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设备
搜索文档
海外双11开卖,速卖通在多国下载量反超亚马逊
观察者网· 2025-11-13 21:45
据iOS应用商店数据,海外双11首日,速卖通在西班牙、英国、巴西、日本、意大利等多国下载榜已超过亚马逊。 "在速卖通上的整体成本约为亚马逊的一半。其中佣金费率在5%–10%,低于亚马逊约10个百分点。并且人力投入不到亚马逊的一半,售后率相对更低。" 深 圳清洁电器品牌ILIFE总经理缪群毅透露,双11当天,ILIFE售出近6000台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140%。 另据We Are Social发布的2025全球电商访问量排行榜,中国"出海四小龙"的速卖通、Temu已经占据前三名中的两席,直逼行业霸主亚马逊。中国电商平台在 全球电商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其中,速卖通通过双11这类大促帮品牌实现脉冲式爆发,正成为品牌出海的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双11、黑五前,速卖通还加大海外投入,开放本地营销能力,帮助品牌提升曝光度。比如,在韩国,速卖通双11线下快闪店排起长队抢购泡面洗衣液; 英国快闪店现场抽奖Labubu;英国网红直播间Labubu、星星人一上架就秒空。 11月11日,阿里速卖通海外双11全球开卖。据内部人士透露,速卖通双11首日,至少有200个品牌达成超亚马逊日均2倍的销售额,部分行业头部品牌如音频 设备 ...
海外“双11”开卖 阿里速卖通:超200个品牌销售额双倍反超亚马逊
证券时报网· 2025-11-13 19:05
国内"双11"即将收官,海外"双11"刚刚燃起战火。 深圳清洁电器品牌ILIFE总经理缪群毅表示,选择加大速卖通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平台运营成本。"在 速卖通上的整体成本约为亚马逊的一半。其中佣金费率在5%–10%,低于亚马逊约10个百分点。并且人 力投入不到亚马逊的一半,售后率相对更低。" 数据显示,速卖通"双11"当天,ILIFE售出近6000台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140%。 据We Are Social发布的2025全球电商访问量排行榜,中国"出海四小龙"的速卖通、Temu已经占据前三名 中的两席,直逼行业霸主亚马逊。中国电商平台在全球电商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中,Temu以激进的 低价策略开疆拓土,而速卖通则加码品牌赛道,两大平台分别从低价、品牌发力,对长期主导市场的亚 马逊形成前后夹击。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出海四小龙"里,速卖通是唯一有可能在品牌赛道跟亚马逊一较高下的平台。速卖 通"品牌出海计划"通过"Brand+"专属频道、正品认证、包邮与价保机制,吸引消费者,并通过"双11"这 类大促帮品牌实现大幅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速卖通持续发力品牌出海。今年上半年,速卖通平台入驻品牌数量同比增长70 ...
速卖通公布海外双11开卖首日战报
新浪科技· 2025-11-13 15:30
责任编辑:何俊熹 此外,速卖通在首尔潮流地标圣水洞打造海外双11快闪店。吸引大批韩国消费者排队打卡,人均等待时 间超过1小时。 AliExpress双11首日的英国泡泡玛特直播,Labubu、星星人被抢购一空。得益于速卖通品牌出海计划, 泡泡玛特在英国迅猛增长,速卖通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10月销售额较去年同期飙升1500%,2025年上半 年潮玩整体销量增长300%。 9月,速卖通启动"超级品牌出海计划",宣布要让品牌用在亚马逊一半的成本,实现更高成交。据悉, 速卖通海外双11将于11月11-19日正式售卖,11月20日起无缝衔接黑五,一直持续到12月3日。 新浪科技讯 11月13日下午消息,11月11日,阿里速卖通海外双11全球开卖。据透露,速卖通双11首 日,至少有200个品牌达成了超亚马逊日均2倍的销售额,部分行业头部品牌如音频设备EDIFIER、行车 记录仪70mai、骑行码表iGPSPORT超亚马逊6-10倍爆发。 ...
谁将是下一个劈开海外万亿市场的中国黑马?
