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跑D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前九个月交付近40万辆 创始人多次增持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06:19
管理层增持股份 - 公司股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近期合计购买324.35万股公司H股,平均价格为每股63.19港元,增持金额约为2.05亿港元 [2] - 管理层承诺未来10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或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并自2024年8月起多次增持,期间合计增持金额约8.5亿港元 [3] - 管理层增持行为被视为对公司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旨在增强市场信心 [2] 公司经营业绩 - 公司9月交付量达6.67万辆,同比增长超97%,创下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纪录,且实现连续9个月环比增长 [4] - 2025年前9个月,公司累计交付39.6万辆,同比增幅达129%,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9.1%,交付量稳居造车新势力榜首 [4] - 公司第100万辆整车已于9月25日正式下线,市场认可度形成规模效应 [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产品线覆盖A至D四大系列,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及纯电、增程两种动力形式,聚焦10万元至25万元主流家用车市场 [4] - 公司发布旗舰D平台与首款车型D19,标志着其技术体系与产品布局迈入新阶段,已构建完善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4] - D系列车型的推出有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预计A和D系列车型月销量合计可能达到3万辆,四个系列齐备后将具备冲击年销百万目标的体系能力 [5]
零跑汽车创始人14个月三度增持,前9个月交付近40万辆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20:04
公司管理层增持股份 - 零跑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近期购买324.35万股公司H股,平均价格约63.19港元,增持金额约2.05亿港元 [1] - 自2024年8月以来,朱江明及傅利泉在14个月内进行第三轮增持,累计增持金额合计约8.5亿港元 [2] - 2023年10月,朱江明及傅利泉等一致行动人承诺未来10年内不减持其持有的零跑汽车股份 [2] - 2025年8月,长安汽车19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股份 [1] - 2024年至今,吉利汽车、小鹏汽车和广汽集团等多家上市车企创始人、大股东及高管亦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 [1] 公司经营业绩与交付量 - 零跑汽车2025年9月交付量达6.67万辆,同比增长超97%,创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纪录,并连续9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3] - 2025年前9个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39.6万辆,同比增长129%,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9.1% [3] - 公司交付量稳居造车新势力榜首,高于小鹏汽车的31.3万辆和理想汽车的29.7万辆 [3] - 2025年9月,零跑汽车第100万台整车正式下线 [3] 产品布局与技术发展 - 零跑汽车产品线覆盖A至D四大系列,涵盖轿车、SUV、MPV等车型及纯电、增程两种动力形式,聚焦10万元至25万元主流家用车市场 [3] - 2025年10月,公司发布旗舰D平台与首款车型D19,标志着其技术体系与产品布局进入新阶段 [3] - D系列车型的推出有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售价更高的D19被认为可改善毛利率 [3] - 公司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当A、B、C、D四个系列车型齐备后,零跑汽车将具备冲击年销百万目标的能力 [4][5] - 公司预计A系列和D系列车型合计月销量可能达到3万辆 [4] 行业趋势与市场信心 - 行业处于激烈变革期,多家上市车企管理层增持股份旨在向市场传递信心 [1] - 管理层用自有资金增持直接体现其对公司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尤其是在公司业绩或股价承压时期 [1] - 增持往往伴随着企业在经营或技术上的积极进展,例如零跑汽车交付量稳健并发布新技术平台 [1]
