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跑T03
icon
搜索文档
以行践言,以终为始,朱江明「没画饼」
搜狐财经· 2025-11-02 20:56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通过T03车型以A00级尺寸、A0级配置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精准切入下沉市场和城市代步场景蓝海[9] - 公司实施“纯电+增程”双动力并重策略,增程版作为“开路先锋”吸引燃油车用户和里程焦虑者,产品力带动纯电版本销量,形成协同效应[9]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掌握整车成本6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驱、智驾、座舱)的研发制造,通过销量摊薄成本以实现更高“品价比”[14] - 公司定位“好而不贵”,通过精准产品定位和成本控制实现销量加速度,从第一个10万台花费3年缩短至卖10万台车仅用一个半月时间[10] - 公司创始人将发展路线比喻为“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耐下性子自研空调压缩机等零部件,积小胜为大胜以转化为长期竞争力[16] 市场表现与销量 - 公司今年10月销量达7.03万辆,同比增长超84%,再次刷新“新势力”月销纪录,并已8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4][6] - 公司今年前十月累计销量已超46万辆,并有望于11月中旬提前完成5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4][18] - 公司销量规模带来盈利改善,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000万元,成为新势力中第二家半年度盈利的企业[20]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2024年的0.5%、1.1%大幅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1%,体现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15][16] 产品与技术 - 公司通过技术平权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下放,例如B10车型在11万级SUV上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芯片[10] - 公司发布首款30万元级别旗舰车型D19,旨在以30万元价格提供百万级产品配置,作为秀肌肉的产品[11][13][14] - 公司产品强调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将成本用于更易感知的基础体验,如更大车身尺寸、更长续航、更全面标准配置,实现入门即“满配”[7][9] 创始人理念与公司治理 - 创始人商业思想底层蕴含“求是创新”和“本分”理念,即“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3][7][14] - 创始人强调造车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不争一时之先而要争长久之稳,销量是做好正确事之后自然结果[6][7] - 创始人及股东进行新一轮增持股票,均价为63.19港元,是创始人两年来第三次增持,向市场传递信心[20] 外部支持与行业环境 - 浙江省各级政府从2017年开始累计为公司提供超90亿元资金支持,尤其在研发与产能爬坡初期给予持续支援[22] - 浙江省拥有高度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和产业链配套,为公司产品迭代创新创造条件,并已孵化出两家世界级、准世界级民营车企[22]
造车十年 零跑汽车想要撕掉“廉价”标签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1:25
公司产品战略升级 - 公司推出定位最高的D系列首款旗舰车型D19,是一款全尺寸六座SUV,车身长度超5.2米,宽度近2米,轴距超3.1米 [2] - D19售价将达到30万元级别,相较于C系列15万至20万元的售价有显著提升,公司旨在实现“豪华普惠”,即“30万元的价格,百万级的享受” [2] - 公司早期以售价10万元以下的T03小型车立足,产品线逐步拓展至C系列和B系列,但价格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内,此前被行业视为“廉价”品牌 [2] - 按照规划,D系列将包括SUV、MPV、轿车等多款产品,共同覆盖30万元级市场 [5] 公司销量与财务表现 - 公司近几个月月销量超过5万辆,其中9月突破6万辆,排名新势力车企第一,今年1-9月累计销量达39.55万辆 [2] - 行业观点认为定价低是公司销量不断走高的重要原因 [2] - 公司从2025年上半年开始实现净利润转正,毛利率达到14.1%,但相较同行如赛力斯等企业超过20%的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3] - 推出更高端产品是提升利润表现的重要一步 [3] 公司技术研发实力 - 公司强调“全域自研”的研发体系,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进行自研,包括电子电气架构、三电技术、底盘、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 [3] - D平台65%的整车成本实现了自研自造,通过研发集成实现高度成本节约 [3] - D19搭载核心技术包括纯电里程超500公里的增程混动、千伏高压体系、高通SA8797芯片中央域控、1280TOPS算力的VLA辅助驾驶及端侧大模型座舱、5万Nm/度的超高刚性车身,在30万元市场中达到行业领先水准 [4] - 十年的造车积累、自成一派的研发体系和技术是公司做高端产品的基础 [5] 公司合作与品牌建设 - 公司获得Stellantis集团入股,双方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并与一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行业解读为国际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对其技术的认可 [5] - 为营造高端品牌形象,公司在D19首秀会上首次邀约明星代言,知名艺人费翔作为D系列代言人出席,旨在传递技术沉淀与持续迭代的“常青”形象,而非营销噱头 [5] 市场竞争环境 - 30万元是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重要价位线,在六座SUV细分市场中,D19的直接竞品包括理想L系列、问界M7、乐道L90、小鹏G9等 [5] - 公司当前处于销量攀升、经营业绩好转的向上势能阶段,站稳30万元级市场对公司实现越级向上意义重大 [6]
增强投资者信心!零跑汽车创始人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 2025-10-21 01:26
核心管理层增持 - 公司股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近期合共购买324.35万股公司H股,平均价格为每股约63.19港元 [1] - 增持后,朱江明及傅利泉所属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共计持有公司23.59%的已发行总股份 [1] - 此次增持行为被市场解读为体现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受此消息影响,公司港股股价当日涨幅达6.19% [12] 管理层长期承诺与历史增持 - 2023年,朱江明及傅利泉等股东自愿承诺未来10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或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5] - 2024年8月,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宣布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H股,增持金额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 [5] - 今年4月28日,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继续增持680.96万股,金额超3亿港元 [5] 公司产品线布局 - 公司产品线覆盖A、B、C、D四大系列,包含轿车、SUV、MPV等车型 [7] - B系列和C系列车型售价在10-20万元区间,B系列是年内新上市的全新车型 [7] - 全新旗舰车型零跑D19于本月16日亮相,基于零跑D平台打造,定位全尺寸SUV [7] 销量表现与未来目标 - 去年公司累计销量为29.37万辆,同比增长103.8%,超额完成年销量目标 [9] - 今年9月销量为6.67万辆,同比增长超97%,1-9月累计交付量为39.6万辆,同比增长129% [9] - 公司将今年销量目标从50万—60万辆提升至58万—65万辆,并计划在明年挑战全年100万辆的销量目标 [10] - 按照官方计划,将在2026年推出12款全新车型 [10]
十年百万辆,不要因为便宜就误会了它
远川研究所· 2025-10-09 21:10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于十年前注册成立,十年后实现百万辆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家跨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车企 [5] - 公司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仅用时343天,创下行业记录 [5] - 公司月销量在半年内从3万辆跃升至6.6万辆,断层领先其他新势力,并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历史纪录 [7] - 2025年9月,公司6.6万台的月销量已能与日产、本田两大外资巨头在华月销持平,并在8月起的周销量中多次超越特斯拉中国 [10]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早期产品S01三年销量不足3000辆,T03累计交付近5万辆但平均售价低于10万元,对公司盈利贡献有限 [11] - 2021年后产品策略转向主流家用市场,C11车型切入15-20万元家庭SUV赛道,月销一度破万,成为公司转折点 [11] - 公司定位为“车圈优衣库”,产品规划围绕主流用户核心痛点,注重空间表现,如B10紧凑级SUV轴距达2735mm,超过比亚迪元Plus [11] - 在售车型多数提供纯电与增程双动力方案,C11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300公里,C10增程版综合续航1190公里,2026纯电版支持800V快充,30%至80%充电需15分钟 [12] - 