虎嗅· 2025-10-12 16:19
出海浪潮核心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企海外并购总额同比飙升79%至196亿美元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4%至1299亿美元 [2] - 速卖通在韩国用户激增,KeeTa在中东外卖市场表现活跃 [2] - 极兔速递2025年上半年在东南亚包裹量增速达57.9% [21] 出海1.0:制造出海 - 核心模式为OEM/ODM代工,企业不拥有品牌,不接触消费者 [5][6] - 主要竞争力是庞大的产能和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微薄加工费 [7] - 此阶段锻炼出全球最强大、最柔性的供应链体系,为后续出海奠定基础 [8] 出海2.0:品牌出海 - 核心模式是技术驱动、性价比突围,企业开始将自身LOGO印在产品上 [10][11] - 代表性企业包括华为通过研发从爱立信、思科口中抢占市场,联想通过并购IBM PC业务成为全球PC第一 [12] - 小米通过IoT生态链打法发挥供应链优势,大疆用技术优势定义消费级无人机品类 [13] - 部分品牌采用“极致单品”策略,精准切入高价值、高利润的细分市场 [14] 出海3.0:生态出海 - 企业不再只满足于卖出产品,而是试图输出整套“系统”和“模式” [16] - **品类“爆破手”路径**:代表企业安克创新,在“浅海战略”下从充电宝扩展到音频设备、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打造爆款制造底座 [18][19] - **文化“炼金师”路径**:将东方文化元素现代化转码,创造全球年轻人共鸣的新审美体系,案例如泡泡玛特创造基于收藏癖和惊喜感的全球流行文化,霸王茶姬将喝茶变为全球化潮流生活方式 [20] - **生态“创造者”路径**:输出平台、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案例如极兔速递输出成本最优化增长模型,美团KeeTa输出即时配送体系,跨境电商平台输出“全托管”模式 [21] - **新兴市场“淘金客”路径**:聚焦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市场,利用人口红利和互联网渗透率提升机会,案例如传音控股深耕非洲市场,针对深肤色美颜自拍等痛点研发,占据非洲手机市场半壁江山 [23][24][25] 出海演进与趋势 - 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是从“卖苦力”到“卖品牌”再到“卖生态”的进化史 [26] - 企业角色发生根本变化,从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操盘手”,尝试搭建赛场、制定规则 [3][30] - 下一个出海黑马可能是一个“生态物种”,包括在多个垂直赛道做到极致的“爆破手”、引领全球审美的“炼金师”或中国企业自己搭建的“生态系统” [29]
周周芝道 模型跟踪: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美国的全部 212 个行业,具体提及金属、小家电、家具、玩具、汽车、音频设备、行李箱、手机、电脑、摄影设备、个人护理电器、服装、机械、半导体、发动机、服务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税率上升情况**:2025 年上半年美国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从年初的 2.5%增至 8.8%,对中国的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从 10%升至近 40%;金属行业关税增加 50%,小家电、家具、玩具等行业增加 20%;美国目前年化约收取 3000 亿美元关税,整体关税率从年初 2%上升至接近 9% [1][3][5] - **关税成本承担主体**:关税成本由出口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分担,历史数据显示大部分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截至 2025 年 6 月,约 40%的关税成本已传导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剩余 60%可能由企业承担;美国企业部门承担了 50%到 60%的关税成本,消费者承担 40% [1][2][11] - **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跟踪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实际通胀与理论预测值呈正相关关系,截至 2025 年 6 月相关系数约为 0.4;5 月份美国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上涨 7 个百分点,导致核心 PCE 价格指数上涨 0.28 个百分点;不同产品和行业受关税影响程度不同,小家电、音频设备等产品表现出强烈的超额通胀上涨趋势,汽车行业未显示明显价格上涨 [1][2][9] - **行业进口含量差异**:全行业平均直接加间接进口占比约为 10%,高端制造业间接进口占比较高,服务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直接进口占比较高;不同行业进口含量不同,如汽车行业直接进口成本占 36%,间接进口成本占 5.3%;玩具行业总进口含量不到 30%,服装和家具家电等行业进口含量大致如此 [1][6][8] - **美联储降息路径**:基于模型分析,美联储可能在 2025 年下半年重启降息路径,预计 9 - 10 月间采取行动;但美联储内部对于关税传导效应判断存在分歧,未来降息路径仍需观察具体经济数据和政策效果 [2][7][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制定关税政策明确了上下限,全球普遍适用 10%的基准关税,对中国则可能达到 30% [2] - **美元走弱影响**:2025 年美元整体偏弱,出口商承担关税成本能力有限,进口商需承担更多关税成本 [13] - **美国消费趋势**:2025 年初至 6 月美国消费趋势下降,多个行业零售数据疲软,6 月零售数据略超预期但实际消费增长不显著 [15] - **评估关税传导关系方法**:通过跟踪 7 - 9 月的 CPI 数据报告评估美国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税传导关系 [16] - **模型特点**:模型具有全面性和实时更新能力,可预约路演交流模型相关信息 [17]
