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轴承钢
icon
搜索文档
垄断我国98%市场,日德曾以10倍高价出售,自研成功却被日企盗用
搜狐财经· 2025-10-17 16:28
中国在钢铁领域的产量早已遥遥领先全球。自1996年突破1亿吨大关后,到2021年,钢铁产量已达到10.3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消费量也几乎同 样庞大,达到了9.52亿吨,几乎占全球的50%。 生产优质的轴承钢技术难度极大。它对硬度、耐磨性、弹性等要求非常高,冶炼时必须精确控制化学成分、尺寸和表面缺陷,钢材的纯净度也要达到极致。 在早些年,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反而不得不将低端原料出口,再花高价进口成品。 尽管产量庞大,但在高端特钢领域,尤其是轴承钢的生产上,中国曾面临过不少挑战。轴承钢是制造轴承的关键材料,轴承本身对高铁、飞机、潜艇、军舰 等大国重器至关重要。如果材料不过关,设备在高温高压下就可能发生故障,导致严重的设备停运。 当时,轴承钢技术几乎被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典这些国家垄断,其中日本的NSK和德国的舍弗勒几乎控制了中国市场的98%。他们凭借定价权,向中国企 业出售的轴承钢价格是其本国市场的10倍,令国内企业不得不接受。 这一垄断现象不仅限于轴承钢领域,整个高端轴承市场都被这几家外企把持。甚至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也因高端轴承的进口依赖而饱受困扰。轴承作为 技术含量极 ...
兰格优特钢日盘点:国内市场震荡下行 下游需求疲软
新浪财经· 2025-09-28 14:59
核心观点 - 国内市场优特钢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主要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 [1] - 行业整体交投氛围低迷,成交未见改善,价格普跌态势加剧 [4] - 预计明日优特钢市场价格继续趋弱,轴承钢等品种亦难独善其身 [4] 市场价格表现 - 国内重点城市45碳结钢85mm平均报价3618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5元 [3] - 40Cr合结钢85mm平均报价3783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5元 [3] - 主要主导城市如杭州、常州、重庆、天津价格下跌20-30元 [3] - 华东地区主流品种降幅集中在10-20元,贸易商普遍存在10-20元的暗降空间 [4] - 华北区域碳合结钢领跌,齿轮钢部分规格降价20元 [4] - 华南区域部分规格降幅超20元 [4] 钢厂定价策略 - 常州东方优特钢出厂价格持稳运行,45碳结钢出厂3650元 [3] - 杭钢优特钢日定价圆钢价格下调20元,45碳结钢出厂3560元 [3] - 临沂钢投优特钢和天钢优特钢出厂价格均持稳运行 [3] - 钢企端多持稳观望为主 [3] 下游需求状况 - 区域内基建项目新开工不足,下游企业用钢需求清淡,成交疲软 [3] - 下游加工企业多采取零库存策略,对高价资源抵触情绪强烈 [4] - 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行业开工率降至60%-65% [4] - 无锡、杭州等地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20%以上 [4] - 华北区域终端询单量较昨日减少20%,实单成交多为应急补货 [4] - 新能源装备用高端特钢采购量保持稳定 [4] 区域市场动态 - 华东地区轴承钢、铬钼钢报价暂稳,但规格间价差缩小10元,国庆前补库预期落空 [4] - 华北区域轴承钢实单成交可议空间扩大至15-25元,创本月以来新高 [4] - 华中地区受山东低价资源冲击,实际成交让利空间扩大,需求分化显著 [4] - 华南区域台风影响消退后物流恢复,但未现补库潮,因价格下跌引发观望 [4]
钢铁稳增长方案发布:2025年至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15:50
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1] - 方案明确2025年至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 [1] - 增长目标具备实现基础,近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速已呈现回升态势,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7.1%,2024年稳定在4%,2025年1—8月达到6.1% [2] 供需平衡与行业管理 - 当前行业面临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矛盾,供需失衡是关键问题 [1] - 实现增长目标需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供给端需持续优化结构,围绕需求端变化进行匹配与升级 [2] - 方案提出通过产能减量置换、产量调控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来管住增量、优化存量,倒逼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支持优势企业发展 [2]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和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政策资源将向优质标杆企业倾斜,符合规范的企业可享受政策支持,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面临约束并逐步退出市场,从而提升行业整体规范度和竞争力 [3] -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3] - 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工艺设备更新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改造,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及先进装备应用 [3] 市场拓展与合作 - 拓展市场需求,扩大钢结构在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应用,以激发释放消费潜力 [3] - 深化开放合作,稳住外贸市场,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3] - 行业需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的产业链合作,重点围绕船舶制造等领域对高强钢、轴承钢的需求开展研发,推动产品高端化转型 [4] - 通过平台提升钢结构应用透明度,促进上下游高效对接,进一步拓展钢铁需求空间,优化用钢结构 [4]
兰格优特钢日盘点:国内市场窄幅上行 市场情绪转好
新浪财经· 2025-09-16 14:53
市场价格表现 - 国内优特钢市场价格小幅趋强运行,重点城市45碳结钢85mm平均报价3636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4元,40Cr合结钢85mm平均报价3801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4元 [3] - 主要主导城市如杭州、常州、重庆、天津的Φ80-130mm45价格较上一交易日均上涨20元 [3] - 华东地区碳合结钢资源主流报价窄幅上行20-30元,轴承钢、齿轮钢资源主流向上调整10-20元 [4] - 华北、华中地区碳合结钢资源主流报价较昨日上涨20元,轴承钢、模具钢资源上涨10-30元 [4] 钢厂定价动态 - 部分钢厂如天钢优特钢出厂价格上调30元,现45碳结钢出厂3380元 [3] - 日定价优特钢企们多上调出厂价格,而常州东方、杭钢、临沂钢投等钢厂出厂价格持稳运行 [3] 市场情绪与成交 - 原燃料期货主力合约全面飘红,期货盘中一度站上高位,对优特钢市场情绪形成提振 [3][4] - 市场成交有所转好,华东地区场内求购及出货声交织,华北、华中地区整体成交较昨日有增量 [3][4] - 需求集中借势释放后,市场回到高位坚挺观望状态,各方伺机休整 [4]
中信特钢20250825
2025-08-25 22: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特钢行业 公司为中信特钢[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汽车产量连续四年增长 新能源汽车和轻量化趋势驱动高品质特钢需求增长[2] * 中国特钢产量占比不到10% 远低于日本的20% 制造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带来进口替代机会 例如替代2014年进口的255.5万吨特殊长材[2][3] * 中信特钢产品定制化强 小批量多批次供货 研发能力领先 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定价权[2] * 中信特钢产品体系齐全 覆盖30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 是全球品种规格最多的特钢企业[4] * 产品质量稳定 出口日本NSK的轴承钢实现免检 轴承钢疲劳寿命是欧洲市场平均水平的2.5倍 杂质含量全球领先[4] * 汽车用特钢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 轴承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3][4] * 提供全品种定制化服务 交货周期基本不超过30天 新产品开发周期约两个月[5][6] * 设立技术服务中心 实行技术营销 由工程师组成销售团队[6]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4.21% 绝对金额行业领先[7] * 实现行业首发 如开发世界上最大直径1320毫米连铸合金连坯 连续五次打破世界纪录[7] * 开发120毫米厚度石油炼化用高韧性合金和100毫米厚度镍系低温承压设备用超大厚度酒液钢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7] * 逐步替代每年约300多万吨的高端进口特钢产品[8] * 2024年高端特钢产能达到2000万吨 三高一特产品同比增幅23%[9] * 拥有沿海沿江布局 提高运输和生产效率[9] * 自2017年以来进行多次并购整合 如青岛市场从2016年净资产-2.8亿和亏损36亿 到2019年实现营收160亿净利润10亿[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优化产品结构 降本增效)和外延式发展(多次并购整合)实现持续成长[2][9] * 未来将在"十五"期间发力海外市场 通过并购实现增长[9] * 在汽车行业需求回升和外延式并购推动下 未来盈利空间广阔[11] * 目前估值水平下股息率约为4%[11]
