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跑B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实现半年盈利、上调全年交付目标,零跑汽车要冲刺千亿市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8: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0% [1] -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汽车后第二家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1]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 [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计划全年实现5亿-10亿元净利润 [3] 销量与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2] - 7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台,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2] - 上调2025年全年交付指引至58-65万辆,2026年目标100万辆 [3] - 三季度预计交付17-18万辆,8月销量将较7月显著增长 [3] 产品与研发 - 基于端到端算法的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已量产上车 [3] - 高通8650域控辅助驾驶方案6个月完成开发并应用于B平台车型 [3] - 计划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明年初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3] - B系列新车9月慕尼黑车展首发,D系列最快10月亮相并于2026年一季度上市 [4] 市场与渠道 - 海外市场已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约30个国家,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2]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2] - 国内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共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及461家服务门店 [5] - 下半年渠道将向三至五线城市下沉拓展 [5] 成本与运营策略 - 研发、销售及行政开支合计占营收16.9%,总计40.9亿元 [7] - 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模式带来10%成本优化 [7] - 通过轻资产模式与Stellantis合作出海,碳积分交易额最高达15亿元 [9][10] - 坚持规模优先战略,聚焦大众市场高性价比产品 [8][9]
实现半年盈利、上调全年交付目标,零跑汽车要冲刺千亿市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8:4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0% [1] - 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第二家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1] - 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 [3] 销量与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7] - 7月销量突破5万台,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7] - 周末单日净锁单量超3,000台 [7] 产品与研发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重点投入辅助驾驶技术 [9] - 首次实现端到端算法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量产 [9] - 基于EEA 3.5架构的高通8650域控方案6个月完成开发并应用于B平台车型 [9] 战略目标与规划 - 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2026年目标100万辆 [4][9] - 力争实现全年净利润5亿-10亿元 [9]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7] 市场与渠道 - 海外市场已进入约30个国家,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7] - 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新增88城,共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及461家服务门店 [10] - 下半年渠道将深化下沉市场布局 [11] 成本与运营效率 - 研发、销售、行政开支合计占营收16.9%,总计40.9亿元 [12] - 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带来10%成本优化 [12] - 运营费用显著低于小鹏(83.1亿元)和蔚来(单季度75.8亿元) [12] 竞争定位 - 主打8万-15万元市场,坚持高品价比策略 [3][10] - 用户画像为预算有限但偏好新势力理念的年轻群体 [12] - 通过全域自研和成本控制建立差异化优势 [3][12] 合作与出海 - 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采用轻资产出海模式 [16] - 签署碳积分转让协议,交易额最高达15亿元 [16] - 海外销售借助Stellantis渠道,降低政策风险 [16]
零跑现象:科技普惠撞开新势力盈利大门