造车十年 零跑汽车想要撕掉“廉价”标签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1:25
公司产品战略升级 - 公司推出定位最高的D系列首款旗舰车型D19,是一款全尺寸六座SUV,车身长度超5.2米,宽度近2米,轴距超3.1米 [2] - D19售价将达到30万元级别,相较于C系列15万至20万元的售价有显著提升,公司旨在实现“豪华普惠”,即“30万元的价格,百万级的享受” [2] - 公司早期以售价10万元以下的T03小型车立足,产品线逐步拓展至C系列和B系列,但价格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内,此前被行业视为“廉价”品牌 [2] - 按照规划,D系列将包括SUV、MPV、轿车等多款产品,共同覆盖30万元级市场 [5] 公司销量与财务表现 - 公司近几个月月销量超过5万辆,其中9月突破6万辆,排名新势力车企第一,今年1-9月累计销量达39.55万辆 [2] - 行业观点认为定价低是公司销量不断走高的重要原因 [2] - 公司从2025年上半年开始实现净利润转正,毛利率达到14.1%,但相较同行如赛力斯等企业超过20%的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3] - 推出更高端产品是提升利润表现的重要一步 [3] 公司技术研发实力 - 公司强调“全域自研”的研发体系,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进行自研,包括电子电气架构、三电技术、底盘、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 [3] - D平台65%的整车成本实现了自研自造,通过研发集成实现高度成本节约 [3] - D19搭载核心技术包括纯电里程超500公里的增程混动、千伏高压体系、高通SA8797芯片中央域控、1280TOPS算力的VLA辅助驾驶及端侧大模型座舱、5万Nm/度的超高刚性车身,在30万元市场中达到行业领先水准 [4] - 十年的造车积累、自成一派的研发体系和技术是公司做高端产品的基础 [5] 公司合作与品牌建设 - 公司获得Stellantis集团入股,双方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并与一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行业解读为国际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对其技术的认可 [5] - 为营造高端品牌形象,公司在D19首秀会上首次邀约明星代言,知名艺人费翔作为D系列代言人出席,旨在传递技术沉淀与持续迭代的“常青”形象,而非营销噱头 [5]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是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重要价位线,在六座SUV细分市场中,D19的直接竞品包括理想L系列、问界M7、乐道L90、小鹏G9等 [5] - 公司当前处于销量攀升、经营业绩好转的向上势能阶段,站稳30万元级市场对公司实现越级向上意义重大 [6]
“不做豪华”的零跑称D系列还是立足“规模”
观察者网· 2025-10-21 09:36
公司战略与品牌定位 - 公司坚持“好而不贵”的理念,D系列定位为高端而非豪华品牌,不追求高利润 [3] - 公司战略是依靠全域自研和技术能力打造产品,并通过规模效应而非高毛利实现盈利 [3][16] - 公司聚焦主流大众化人群,产品价值观是坚持好而不贵 [11] 产品与技术发布 - 公司发布全新旗舰D系列平台,首款车型D19为全尺寸SUV,车长超5.2米,轴距超3.1米 [5] - D系列技术配置包括全域800V高压增程、端侧大模型智能座舱、VLA世界模型辅助驾驶等,对标同级第一梯队产品 [7] - D19首次在增程车型上引入80.3kWh大电池,实现500km以上纯电续航,并应用了CTC技术 [9] 财务表现与销量目标 - 公司9月单月销量达6.6万辆,创历史新高,1-9月累计销量39.5万辆,同比增长129% [3] - 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二家达成百万辆整车下线的新势力车企 [3]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74%,营业利润为3000万元,刚刚过盈亏平衡点 [16] - 公司将年度销量目标从50万辆上调至58万-65万辆 [17]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在全尺寸SUV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希望借助用户需求和成本可控能力入局 [11]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D系列车型,作为实现下一个百万辆目标的重要一环 [3] - 公司认为其全域自研模式是看准市场方向后再全力投入,以快速追赶行业领先水平 [13]
撕开高端市场的缝隙,零跑能否不靠“豪车滤镜”赢信任?
