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E200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沃飞长空CEO郭亮:eVTOL到底该收“车票钱”,还是收“快递费”?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8:31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在工业运输、旅游观光、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步展开,商业路径和底层规则快速确立[2] - 2025年8月深圳eVTOL"凯瑞鸥"实现150公里物资运输,耗时58分钟(原船运10小时)[2] - 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单程83公里运输海鲜和医疗样品[2] -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启动eVTOL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2.0修订,聚焦AI智能化、5G通信和航空安全[2] 沃飞长空公司概况 - 公司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低空经济业务载体,团队规模近600人,专注载人eVTOL研发[3] - 采用倾转旋翼载人构型技术路径,旋翼需完成垂直-水平转换,适航审定挑战大[3] - 2025年8月生产质量系统获PC审查组阶段性批准,适航取证进入第四阶段(共五阶段)[3] - 同步构建商业生态:与富维集团合作开发航空座舱,并与多家下游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4] 技术路径与商业逻辑 - 选择载人路线而非载物,因载人eVTOL商业化收益更高(车票费vs快递费价格差)[9] - 核心商业场景为低空文旅(如153公里景区串联飞行42分钟)、城市出行(浦东机场-陆家嘴10分钟)、应急医疗救援[10][11] - 香港案例:eVTOL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山地救援效率提升5倍[12] - 票价定位高端专车2-3倍,目标将直升机2000元/座位成本压缩至1/3-1/5[13] 安全与适航认证 - AE200采用"八轴内四倾转"设计,外层升力旋翼保障故障时安全降落[15] - 民航局要求安全性达1亿分之一(普通航空器为1000万分之一)[15] - 适航认证通过"专用条件"形式与民航局共同制定,无现成规章可套用[16] - 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速认证进程[16] 产业链协同 - eVTOL可复用新能源汽车80%供应链,但飞控/航电等20%核心技术需航空标准[18] - 与汽车供应链融合案例:智能座舱采用汽车人体工学设计,但材料需满足航空防火/轻量化要求[19][20] - 航空安全标准可能反哺汽车产业,实现双向赋能[2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2026年首批主机厂将完成适航审定,2026-2030年开启商业化试运营[21] - 低空空域管理从"离地三尺报批"转向"非管制空域提前两小时报备"[21] - 行业存活关键:资金实力(研发投入大)、航空专业人才(需总师级经验)[24] - 竞争分两阶段:前期比拼适航取证速度,后期转向价格/性能/服务竞争[23]
对话沃飞长空CEO郭亮:eVTOL到底该收“车票钱”,还是收“快递费”?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5:53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8月深圳实现2吨级eVTOL飞行器运输物资 航程150公里耗时58分钟 较船运10小时大幅缩短 [2] - 2025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投入运营 跨越珠海/中山/广州三市 单程83公里 [2] -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于2025年7月启动eVTOL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2.0版修订 重点围绕AI智能化/5G通信和航空安全要求 [2] 沃飞长空公司战略与技术路径 - 公司为吉利科技集团低空经济业务载体 团队规模近600人 专注研发城市空中交通载人eVTOL [3] - 采用倾转旋翼载人构型技术路径 旋翼需完成垂直至水平转换 技术实现与适航审定构成行业挑战 [3] - 2025年8月7日获得生产质量系统文件阶段性批准 适航取证进入五阶段中的第四阶段 [3] 商业化应用场景 - 重点布局低空文旅/低空出行/应急医疗救援三大场景 其中景区点对点串联可缩短153公里航程至42分钟 [9][10][11] - 城市出行场景中 浦东机场至陆家嘴地面40分钟车程可压缩至10分钟飞行 [10] - 香港地区因山地占比超60%且地面交通紧张 特别适合发展低空救援与商务出行 [11] 产品经济性与定价策略 - 目标定价为高端专车2-3倍 15分钟航程票价约为直升机价格的1/3至1/5 [12] - 当前直升机单座位价格约2000元 eVTOL规模化后目标压缩至约400-667元 [12] - 未来通过规模效应/电池技术进步与供应链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 [12] 安全标准与技术挑战 - 民航局要求AE200安全性达一亿分之一灾难性故障率 较传统飞机千万分之一标准提升十倍 [13] - 采用"八轴内四倾转"设计 内层四个倾转旋翼加外层四个升力旋翼保障故障安全降落 [13] - 倾转旋翼需满足90度至0度全姿态飞行载客要求 [13] 适航认证与行业标准 - 中国民航无直接适用规章 通过"专用条件"形式与局方逐条制定标准 [14] - 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DAS)和运行符合性评审(AEG)加速适航进程 [14] - 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预计2025-2026年首批主机厂完成适航审定 [17] 供应链协同发展 - eVTOL可复用新能源汽车80%供应链 但飞控/航电等20%核心技术需符合航空标准 [15] - 与富维集团合作开发智能座舱 融合汽车供应链的规模化生产与人体工学设计 [16] - 航空级安全要求涉及材料阻燃/电磁兼容/轻量化设计 未来可能反哺汽车产业 [16] 行业发展阶段预测 - 2026-2030年开启城市点对点固定航线试运营 2030年后进入常态化运营 [17] - 行业当前聚焦研发与适航取证 后续将进入价格/性能/服务多维竞争阶段 [19] - 存活企业需具备资金实力与航空人才储备 尤其需要总师级别经验人员 [19]
行进中国 | 走,一起去“打飞的”!