中信特钢(000708):调整产品结构 盈利能力逐步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8-22 14: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7.15亿元同比下降4.02% 归母净利润27.98亿元同比上升2.67% [2] - 2025年Q1/Q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4亿元/14.14亿元 呈现连续季度上升趋势 [2]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5.45/62.04/68.85亿元(原53.26/61.85/68.68亿元)对应EPS为1.10/1.23/1.36元 [2] 产品结构优化 - 风电圆坯销量159.2万吨同比增长2.6% 特种焊丝用钢销量同比增长21% [2] - 轴承钢销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13.2% "两高一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 [2] - 钢材产品总销量982.26万吨同比增长3.23% [3] 盈利能力改善 - 上半年吨产品毛利800元/吨 环比2024年下半年提升52元/吨 [3] - 2024Q3至2025Q2单季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2.51%/14.39%/13.82%/14.89% 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3] - 能源行业景气度上升推动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1][3] 股东回报 - 拟实施2020年以来首次半年度分红 每10股派现2.00元(含税) [3] - 现金分红总额约10.09亿元 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36.07% [3] 行业与展望 - 能源行业景气度上升背景下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1][2] - 下游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回暖推动公司业绩见底回升 [1][3] - 基于15倍2025年PE估值 目标价上调至16.5元(原15.22元) [2]
【中信特钢(000708.SZ)】加速国际化项目推进工作,实施半年度分红提高股东回报频次——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王招华/戴默)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2 09:0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7.15亿元,同比下降4.02% [4] - 归母净利润27.98亿元,同比增长2.67%,扣非归母净利润27.69亿元,同比增长3.77% [4]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78.75亿元,同比下降2.45%,环比增长3.86% [4]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同比增长3.58%,环比增长2.21% [4] 销量与价格变化 - 上半年钢材销量982.26万吨,同比增长3.23%,其中出口112.16万吨,同比持平 [5] - 预计下半年销量877.74万吨,同比下降6.37%,环比下降10.64% [5] - 吨钢售价5570元/吨,同比下降7.02%,环比微增0.04% [6] - 吨钢毛利800元/吨,同比增长8.56%,环比增长6.94% [6] - 钢材产品毛利率14.37%,同比提升2.0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3个百分点 [6] 产品结构调整 - 汽车用钢棒线材销量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 [8] - 风电圆坯销量159.2万吨,同比增长2.6% [8] - 特种焊丝用钢销量同比增长21% [8] - 能源用钢产品在中石化、中石油在建项目全部入围,煤化工项目入围率超90% [8] - "小巨人"产品销量368.8万吨,轴承钢销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13.2% [8] - "两高一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 [8] 战略与股东回报 - 国际化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下半年将加快海外项目落地 [9] - 拟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10.09亿元,分红比例36.07% [10]
中信特钢(000708):25H1发展韧性强,期待钢铁反内卷
