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糕
icon
搜索文档
从“活化石”到“金钥匙” 广东古树名木激活绿美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4:41
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 广东现有古树名木超过8.5万株 [1] - 全省已累计建成210个古树公园 [3] - 全省已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06个 [8] 古树公园与生态文旅发展 - 韶关市仁化县累计建成13个绿美古树公园 [3] - 古树公园集古树保护、文化体验、休息游憩、自然教育功能于一体 [2] - 古树公园完善森林步道、休憩平台、解说系统等设施,推动生态资源向富民资产转化 [3] -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百年榕树群全年吸引游客量超过35万人次 [8] 古树经济产业链延伸 - 广州邓山村通过1800多棵乌榄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全链条,每年带来500多万元经济收益 [4] - 茂名高州根子镇依托千年荔枝古树群,每年吸引近100万人次游客,带动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销售 [6] - 行业探索出生态+产业+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保护—开发—增值的绿色闭环 [1][6] 古树名木IP与场景再造 - 清远市阳山县以唐代韩愈栽下的木樨古树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廊道,串联文旅节点 [6] -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以巴金《鸟的天堂》为文化IP内核,发展生态摄影与自然教育 [8] - 古树名木IP通过情感共鸣+场景再造重构文旅吸引力 [6]
广东创新古树保护利用 激活绿美经济新引擎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20:33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创新探索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模式 通过创新机制、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等路径 形成“生态+产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使古树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和绿美经济的增长引擎 [3][4][5] 古树资源与保护利用概况 - 广东现有古树名木资源总量为8.5万余株 [3] - 全省已累计建成210个古树公园 并建成106个绿美古树乡村 [16][44] - 保护利用模式旨在实现生态资源向富民资产的转化 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5][16][31] 古树公园驱动生态文旅发展 - 古树公园集古树保护、文化体验、休息游憩、自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8][9] - 以韶关市仁化县为例 该县累计建成13个绿美古树公园 其中大井村爱情主题公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10][11] - 古树公园催热当地乡村旅游 带动民宿产业兴起 形成“护树增收”的良性循环 [11][18] 古树经济与产业链延伸 - 古树经济正从单一资源依赖转向全链条开发 衍生品开发成为新增长引擎 [29][30] - 广州邓山村依托1800多棵乌榄古树 通过合作社统一经营 推出文化节和文创产品 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全链条 每年带来500多万元经济收益 [23][24][25] - 茂名根子镇依托千年荔枝古树群 串联文旅场景 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 并开发深加工产品 实现鲜果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25][26][27] 古树文化IP价值挖掘 - 古树名木作为文化图腾 通过“情感共鸣+场景再造”重构文旅吸引力 [34] - 清远阳山县以韩愈栽种的木樨古树为核心 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廊道 吸引文化研学游客 [35][36] - 江门小鸟天堂以巴金《鸟的天堂》为文化IP内核 发展生态摄影与自然教育 全年吸引游客量超35万人次 [37][38][39]
请别做“老登品牌”
36氪· 2025-09-24 12:0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提出“老登品牌”概念,指代那些因傲慢、说教、与年轻消费者脱节而面临困境的企业 [1] - 这些品牌的溃败本质是品牌经营逻辑从单向控制转向平等共创的必然结果 [28] - 品牌需从心态、沟通、行为上全面转变,以服务者姿态与用户共建价值 [28] “老登品牌”特点 - 具有“爹味”说教特质,企业家以行业权威自居,对消费者进行单向输出而非平等对话 [4] - 决策高度集中,强权式创始人易形成“一言堂”,导致企业风险极高 [6] - 依赖传统媒体推广逻辑,未能适应买方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新环境 [7] - 与新生代消费趋势脱节,决策层缺乏年轻血液,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 [10] - 本质是对消费者的傲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极为危险 [11] 品牌“去登味”策略 - 秉持用户主权,树立服务心态,以利他和真诚行动尊重消费者,例如胖东来的服务案例 [12][13][15] - 追求价值透明,积极真诚地公开产品信息以建立信任,例如特斯拉公布成本表,反之钟薛高因高价不解释导致口碑崩盘 [16][21] - 使用用户语言进行有网感的沟通,在社交媒体平台互动,并通过让用户参与决策来建立归属感 [23] - 决策去中心化,坦诚接受批评并解决问题,例如巴奴火锅在负面事件中快速回应和赔偿的危机处理方式 [24][27]