每日商报· 2025-08-21 06:18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首次实现净利润转正 成为中国新势力中第二家达成半年度盈利的企业[2] - 上半年营收同比暴涨174%至242.5亿元 毛利率跃升至14.1% 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3] - 周末单日净锁单量连续突破3000台创历史新高 公司股价突破68港元 市值站上900亿港元高位[2] 技术研发 - 全域自研比例占据整车成本65% 通过LEAP3.5技术架构实现硬件成本下降30%[3] - 全球首创"中央域控+舱驾一体"融合方案 集成高通8650智驾芯片与8295座舱芯片于单一控制器[3] - CTC2.0电池累计装机超25万套 以1029项安全实验构建技术壁垒[3] 产品交付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664台 同比增长155.7% 登顶新势力销冠[3] - 7月销量首度突破5万台 连续5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月销量榜首[3] - 零跑C10上市16个月全球交付破15万台 连续3个月稳居中型SUV销量榜首[4] 产品矩阵 - 2025年密集推出B平台两款全新车型及C平台三大焕新产品[4] - 零跑C11累计销量跨越25万台里程碑 全新C11将AR-HUD、激光雷达和800V超充推向主流市场[4] - 零跑C16连续8周稳居20万内中大型SUV销量榜第一[4] - B10交付即超万台刷新爬坡速度纪录 B01以72小时锁单超万台印证市场需求[4] 海外扩张 - 2025年1-7月以24980台出口量稳居新势力出海榜首 欧洲市场7月订单突破4000台创历史新高[7] - 马来西亚吉打州工厂首台C10试装车正式下线 欧洲生产基地计划2026年底建成投产[7] - 覆盖约30个国际市场约600家网点 其中欧洲超过550家 亚太市场近50家[7] 渠道建设 - 国内"1+N"渠道模式覆盖全国806家门店286城 单店效能同比提升超50%[7] - 服务端"三快两省"战略推动15分钟响应率达99.5%[7] - 香港第1500家零跑中心落地成为连接欧亚市场的枢纽[7]
小米小鹏零跑:新势力“增长三杰”的秘密
虎嗅APP· 2025-08-20 21: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处于"达尔文式"竞争环境 新势力车企零跑 小鹏 小米通过良性增长和精准市场策略实现突出表现 并积极布局全球化战略 [2][5][23][29] 增长三杰业绩表现 - 零跑 小鹏 小米位列新势力上半年销量前五且增速最快 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最高 [5] - 零跑二季度销量环比暴涨53%至13.4万辆 毛利率稳定在13.6% 全年销量指引上调至58-65万辆 [13] - 小鹏Q2销量环比提升10% 卖车毛利率达14.3% [13][14] - 小米SU7上市4个月累计销量破10万台 7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 [13] 良性增长驱动因素 -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零跑通过快速扩张稳定毛利率 小鹏和小米通过产能爬坡实现成本优化 [8][10][13] - 单车价值提升:零跑通过全域自研掌握成本定义权 小鹏通过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车型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 小米通过高价车型SU7 Ultra(售价超50万元 Q2销量破1万台)拉动利润 [14] 情绪价值与品牌力 - 小米YU7用户调研显示:54.5%锁单用户为iPhone用户 女性用户比例持续提升 品牌力成为仅次于外观的购车因素 [20][25] - 用户群体特征:90后占比65.4% 00后占比19.7% 家庭年收入39.7万元 首购比例达58.6% [25] - 小鹏新P7注重外观设计 零跑通过"更大空间 更高配置 更低价格"满足用户占便宜心理 [20][21]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 海外渠道突破600家门店(欧洲占550家) 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 计划明年欧洲销量翻倍 [26] - 小鹏在欧洲采用直营体系 在东南亚与Handal印尼汽车公司合作CKD本土化生产 [26] - 小米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27] 行业趋势判断 - 品牌力与情绪价值取代参数堆砌成为决定性因素 高端化与个性化需求崛起 [16][21] - 全球化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 为企业提供第二增长曲线 [23]
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官宣有两款旗舰新车,喊出明年百万目标
36氪· 2025-08-19 07:19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并上调2025年销量指引至58-65万辆 [1][6][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2][20] - 半年度净利润0.3亿元,首次实现盈利 [3][23] - 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 [3][22] - 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 [3][24] - 2025年7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24] - 现金储备295.8亿元,自由现金流8.6亿元 [26][28] 销量指引 - 2025年销量指引从50-60万辆上调至58-65万辆 [1][6] - 2026年挑战100万辆年销量目标 [7]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销量17-18万辆 [6] - 海外市场销量指引维持5万辆不变 [6] 产品规划 - D系列高端车型最快10月公开亮相,2026年一季度上市 [1][10][11] - B05车型将在慕尼黑车展首发,11月国内上市 [10] - B10车型将在欧洲提供增程版本,年底或明年初海外上市 [15] - C10增程版将在欧洲销售 [15] 技术研发 - 预计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功能 [13] - 目标2025年底或2026年初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13] - 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同比提升近100% [25]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加大端到端和VLA技术研发 [26] 海外扩张 - 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生产 [4][15] - B系列车型将率先在欧洲投产 [15] - 已在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29]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生产基地 [29] 运营策略 - 坚持60天账期政策 [9] - 海外市场短期不追求高毛利,注重快速上量 [17] - 与Stellantis合作保障海外产能 [18] - 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拥有806家销售门店 [28]
比亚迪「腹地」的挑战者们
新财富· 2025-05-21 14:59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核心城市仅占全国土地面积0.33%,新一线城市合计不超过3%,而广袤的县域市场承载超八成人口,构成经济型新能源车最大需求底盘 [1] - 近半年新能源车价格竞争区间从20-30万转向两端的10-20万和20-30万,其中10-15万价格带因首次购车需求集中且注重用车成本成为行业焦点 [1][2] - 20-30万区间存在"定价陷阱",2023年该区间市场规模5307.5亿元,低于10-20万(8398.5亿)和30-40万(7738.5亿),且需求多样性导致车企定位困难 [3][5][6] 10-15万价格带竞争态势 - 比亚迪在该价位具有统治力,2024年秦/宋/元三大家族合计销量220万辆占其总销量50%以上,但市占率已从爆发期回落至1/3左右 [8][9][12] - 新势力零跑通过B系列(B10/B01)切入10-15万市场,B10紧凑型SUV对标比亚迪宋/元,单周销量达1500辆,B01轿车采用差异化设计吸引年轻用户 [19][20][22][23] - 小鹏MONA M03上市后月销稳定1.5万辆,超越其原有20万级车型表现,通过智能化配置和年轻化设计分流比亚迪潜在客户 [16][18][19] 20-30万价格带市场表现 - 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SU7成为该区间头部产品,2025年4月销量分别达20.8万和15.3万辆,理想L6/L7、问界M7等月销在0.5-1.1万辆区间 [7] - 该价位消费者追求"价值感最大化",需求涵盖身份认同、家庭需求等多维度,导致除头部品牌外多数车型月销仅5000辆水平 [6][7] - 智界R7等新品呈现"上市即巅峰"特征,6个月后销量回落至5000辆附近,反映该区间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挑战 [6][7] 传统车企转型策略 - 吉利银河通过星舰7(插混SUV)、E5(纯电SUV)和L6(插混轿车)形成产品矩阵,4月三款车型合计销量2.87万辆,星耀8中大型轿车进一步下探11.58万起 [27][28][30] - 长安深蓝S05/S07月销合计1.29万辆,但智能化水平和品牌力弱于新势力,产品迭代速度制约发展 [28][29] - 合资品牌中东风日产N7表现突出,中大型轿车定价11.99万起,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精准卡位原轩逸用户转化需求 [34][35] 市场增长与渠道布局 - 2024年1-4月10-15万新能源车销量79.9万辆同比翻倍,比亚迪增速40-50%显示新进入者正蚕食份额,如小鹏MONA M03半年贡献6万辆增量 [41] - 比亚迪拥有6500家经销商(三线以下3500家),零跑、小鹏加速下沉市场布局,渠道覆盖成为竞争关键要素 [43] - 经济型市场产品成功要素包括:精准续航设计(500km左右)、成本控制(三电占比60%)、差异化外观(避免网约车形象) [18][22][35]
【博俊科技(300926.SZ)】全年业绩高增,2025E或再配套强周期车型——2024年报业绩点评(倪昱婧)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1 17:14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总收入同比+62 6%至42 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98 7%至6 1亿元 略低于预期但利润超预期 [3] - 4Q24收入同比+51 8%/环比+19 9%至13 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93 4%/环比+80 8%至2 5亿元 主要受益于小鹏MONA M03放量带动广东新工厂爬坡 [3] 毛利率与费用分析 - 2024年毛利率同比+2 1pcts至27 7% 4Q24毛利率同比+2 1pcts/环比+5 7pcts至30 3% 爆款车型放量为主要驱动因素 [4] - 2024年销管研三费费用率同比+0 2pcts至7 3% 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0 6pcts至3 8% 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 1pcts/-0 3pcts [4] - 4Q24销管研三费费用率同比+1 2pcts/环比+0 5pcts至7 6% 费用率提升主要由于研发投入增加 [4] 客户拓展与产能布局 - 2024年公司在理想/赛力斯/吉利/比亚迪实现品类拓展 新开拓零跑/小鹏等客户 2025E有望受益于问界M8 小鹏Mona M03 零跑B系列等强周期车型放量 [5] - 2025/1以来成立常州 重庆等子公司扩大生产基地布局 当前已在昆山 常州 宁波等9地设立子公司/生产基地 可快速响应新势力及传统主机厂需求 [5] - 两台9 000T压铸单元已完成安装 第三台计划于1Q25E进场 一体压铸产能释放或开启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