人民网· 2025-08-19 14:57
产品介绍 - AE200是一款6座级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采用4-6座灵活座舱设计,最多可实现驾1载5,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248公里每小时 [2] - 产品定位为"空中出租车",比传统出租车多载1人 [2] - 配备"智能灵动舱",客户可根据需求选配内饰及附加功能,运用降噪减震技术和智能座舱理念提升飞行体验 [2] 商业模式 - 未来将在城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设置"飞行驿站",通过出行APP预约实现"打飞的"服务 [2] - 采用"空中加地面'的士'"联运模式,解决乘客"最后一公里"问题 [2] - 定价定位在高端专车2至3倍,预计随着运营规模扩大、技术进步和供应链优化,价格将逐步普惠化 [2] 技术进展 - AE200已进入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适航审定第四阶段 [3] - 与民航审查组正式签署审定计划,生产许可审定工作全面启动 [3] - 即将进入载人试飞阶段,有望在2026年取证 [3] 市场前景 - 目前已累计获得数百架订单 [3]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城市低空出行、低空旅游和应急救援等 [2] - 产品将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2]
对话沃飞长空:eVTOL行业普遍还在卷研发和取证,2026年后才会开始卷商业|产业专访
36氪· 2025-08-18 10:56
公司产品与技术 - AE200采用倾转旋翼构型 纯电动力 航程200公里 巡航速度248公里/小时 支持垂直起降 无需跑道[2] - 智能灵动舱融入汽车产业智能交互系统与人体工学设计 包含灵动中岛、云端座椅、天际光影系统、智能空气管家等创新元素[1] - 座舱配置3排4-6座灵活布局 第三排座椅采用电动坐垫翻折技术 可在载人与载物模式间切换[2] - 安全性设计采用"八轴内四倾转"构型 内层四个倾转旋翼加外层四个升力旋翼 保障故障状态下安全降落[10] - 适航审定进度领先行业平均周期1-2年 安全性标准达一亿分之一故障率 远超传统航空器千万分之一标准[4][14] 商业化与市场定位 - 目标应用场景为低空文旅、低空交通出行和应急救援 例如虹桥机场至莫干山153公里航程仅需42分钟 浦东机场至陆家嘴航程缩短至10分钟[2][22] - 定价策略为直升机价格的1/3至1/5 约地面专车价格的2-3倍 单座15分钟航程成本约压缩至400-666元[10] - 已获华龙航空、工银金租数百架意向订单 与川航集团、中信海直等建立战略合作[4] - 2025年底全球总部基地投产后具备年产40-50架产能 2026年开启小批量生产[15]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专注纯电路线 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基建配套优势 未来考虑混合动力补充800公里以上长航程需求[6][7][18] - 2025年三季度末启动载人飞行试验 目标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载人试飞的6座eVTOL产品 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8][13] - 研发难点集中于倾转旋翼多姿态控制(90度至0度)及满足超高安全性标准[14] - 通过自研+联合开发模式保障供应链安全 例如与卧龙电驱合资开发电推进系统[2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eVTOL主机厂数量超30家 较2024年前增长约一倍 技术路线分化出纯电、油电混动、氢电混动等派别[6][18] - 全球eVTOL研发企业超1000家 沃飞长空在《航空周刊》全球前十榜单中研发取证速度排名第一[4][26] - 行业淘汰赛将于2026年后进入商业化阶段 比拼重点从研发取证转向价格、性能、场景适配及服务[26] - 最终存活企业预计不超过两位数 核心竞争要素为资金实力(参考Joby年研发费用数亿美元)及航空专业人才储备[27][28] 战略优势与资源 - 背靠吉利汽车获得供应链协同(座舱、电驱系统、充电系统)、制造经验及出行平台流量支持[4][6] - 团队具备航空基因 研发人员规模近600人 覆盖研发、生产及运营管理板块[4][30] - 中国供应链在硬件(性价比、稳定性)和软件(通信保障)方面具全球竞争优势[25] - 适航认证层面需应对FAA/EASA与CAAC双边认证缺失的出海挑战[25]
