认为短期债市可能维持震荡,长期基本面趋弱,货币政策有加码空间,债市仍有做多机会 [6][7] - 摩根士丹利基金指出年内债基久期从3.5年提升至5.1年,创历史新高,反映看涨情绪较强 [7] 货币基金规模下降 - 6月末货币基金规模为14.23万亿元,较5月底下降1675亿元 [8] - 当前货币基金整体年化收益率已不足2%,吸引力下降 [8] 权益类基金表现 - 6月股票基金规模增加1483.47亿元,增幅3.24%;混合基金规模增加1213.31亿元,增幅3.4% [10] - 6月新成立权益类基金110只,发行总规模516亿元,占新发基金总规模的40% [11]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4只完成募集,合计募资226.8亿元 [11] - 易方达基金经理陈皓看好AI、军工、创新药等产业进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11] - 中欧基金认为国内稳增长政策将助力经济温和复苏,市场将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11] QDII基金表现 - 6月底QDII基金总规模6837亿元,较5月底增长294.95亿元,增幅约4.51% [12][13] - 增长主要受益于港股上涨(恒指6月涨超3%)和美股创新高 [12]
公司债ETF(511030)连续15天净流入,T1日内补券效率最高,机构:利率债看窄幅震荡
搜狐财经· 2025-06-27 10:15
公司债ETF规模与资金流动 - 公司债ETF最新规模达210.6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3] - 近15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54.95亿元,日均净流入3.66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15.38亿元 [3] - 平安基金公司债(511030)补券效率最高(T1日内),补券成本比T1净值高万0.5以内 [3] 债券市场交易动态 - 农商行大幅买入利率债418亿元,券商自营、险资、债基分别净买入114亿元、156亿元、24亿元 [3] - 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净卖出327亿元、184亿元、283亿元(1Y以内占124亿元) [3] 基金规模变化 - 开放式债基5月末规模6.78万亿元,当月增长2219亿元,但仍低于上年末的6.84万亿元 [3] - 货基规模达14.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5月存款利率下调推动增长 [3] 利率债与信用债策略 - 利率债预计窄幅震荡,央行资金面收紧可能导致10BP调整,短期宽松格局难进一步放松 [3] - 看好收益率2%以上长久期城投债及银行资本债,信用策略建议拉久期下沉,持续推荐长久期资本债 [3] - 港股银行板块被看多 [3]
弘则固收叶青:结构性资产荒徐徐展开
快讯· 2025-06-18 07:20
非银机构配置行为变化 - 二季度理财规模突破31.5万亿创历史新高,5月非银在欠配压力下大量增配信用债和ABS [1] - 与3-4月非银主要增配利率债不同,本轮行情更多呈现欠配下的被动而为,而非"抢夺最后的高收益机会" [1] - 货基出回购规模5月冲高后趋稳,6月开始现券净买入大幅冲高,非银增配已开始发生 [2][4] 市场条件与机构情绪 - 二季度资金条件接近去年同期,但市场条件(曲线空间逼仄、性价比缺失)和机构情绪偏谨慎 [1] - 当前资产荒呈现结构性特征,整体程度明显不如去年同期 [1] - 自去年下半年起,债券供给大幅增长导致市场整体资产荒程度持续降低 [1] 配置策略与市场表现 - 建议采用"后三分之一的前二分之一"策略,在相对高收益率个券中择优配置 [1][2][4] - 配置方向主要为信用债、ABS,信用债存在短久期偏好 [2][4] - 标准化收益率排序10%-20%、40%-50%、60%-70%的指数表现最好 [2][4] 供需结构与资金流向 - 货币政策投放力度有限,债券供给大幅增长,放水速度跟不上债券发行 [1] - 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非银欠配远比银行严重,3月底以来非银成为市场主要增量资金来源 [1] - 伴随存单收益率快速下行和银行吸收非银资金显著增长 [1]
固定收益定期:利率为何能突破前低
