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楼机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好房子科技展 捕捉产业升级新增长点
新华财经· 2025-10-23 23:55
展览概况 - 好房子科技展将于11月7日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8号馆开展,主题为“科技赋能造好房子 产业升级促新发展” [1] - 展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联合20余个共建单位重点打造,旨在展示、宣传、推广好房子的理念、技术、产品和模式 [2] 展览核心维度与展区设置 - 展览围绕“什么是好房子、怎么建设好房子、科技驱动产业发展”三大维度展开 [1] - 展览共设置样板房、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材料、好服务、智能建造、大国重器、未来科技、住宅公园等10大展区 [1] 好房子样板展示 - 展览展出商品房好房子、保障房好房子、老旧住宅改造等三大类共18个好房子样板 [1] - 户外住宅公园展区正在打造能源低碳建筑、工业化建造模块建筑、全龄友好建筑等3类9个好房子样板房 [2] - 样板房旨在展示适配不同人群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 [1][2] 系统性建设方案 - “五好展区”系统展示如何打造好房子,涵盖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五大维度 [1] - 该展区目标是实现群众“所想即可见,所见即可得”的好房子建设愿景 [1] 科技驱动与产业应用 - 智能建造、大国重器、未来科技展区将展示盾构机、造楼机等重器实力 [1] - 展览将呈现全屋智能、数字家庭、新能源等新科技新产品在住宅领域的应用,彰显“中国建造”的科技力量 [1]
建筑产业规模屡创新高
经济日报· 2025-10-21 08:06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中国建造"的力量载体。"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 持续深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5年来,我国建 筑产业规模屡创新高,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7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6.3万亿元,增长24%。 倪虹表示,我国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新型 建造方式,推广应用先进成套技术体系和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培育绿色建筑经济增长点,优化建 筑市场环境,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为全社会提 供高质量建筑产品。 5年来,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走出去"步伐加快,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 重大工程,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一批大国重器,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批"一带一路"标志 性成果,赢得世界瞩目和赞誉。 建筑业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李晓龙介绍,2021年至2024年,建筑业累 计完成154亿平方米建筑、7.9万公里市政道路、342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1.6万公里铁路、约29万公里 公路以及各类水利、机场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二十四万多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6 08:01
住房条件改善 - 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4] -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 [4] 城市人居环境提升 - 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4] - 在改造中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4] - 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 [4]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4] 建筑业发展 - 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 [4] - 建筑业现代化程度提升,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重大工程赢得世界瞩目 [4] - 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成果 [4] 城市更新行动成效 - 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230多万套 [6] - 启动城市危旧房改造17.5万套(间) [6] - 改造老旧街区6500多个、老旧厂区700多个 [6] - 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6] “好房子”建设标准 - 《住宅项目规范》已于今年5月1日实施,新标准有14项提升,如楼层高从不低于2.8米提高到不低于3米,4层以上楼栋需加装电梯 [9] - 楼板隔音要求降低10个分贝 [9] - 推动研发新型建材,研究绿色建材、智慧安防、全屋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9] - 形成涵盖"6633"问题(如不霉、不堵、不漏、六防、三省、三要)的操作手册,包含16类、262项要点 [9]
非凡“十四五”丨从这四个关键词,看百姓“安居”成绩单!
新华社· 2025-10-11 19:55
住房与保障房建设 - 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2] - 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 [2] - 住房保障项目惠及群众超过3000万人 [2] 城市更新与人居环境 - 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3] - 在改造中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 [3] - 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 [3] - 新增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3]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3] 建筑业发展 - 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 [5] - 完成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工程 [5] - 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大国重器取得突破 [5] - 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赢得世界瞩目 [5] 行业改革与创新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6] - 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 [6] - 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 [6] - 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 [6]
非凡“十四五”| 从这四个关键词,看百姓“安居”成绩单!
新华社· 2025-10-11 19:30
城市人居环境改善 - 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2] - 在改造中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新增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2] - 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 [2]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2] 建筑业发展与成就 - 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 [5] - 完成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工程 [5] - 应用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一批大国重器 [5] - 建成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赢得世界瞩目 [5] 住房与房地产领域改革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7] - 深化住房和房地产领域改革 [7] 城市建设与管理改革 - 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 [7] - 深化城市建设领域改革 [7] 建筑行业技术升级 - 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 [7] - 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 [7] - 深化建筑领域改革 [7]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从这四个关键词,看百姓“安居”成绩单!
新华社· 2025-10-11 17:28
行业整体成就与方向 - 住建系统在"十四五"期间以改善、提升、加快、深化为关键词,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 [1] - 建筑业2024年总产值达到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 [4] - 行业深化住房和房地产、城市建设、建筑领域三大改革 [6] 城市更新与人居环境改善 - 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2] - 在改造中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新增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2] - 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 [2] -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2] 重大工程与技术突破 - 建成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工程 [4] - 发展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一批大国重器 [4] - 完成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批"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4] 行业改革与转型升级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6] - 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 [6] - 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 [6]
新科技打造建设“利器” “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产业转型新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09-13 10:11
智能建造技术展示 -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第二代装配式造楼机 集成施工装备及建筑机器人 实现数据驱动作业 共用支点同步顶升 覆盖4.5层高度 承载力达数千吨 抗14级飓风 施工速度达三天一个结构层[2] - 展示多类智能建造装备 包括墙体智能开槽机器人 智能振捣机器人 布料机器人 巡检机器人 实现建筑施工全面智能化升级[1] - 北京建工推出工程建造机器人6S店模式 提供买卖租赁定制培训一站式服务 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误差控制0.1毫米内 3D打印设备72小时完成异形构件制作[3] 数字技术应用 - 慧筑云平台展示智慧看板系统 包含经营劳务材料机械设备质量安全监控检测区域 支持数据穿透寻源 实现可交互可追溯的经营分析[3] - 应急抢险指挥方舱通过检测预警系统联动无人机通讯卫星 构建从风险识别到处置闭环的一体化防控体系[1] -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建筑场景 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为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实现节能减排和精细化管理[1] 行业生态发展 - 北京市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着力构建政策产业体系 引导智能建造企业集聚发展 涌现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业态[4] - 北京建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打造政研学企用生态链 通过6S店模式推广智能装备 预计有效降低首都重点项目用工成本[3] -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系列智能建造技术 包括桥梁造桥机住宅造楼机智能造井机磁力缓降安全逃生装置等黑科技[2]
陕西建筑业加速“智”变
陕西日报· 2025-09-12 08:37
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展 - 机器人施工效率提升2倍至3倍 人工成本节约60%以上[1] - AI安全隐患识别系统使隐患识别效率提高50% 事故率降低20%[4] - 空腔墙技术应用节约总成本119.13万元 免去钢筋绑扎环节[2] 装配式建筑技术突破 - 竖向构件核心技术实现工厂化预制 避免天气因素影响作业效率[2] - 装配式混凝土生产基地年产能40余万立方米 钢结构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吨[3] - 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等14项国家专利申报 取得国家级BIM成果4项[5] 数字化技术应用成果 - BIM+GIS技术搭建云平台实现施工状态可视化预演 规避设计问题[4] - 智慧工地应用造楼机/无人塔吊等设备 提升施工效率与检测精度[4] - 17项智能建造技术列入省级重大专项 给予科研资金奖补[5] 典型项目实践成效 -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后接待观众41万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4] - 西咸新区十里雅望小区项目采用空腔墙技术 3栋住宅楼主体封顶[2] - 榆林棚改项目综合运用AI识别与机器人技术 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