智能化策略务实,不追求硬件首发,而是基于实际需求提供功能,在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后才下放至B01等平民车型 [12] - 渠道策略依托经销商网络,节省资本并有效触达下沉市场 [13] - 坚持基于成本定价,提供越级配置,目标是“产品力往保时捷靠,但卖帕萨特的价格”,形成“好用不贵”的标签 [13] - 最高端D系列首款车型计划于当年10月亮相,进军25-30万元市场,完成品牌高端化 [20] 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 - 公司核心战略为全域自研,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超过65%,对比亚迪为75% [14][16]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例如首创的CTC技术提升续航10%的同时降低约15%的结构件成本 [1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14.1%,全域自研战略功不可没 [17] - 自研版图覆盖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并计划将所有单价500元以上的核心零部件纳入自研体系 [17] - 自研策略灵活,当供应商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或价格时会果断外采 [17] - 整车架构已演进至Leap 3.5,核心零部件通用化率达88%,实现“一套架构,多款车型”的规模化效应 [19] 全球化战略与合作 - 公司将LEAP 3.0/3.5“四叶草”中央集成架构授权给Stellantis等国际车企,并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 - 技术授权帮助公司分摊研发成本并获得额外利润,探索出“借船出海”的轻资产出海路径 [20] - 通过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借助其成熟经销网络低成本高效渗透欧洲市场,截至2025年年中在欧洲拥有超过640家终端网点,覆盖30国 [21] - 物流方面与欧洲滚装巨头格里马尔迪集团合作,获得月均22500个车位的稳定运力 [23] - 2025年前8个月累计出口量突破3万台,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重点市场销量跃居前列 [23] - 计划于2026年底前在欧洲设立本土化生产基地,推动“中国技术、欧洲制造、全球销售”的闭环 [25] - 全球化车型Lafa5基于LEAP 3.5架构打造,计划于2026年推向全球 [25]
一罐2022年的可乐
新浪财经· 2025-09-30 01:4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成立,初期融资由红杉中国在2017年12月领投Pre-A轮,投资额为1.7亿元[7] - 2019年面临挑战,首款车型S01上市遇冷,资金压力巨大,融资环境艰难,商业计划书更新超过百版但无资金进账[7][8] - 创始人从个人账户拿出15亿元用于保障未来3年员工工资[8] - 2022年9月29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当年港股唯一上市的新势力车企[4][13] - 2023年10月26日,Stellantis集团投资15亿欧元获得公司约20%股权,并成立合资企业“零跑国际”[14] - 2024年5月零跑国际正式成立,并于2024年9月在欧洲上市C10和T03车型[14][15] - 公司于2024年9月迎来第100万台量产车下线,从50万台到100万台仅用343天[17]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0年上市T03车型,累计获得20万用户,为公司带来现金流并证明造车能力[11] - C11车型体现了“更高配置、更优品质、好而不贵”的造车理念[11] - 通过T03和C11两款车支撑,公司销量持续走高[11] - 零跑国际成立后,产品迅速出口至欧洲,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出口近5万台[15] - 公司在全球超30个国际市场已开设超过6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国内外累计总数超1700家[15] 技术与战略核心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技术路线,使其有能力进行技术降本和迅速迭代[17] - 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智能电动车技术能力获得全球头部车企认可[14] - 公司开创的出海新模式为中国汽车出海探索了新路径[14] - 公司首次上榜2025《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17]
零跑豪言「明年智驾第一梯队」,车主们懵了……
新浪科技· 2025-09-11 09:42