雅创电子20250624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雅创科技、类比半导体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雅创科技收购类比半导体的目的**:雅创科技计划以近3亿元收购类比半导体约37%股权,逐步实现控股并子公司化,增强研发能力,拓展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应用[3] - **类比半导体业务和市场定位**:成立于2018年,聚焦汽车、工业、能源和高端医疗四大市场,汽车市场占收入约一半;核心团队约20人,多来自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专注信号链和汽车智能驱动两大产品线[4] - **类比半导体技术和产品优势**:核心团队有20年左右行业经验,专注数模混合技术;产品包括高低边开关等,应用于多个汽车领域,已被160多个客户采用,兼容海外竞品[5] - **类比半导体现阶段发展情况**:2024年底出货1 - 2亿颗芯片,零失效率;2024年毛利率超50%,部分达80%以上,营收约5000万元,处于亏损;2025年预计营收1亿元,亏损缩窄[2][6] - **雅创科技与类比半导体合作预期效果**:二者形成高度互补,雅创分销网络助类比产品快速入市,电源管理领域形成协同效应[7] - **雅创和类比半导体产品组合市场优势**:产品组合集中在信号链和智能驱动,形成互补,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提升研发和销售协同效应;汽车电子和泛工业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长期按10倍PS估值合理;预计2026年雅创自研模拟业务有弹性,提升市值[8] - **雅创未来整合策略及对盈利能力影响**:未来等模拟IC盈亏平衡或盈利后纳入业务,避免财务负担;2026年自研业务与类比半导体协同增长,目标营收数亿甚至10亿元,盈利弹性明显[9] - **雅创过去并购整合情况及影响**:2020 - 2024年多次并购,拓展经销范围、加强自研能力、延伸销售网络等,具备整合经验,有助于释放与类比半导体协同效应[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目前雅创市值约50亿,去年分销利润超1亿,自研收入规模达3.5亿,基本覆盖当前市值[8]
半个月内3家:东莞上市公司掀起并购热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0:05
并购重组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4年9月发布的"并购六条"及后续政策密集出台,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2024年5月修订的并购重组新规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支付工具、鼓励私募基金参与等方面优化 [1] - 2024年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达581起,为全国最活跃区域,其中电子行业并购交易115起,东莞入选城市排名前20 [2]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上市公司密切关注并购重组动向,部分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达并购意愿,如万里马表示不排除运用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4][5] 同行业并购案例与战略布局 - 佳禾智能拟以1.22亿欧元(约9.96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拜亚动力,旨在提升高端音频领域竞争力并加速全球布局 [3] - 奥普特收购东莞泰莱51%股权,拓宽产品线并强化机器视觉解决方案能力 [3] - 捷邦科技收购赛诺高德51%股权,横向拓展精密金属业务并加快汽车产业链布局,标的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等 [4] 跨界并购趋势与挑战 - 绿通科技拟收购大摩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计划从场地电动车业务跨界至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 [6] - 粤宏远A原计划收购博创智能60%股份以打造"房地产+高端装备"双增长曲线,但因交易价格分歧终止 [7] - 联储证券报告显示,2023-2024年退市公司中45%曾经历控股股东变更及业务"大换血",凸显盲目跨界风险 [8] 并购整合关键因素 - 成功要素包括理性选择标的、高效管理整合和充沛现金流,但存在业务协同效应不强、整合效果不佳等痛点 [8] - 业内建议上市公司需谨慎评估经营实力与市场环境,避免整合不佳拖累业绩 [9]
BlueberryMarkets蓝莓市场:美国5月CPI会否揭示关税通胀传导?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51
美国5月CPI数据预测 - 整体CPI环比增速预计持稳于0 2% 同比增速可能从4月的2 3%升至2 5% [1] - 核心CPI环比增速料加速至0 3% 同比增速或攀升至2 9% 打破年初以来的下行趋势 [1] 关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 音频设备价格在4月环比暴涨8 8% 服装、新车和家电等加税商品可能接棒上涨 [3] - 沃尔玛等零售商的涨价声明暗示传导压力正在累积 但企业库存仍在缓冲冲击 [3] - 服务类别出现通缩迹象 机票与酒店价格持续疲软 反映消费者缩减非必需支出 [3] 美联储政策分歧 -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认为应重视关税的持续性通胀效应 而理事沃勒坚持其"一次性冲击"的定性 [3] - 利率期货市场目前仅定价年内降息45个基点 显示投资者对政策转向持审慎态度 [3] 债市与汇市反应 - CPI公布后 390亿美元10年期和220亿美元30年期美债标售将检验市场对通胀前景的真实定价 [3] - 美元指数若失守98关口支撑 可能开启新一波跌势 黄金需守住3320美元防线以维持看涨结构 [3] 未来通胀趋势 - 随着企业库存缓冲耗尽 未来三个月或呈现更清晰的成本传导路径 [4] - 此次CPI可能标志着"前关税时代"通胀模式的终结 成为美联储打破利率政策僵局的转折点 [4]
东莞农商银行垫底债市主承销商评价;粤宏远A重组博创智能计划因价格分歧终止丨东莞金融市场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2:06