钛媒体APP· 2025-10-18 14:41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公司推出D19全尺寸SUV,售价25-30万元,但明确其D系列并非豪华车,而是坚持不做品牌溢价、只做配置升级的路线 [2] - 公司采用“以多少成本定多少价格”的定价逻辑,不追求D系列获得更高毛利,旨在以“高端配置、非豪华价格”试探市场 [2] - 公司商业模式依赖规模而非高毛利,类比优衣库,通过大众化产品和规模效应实现盈利 [5]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战略,通过掌握核心架构和匹配能力,与顶级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以优化成本 [3] - 公司与采埃孚联合开发电驱和发电机一体化系统,实现几十公斤减重并节省数千元成本 [3] - 在增程车型D19上采用“大电池小油箱”方案,通过排气管集成到门槛梁等物理层面创新,并结合CTC技术布置80多度电 [4] 智能驾驶发展路径 - 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采取“快速跟随”策略,而非争做领头羊,以降低因技术路线频繁变更导致的资源消耗 [4] - 公司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于D系列上实现高阶智驾的赶超,目标进入第一梯队 [5] - 公司明确否认使用外部乾崑智驾,将基于自身几年的沉淀和积累推出自研高阶智驾方案 [5] 渠道建设与销售策略 - 针对D系列旗舰产品,渠道策略强调精准布局,聚焦于目标客户密集、购买力强的核心城市如北上广深 [6] - 渠道建设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将资源集中投放于高潜力市场,避免在低潜力市场盲目铺设高成本渠道 [7] - 渠道目标在于高效触达广泛潜在客户并实现高转化率,支撑其依靠规模的盈利模型 [5] 未来规划与产能布局 - 公司产品规划显示,明年将推出D系列的2-3款产品以及A系列的2款产品,2026年将是产品大年 [7] - 工厂产能目前按规划推进,能够保障未来销量目标 [7] - 海外市场策略理性克制,全尺寸D19不会优先在海外投产,而是聚焦于更适合欧洲市场的车型如B10进行本地化生产 [7]
零跑朱江明:零跑将一直坚持以成本定价,明年还会有2-3台D系列车型丨新智驾对话
雷峰网· 2025-10-17 21:4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品牌定位坚持“好而不贵”的理念,即便推出高端D系列产品也并非追求豪华品牌定位或高毛利,而是提供高配置产品 [4][5][18] - 公司盈利模式不依赖高毛利,而是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分摊和利润提升,预计下半年盈利将进一步改善 [3][24] - 公司计划提前达成全年50万辆销量目标,并对四季度订单情况表示乐观 [1][6] 产品与技术规划 - 全新D平台首款车型D19定位为旗舰产品,搭载双矢量电机三电机系统等顶配技术,但公司强调其并非豪华车 [2][5][15] - 2026年将是公司产品大年,计划推出D系列2-3款旗舰产品以及A系列2款新车 [4][7]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策略,在电驱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上拥有自研能力,不良率可统计到个位数,并通过技术创新控制成本 [10][16][36]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采用“紧跟随”策略发展智能驾驶,预计明年D系列将搭载行业第一梯队的高阶智驾系统,以缩小与头部玩家的差距 [38] - 在供应链管理上,公司通过与采埃孚、博世等顶级供应商战略合作,并结合自研技术实现高效率与成本控制 [10][32][36] - 公司明确将使用自研高阶智驾系统,否认了与华为就乾崑智驾合作的市场传闻 [39] 市场营销与渠道 - 公司首次聘请费翔作为品牌代言人,旨在提升D系列传播效率,并与品牌低调务实的形象相契合 [13][14][35] - 针对D系列车型,渠道策略将更聚焦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注重门店质量以匹配高端化品牌形象 [28] - 公司选择在浦东美术馆举办D系列发布会,强调通过艺术化方式呈现技术厚度与产品质感,而非追求宏大场面 [35] 产能与海外拓展 - 公司产能准备严格按销量规划推进,目前进展顺利,可保障未来销量目标 [37] - 海外市场方面,B10车型将在欧洲进行本地化生产,而D19作为全尺寸车型暂以国内生产出口形式满足海外需求 [37] 未来展望与竞争策略 - 公司认为纯电是未来最大市场方向,增程式车型需配备大电池以提升纯电续航体验,满足用户便利性需求 [27] - 公司对未来盈利能力充满信心,预计随着销量规模扩大,费用增长速度将低于毛利增长 [24] - 公司内部已制定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及销量目标,将在达成50万辆目标后正式公布下一阶段目标 [25][26]
独家丨零跑A系列新车或明年一季度量产,针对中欧市场同步开发
雷峰网· 2025-10-17 20:05
海外业务进展 - 2024年1-9月海外市场累计交付新车超过3.7万台 [1][3] - 公司已在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的30多个国家建立近700家销售服务网点 [3] - 欧洲市场网络密集,拥有超过640家终端网点 [3] - 公司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成立零跑国际,股权占比为49%:51%,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3] 未来产品规划 - 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面向中国与欧洲市场的A系列全新车型,比B系列车型尺寸更小 [2][3] - 2026年将推出两款A系列新车,且位于西班牙的欧洲工厂将建成 [3] 国内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公司在中国市场交付新车66,657辆,同比增长超过97% [4] - 公司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突破6万台的新势力品牌 [4] - 2024年前9个月累计交付量已接近40万台,预计将提前实现全年50万台的销量目标 [4]