公司智能驾驶技术现状 - 车主反馈智驾功能存在严重问题 包括提车12天内出现2次智驾失灵 其中一次无法识别行人道路且转弯摄像头无信号 另一次在识别反光锥桶后定速巡航等多项功能无法启用[1][4][6] - 自动泊车功能被指不靠谱 有车主体验时车辆直接撞上柱子 维修费用约1万元且需用户自行承担保险[2][7] - 销售人员在试驾过程中明确建议客户"慎重使用"智驾功能 并承认城市通勤领航功能与成熟企业存在差距[2][9] 销量与财务表现 - 2024年8月交付57,066台 同比增长超88% 位居新势力销量排名第一[10] - 上半年营收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1% 交付221,664台 同比增长155.7%[17] - 实现半年度扭亏为盈 净利润3,300万元 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企业[17][18] - 单车均价仅10.9万元 远低于小鹏17.28万元 蔚来27.18万元和理想27.53万元[11] 产品定位与战略规划 - 现售车型主打性价比区间 T03起售价5.99万元 B系列轿车价格区间8.98-12.98万元[10][12] - 计划推出D系列全尺寸SUV冲击30万元价位 搭载领先技术 目前已进入夏测阶段[12] - 未来3年规划A/B/C/D四个系列共13-14款车型 覆盖6万-30万元市场[12] 管理层目标与市场预期 - 高级副总裁曹力声称2025年上半年达到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水平[1][9] - 董事长朱江明提出2025年销量目标58-65万辆 较2024年29.37万辆最高增长121.31%[20] - 长期目标年销100万辆 并设想的全球化门槛为年销400万辆[18][20] - 2021年提出的2025年80万辆目标已确认无法实现[3][20] 品牌形象与市场认知 - 被外界调侃为"半价理想" 实际单车均价不足理想汽车一半[11][12] - 公司COO公开宣称"新势力只有盈利和未盈利两个梯队" 引发网友质疑其骄傲心态[14][15] - 销量增长主要依靠低价车型拉动 用户认知仍停留在中低端品牌[10][11][13]
零跑豪言“明年智驾第一梯队”,车主们懵了……|次世代车研所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43
智能驾驶功能表现 - 车主反馈智驾功能存在严重问题 包括提车12天内出现2次智驾失灵 其中一次无法识别行人道路且转弯摄像头无视频信号 另一次在高速出口识别反光锥桶后定速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全部失效[2][4] - 自动泊车功能被指不靠谱 有车主体验时车辆直接撞到柱子 维修费用预计1万元左右 销售人员在试驾时也建议客户慎重使用该功能[2][4][6] - 公司承认城市通勤领航功能刚开启 与成熟企业存在差距 承诺通过OTA升级不断完善 但高级副总裁声称明年上半年将达到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水平[2][6] 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当前单车均价仅10.9万元 主要产品售价区间为10万-20万元 最低价车型T03起售价5.99万元[7] - 计划推出D系列SUV冲击30万元价位 定位全尺寸旗舰产品 搭载最先进技术 目前已进入夏测阶段[8] - 未来三年计划通过13-14款车型覆盖6万-30万元市场 但现有品牌影响力和智驾水平支撑30万元价位面临挑战[7][8][9] 销售业绩与目标 - 2024年8月交付57,066台 同比增长超88% 超越多家一线新势力品牌位居销量第一[6] - 上半年营业收入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1% 交付新车221,664台 同比增长155.7% 实现净利润3300万元[11] - 将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 较2024年29.37万辆的最高增长率达121.31% 但较2021年提出的80万辆目标仍有差距[14][15] - 长期目标年销百万台 最终成为年销400万台的主流全球化车企 计划通过B系列和C系列月销各4万台以上 A系列和D系列月销3-4万台实现[12][14]
资讯:8月德国纯电市场迎来黑马,零跑汽车登顶中国品牌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9-04 15:42
欧洲市场表现 - 8月德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中零跑汽车超越比亚迪并成为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3] - 零跑T03车型凭借小巧灵活车身、宽敞内部空间、扎实续航和高性价比受德国消费者青睐 [5] - 1-8月累计出口超3万台覆盖欧洲中东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核心市场销量排名靠前 [7] - 零跑B10将于德国慕尼黑车展全球上市推动海外出口量进一步攀升 [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且份额有望扩大 [7]
养电车比造电车难,特斯拉换电池22万,但车只值16万……
36氪· 2025-09-02 13:36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成本高昂且超过车辆残值 导致车主陷入维修或报废的两难困境 随着强制三电质保到期 自费维修需求将激增 [1][2][8] 电池更换成本与车辆残值对比 - 2018年特斯拉Model S电池更换报价22万元 而二手车回收价仅16万元 更换成本超过残值37.5% [1][2] - 四年车龄Model 3长续航版电池更换费用15.7万元 相当于原车价30万元的52.3% [2] - 特斯拉Model 3/Y后驱版电池更换费用12.69万元 全驱版14.67万元 长续航版Model Y总更换成本达17.2万元 [2] - 极氪001电池更换费用19.9万元 与二手车估值17-23万元基本持平 [2] - 平价车型威马EX5电池包要价10万元 微型车零跑T03需5万元 [3] - 纯电车电池包零整比平均达50.96% 部分品牌电池费用占整车价98.72% [3] 电池更换需求规模 - 