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奕凯达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走进复星医药:进博展台零距离感受中国医药创新硬实力
全景网· 2025-11-11 09:56
公司活动与战略展示 - 公司在进博会展览馆举办“我是股东”投资者活动,由上交所等机构指导,国泰海通证券主办 [1] - 公司连续八届全勤参展进博会,视其为创新产品展示窗口和产业升级平台,实现从“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转化 [3] - 活动为投资者搭建深入了解公司业务与潜力的平台,通过参观展台增进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8] 创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在肿瘤治疗领域,奕凯达作为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自2021年上市以来已成功治疗超1000位淋巴瘤患者,第二款产品已申报上市材料 [5] - 展出的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为“首展”产品,小巧设计可在30平米空间内集聚多种粒子整体放疗,于今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5] - 公司持续聚焦资源至高潜力管线,践行开放式研发模式,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开展创新研发项目孵化 [7] - 未来研发投入将持续加强肿瘤、非肿瘤以及抗体、小分子、细胞治疗等技术平台,满足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8] 财务状况与业务布局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速达18.09%,净利润同比增长25% [7] - 前三季度合计研发投入近4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费用10.13亿元,同比增长28.81% [7] - 业务涵盖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以及医疗健康服务三大板块,制药板块是收入体量最大的板块,创新药板块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 [7] 市场拓展与医保合作 - 公司推动多款前沿技术和创新药械产品加速落地中国,并将中国市场的创新成果反哺全球市场 [3] - 针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管理层指出其手术虽比传统手术贵,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目前正积极与医保和商保合作以降低患者负担 [8]
第八届进博会丨从一家企业展台看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的双向奔赴
新华网· 2025-11-09 20:09
公司创新战略与成果 - 公司展台展示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双向奔赴的生动图景,体现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相互成就、共生共荣[1] - 公司积极推动全球尖端技术在中国落地,以本土需求为创新指南[1] - 公司发挥全球产业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助力本土创新,并让中国创新造福全球[2] 核心产品与技术亮点 - 中国首展产品“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备受瞩目,于2025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1] - 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将传统治疗室面积从120平方米缩小到30平方米,高度从3层楼高降为1层楼高,可在医院现有空间安装[1] - 中国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累计治疗超1000位淋巴瘤患者、覆盖29个省区市190多家治疗中心、纳入超190款医保与商保[2]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从“设备引进”转型为构建“手术机器人生态圈”,进入中国以来累计培训1.5万余名医疗专业人士[2] 行业影响与协作模式 - 进博会不仅是“引进来”的全球贸易盛会,也是全球创新与本土创新双向奔赴的舞台[1] - 本土CAR-T产品的患者数据及实践成为公司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提升产品可及性的重要依据[2] - 本土医生的操作经验与临床方案通过全球协作网络反哺达芬奇机器人的全球技术升级[2] - 公司正加速构建以中国医患需求为核心,融合本土创新、系统培训、高品质服务与AI智造的手术机器人生态圈[2]
进博“流量”放大合作机遇
中国青年报· 2025-11-05 12:52
第八届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进博会于11月5日开幕 共有155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 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 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 规模再创新高[1] - 本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 新技术 新服务[2] 德国卡赫参展情况 - 公司连续8年参展 今年携六大全球首发首秀新品亮相技术装备展区[3] - 全球首发卡赫智能清洁管理系统Kleanc 深度集成物联网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三大核心模块构建智慧清洁生态[3] - 该系统可实现基于各种场景的定制方案 让各品类清洁机器人互联协同作业 提升清洁效率[3] - 通过进博会平台 公司不仅为新产品打开市场 更能与中国本土企业深度合作 开发更适合中国场景的机器人[3] - 自2018年参展以来 公司在江苏常熟设立中国总部 企业迈入发展快车道[4] - 第四届进博会首发的第三代AI智能清洁机器人 于次年入驻上海虹桥高铁站开展智能清洁作业[4] 可立克魔科技参展情况 - 公司连续3年进驻创新孵化专区 通过进博会收获众多医疗领域合作伙伴[5] - 第七届进博会后 公司在启迪之星孵化器展示瘫痪助行机器人 成功找到投资方和潜在客户[5] - 本届进博会全球首发家庭陪伴机器人ClickCopilot 利用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实现主动交互和主动监测功能[5] - 该机器人可观察环境空间和人物信息 主动寻找用户并发起会话 并提供情感陪伴[5] - 通过AI视觉和导航巡航技术 机器人可定时检测家庭环境 遇异常情况发起现场报警及远程子女联络[5] - 公司希望借助进博会吸引更多意向客户 助力银发经济发展[6] 复星医药参展情况 - 公司展台首展首秀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 该设备将质子/重离子系统整体占地面积缩小至一层楼高度[7] - 该革命性产品让患者采用自然坐姿 通过旋转患者而非射线束实施治疗 提供更具成本效益且节省空间的方案[7] - 连续8年参展 公司已推动6款创新产品落地[7] - 首届进博会亮相的奕凯达自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以来 已成功治疗超1000位淋巴瘤患者 首位患者已有超过7年生存期[7] 特斯拉参展情况 - 展区展示亚太首秀的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 采用视觉处理系统加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方案 无需激光雷达等昂贵硬件[8] - 针对92%出行场景为1-2人的需求 该车采用两座设计搭配超大后备箱 可满足打车场景及小型货运需求[8] - 流线型车身带来超低风阻 配合三电系统实现1度电能跑近10公里的超高能效 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量产[8] - 2025年2月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标志着在华业务步入新阶段[8] 碧迪医疗参展情况 - 展区全球首发 中国首发7款新品 覆盖静脉治疗 外科介入 肿瘤诊疗等多个细分领域[9] - M R I 4F Slim臂型植入式给药装置是全球最细导管 为适配中国人较细血管结构特殊研发定制 改善肿瘤患者长期输液体验[9] - 公司持续见证并参与进博会释放的展品变商品溢出效应 本届亮相多款产品即为转化成果[9] - 进博平台为医疗行业搭建连接全球首发与中国首用的桥梁[9] 马来西亚企业参展情况 - 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通过进博首秀 现已实现从果园直采 经冷链专线运抵上海 最快36小时通关进入国内超市货架[10] -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自首届进博会从未缺席 参展规模逐年扩大 过去7年有180多家企业参展 700多家企业参观[11] - 进博会成为马来西亚产品进入中国的重要平台 并可通过平台与全球产品形成互补[11] - 马来西亚慕骅有限公司通过进博会结识中国安检技术公司 合作开发AI智能检测技术用于评估榴莲质量 提升标准化和国际竞争力[11] - 该AI系统采用无损成像技术透视榴莲内部 精准识别虫洞与虫卵 并通过高精度扫描评估果肉分布 科学预测出肉率[11]
复星医药20251029
2025-10-30 09:56
公司概况与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为复星医药,核心业务包括制药、医学诊断与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1]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5%至25.23亿元[2][3]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5.73亿元,同比下降14.32%,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9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实现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11.28%,呈现逐季改善趋势[2][3] * 创新药许可(如XH004和FXS6,837项目)贡献了利润和现金流,是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2][3] 现金流与资产结构优化 * 公司高度重视现金流质量,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3.82亿元,同比增长13.23%[2][5] * 通过退出非战略、非核心资产,回笼资金近23亿元,提升了资产流动性[2][5] * 成功发行总规模10亿人民币、为期两年的全国首单医药行业中长期科技创新债券[8] 研发投入与创新进展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39.98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研发费用为27.3亿元,同比增长3.08%[2][6] *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显著增长,达10.13亿元,同比增长28.81%,其中创新药的研发费用增长超过30%[2][6] * 研发取得多项进展:汉素壮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期数据良好[14] 斯鲁利单抗胃癌围手术期适应症已达主要临床终点,若获突破性治疗认定最快有望2026年七八月获批[24] 核药平台在成都布局,管线梯度推进,包括双靶点Pizem等产品[27][28][29] * 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潜在业务发展品种包括三个处于临床一期的小分子药(靶点T1、P2K1、ARA、BDK)和22号产品,三季度确认对外许可收入超5亿元[18]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制药板块**: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主要受成熟药品集采影响,但影响正逐步减弱 创新药品收入超过67亿元,同比增长18.09%,收入占比提升至32.3%[3][7] 汉立康、奥康泽、沛津、怡心坦、倍稳等创新药品增长良好,其中部分产品1-9月增速超50%[7][10] 生物类似药汉曲优和斯鲁利单抗在国际市场注册取得进展,国内形成产品集群应对集采[12] * **医学诊断及医疗器械板块**:前三季度收入30.33亿元,同比略有减少 