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纳米

搜索文档
印度首家晶圆厂,动工
半导体芯闻· 2025-07-10 18:33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 源: 内容编译自bhaskarenglish 。 印度首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已在古吉拉特邦多莱拉投入运营。该工厂由塔塔电子与台湾力晶半导体 制造股份有限公司(PSMC)合作建设。 这些芯片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和许多电子设备。目前,印度依赖外国供应这些芯片。当外 国供应中断时,印度许多电子产品的产量就会下降。有了这家工厂,印度将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 减少对外国的依赖。芯片生产预计将于2026年12月开始。 问题1 什么是半导体芯片? 半导体就像电子产品的大脑。电脑、笔记本电脑、汽车、洗衣机、自动取款机、医疗设备甚至智能 手机,都离不开半导体芯片。这些芯片就像大脑一样,帮助这些电子产品运转。没有它们,任何电 子产品都是不完整的。半导体芯片由硅制成,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这些芯片帮助电子产品自动运行。例如,智能洗衣机会在衣物洗完后自动关闭。同样,当你在车里 忘记系安全带时,汽车也会发出警报。这一切都是在半导体的帮助下实现的。 问题 2 半导体工厂能给印度带来什么好处? 自力更生:印度依赖外国供应半导体芯片,这带来了供应链风险。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封锁措 施导致芯 ...
陈经:取消芯片技术豁免,美方犯了三个错
环球网· 2025-06-24 05:39
美国撤销芯片制造商在华技术豁免权的影响 - 美国商务部计划撤销台积电、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的全面豁免权,包括芯片制造设备运输许可 [1] - 该举措将增加企业在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运营负担,但不会禁止芯片制造商在华运营 [1] - 白宫官员将该举措与中国稀土材料管制相提并论,否认这是"新的贸易争端升级" [1] 芯片制造设备与稀土管制的差异 - 芯片制造设备是典型的工业基础设备,许可证发放对象主要为民用高科技产业,而稀土是军民两用战略资源 [1] - 中国对稀土实施军民两用差异化管理,但对芯片制造设备的管控主要在民用领域 [1] - 美方将两者进行错误类比,混淆了概念本质 [1] 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在华业务现状 - 2024年中国大陆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的38% [2] - 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企30%至40%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 [2] - 荷兰阿斯麦公司2022年对华出货量占其全球销量的14% [2] - 三星西安NAND闪存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30%至40% [2] - SK海力士2024年对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投资较前一年增长10倍,无锡DRAM工厂销售额达90亿美元,增长64.3% [2] 美国芯片设备管制的局限性 - 美国芯片设备公司仅占全球约1/3份额,需要荷兰、日本等国配合推进限制 [3] - 阿斯麦DUV光刻机在华市场份额提升至35%,日本东京电子清洗设备订单量同比增长22% [3] - 中国本土设备企业替代进程加速,中微公司5纳米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北方华创14纳米薄膜沉积设备在中芯国际量产 [3] - 2024年中国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16%跃升至28% [3] 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进展 - 北方华创等中国企业成功跻身全球设备商前列 [4] - 英伟达持续推出中国特供版GPU,应用材料、泛林集团通过技术调整维持在华业务 [4] - 中国设备企业技术迭代速度超30%/年,本土晶圆厂28纳米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25% [5]
2025年全球百强城市榜单出炉:上海和北京全球前十,苏州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5-27 13:03
全球城市百强榜单概况 - 国际权威机构GYBrand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居住生活、商业环境、国际声誉、发展潜力、全球化品牌建设七大维度评估城市竞争力 [1] - 中国14座城市上榜,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上海(第7)、北京(第8)、深圳(第19)、青岛(第83)进入百强,苏州(第78)首次入围 [3] 上海竞争力分析 - 上海排名全球第7,金融与科技为双引擎,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全国40%,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领域专利数量全球前三 [3] - 上海-苏州科技集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6185件(同比+10.6%),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良品率提升至95% [5] 北京竞争力分析 - 北京排名全球第8,集聚全国30%人工智能企业和40%量子计算实验室,研发投入强度达6.2% [7] - 空天信息产业集群突出,银河航天成功发射一箭七星,798艺术区年度展览数量超纽约MoMA [7] 苏州竞争力分析 - 苏州首次跻身百强(第7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万件(同比+19.5%),信达生物PD-1单抗海外授权金额超20亿美元 [9] -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赋能15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车四方高铁车辆出口30国,全球市场份额25% [9] 中国新一线城市表现 - 深圳排名第19,研发投入强度5.8%,培育12家千亿市值科技企业 [11] - 成都首次进入全球前80,绿地覆盖率45%,人才流入量年均增长17% [11] - 青岛海洋经济产值突破6000亿元,中车四方高铁装备占全国出口量40% [11] 中国城市发展短板 - 区域失衡:14座上榜城市中11座位于东部沿海 [13] - 创新转化率仅为硅谷的1/3,需加强产学研协同 [13] 未来发展建议 - 头部城市需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运营",上海探索"飞地经济",北京培育津冀协同创新带,苏州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15]
中美谈判后,美国的歪招
搜狐财经· 2025-05-26 23:56
经贸领域 - 美国商务部宣布启动撤销《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并加强对海外AI芯片的出口管制 声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都可能违反美国管制 [3]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计划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 集装箱 底盘等设备加征20%-100%关税 理由是让造船业回归美国本土 [3] - 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电池组件的活性阳极材料存在高额补贴 拟征收反补贴税 [3] 科技领域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纳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范畴 警告全球企业不要使用美制AI芯片训练中国AI模型 [4] - 美国媒体放风称特朗普政府准备把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管制清单 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范围 [4] - 美国试图通过精准绞杀切断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命脉 将科技交流异化为技术冷战 [4] 行业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导致特斯拉 苹果等企业市值蒸发超1.5万亿美元 [6] - 美国家庭年均生活成本增加2300美元 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 [6] - 科技封锁导致英伟达 AMD等企业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AI芯片市场 [7] 技术发展 - 中国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 长江存储的3D NAND芯片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制程技术正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7] - 韩国要求豁免对华芯片出口 荷兰ASML公司坚持向中国供应光刻机 [7]