华泰证券· 2025-08-20 10:5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7.88元(前值17.42元),基于25年15.7倍PE估值 [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547.15亿元(同比-4.02%),归母净利27.98亿元(同比+2.67%),扣非净利27.69亿元(同比+3.77%)[1] - Q2营收278.75亿元(同比-2.45%,环比+3.86%),归母净利14.14亿元(同比+3.58%,环比+2.21%)[1] - 2025H1毛利率14.89%(环比提升1.07个百分点),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润增长 [2] 业务结构优化 - 能源行业销售占比35%(风电圆坯销量159.2万吨同比+2.6%),汽车领域占比25%(棒线材销量285万吨持平)[2] - 轴承钢销量114.6万吨(同比+13.2%),能源工程项目入围率超90%(中石化、中石油项目全入围)[2] - 重点布局风电、油气、氢能、新能源汽车等高增长领域 [2] 行业动态 - 2025H1钢铁行业盈利率回升至59%(247家样本企业),日均铁水产量235.5万吨(同比+3.4%)[3] - 反内卷政策尚未实质执行,未来减产取决于政府战略定位,若落地将改善行业利润 [3] 盈利预测 - 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1.14/1.28/1.49元,对应PE 10.99/9.78/8.44倍 [4][10] - 25年ROE预测12.74%,股息率4.55%,EV/EBITDA 6.95倍 [10][12] - 可比公司25年PE均值13.1倍,报告公司获15.7倍溢价估值(龙头溢价)[12]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2.55元(8月19日),市值633.42亿元,PB 1.55倍 [7][10] - 52周价格区间10.34-13.98元,BVPS 8.20元 [7][10]
南钢携数字化转型成果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南京日报· 2025-07-28 07:40
数字化转型成果 - 公司建立智能配料模型实现球团矿成分合格且成本最低[1] - 公司建成工业互联平台打造智慧原料、炼铁、炼钢、连铸、轧钢、检验等全流程智能化[1] - 应用智能配矿模型、高炉体检模型和高炉炉身镜像实现年降成本上亿元[1] - 应用造球盘大块球团识别模型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远程控制机器人保障生球质量[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生产全球最纯净轴承钢、最厚止裂钢、最高强度水电钢以及最好船板钢、海工钢、管线钢[2] - 打破技术垄断成功开发9镍钢[2] - 钢产品独家供货爱达·魔都号、爱达·花城号国产大邮轮及最大盾构机"京华号"[2] 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左右脑架构"并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经营管理四大业务方向[2] - "元冶"钢铁大模型首期发布20个场景展现显著实践价值[2] - 计划在钢铁制造全流程、经营管理全领域打造百景千模新景象[3]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构建现代化钢铁梦工厂[3]
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 抚顺特钢上半年净利润预亏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18:59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3亿元至-2.6亿元,同比减少214.06%至231.60% [1] - 预计2025年半年度扣非净利润为-3亿元至-2.6亿元,同比减少217.24%至235.27% [1] - 上年同期净利润2.28亿元,扣非净利润2.22亿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部分产品订单及价格较上期下降 [1] - 新建项目转固投产后实际产量低于预期,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上升 [1] - 提升产品质量管控导致质量成本升高 [1] 2024年经营数据 - 钢产量60.39万吨,同比减少10.91% [2] - 钢材产量44.05万吨,同比减少13.04% [2] - "三高一特"产品入库8.68万吨,同比提升14.25% [2] - 营业收入84.84亿元,同比降低1.06% [2] - 净利润1.12亿元,同比降低69.18% [2] 2025年一季度业绩 - 净利润-1.25亿元,上年同期为1.15亿元 [2] - 扣非净利润-1.23亿元,上年同期为1.06亿元 [2] 产品结构调整 - 2024年持续进行品种结构调整,高附加值产品技改项目投产 [2] - 高端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保证收入稳定 [2] - 未来将继续调整品种结构,高端产品产量持续提高 [2] 产品价格与订单 - 高端产品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售价较前期降低 [2] - 继续降价空间有限,2025年3月起超高强度钢订单增长 [2] 产能与成本 - 部分项目投产后未完全达产达效,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上升 [3] - 需求恢复后新产能完全达产达效,收益预计大于折旧成本上升 [3] 出口业务 - 出口以工模具钢、汽车钢为主,出口地包括欧美、南美、亚洲等 [3] - 出口韩国汽车钢大幅降低,出口欧洲、东南亚工模具钢、不锈钢持续增长 [3] - 每年出口收入约3000万美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