十年百万辆,不要因为便宜就误会了它
远川研究所· 2025-10-09 21:10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于十年前注册成立,十年后实现百万辆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家跨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 [5] - 公司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仅用时343天,创下行业记录 [5] - 公司月销量在半年内从3万辆跃升至6.6万辆,断层领先其他新势力,并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历史纪录 [7] - 2025年9月,公司6.6万台的月销量已能与日产、本田两大外资巨头在华月销持平,并在8月起的周销量中多次超越特斯拉中国 [10]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早期产品S01三年销量不足3000辆,T03累计交付近5万辆但平均售价低于10万元,对公司盈利贡献有限 [11] - 2021年后产品策略转向主流家用市场,C11车型切入15-20万元家庭SUV赛道,月销一度破万,成为公司转折点 [11] - 公司定位为“车圈优衣库”,产品规划围绕主流用户核心痛点,注重空间表现,如B10紧凑级SUV轴距达2735mm,超过比亚迪元Plus [11] - 在售车型多数提供纯电与增程双动力方案,C11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300公里,C10增程版综合续航1190公里,2026纯电版支持800V快充,30%至80%充电需15分钟 [12] - 智能化策略务实,不追求硬件首发,而是基于实际需求提供功能,在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后才下放至B01等平民车型 [12] - 渠道策略依托经销商网络,节省资本并有效触达下沉市场 [13] - 坚持基于成本定价,提供越级配置,目标是“产品力往保时捷靠,但卖帕萨特的价格”,形成“好用不贵”的标签 [13] - 最高端D系列首款车型计划于当年10月亮相,进军25-30万元市场,完成品牌高端化 [20]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公司核心战略为全域自研,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超过65%,对比亚迪为75% [14][16]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例如首创的CTC技术提升续航10%的同时降低约15%的结构件成本 [1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14.1%,全域自研战略功不可没 [17] - 自研版图覆盖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并计划将所有单价500元以上的核心零部件纳入自研体系 [17] - 自研策略灵活,当供应商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或价格时会果断外采 [17] - 整车架构已演进至Leap 3.5,核心零部件通用化率达88%,实现“一套架构,多款车型”的规模化效应 [19] 全球化战略与合作 - 公司将LEAP 3.0/3.5“四叶草”中央集成架构授权给Stellantis等国际车企,并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 - 技术授权帮助公司分摊研发成本并获得额外利润,探索出“借船出海”的轻资产出海路径 [20] - 通过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借助其成熟经销网络低成本高效渗透欧洲市场,截至2025年年中在欧洲拥有超过640家终端网点,覆盖30国 [21] - 物流方面与欧洲滚装巨头格里马尔迪集团合作,获得月均22500个车位的稳定运力 [23] - 2025年前8个月累计出口量突破3万台,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重点市场销量跃居前列 [23] - 计划于2026年底前在欧洲设立本土化生产基地,推动“中国技术、欧洲制造、全球销售”的闭环 [25] - 全球化车型Lafa5基于LEAP 3.5架构打造,计划于2026年推向全球 [25]
月销破66657辆!零跑驶过百万辆规模拐点,建构新势力“现象级盈利样本”
第一财经· 2025-10-01 11:52
里程碑与增长加速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实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家进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 [1] - 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的跨越仅用时343天,呈现加速成长曲线 [1][4] - 2025年9月单月交付量达66,657辆,连续7个月位居新势力销冠 [1] 财务表现与盈利指引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0.