向着万亿时空服务产业迈进——聚焦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0 12:32
2024年,北斗系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其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时空信息服务等核心能力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北斗跨界融合不 断深化,与5G、AI、物联网技术结合,催生无人农场、数字工地等新业态。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 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随着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2024年,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使得对卫星导航设备及时空数据的需求持续释放,为北斗时空信息应用与服务市场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同 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北斗在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的深化应用,使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 北斗规模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自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气象预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减灾救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 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农业领域,北斗应用向着智能化和精准化升级,已从单一导航向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显著提升了农 ...
GLOBALFOUNDRIES(GF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6 20:30
GLOBALFOUNDRIES (GFS)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6, 2025 08:30 AM ET Speaker0 Hello, and welcome to the conference call to review GlobalFoundry's First Quarter of Fiscal twenty twenty five Financial Results. At this time, all participants are in a listen only mode. After the speaker presentation, there wi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o ask a question during the session, you will need to press 11 on your telephone. You will then hear an automated message advising your hand has been raised. To withdra ...
黄奇帆新沪商大会最新演讲:主要观点以及对未来经济判断有哪些?
搜狐财经· 2025-04-27 12:17
"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标志性成就 - 全球制造业地位巩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34%,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14纳米芯片量产,7纳米技术进入试产阶段,国产芯片出口规模达1500亿美元 [3] - 出口结构根本性转型:汽车出口从2017年不足100万辆跃升至2024年的600万辆,加工贸易占比从50%以上降至20%,一般贸易占比升至65% [4] - 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船舶制造占据全球55%的造船订单,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国产化率从10%提升至90%,±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损耗仅为欧美传统技术的1/10 [5] - 产业链韧性显著增强:口罩日产能从2000万只提升至10亿只,呼吸机产量占全球80%,深圳华强北48小时内可集齐手机所需2000多个零部件 [6] - 外资深度融入中国市场:近十年中国年均吸引外资超1200亿美元,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5%的税收、30%的高端装备出口和50%的服务贸易附加值 [7] 对未来经济的三大核心判断 - 新质生产力将重塑五大行业格局:新能源领域建设全球最大光伏基地(装机容量1亿千瓦),新材料领域加速第三代半导体量产,数字智能领域百度Apollo和小鹏汽车实现L4级自动驾驶,生物医药领域辉瑞在上海设立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高端装备领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9] - "十五五"期间的三大战略赛道:构建"1+10"产业链集群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智能化改造(目标203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40%),升级生产性服务业(苹果手机在华生产成本比美国低30%-40%) [10][11][12] - 应对国际变局的三大策略:深化开放合作(特斯拉上海创新中心每年申请专利超500项),强化自主创新(2024年国产芯片出口规模达1500亿美元),优化营商环境(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占比从2010年的10%升至2024年的40%) [13][14] 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展望 - 内需驱动转型:预计2025年GDP增长5%左右,2030年工业产值占全球比重将提升至45%,目标提高消费率至70%以上 [15] - 区域协同发展:依托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构建跨区域要素整合机制,例如无锡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枢纽" [15] - 制度创新突破:重庆土地储备模式和上海国企改革经验为全国提供实践样本 [16]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跃迁 - 中国制造业已进入"大而较强"的新阶段,目标2040年前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需以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和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动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