2025年"脱保"新能源汽车达32万辆 2028年升至98万辆 2032年将达720万辆 [1] 成本高昂原因分析 - 锂/钴/镍等稀有金属原材料成本高 全球储量分布不均且供应不稳定 [4] - 电池研发与制造成本高 需持续投入新材料体系和制造工艺研发 [4] - 生产工艺复杂 依赖先进设备和精密控制 [5] - 电池型号迭代频繁(如特斯拉Model 3每年改款必换电芯) 无法像燃油车发动机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 [5] -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8万元/吨 但换电池费用未同步下降 [5] 维修技术限制 - 电池包设计采用"只换不修"方案(如特斯拉4680电池被胶水焊死) 主要基于安全考量 [6] - 全国第三方维修店中有能力维修三电系统的凤毛麟角 对比燃油车维修体系规模差距显著 [6] - 保修期内品牌方可能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保修 进一步推高车主维护成本 [6] 电池回收体系发展 - 2025年2月国务院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强化全链条管理 [7] - 截至2023年10月末 国内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507个 [7] - 工信部发布5批次共156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 [7] - 2018年7月启动国家监测与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 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 [7] - 电池拆解/材料分离/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并建成大规模基地 [7] 行业应对措施 - 第三方维修机构开始培训专业技师加强电池维护能力 [9]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持续研发长寿电池 [9] - 部分车主开始考虑第三方电池维修和翻新服务降低成本 [9] 行业现状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 但养车难度高于造车 [8]
独家|零跑汽车欧洲本土化生产落地西班牙,计划明年三季度投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13:58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通过借助Stellantis集团资源加速欧洲本土化生产布局 以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2][4][5][11][13] 本土化生产布局 - 欧洲制造基地落地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为Stellantis旗下拥有43年历史的整车制造厂 累计产量超1400万辆 [4][13] - 工厂改造后2025年三季度启动生产 首款车型为紧凑型纯电SUV B10 其次为B05 欧洲定价或低于3万英镑 [5] - 采用改造模式而非新建工厂 成本有较大节省 产能根据销量动态调整 [5] - 波兰工厂已试生产零跑T03 采用KD件组装模式 本地化采购率达45% 单车生产成本约400-500欧元 [13] - 马来西亚吉打州Gurun工厂同步推进本地化组装 初始投资500万欧元 2025年底前生产C10车型 [13] 海外市场战略 - 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达20375辆 全年海外销量指引维持5万-6万辆 [6] - 本土化生产后预计2025年海外销量翻倍增长 2026年基于前一年再实现成倍增长 [7] - 当前阶段以销量增长为首要目标 不追求高毛利 保持基本毛利率水平覆盖研发费用 [9] - 已进入超30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销售网点超600家 欧洲为核心市场 T03和C10占海外销量90%以上 [5]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Stellantis投资15亿欧元获取零跑20%股权 并成立持股51%:49%的"零跑国际"合资公司 [11] - 合资公司目标2026年实现500家海外网点覆盖 年销量突破15万辆 [11] - Stellantis提供制造工厂资源 萨拉戈萨工厂占地3.15平方公里 2024年产能达30万辆 电动车占比13.6% [13][14] - 工厂周边聚集35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 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 [14] -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合资41亿欧元在萨拉戈萨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2026年底投产 产能50吉瓦时 [14] 产品规划与进展 - B系列为首款全球化车型 B10已于2024年7月装船出海 9月慕尼黑车展上市 [5][7] - B系列其他车型将于2025年实现全球上市 [7] - 部分车型(如C10、C16增程版)已采用宁德时代电池 港版C10全系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