倾转旋翼eVTOL加速商业化落地
2025-08-05 11:1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低空经济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领域,涉及技术路径比较(轻转旋翼/复合翼/多旋翼)、商业化落地及政策环境[1][2][3] - 公司案例包括朱比嘉(Joby)、AutoCraft、卧飞长空(A200)、实际科技等,重点关注技术性能、试航认证进度及市场定位[10][13][15] 核心技术与性能对比 **轻转旋翼技术优势** - 速度与航程:巡航速度达250公里/小时(最快400公里/小时),显著高于复合翼(160-180公里/小时)和多旋翼(航程有限)[12][9] - 载重与经济性:有效载荷更大,电机负载少导致整机成本更低,运营效率更高(测算显示100公里速度差可提升单日飞行频次4次)[12][7] - 全球趋势:轻转构型产品占比达350个(复合翼172个,多旋翼284个),技术路径获行业共识[10] **复合翼与多旋翼局限性** - 复合翼:两套动力系统导致载重比低、成本高,适用中速中航程场景(速度<140公里/小时,航程<100公里)[7] - 多旋翼:无机翼设计致飞行速度低、航程短,应用场景狭窄[6] 商业化与市场定位 **目标场景** - 核心市场:30-100公里短途旅游及城市交通(如景区接驳、城市拥堵缓解),定价策略参考10分钟300元的高端旅游需求[17][15] - 非核心场景: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因悬停续航不足、市场空间有限被排除[16] **出海挑战** - 合规壁垒:需依托双边试航协议及本地国资合作方推动认证(如阿联酋、马来西亚案例)[4][5] - 企业能力要求:国际化团队、政府资源整合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红筹架构企业更具融资优势[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内政策:2023年起低空经济进入"黄金十年",地方政府与民航局协同推进法规修订(如上海红潮机场试点)[18][19] - 认证进度:轻转旋翼试航标准与复合翼一致,国内企业取证进度滞后海外1-3年[10][13] - 技术标准整合:民航局参考Joby等头部企业标准,即将发布统一市场标准以加速认证[13][19] 技术路线争议 - 有人驾驶为主:现阶段无人驾驶因安全风险被否定(需飞行员辅助),欧美市场同样排斥无人方案[21][22] - 电动vs混动:混动方案依赖燃油发电,载人场景适用性差;未来固态电池技术或改变格局[22][23] 风险提示 - 商业化落地依赖政策驱动与基础设施配套(如空域管理、充电网络)[14][20] - 技术迭代风险:固态电池等突破可能颠覆现有路径[23] 注:所有分析基于公开电话会议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24]
低空视界丨订单释放、取证加快 低空经济飞向“新高度”
新华财经· 2025-07-28 21:36
展会概况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示201架低空航空器,包括无人机155架、通用飞机34架、eVTOL产品12架,44项全球及全国首发产品亮相 [1] - 展会达成17.5亿美元海外订单等多项战略合作,标志低空经济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1] 新技术与应用场景 - 无人机足球联赛成为科技+体育竞技新风潮,展示无人机创新应用场景 [2] - 中国邮政"ZC500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最大载重260公斤、续航10小时,已在16省试点物流配送服务 [2] - 亿航智能将在合肥开展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文旅观光运营 [2] - 沃飞长空eVTOL产品AE200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文旅交通不便、应急救援地形受限三大痛点,陆家嘴至虹桥机场出行时间从47分钟缩短至6分钟 [3] 订单与商业进展 - 时的科技获阿联酋Autocraft 10亿美元订单采购350架E20 eVTOL [4] - 沃兰特航空与泰国泛太平洋集团签署500架eVTOL意向协议,金额17.5亿美元,创中国航空装备出口单笔订单纪录 [4] - 联合飞机集团获450架工业无人机订单,天空实业Seabee水陆两栖飞机获超400架意向订单 [4] - 宗申航发75kW混动发动机突破eVTOL高功重比技术瓶颈,昂际航电交付载客eVTOL飞控及航电套件实验件 [4] 适航认证与技术领先 - 