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电容器
搜索文档
风华高科(000636):风华铸器,高科赋能
中邮证券· 2025-11-19 13: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长稳健,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回暖,显示经营韧性 [4] - 公司核心电子元件矩阵协同发力,产品线完整,应用领域广泛 [5] - 公司持续强化研发,在高端产品及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多项突破,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6] -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营收与净利润将保持增长态势 [7][10]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为17.34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201亿元 [3] - 总股本为11.57亿股,资产负债率为23.9%,市盈率为59.79 [3] - 52周内最高价为18.19元,最低价为12.37元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同比增长15.00%,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减少13.95%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13.15%,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5.82% [4]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亿元/67亿元/75亿元 [7][10]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亿元/5.17亿元/6.77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8.13%/41.85%/30.76% [7][10]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32元/0.45元/0.58元 [10] 业务与研发进展 - 主营产品为MLCC、片式电阻器、电感器等电子元件,应用于汽车、通讯、新能源、AI算力等多个领域 [5] - 2025年上半年突破多项高端产品技术,6款高端车规MLCC产品完成客户认证,多款电感产品推进量产 [6] - 精密厚膜电阻研发成功打破垄断,车规高压电阻成功导入新能源车供应链 [6] - 在关键材料方面取得突破,9款材料性能指标优于进口材料 [6]
艾华集团: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的产品为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电极箔、金属化膜,暂未有MLCC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8:39
公司产品与业务范围 -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电极箔、金属化膜产品 [1] - 公司暂未生产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 [1] 公司研发与技术进展 - 公司正高效推进现有市场产品的迭代研发工作 [1] - 公司扎实开展了各类前瞻技术的预研工作 [1]
海星股份:公司主营产品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21:42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产品为电极箔 [1] - 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 [1] 产品应用领域 - 电极箔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1] - 电极箔可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1] - 电极箔可应用于AI服务器领域 [1]
海星股份(603115.SH):主营产品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
格隆汇· 2025-10-31 18:10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产品为电极箔 [1] - 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 [1] 产品应用领域 - 电极箔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1] - 电极箔可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1] - 电极箔可应用于AI服务器领域 [1]
艾华集团:目前主要生产的产品为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18:13
公司主要产品 -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铝电解电容器 [1] -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薄膜电容器 [1] -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电极箔 [1] - 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金属化膜 [1]
扬帆向海启新程——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南通实践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8:18
交通与区位优势 - 南通从“交通末梢”跃升为“区域枢纽”,加速形成“八龙过江”格局 [2] - 海太长江隧道全长39.07公里,是国内在建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2025年9月右线掘进已超1600米 [2] - 过江通道建设提速,未来南通到上海通勤时间将缩短至45分钟以内 [2] - 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中唯一位于长江北岸的城市,区位优势显著 [4] 产业协同与跨江融合 - “总部在上海、苏南,基地在南通”的产业协作模式已成常态 [4] - 全市50%以上企业与上海、苏南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5] - 近三年招引来自上海和苏南的规上制造业企业超450家 [5] - 2025年9月,南通与上海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4] 海洋经济发展 - 南通拥有276公里海岸线、8949平方公里海域,2024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606亿元,占江苏省1/4份额 [7] - 目标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涉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7] - 在库推进的涉海重点产业项目达125个,总投资逾2400亿元 [9] - 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总投资将达千亿级,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化工项目 [9]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实力 - 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1.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1.8% [10] - 船舶海工和高端纺织已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船舶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 [9][10] - 预计2025年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将达2200亿元 [9] - 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75家(另有57家进入公示名单) [10]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全市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63万个,覆盖企业超6400家,2025年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12]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例如京源环保推出水务行业垂直大模型,州际数码将印染新品研发周期从30天压缩至2天 [13] - 全市校地共建大院大所达到40家,首个大科学装置——极地与极端环境模拟设施预研项目正式落地 [15] - 全市7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建立了协同创新合作关系 [15] 金融支持与企业培育 - 已形成1200亿元规模的政府投资基金集群,累计招引、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600个 [16] - 对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顶尖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 [16] - 截至2025年7月,南通市共有上市公司5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近八成归属于六大千亿级重点产业集群 [17] - 近三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62家,年均增长654家,拥有知识产权的泛科技型企业突破11000家 [17] 未来产业布局 - 明确重点布局未来空天、未来海洋、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通信、未来健康六大方向 [11] - 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30家,航天宏图的无人机年产能达500架 [11] - 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深远海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悄然崛起 [9]
