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鹰一号
搜索文档
芯片主业承压! 英伟达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1:29
英伟达Robotaxi项目孵化 - 公司内部孵化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但未对相关报道作出回应[1] - 公司此前已投资文远知行等Robotaxi企业 角色从芯片供应商向运营方深化[1] - 战略升级动机为构建技术闭环 通过实际运营获取极端场景数据反哺算法优化[1] Robotaxi行业市场前景 - 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4888亿元 全球市场达8349亿元[2] - 中美两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已实现无安全员的小规模运营及商业化发展[2] - 行业呈现资本密集特征 文远知行2025年Q1营业费用4.64亿元(研发占3.26亿元) 小马智行研发投入3.45亿元(同比增59.8%)[4] - Waymo获母公司Alphabet 50亿美元投资 2024年底再完成超50亿美元融资[4] 英伟达汽车业务现状 - 2025财年汽车业务收入17亿美元 仅占公司总营收1305亿美元的1.31%[3] - 公司计划2026财年将汽车业务收入提升至50亿美元[3] - 智驾域控芯片Drive Orin-X 2024年装机量210万颗 市占率39.8%[2] - 下一代芯片DRIVE Thor延期至2025年8月量产 实际版本算力较宣传的2000 TOPS大幅缩水[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产芯片实现局部突破:蔚来神玑芯片已量产上车 小鹏P7搭载自研图灵芯片(算力2250 TOPS)[7] - 芯擎科技芯片算力达15K 符合ASIL-D安全标准 并提供国产化组合方案替代英伟达+高通方案[7] - 英伟达在道路测试经验、数据积累及算法工程化方面落后特斯拉等全链路企业[3][8]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Robotaxi项目验证GPU芯片至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2] - 具备AI训练集群和开发工具链优势 但缺乏实际运营经验和本地化适配能力[3][8] - 入局可能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 形成数据寡头格局[8] - 通过开放平台降低研发门槛要求共享数据 试图以新盈利模式重塑市场格局[8]
南京江北新区获批设立十周年,成为江苏发展生物医药优势产业的重中之重南京“江之北”崛起科创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9-17 07:24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与创新 - 国务院批复支持江苏自贸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和创新发展高地,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承载地拥有200多项在研新药 [1] - 园区内企业实现多项全球突破:驯鹿生物成为国内首家实现CAR-T药物跨境供药的企业,世和基因产品获NMPA、FDA、CE三大国际认证,艾码生物开发全球首个核酸药物ER2001注射液 [2] - 药企资本化进程加速:药捷安康和维立志博2024年在香港上市,维立志博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4款全球进度领先),征祥医药一类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和先声药业一类抗体新药苏维西塔单抗于2024年获批上市 [2] - 生物医药谷集聚上下游企业1300余家,在研新药超200项,年内诞生多项全球领先技术 [2] 集成电路与高端芯片产业 - 南智光电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成为国内首家提供8英寸薄膜铌酸锂流片服务的企业 [3] - 芯擎科技发布7nm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其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累计出货150万片,市占率居国产智能座舱芯片首位 [3] - 特纳飞荣获2025年度闪存控制器企业金奖,主控芯片全球累计出货超千万颗,实现国产高端芯片大规模量产突破 [3] - 新区集聚台积电等数百家集成电路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环节 [3] 产学研协同与人才生态 - 南京大学生化医药学科群集体入驻新区,共建校区平台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4] -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8个月对接78家高校,落地项目45个,入库项目1423个 [4] - 东南大学"大医科"科研载体入驻2000多名师生,园区集聚4所"双一流"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来师生规模达5万名 [4] - 新区通过"人才+平台+资本"机制支持企业,科投集团8年内用6只基金投资维立志博,产业投资基金带动超亿元社会资本注入特纳飞 [5] 创新环境与基础设施 - 龙山社区常住人口4.5万人中硕博占比超30%,社区公益组织拥有25名博士成员 [6] - 新区生态面积占比70%,拥有近百公里长江岸线和80平方公里老山生态屏障 [6] - 南京北站构建"十廊放射"交通枢纽,直接连接科创载体形成"站城无界"模式 [7] -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小北托育"覆盖全区街道,举办赛艇公开赛、青年戏剧汇等青年活动 [6]