亿航智能2023年获适航"三证",2024年3月获首批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可开展收费商业运营 [4] - 峰飞航空货运版V2000CG获适航"三证",欧美尚未颁发eVTOL适航证,多国参考中国经验 [5] - 国内eVTOL制造商预计2026-2027年完成适航认证后投入运营 [5] 安全与产业规范 - 国家发改委提出"无安全、不低空",要求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规范盲目投资乱象 [6] - 低空经济需构建航空器质量、"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安全体系,确保飞行器识别、定位、避碰及应急响应 [6] - 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灵筹智算处理平台"实现毫秒级决策控制,解决机载实时智能处理瓶颈 [7] - 东海航空强调需设立准入门槛,建立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体系以保障低空经济发展 [7]
27.5亿美元海外大单之后,eVTOL继续“探路”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17:42
行业动态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展示eVTOL行业最新进展 [2] - 中国eVTOL企业近期获得两笔海外大单:沃兰特航空17.5亿美元美国订单和时的科技10亿美元阿联酋订单 [2] - 行业正从技术攻坚转向解决系统性运营难题,包括航路规划、运营法规和空域协调 [2] 亿航智能案例 - 亿航智能是全球首家"三证齐全"的载人eVTOL企业,已获得TC、PC和AC认证 [3] - 在合肥骆岗公园开通全球首条eVTOL商业观光航线,但仅限于公园内"A点到A点"环线飞行 [3] - 每开辟新航线需民航监管部门重新审定,运行合格证(OC)限制在特定区域 [4] - 现有EH216-S产品采用4年前电池技术,续航25分钟/30公里,因适航取证期间不能更换核心零部件 [4] 企业战略分化 - 沃飞长空选择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合,预计共用80%供应链,专注20%航空核心技术 [5] - 峰飞航空采取"由物到人"路线,V2000CG货运无人机已获TC,为2.2吨级载人机型"盛世龙"铺路 [6] - 小鹏汇天瞄准C端市场,开发分体式飞行汽车,解决存放和地面转运问题 [7] - 深圳联合飞机专注载物领域,避开人员安全风险 [6][7] 行业挑战 - 适航审定资源紧张:全国700余家无人机制造企业800多个型号需取证,但一线审定人员不足400人 [8] - 空域管理复杂:审批权主要在军民航部门,地方政府仅扮演协调角色 [9] - 法规标准缺失:eVTOL无现成适航标准,需一事一议制定"专用条件" [8][9] - 上海等超大城市空域资源紧张,地面环境复杂增加飞行安全挑战 [10] 生态建设 - 法律方面:77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低空经济法律服务协同机制平台" [12] - 金融方面:科创板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将低空经济纳入 [12] - 商业探索: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开通64条航线,完成60万单 [13] - 供应链:传统航空电子巨头将大飞机技术降维应用,新兴企业专注动力源突破 [14] 发展路径 - 遵循"先载物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十八字方针 [13] - 应急医疗和低空文旅被视为高价值载人应用场景 [14] - 工业领域无人机应用已实现商业闭环,如电力巡检和工业测绘 [13]
吉利旗下沃飞长空,发布AE200全新座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5:00