Breas呼吸机及直观复兴的装机量和手术例数保持增长,其中手术例数增速超20%[7][21] 达芬奇机器人2024年国内装机58台,2025年预计超此数,累计手术量已超80万例,国产化提升带动成本优势[21][22][23] * **医疗健康服务板块**:前三季度销售收入约55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主要因并表口径变化),剥离部分企业后,医疗服务及康复板块均实现增长,其中康复板块同比增长约36%[7][8][31] 第三季度盈利明显改善,归属复星利润减亏约40%[31] * **疫苗板块**:计划分拆控股子公司复星安特金至香港联交所上市 2025年预计全年收入规模超5亿元,已上市狂犬疫苗和流感疫苗,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处于研发阶段[15]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整体毛利率维持在48.2%,随着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呈积极向好趋势[2][8] * 销售费用率为21.3%,管理费用率为10.4%,处于合理水平,运营效率显著提高[8] * 1-9月生产成本下降约27%,订单回输及单采方面实现约40%的增长[13] * 通过提升集中能力和大规模生产生物类似药原液来降低成本并规模化生产[33]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 * 公司对全年业绩展望充满信心,预计创新产品收入将保持良好势头以完成明年股权激励目标,2025年创新药品市场保持同比25%增速[4][9][10]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北美、欧洲、日本、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增强全球临床、注册、商业化和制造能力[4][16][17] 例如斯鲁利单抗在北美完成桥接实验入组,欧洲4类单抗已获批,非洲青蒿琥酯系列覆盖40多国并计划在科特迪瓦建厂[17] * 国内集采应对:第十一批集采对公司仿制药板块整体利好,有七个产品参与[34] 对于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可能推迟至2026年),公司对可能进入目录的四个产品持乐观态度,认为具有成本优势[36] 未来发展战略 * 发展战略包括坚持创新驱动与深度国际化,拥抱AI技术,聚焦治疗领域(如血液瘤、实体瘤等),并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引进许可等多种模式打造开放式创新[37][38] * 在平台建设上,布局小分子、抗体、ADC及细胞治疗等领域,并全面提升运营效率,进行精细化的资源投入产出管理[38]
复星医药现金流压力下创新药豪赌 12.56亿元出售资产难填96亿元窟窿?
华夏时报· 2025-10-01 11:07
资产处置与交易结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2.56亿元 [2] - 交易采用复杂设计:先设立基金,再转让资产 复星医药产业作为有限合伙人现金出资5460万元,与弘毅天津、中汇人寿共同设立专项基金,持有9.98%财产份额,随后向该基金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及债权 [3] - 上海克隆核心资产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工业用地物业,宗地面积1万9944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5238.55平方米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目标为补充现金流,为创新药转型续航 [2] 财务状况与偿债压力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短期债务压力巨大,短期借款178.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7.84亿元,短期债务合计226.46亿元,远超货币资金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 [5] - 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为369.94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比达61%,长期债务占39%,资产负债率达到49.24% [7]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A股医药上市公司平均的40%,已接近50%的行业警戒线 [7] - 上半年财务费用达6.4亿元,占扣非净利润的三分之二,为公司上市以来半年度财务费用最大值 [5]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1.34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现金覆盖倍数仅约0.12倍,远低于安全水平 [8] 经营业绩与利润构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10] - 利润增长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收益,上半年通过出售资产获得94.91亿元资产处置收益,相比去年同期几乎翻倍 [12] - 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的扣非净利润为9.61亿元,同比下降23.39% [12] - 投资收益达8.2亿元,占净利润35%,主要来自减持联营企业股权,属于不可持续的短期收益 [12] 创新药业务表现 - 创新药营收增速低于行业头部水平,核心产品"汉斯状"(PD-1)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12亿元,同比增长15%;"奕凯达"(CAR-T)营收约3.5亿元,同比增长20% [13] - 对比同行,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增速为28%,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增速为22% [13] - 创新药营收占比约25%,低于恒瑞医药的35% [1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为12.8%,未达到专家认为创新药企合理负债区间(40%-50%)所需满足的"研发投入占比≥15%"标准 [9]
复星医药现金流压力下创新药豪赌,12.56亿元出售资产难填96亿元窟窿?