金融要闻 - 东莞农商银行在2024年度债市主承销商评价中被评为D档,与江西银行、吉林银行成为仅有的3家D档主承销商,排名垫底 [2] - 东莞农商银行被处罚因债券承销管理不到位、向超龄客户代销不适当的保险产品等,被罚款8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2] - 交易商协会新规明确连续两年被认定为D档的机构将被取消业务资格,若2025年东莞农商银行再次被评为D档,其相关业务资格或将被取消 [3] 上市公司动态 锦龙股份 - 控股股东新世纪公司持有的3500万股股份将被拍卖,占其持股的16.59%,占公司总股本的3.91%,拍卖时间为2025年7月7日至8日 [4] - 实际控制人杨志茂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股份2.36亿股,占其总持股的52.63%,占公司总股份的26.34%,债务逾期及涉诉金额合计约20.6亿元 [4] - 若本次拍卖全部成交并完成过户,新世纪公司仍将持有公司股份1.7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64,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5] 佳禾智能 - 拟通过子公司以1.22亿欧元(约9.96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音频设备品牌拜亚动力,2024年拜亚动力营业收入8445.1万欧元(约6.8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854.3万欧元(约6972.80万元人民币) [6][7] - 收购旨在提升高端音频领域市场竞争力,拓展自主品牌业务收入,加速全球布局 [7] 绿通科技 -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大摩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实现控股,大摩半导体专注于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晶圆量检测领域,产品覆盖6至12英寸晶圆产线,最高支持14nm芯片制程工艺 [8][9] - 绿通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8.31亿元,同比下降23.15%,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滑45.98%,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再降26.16% [8] - 收购旨在实现向半导体领域战略转型,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9] 粤宏远A - 拟终止收购博创智能60%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交易价格等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10] - 2024年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38.98%,净利润亏损4769.84万元 [10] 众生药业 - 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将1.03亿元转投新药研发项目,终止原"抗肿瘤药研发项目"和"数字化平台升级建设项目" [11][12] - 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6.34亿元,归母净利润8261万元 [12] 胜蓝股份 - 不超4.5亿元可转债获深交所通过,募集资金将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及组件生产研发建设项目、工业控制连接器生产研发建设项目 [13]
通胀数据报喜后 特朗普再向美联储怒吼:美国没有通胀 请尽快降息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07:50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援引弱于预期的4月CPI数据,再次要求美联储效仿欧洲央行降息,并强调美国"没有通胀" [1] - 特朗普称汽油、能源、杂货等商品价格下降,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行动迟缓,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不公平 [1] - 4月整体CPI与核心CPI环比均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关税商品涨幅不及预期和服务类通胀疲软 [1][4] 美国通胀数据表现 - 4月CPI连续第三个月低于预期,但环比增速较3月明显升温 [2] - 受关税影响的商品价格涨幅低于经济学家担忧水平,机票、酒店等服务类通胀疲软拖累整体数据 [4] - 杂货价格出现2020年以来最大降幅,鸡蛋价格因禽流感缓解创40年最大跌幅,培根、鸡肉等主食价格也下降 [17] 华尔街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 - 高盛将首次降息预期从7月推迟至12月,花旗从6月推迟至7月,巴克莱预测2025年仅降息一次 [5] - 利率期货市场押注美联储6月和7月按兵不动,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 [5] - 摩根大通预计关税将在6-7月导致商品价格激增,CIBC认为关税传导速度可能慢于特朗普第一任期 [16] 关税政策影响与贸易进展 - 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多数国家施加10%基准关税,对中国部分商品关税高达145%,引发市场对成本上升的担忧 [11] - 中美达成贸易共识,美国对华新增关税从145%降至30%,实际税率介于40%-50% [11][12] - 特朗普对50国和欧盟的"对等关税"暂缓至7月,可能随后上调,4月曾因激进关税政策引发市场震荡 [18] 未来通胀趋势关键因素 - 分析师认为4月数据非最终定论,因部分进口商品在新关税生效前已到货,且企业自行吸收部分成本 [13] - 摩根大通指出除关税外,财政刺激措施也将影响CPI,预计短期通胀上行,2026年因新刺激进一步走高 [16] -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警告未来两季度核心商品价格稳定性仍是债券市场担忧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