公司动态 - 沃飞长空在2025年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展出AE200批产构型机及智能灵动舱 [2] - 智能灵动舱是与富维集团合作开发的全新设计座舱 融合航空级安全冗余和车规级智能交互 [2] - AE200已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所有科目 正在载人试飞最后准备阶段 [2] - AE200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适航审定中率先进入第四阶段 预计2026年取证 [2] - 公司累计获得数百架订单 与川航集团 中信海直 华龙航空等行业龙头达成合作 [2] 产品技术 - 智能灵动舱采用NVH降噪减震技术和智能座舱理念 从材料 座椅 触感 视野等多维度提升飞行体验 [2] - 产品开发满足eVTOL适航标准 为规模化量产奠定供应链基础 [2] 行业前景 - eVTOL产业将共用新能源汽车80%供应链 航空产业飞控 航电等20%关键技术按航空标准执行 [3] - 行业发展需将汽车供应链提高到航空适航标准 并进行大量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 [3] 战略布局 - 公司瞄准城市低空出行 低空文旅 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 [2] - 吉利集团在供应链 生产制造能力建设 地面交通服务商流量入口接入等方面提供支持 [2]
21对话|沃飞长空费岚:eVTOL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0:21
智能座舱与eVTOL融合 - 沃飞长空与富维集团联合发布AE200全新设计座舱"智能灵动舱",专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需满足航空级安全标准[1] - 航空级标准要求包括防火阻燃材料、电磁兼容性、26G过载座椅安全性及轻量化设计[1] - AE200的PC和TC证书正在取证中,公司已取得CCAR-135部AOC证书以提前开辟航路[1] 垂直集成供应链策略 - AE200采用垂直集成模式,自研或联合开发电推进系统、飞控、航电等核心部件[2] - 公司与卧龙电驱合资成立龙飞电驱科技,开发倾转旋翼eVTOL专用电机及电驱系统[2] - eVTOL可复用70%-80%汽车产业链资源,但20%航电飞控技术需符合航空标准[2] - 三电系统占eVTOL成本50%-70%,复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加速降本[2] 载人应用场景规划 - AE200为6座级纯电动载人eVTOL,聚焦城市低空出行、文旅和应急救援[3] - 低空文旅场景示例:虹桥机场至莫干山153公里航线仅需42分钟飞行[3] - 城市接驳场景:浦东机场到陆家嘴飞行时间缩短至10分钟[4] - 应急医疗场景:利用垂直起降特性实现危重病人快速转运(如崇明岛至瑞金医院)[4] 商业化合作进展 - 公司定位为eVTOL主机厂,覆盖研发、生产、维修及运营全链条[4] - 已与文旅集团、航空企业、出行平台对接商业化模式[4] - 累计获数百架订单,合作伙伴包括川航集团、中信海直等行业龙头[4]
“空中的士”拿下千架订单,低空经济从能飞到赚钱还有多远?
第一财经· 2025-07-24 18:15
行业现状与订单情况 - 中国eVTOL行业迎来规模化推进与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转折点,订单与展会热度居高不下 [1] - 沃兰特签下17.5亿美元海外订单,创中国eVTOL行业最大海外交易纪录 [1] - 2025年eVTOL主机厂意向订单总量超过1580架,涉及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多家厂商 [14] - 意向订单转化为实际交付需1-2年周期,航空制造对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极高 [13] 商业化落地与场景应用 - 联合飞机集团通过无人机实现高价值物流运输(如海鲜配送),已形成稳定现金流 [4] - 无人机在城市消防与应急救援场景中占比达40%,低空医疗运输(如血液样本)等新场景正在拓展 [5] - 行业现存无人机相关企业超3.6万家,但能实现稳定商业化的企业仍为少数 [4] - eVTOL厂商描绘城市空中出租车、紧急医疗转运等蓝图,但多数项目仍处于研发或试飞阶段 [4] 适航证照与合规挑战 - eVTOL商业化需取得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三证 [6] - 亿航智能EH216-S已集齐TC、PC、AC和运营合格证(OC),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取得TC、PC、AC [6][7] - 沃飞长空预计2027年量产AE200机型,TC取证周期需至2025年底 [9] - 从取证到正式运营需3-4年时间,企业取证成本可能高达十多亿元 [10] 技术与运维瓶颈 - 行业面临飞手短缺、炸机率高、作业精度不足等运维能力问题 [15] - 优凯飞提出"茧式智能贴合航线技术",将数据采集精度提升至0.2毫米,优化飞行稳定性和效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