扬帆向海启新程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0
文章核心观点 - 南通市凭借交通格局重塑、跨江融合与向海发展战略,经济能级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跃居全国万亿城市第18位 [1] - 通过构建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及推动产业智改数转,区域经济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5][6][7][8] - 以构建区域创新生态、引金融活水、梯度培育企业为抓手,系统破解人才与科创短板,培育新质生产力 [9][10][11][12][13] 交通枢纽建设 - 海太长江隧道右线施工超1600米,该通道全长39.07公里,为国内在建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2] - 南通加速形成"八龙过江"格局,苏通第二过江通道于2025年启动建设,未来南通至上海通勤时间将缩短至45分钟以内 [2] - 跨江通道建设推动南通从"交通末梢"跃升为"区域枢纽",实现与上海、苏南的交通同城化 [2] 跨江融合与产业协同 - 全市50%以上企业与上海、苏南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近三年招引来自上海和苏南的规上制造业企业超450家 [4] - "总部在上海、苏南,基地在南通"的产业协作模式成常态,如霖鼎光学通过上海"飞地孵化器"实现"上海孵化、南通转化" [3] - 2025年9月南通与上海长兴岛、崇明区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深度互联 [3] 向海经济发展战略 - 南通拥有海岸线276公里、海域面积8949平方公里,2024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606亿元,占江苏省1/4份额 [4][5] - 目标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涉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在库推进涉海重点产业项目125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 [5][6] - 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占全国1/4,预计2025年产值达2200亿元;正打造海洋装备之都、先进材料蓝海、新型能源绿岛三大地标产业 [6] 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 - 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2024年产值突破1.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81.8% [7] - 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75家(另有57家进入公示名单) [7] - 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63万个,覆盖企业超6400家,2025年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8]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建有40家校地共建大院大所,包括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首个大科学装置"极地与极端环境模拟设施"预研项目落地 [10] - 70%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80%高校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关系,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等平台落户 [11] - 形成1200亿元规模政府投资基金集群,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600个,培育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40余家 [11][12] 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 近三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62家,年均增长654家;拥有知识产权的泛科技型企业突破11000家 [13] - 构建五级梯次培育体系,2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4家上榜省独角兽企业 [13] - 2024年新增两家百亿级企业,6家评为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加速形成"千亿引领、百亿撑腰"企业矩阵 [13]
江海股份(002484) - 002484江海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7
2025-09-17 15:44
铝电解电容器 - AI服务器功率增大带动铝电解电容器应用数量增加 [2] - 化成箔配套绿电后有望进一步降低电费成本 [2] - MLPC技术突破并在AI服务器领域获得订单 预期发展良好 [3] 薄膜电容器 - 薄膜电容器业务表现略低于预期 [3] - 车载用薄膜电容器将继续扩产 [3] 超级电容器 - 在AI服务器领域提供EDLC和LIC双配套方案 [3] - 与生产商开展技术方案探讨 具备产能大、扩产周期短、成本低优势 [3]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三表、风电变桨、智能电网改造、轨道交通、油改电项目、港口机械 [3] 投资者关系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6日15:00-16:30 [2] - 参与机构包括国海证券、华福证券、天风证券等25家机构 [2] - 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长陈卫东、副总裁兼董秘王汉明及证券事务代表潘培培 [2]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一举突破10日线,大盘选择向上
长沙晚报· 2025-09-11 21:1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 沪指涨1.65%收报3875.31点 深证成指涨3.36%收报12979.89点 创业板指涨5.15%收报3053.75点[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4377亿元 较前日大幅放量4596亿元[1] - 上涨股票4221只 涨停94只 下跌股票1047只 跌停6只[1] 行业板块 - 电子元件 半导体 通信设备 电子化学品 证券 消费电子 电源设备 软件开发板块涨幅居前[1] - 贵金属与珠宝首饰板块逆市走弱[1] - 医药板块跌幅靠前 CXO概念 减肥药 创新药领跌[2] 科技股驱动因素 - 科创50指数大涨超5% 创业板指突破3000点创近3年新高[2] - 甲骨文第一财季未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同比增359%[2] - 甲骨文预期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达180亿美元 同比增77%[2] - AI概念股集体走强 算力与CPO板块表现突出[2] 技术指标 - 沪指突破10日线压制 需连续两日站稳确认有效突破[3] - 市场经过5个交易日震荡后选择向上突破[3] 个股案例 - 湘股147只中117只上涨 9只涨幅超5%[4] - 艾华集团涨9.99% 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增41.56%[4] - 公司铝电解电容产品应用于5G通信 AI 服务器 数据中心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4]
速递丨字节核心算力供应商秦淮数据300亿卖身东阳光,贝恩投资两年净赚70亿
搜狐财经· 2025-09-11 10:14
交易概述 - 贝恩资本同意将其在中国的数据中心资产(WinTrix DC Group,前身为秦淮数据集团)出售给深圳东阳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财团,交易金额约40亿美元 [1] - 深圳东阳光为上交所上市公司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的母公司,财团成员包括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1] - 东阳光及其关联方将分别注资35亿元人民币和40亿元人民币进入合资企业以完成收购,东阳光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约46.7% [2] 资产价值与竞争背景 - 秦淮数据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具备规模和技术能力,其资产吸引多方资本竞逐,竞购方包括润泽、游族网络等背景各异的公司 [1][2] - 资产布局覆盖北京、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至2022年来自字节跳动的营收占比分别高达81.7%、83.2%和86.3% [1] - 数据中心资产因AI爆发成为资本追逐的"算力基建",从冷门基础设施转变为最具吸引力的战略资源 [1][3] 行业趋势与资本动向 - 人工智能训练与应用对算力需求骤增,数据中心被重新定义为AI时代最关键的战略资源 [1][3] - 全球科技巨头加码AI基础设施,Meta已斥资143亿美元,亚马逊、微软与谷歌同样在强化数据中心和与AI初创的合作 [3] - 数据中心资产兼具硬件制造业下游需求、互联网与AI产业算力支撑及地方政府数字经济升级的多重吸引力 [2]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东阳光主营产品包括铝电解电容器和电极箔,被广泛应用于AI系统和数据中心计算机,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3%,公司市值约102亿美元 [2] - 贝恩资本于2023年3月以32亿美元完成秦淮数据私有化,此次高位出售兑现投资回报并回避中美科技脱钩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