国盛证券· 2025-06-08 19: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利率有望再创新低,新一波下行或从6月中下旬开始,年内10年国债依然有望下至1.4%-1.5%水平 [5][18] 各部分总结 本周债市表现 - 本周债市震荡走强,各期限利率多有下行,月初资金转松,R001利率降至1.45%左右,R007降至1.55%左右,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小幅下行1.7bps和2.0bps至1.65%和1.88%,1年AAA存单利率回落2.3bps至1.68%,3年和5年AAA - 二级资本债回落3.2bps和1.9bps [1][8] - 市场此前对债市的担忧有所缓解,大行抛券压力有限,存单续发对市场冲击不大,央行进行买断式回购操作稳定预期 [1][8] 利率能否突破前低的探讨 - 利率下行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实体回报率的下行,未来几个月物价走弱将导致实体能接受的融资成本下降,近期工业品价格走弱预示企业盈利能力可能下行 [2][9] - 广谱利率的下降在负债成本下降与净息差之间均有体现 [2][12] 负债成本下降体现 - 存款与货基、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收益趋势性下降,且目前水平较年初进一步下降,如工商银行1年和5年挂牌利率从2023年末以来分别下行50bps和70bps,今年5月分别调降15bps和25bps,余额宝7日平均利率降至1.2%以下,人身险预期收益在今年3月降至2.13% [3][13] 金融机构收益下降趋势 - 金融机构收益处于下降趋势,银行净息差从2022年末的1.91%下降至今年1季度的1.43%,今年1季度较去年末下降9bps,保险费差损或收缩,固定收益资管机构管理费可能承压 [4][15] 驱动利率突破前低的短期变量 - 债市资产供需结构未来几个月将改善,资产供给节奏可能放缓,资金供给保持充裕,央行加强对流动性呵护,债市有望需求大于供给,资产荒或再现 [4][17]
存贷款降息点评:存款利率降幅大于预期
浙商证券· 2025-05-20 19: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贷款,监管呵护息差态度明显,银行盈利性下降压力边际缓释,存款搬家现象长期持续,债市中长期或打开配置空间,银行股投资机会显现 [2][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存款搬家现象 - 截至2025年5月18日,现金管理类理财近1个月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6%,高于国有行1Y存款实际利率36bp,预计高于股份行1Y存款实际利率16bp,高于活期挂牌利率141bp,理财较存款有比价优势,货基、理财等高流动性低风险产品会替代短期存款 [2] - 自2024年2月起,除少数月份外非银存款长期高于一般性存款增速,存款脱媒现象长期持续 [2] 对债市影响 - 短期市场对降息预期已充分定价,落地后对债市价格推动作用有限;中长期存款利率调降有助于推动资金成本改善和债券利率下行 [3] - 银行方面,此前配置盘受资金成本约束,票息收益被压缩,短期活期存款降幅有限,资金成本改善有限,中长期银行资金成本或显著改善,配置动力可能修复 [3] - 非银方面,预计非银负债端资金充裕,可带动短债配置动力加强 [3] 存贷款利率调整情况 - 2025年5月20日,LPR1Y和5Y报价分别为3.0%和3.5%,同步下调10个基点;国有大行及招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协定存款下调10个基点至0.10%,定期整存整取不同期限有不同幅度下调 [5] - 本次存款平均降幅为16bp,大于贷款的10bp,预计存款平均新业务成本可下降16bp,央行呵护息差态度鲜明,假设2025年7月、10月LPR1Y和5Y对称性下调10bp且存款利率同步调整,预测2025年上市银行息差将下降10bp至1.39%,降幅较2024年收窄7bp [5] 投资建议 - 银行股是长周期的开始,监管呵护息差,利率下降利于红利股机会成本下降,资产荒驱动险资入市,公募推动银行价值再发现 [6] - 重点推荐逆周期政策对应的城商行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红利低波银行如大行、中信银行;逆势改善型银行如浦发银行;综合重点推荐浦发银行(5月金股)、江苏银行(5月金股)、农业银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