冰淇淋产业向“休闲食品+健康零食”复合赛道升级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 预计2030年增长至2334亿元 [1] - 2015-2024年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7年突破2000亿元关口 [3] - 人均消费量从2017年起逐年上升 2024年达3.3千克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8千克 [2] 区域市场与企业分布特征 - 全国现存41203家冰淇淋企业 集中分布于华东(7401家)、华南(6646家)、东北(6298家)和西南(6248家)地区 [3] - 不同地区形成特色消费结构 企业需精准把握区域消费特征 [3] 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演变 - 超六成消费者选择冰淇淋因价格合理和品牌知名度 四成因包装吸引人和口味好 [4] - 行业从传统消暑冷饮向休闲食品+健康零食复合赛道升级 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需求凸显 [5] - 抖音关联词显示市场分层趋势:高端现制(野人先生/阿诺) 平价刚需(麦当劳) 创新焦点(草莓口味/蛋糕形态) [4] 品牌竞争格局 - 头部品牌哈根达斯/雀巢/蒙牛凭借高认知驱动高购买 [4] - 腰部品牌八喜/巧乐兹/梦龙存在认知与购买度断层 [4] - 小众品牌需突破认知圈层强化特色 [4] 渠道分布与创新方向 - 线下渠道占比74.6% 其中连锁超市(43.1%)和便利店(37.3%)占主导 [5] - 企业需强化线下精细运营 拓展数字化销售渠道推动去季节化转型 [5] - 可通过产品功能场景创新提升消费潜力 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1][2]
钟薛高被申请破产将开庭,创始人曾回应雪糕“烧不化”
齐鲁晚报· 2025-09-02 10:47
公司运营状况 - 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破产清算案件 将于11月5日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1] - 该破产清算案件的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 [1] 公司历史事件与回应 - 钟薛高创始人曾就“雪糕火烧不化”事件进行公开回应 [3] - 创始人解释被烧雪糕含有40%至近50%的干物质 干物质含量高导致其不易融化 [6] - 创始人强调干物质代表雪糕的真材实料 [6]
2025夏季雪糕/冰淇淋发展趋势及竞争观察
36氪· 2025-08-26 10:24
市场发展概况 - 2023至2025年观察期(5-7月)雪糕/冰淇淋类目销售额指数从100降至86.67,销售量指数从100降至94.18,市场呈现收缩态势 [4] - 类目价格水平自2024年9月起持续同比正增长,价格指数超过100,显著强于乳制品及食品大类整体表现 [6] - 集团CR10市场份额从66.5%微降至65.5%,品牌CR10稳定在48.6%-48.9%,集中度保持高位且格局稳定 [9] 产品结构与价格趋势 - 非组合装产品占据95%销售额主导地位,组合装占比不足5%且波动极小 [13] - 非组合装每百克均价从3.75元降至3.35元,件均价从2.9元降至2.55元,价格持续下行但降幅收窄 [19] - 组合装件均规格波动明显,2025年升至369克,或为提升性价比策略 [17] 价格带分化与供给变化 - 非组合装0-1元价格带销售额占比从7.67%升至9.60%,12元以上高端价格带持续收缩 [23][24] - 低价段SKU数量显著增长:0-1元从2071个增至3190个,1-2元从1260个增至1778个,供给向性价比产品倾斜 [26] - 新品SKU数量从309个降至225个,但呈现两极分化:0-1元低价带新品增至75个,12元以上高端带新品增至38个 [33][35] 头部竞争格局 - 伊利集团市场份额升至约33%,销售额同比降幅为CR10中最小,领先优势扩大 [38] - CR10品牌均属CR3集团,巧乐兹以14%份额居首但增速为负,伊利品牌及冰工厂实现正增长 [41] - 外资集团(梦龙、雀巢)铺市率连续三年下滑,本土品牌伊利牧场铺市率从85%提升至90% [45][46][48] 均价策略与跨界动态 - 梦龙集团每百克均价降至8元区间,雀巢反向上涨;中腰部集团均价稳定在3.5-4.5元 [56] - 飞鹤、认养一头牛、洽洽等乳制品及零食集团跨界推出雪糕产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63] - 跨界集团原类目如果冻、乳饮料等销售额同比下滑超10%,转型需求迫切 [64]
信息服务台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14