本土自给率仍不足10%? 车企加码芯片自研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48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蔚来自研5纳米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应用于ET9等车型,单颗性能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 X,但乐道L90仍采用英伟达芯片因供应充足和数据复用优势 [3] - 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进口依赖度超90%,计算控制类芯片达99%,功率存储类达92%,本土自给率不足10%但有望提升至30%-35% [4] - 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2024年汽车电子收入7亿元(占总收入36.7%),年销量3.62亿颗车规产品,栅极驱动芯片累计出货9亿颗 [5][6] 行业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 -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推动模拟芯片需求,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71亿元增至2029年858亿元 [6] - 纳芯微在三电系统领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覆盖主驱逆变器、OBC、BMS等,建立多品类产品矩阵 [6] - 零跑汽车自研凌芯01智驾芯片累计搭载超30万颗,性能超越Mobileye Q4 [7] 车企研发路径分化 - 造车新势力倾向自研:蔚来克服供应链中断风险提前完成芯片研发,零跑因市场缺芯自主研发凌芯01 [7] - 传统车企选择合作:吉利通过芯擎科技推出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东风牵头联合体量产国产高性能MCU芯片DF30 [8] - 上汽集团投资芯驰科技等企业,其座舱SoC产品应用于荣威车型 [9] 国际厂商动态与行业挑战 - 英特尔逐步收缩汽车业务,此前投入包括150亿美元收购Mobileye、推出第二代AI增强型SDV SoC芯片(性能提升10倍) [10] - 车规芯片认证周期长达2-4年,需满足AEC-Q100等严苛标准(如2000小时测试),研发投入大且回本周期长 [11] - 蔚来自研芯片使单车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四颗Orin芯片成本超3亿美元,2024年换自研芯片后毛利显著提升 [11]
汽车芯片: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虎嗅· 2025-06-26 08:23AI Processing
行业动态 - 汽车芯片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既有巨头退出也有新秀涌入 [1] - 行业面临"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竞争加剧导致市场洗牌 [14] - 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受益于本土化优势和供应链韧性需求 [14][15] 退出企业 - 英特尔计划关闭汽车业务并裁减大部分员工,但保留Mobileye股权 [2] - 安霸(Ambarella)寻求出售,市值约26亿美元,股价消息公布后上涨21% [2] - Wolfspeed申请破产重组,计划削减70%的65亿美元债务 [3] - 欧洲某顶级Tier1(推测为博世)考虑出售6英寸SiC晶圆厂 [3] - 马瑞利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80%债权人支持重组协议 [4] 新进入者 - 车企自研芯片趋势明显:小鹏"图灵"芯片已上车,蔚来拆分智驾芯片业务,理想/比亚迪/小米/东风/吉利均有布局 [6][7] - 大陆集团分拆汽车业务成立Aumovio,与格芯合作开发汽车半导体 [8] - 南芯科技推出多款车规级产品包括PMIC系列和eFuse芯片 [9] -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高端智驾/座舱SoC:芯驰/瑞芯微/芯擎/全志/杰发/紫光展锐等发布新品 [10] - 国产SerDes芯片取得突破:纳芯微/瑞发科/首传微电子推出符合HSMT标准产品 [11] - UWB芯片领域涌现加特兰/纽瑞芯/驰芯半导体等企业,多款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 [12] 并购案例 - 信邦智能拟收购英迪芯微,后者车规芯片累计出货超2.5亿颗,2024年营收近6亿元 [13] - 英迪芯微产品涵盖车灯控制芯片和车身MCU模组,车规芯片收入占比超90% [13]
睿蓝汽车闪耀上海车展,“高价值产品”重塑新能源格局
齐鲁晚报· 2025-04-23 19:55
文章核心观点 - 睿蓝汽车在上海国际车展展示其产品价值与创新实力,定位为“可充可换高价值品牌”,通过技术下放和生态整合实现“高价值普惠” [1][11][13] 产品展示与定位 - 睿蓝汽车携睿蓝7、睿蓝8共5辆4款不同版本车型亮相车展 [1] - 睿蓝7定位为“智能后驱轿跑SUV”,是品牌的技术旗舰,旨在以“科技平权”将高端配置下沉至10万级市场 [3] - 睿蓝8定位为“全能大七座纯电MPV”,聚焦城际交通等多元化场景需求 [7] 睿蓝7产品特性 - 采用轿跑式溜背造型,风阻系数低至0.238Cd,车身长4690mm,轴距2775mm,配备76.8x86cm悬浮全景天幕 [3] - 采用后驱布局,最小转弯半径5.4m,搭载180kW高性能液冷电机,峰值扭矩385N·m,最高时速190km/h,百公里加速6.8秒 [5] - 搭载吉利全栈自研的“龙鹰一号”芯片,具备高端智驾能力 [5] - 基于与SEA浩瀚架构同源的全新GBRC水晶架构打造,保障质量与安全 [6] 睿蓝8产品特性 - 拥有1798L超宽敞驾乘空间,七座满员时行李箱空间仍达459L [7] - 可选配50.4kWh和68.03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最高达515km [9] - 纯电运营每公里成本仅7分钱,按每日300公里计算成本为21元,相比油车每公里节省约0.5元,年跑8万公里可节省4万元 [9] 市场表现与销售策略 - 2024年全年销量达59,094辆,同比增长40%,创历史新高 [11] - 车展期间推出购车优惠政策,综合补贴至高50,000元,睿蓝7限时国补价7.57万元起,睿蓝8限时国补价9.78万元起 [9] - 作为换电品牌,在重庆的换电站数量从76座增至89座,睿蓝7车电分离限时国补价4.47万元起,电池租用月费299元/月 [11]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在新能源车企价格战背景下,公司坚持长期主义,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共赢构建竞争壁垒 [11][13] - 公司探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迈向“价值共生”的转折点上,以“技术普惠”重构行业价值坐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