华夏时报· 2025-10-01 09:00
资产处置与交易结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2.56亿元[3] - 交易采用复杂设计,先设立专项基金,复星医药产业作为有限合伙人现金出资5460万元,持有9.98%财产份额,再向该基金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及债权[3] - 上海克隆核心资产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工业用地物业,宗地面积1万9944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5238.55平方米[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目标为补充现金流,为创新药转型续航[3] 财务状况与偿债压力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短期债务合计226.46亿元,远超货币资金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4] - 上半年财务费用达6.4亿元,占扣非净利润的三分之二,为公司上市以来半年度财务费用最大值[4] - 公司有息负债为369.94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比达61%,长期债务占39%[6]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49.24%,高于A股医药上市公司平均的40%[7]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1.34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现金覆盖倍数仅约0.12倍,远低于安全水平[8] 业绩表现与利润构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11] - 利润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收益,上半年通过出售资产获得94.91亿元资产处置收益,相比去年同期几乎翻倍[13] - 扣非净利润9.61亿元,同比下降23.39%,反映核心业务承压[14] - 投资收益达8.2亿元,占净利润35%,主要来自减持联营企业股权,属于不可持续的短期收益[14] 创新药业务表现 - 创新药“汉斯状”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12亿元,同比增长15%,“奕凯达”营收约3.5亿元,同比增长20%[14] - 创新药增速低于行业头部水平,如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增速为28%,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增速为22%[14] - 创新药营收占比约25%,低于恒瑞医药的35%[1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为12.8%,未达到专家认为创新药企合理的15%标准[9] 核心风险与挑战 - 公司负债情况呈现高杠杆、短债务特征,流动性压力较大,抗风险能力受到考验[8] - 高负债背景可能限制研发投入、制约市场拓展,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8] - 高毛利创新药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净利润增长仍依赖短期投资收益,利润结构难以支撑长期发展[15]
复星医药现金流压力下创新药豪赌,12.56亿元出售资产难填96亿元窟窿?|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30 13:21
资产处置与交易结构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2.56亿元 [2] - 交易采用先设立基金再转让资产的复杂设计,复星医药产业作为有限合伙人现金出资5460万元,与弘毅天津、中汇人寿共同设立专项基金,持有9.98%财产份额 [2] - 上海克隆核心资产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工业用地物业,宗地面积1万9944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5238.55平方米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目标为补充现金流,为创新药转型续航 [2] 财务状况与偿债压力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短期借款178.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7.84亿元,短期债务合计226.46亿元,远超货币资金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 [3] - 上半年财务费用达6.4亿元,占扣非净利润的三分之二,为公司上市以来半年度财务费用最大值 [3] - 公司有息负债为369.94亿元,其中短期债务占比达61%(178.62亿元+47.84亿元),长期债务占39%(110.95亿元+5.00亿元) [5]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49.24%,高于A股医药上市公司平均的40%,接近50%的行业警戒线 [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1.34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现金覆盖倍数仅约0.12倍,远低于安全水平 [7]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95.14亿元,同比下降4.63%;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9] - 