冷冻饮品行业标准与营养特性 - 冷冻饮品包括冰淇淋、雪糕和冰棍三类 国家标准要求冰淇淋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2%且脂肪含量不低于5% 雪糕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4%且脂肪含量不低于1% 冰淇淋和雪糕营养价值高于冰棍[1] 冷冻饮品选购注意事项 - 需关注反式脂肪酸含量 配料中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或植脂末表明添加氢化植物油 不完全氢化会产生代谢时间更久的反式脂肪酸[2] - 销售陈列柜温度需低于零下15摄氏度 避免微生物繁殖风险 包装应完好无破损漏气 禁止购买反复融冻导致变形或夹心外流的产品[2] - 可选择添加胡萝卜素或姜黄素等植物提取天然色素的产品 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可安全食用[1] 产品储存与质量管控 - 低温储存是保障冷冻饮品质量的核心要素 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产品变质及食品安全隐患[2] - 包装完整性是消费者现场鉴别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破损产品存在污染风险[2]
广东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 罚没176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4:31
专项整治行动概况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 累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656起 罚没金额达1760万元 [1][3] - 专项整治行动取缔无证生产经营商家48家 联合公安机关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个 34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 [3] 监管措施与活动 - 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农村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投票选定农贸市场及小食杂店为重点场所 对辣条、蜜饯凉果、雪糕等票选集中品类抽样18批次 [3] - 采取"主动监测识别风险、专项治理、强化风险交流"三主动模式 严查"两超一非"、侵权假冒、虚假宣传及"三无""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 [3] 后续行动方向 - 监管部门将继续深化专项整治 着力破除行业潜规则 持续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3]
百果园,站在钟薛高的悬崖边
36氪· 2025-08-17 09:11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引发舆论危机,公司面临品牌信任危机和业绩下滑的双重挑战 [1][2][4]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但品控问题频发,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股价下跌6.86%,市值缩水至26.17亿港元,较上市高点蒸发超70% [6][7]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净利润由盈转亏达3.86亿元,毛利率从11.5%降至7.4% [9][10] - 加盟店收入从85亿元减少至74亿元,门店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 [10] - 付费会员数同比下降27.1%至85万,尽管总会员数增长8.1%至9074万 [10] 行业环境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至3.1%,可选消费增速回落明显 [9] - 社区团购、生鲜电商以价格优势挤压传统零售空间,"消费降级"成为主流趋势 [2][9] - 即时零售平台通过"次日达""小时达"服务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9]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构建了全球直采基地、"四度一味一安全"量化维度等品质管控体系,但执行层面存在系统性漏洞 [8][6] - 多次被曝光质量问题:杭州团购券事件、农药超标处罚、3·15晚会曝光使用腐烂水果 [6] -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3000条,超半数涉及质量问题 [13] 战略与挑战 - 董事长提出十年千亿营收目标,但当年即遭遇重大挫折 [11] - 高端水果战略在成本攀升与消费降级双重挤压下难以为继 [12] - 加盟模式下的品控难题和高昂定价与大众消费趋势脱节 [16] 类比案例 - 钟薛高因类似"教育消费者"言论和高端定位失败而破产,未履行金额超2572万元 [13][15] - 两家公司共同点:创始人傲慢言论、高端定位与实际品质脱节、消费者信任崩塌 [13][16]
浙产消暑品海外走俏 5-7月出口劲增三成
每日商报· 2025-08-15 06:22
行业出口表现 - 浙江省消暑产品5-7月出口额达1.2亿元 同比增长30% [1][2] - 产品覆盖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亚、东南亚及欧洲市场 [1][2] - 啤酒类产品出口量实现约20%增长 [2] 企业生产与创新 - 浙江天鹰聚能食品冰淇淋年出口量超1万箱 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精准配比与机械臂作业 [1] - 杭州千岛湖啤酒新增白啤等特色产品 通过智能化灌装产线提升产能 [2] - 企业根据海外客户需求优化产品标识 如醒目保质期提醒等个性化设计 [2] 政策支持与通关效率 - 钱江海关提供针对性出口标准指导 解决不同市场准入差异问题 [1] - 推行"提前申报""即报即验"便利措施 缩短通关时间以抢抓订单 [2] - 海关专家团队协助企业优化标签内容布局 确保符合出口市场管理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