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人民币3.3亿元,成为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6]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创下14.1%的历史新高 [11] - 公司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并提出年度盈利5亿-10亿元的净利润指引 [6] 产品策略与市场表现 - 已布局ABCD四大产品系列,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12] - C11车型累计销量超27万台,C10上市17个月全球交付量突破16万台,B01上市37天交付破万台 [12] - 产品策略聚焦15-20万级主流市场,坚持“高性价比”和越级配置 [12] - 2025年1-9月累计交付量达395,516辆,持续领跑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 [6] 技术研发与成本优势 - 坚持全域自研战略,自研比例高达65%,涵盖三电、智驾等关键部件 [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人民币18.9亿元 [11] - 通过自研实现了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突破 [9] - LEAP 3.5架构通用化率达88%,支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12] 国际化扩张与合作伙伴 - 与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开拓全球市场 [14] - 借助合作伙伴网络,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近700家终端网点,其中欧洲市场超过640家 [14] - 2025年1-8月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并在德国等核心市场表现领先 [14] - 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利用技术换收入,降低海外扩张成本和风险 [16] 品牌向上与未来规划 - 计划通过全新D系列旗舰车型进军30万元级别市场,D19将于10月亮相 [17] - D系列将搭载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激光雷达等领先技术,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 [17][11] - 全新个性战略新品Lafa5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 [19] - 公司提出挑战年度100万辆的目标,并展望在明年此时实现下一个百万辆 [4][6]
零跑造了 100 万台车,但还没跨过鬼门关
36氪· 2025-09-29 17:33
公司近期表现与事件 - 公司在9月25日庆祝整车下线100万台,但同日其创始人因子公司合同纠纷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高消费 [1] - 公司在两天后迅速解决纠纷,创始人解除限制,但事件凸显了公司高光时刻与潜在运营风险并存的状况 [1] - 公司从2025年3月起销量持续强劲增长,3月交付37,095台首次夺得新势力单月销冠,4月首次突破月交付4万台,7月首次破5万,9月预计破6万 [3][4] - 2025年3月至9月的7个月内,公司合计交付约33.8万辆,并将全年销量指引从50万-60万辆提升至58万-65万辆 [4] - 公司实现"量价利"三升局面:销量飙涨、毛利率创新高达14.1%、半年度业绩扭亏为盈 [4] - 2025年8月公司交付57,066辆,环比增长13.8%,同比增长88.3%,今年累计交付328,859辆,在新势力中表现突出 [5] 公司战略与财务目标 - 公司在达成2025年约65万台销量目标后,设定了2026年销量过百万的新目标,较2025年预计规模跳涨53.8% [6] - 创始人认为年销量过百万是车企实现稳定盈利的"生存底线",未达此目标将"活得很累" [7] - 公司当前虽扭亏,但盈利能力仍弱,累计净利润不到5亿元,净利润率约1%-2%,经营杠杆极高 [8] - 达到百万销量可触发供应链价格跳档,使采购成本再降3-5%,并将研发与折旧摊薄至安全水平 [8] - 若实现百万目标,公司净利率有望从当前水平提升至3%-4%,年度净利润可能从5-10亿元增长至40-45亿元 [8] - 为达成目标,公司计划拓展产品线,2026年将推出A系列和D系列,形成覆盖6万至30万元价格带的完整阵列,其中D系列将包含30万级别产品用于品牌冲高 [9][10] 产品策略与市场竞争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全域自研"与"精准刀法"上,通过自研核心技术(如电子电气架构、三电、智能座舱、驾驶辅助)乃至高附加值零部件(如AR-HUD、座椅)来控制成本 [13] - 公司主打高性价比策略,例如零跑C11在15-20万元价位提供了通常30万元以上豪华车才配备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以及三块大屏和高通8155芯片 [13] - 公司在社交媒体上被冠以"半价理想"、"半价特斯拉"的称号,通过提供对标高端品牌的配置但价格减半来吸引用户 [15] - 然而,公司的硬件性价比未能完全转化为用户体验优势,车机系统(如操作卡顿、语音助手不智能)和软件体验存在明显短板 [16] - 公司在底盘质感(如车身晃动、侧倾大、起伏明显)和智能辅助驾驶体验(如城区NOA安心率低、基础自动泊车功能问题)方面受到用户批评,与硬件配置不匹配 [18][21] - 在20-30万元目标价格区间,公司面临激烈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小米、鸿蒙智行、理想汽车等,这些品牌在核心技术或用户体验上具备优势 [24] - 竞争对手如理想推出24万元的i6,鸿蒙智行、小鹏、蔚来等通过技术下放或商业模式(如BaaS)进攻15-20万元市场,对公司形成"降维打击" [24][26] 行业观察与公司挑战 - 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年销百万台才是"生存底线"的残酷现实,即便月销超5万台的零跑也尚未度过安全期 [27] - 公司要实现2026年百万销量目标,需将月均销量从当前5万多台稳定提升至8.3万台以上,以证明其规模与盈利双提升的能力 [27] - 公司需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当其试图通过高端D系列摘掉"平替"帽子并冲击百万销量时,原有的性价比策略是否依然有效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