利润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收益,上半年通过出售资产获得94.91亿元资产处置收益,相比去年同期几乎翻倍 [11] - 扣非净利润9.61亿元,同比下降23.39%,反映核心业务承压 [12] - 投资收益达8.2亿元,占净利润35%,主要来自减持联营企业股权,属于不可持续的短期收益 [12] 创新药业务分析 - 创新药产品“汉斯状”(PD-1)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12亿元,同比增长15%;“奕凯达”(CAR-T)营收约3.5亿元,同比增长20% [12] - 创新药增速低于行业头部水平,如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增速为28%,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增速为22% [12] - 创新药营收占比约25%,低于恒瑞医药的35% [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为12.8%,未达到专家认为创新药企应满足的“研发投入占比≥15%”标准 [8]
5款CAR-T产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专家评审 一针百万元的“抗癌神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3:36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创新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国家医保局将组织召开企业现场沟通会,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第8次目录调整,也是首次在基本医保目录之外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医保、商保“双目录”同时启动申报是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最大创新 [1] CAR-T产品评审结果 - 初审名单中入围的5款CAR-T产品均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进入今年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范围,为后续谈判及准入奠定基础 [1] - 5款CAR-T产品在专家评审中“全票通过” [1][2] - 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共有644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534个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形式审查,121个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 [2] - 通过商保创新药初审的5款CAR-T产品包括复星凯瑞的奕凯达、药明巨诺的倍诺达、科济药业的赛恺泽、驯鹿生物的福可苏以及合源生物的源瑞达 [2] 评审标准与企业观点 - 评审过程重点考量药物的创新程度、疗效确切性以及是否填补治疗空白等,对一类新药和具有显著临床改善效果的疗法给予倾斜 [2] - CAR-T企业普遍认为5款产品集体通过专家评审释放出积极信号,显示监管层在提高前沿疗法可及性上的决心 [1] - 企业对CAR-T产品纳入商保目录持审慎乐观态度,最终成功纳入取决于后续价格协商等因素 [1][6] 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影响 - 商保创新药目录填补“基本医保之外的创新药保障需求”,与基本医保、企业供给形成“需求—支付—供给”的闭环,实现多方平衡 [3] - 对于患者可及性,目录通过商业保险的补充支付可显著降低患者自付比例,使百万元级别的CAR-T治疗变得可及 [4] - 对于企业商业化,目录为创新药提供了医保之外的“第二通道”,减轻企业医保谈判中的价格压力,同时可通过商保覆盖扩大市场份额,激励持续创新 [4] - 目录有望推动药企与保险公司从单纯产品覆盖转向深度协同,探索按疗效付费、风险分担等机制,形成基本医保、商保和自付协同的可持续模式 [4] CAR-T疗法现状与支付格局 - CAR-T疗法作为高值创新疗法的代表,在国内临床实践中获得一定认可,但因其“一针百万元”的高昂定价始终未能进入基本医保目录 [2] - 为解决支付问题,CAR-T企业寄希望于商业健康险,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体、特病特药保险为补充、金融分期及各类救助方案为辅的多元支付格局 [3] - 复星凯瑞的奕凯达已于2021年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CAR-T产品,并在商保领域积累了成熟的落地经验 [2][5]
一周医药速览(09.15-09.19)
财经网· 2025-09-19 17:11
艾本那肽研发进展 - 常山药业正在进行艾本那肽减重临床试验前准备工作 部分药学数据可利用历史研究数据 [1] - 艾本那肽为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化学修饰艾塞那肽与重组人血白蛋白结合形成全新化合物 [1] - 减重适应症一期临床尚未入组 营销准备包括团队组建、知识培训及方案制定 [1] - 公司明确无艾本那肽口服制剂研发计划 [1] 创新药商业化进展 - 复星医药上半年创新药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占药品收入比重超30% [2] - 四款新获批创新药(复迈宁、复妥宁、斯鲁利单抗、万缇乐)已启动学术推广 正通过地方挂网和医院准入 预计未来数月按适应症陆续放量 [2] - 奕凯达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及国家医保目录形式审查公示阶段 公司将参与后续谈判评审 [2] - 创新药定价策略综合成本、药物经济性及市场因素 兼顾临床价值与可及性 [2] 国际化业务拓展 - 天坛生物设立国际合作部 实现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出口 持续推进国际认证注册 [3] - 康拓医疗美国子公司BIOPLATE本土化PEEK骨板生产线正式投产 2025年上半年同比大幅减亏 [4] - 康拓医疗已完成近40个国家地区市场准入 正推进"4D生物活性板"及PEEK固定系统在美国市场准入 [4] 研发管线布局 - 太龙药业改良型新药自主立项覆盖呼吸、消化、感染、肿瘤等疾病领域 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等项目 [5] - 恒瑞医药HRS-5635注射液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 该药为新一代肝靶向HBV的siRNA药物 [6][7] - 全球约2.57亿例HBV感染者 每年约88.7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 国内肝硬化和HCC患者中HBV感染占比分别达77%和84% [7]
2025年复星医药在忙些什么?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9-16 19:3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过资产出售、管理团队重组、产品出海和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密集动作 聚焦创新和加速全球化战略[2][4]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63%至195.14亿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3.39%至9.61亿元 核心业务承压[5][6] - 创新药业务逆势增长14% 收入突破43亿元 占制药板块比重提升至31%[5][7] - 公司通过非核心资产处置获得21.2亿元投资收益 推动净利润逆势增长38.96%至17.02亿元[5][6] - 公司设定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目标20% 创新药收入年均增速目标18%-20%[5][17] 财务表现 - 营收195.14亿元 同比下降4.63%[5][6] - 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5][6] - 扣非净利润9.61亿元 同比下滑23.39%[5][6] - 投资收益21.2亿元 主要来自出售和睦家等非核心资产[5][6] - 制药业务营收139.01亿元 同比下降5.29% 占总营收71.24%[7]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收35.92亿元 微降1.83%[7] - 医疗器械与诊断业务营收19.55亿元 同比下滑5.51%[7] 业务板块表现 - 创新药业务收入突破43亿元 同比增长14% 占制药板块比重提升至31%[5][7] - 汉利康、斯鲁利单抗、CAR-T产品奕凯达等核心品种持续放量[5][7] - 化学制药板块受集采影响显著 第十批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超60%[6] - 国际业务受地缘政治和运输限制影响 服务交付节奏受阻[6] - 复妥宁®(CDK4/6抑制剂)和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等新产品获批[8] 战略举措与组织变革 - 出售和睦家剩余权益及其他非核心资产 年内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4][11] - 4月高层换帅 选举陈玉卿出任董事长 关晓晖担任联席董事长[13][15] - 6月组建新经营管理团队 聘任刘毅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15] - 新团队覆盖技术研发、临床开发、国际BD及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15][16] - 8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设定2025-2027年业绩增长目标[5][17] 国际化与合作 - 上半年连续授权斯鲁利单抗等产品出海[2][4] - 2月将HLX15在美国及欧洲权益授予Dr. Reddy's 潜在交易总额1.316亿美元[12] - 4月授权Alvogen Korea在韩国商业化斯鲁利单抗 交易金额最高1450万美元[12] - 7月引进阿尔茨海默病在研药物AR1001 支付至多1.5亿元人民币[12] - 8月达成两项总金额超13亿美元的重磅国际合作[2][4] - 与美国Expedition Therapeutics合作 潜在总金额6.45亿美元[20] - 与英国Sitala Bio合作 交易总金额最高达6.7亿美元[20] 资本市场表现 - 近一年A股股价累计上涨45.84% 落后于医药行业指数91.94%的涨幅[9] - 近一年H股股价累计涨幅超141.61% 超越恒生医疗保健指数110.07%的涨幅[9] - A/H股溢价率从2025年1月2日的1.95倍回落至约1.22倍[9][10] - 摩根士丹利上调A股目标价至42元人民币 H股目标价至33港元[20] - 高盛将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8.62港元 A股目标价上调至29.03元人民币[21] - 截至9月15日 H股报收28.8港元 A股报收32.03元[21] 未来展望 - 公司坚持"4 IN战略"(创新、国际化、整合、智能化)不变[17] - 计划每年通过处置非核心资产实现约30亿元人民币非经常性收益[19] - 创新药增长动力来自适应症/地域扩展及授权交易合作收入[19] - PD-1新适应症结直肠癌及美国市场生物类似药获批将成为关键驱动因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