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200
搜索文档
重磅!四川发布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场景需求、产品供给、服务供给“三张清单”
搜狐财经· 2025-11-13 18:06
作为核心亮点之一,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链长办公室重磅发布了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场景需求、产品供给、服务供给"三张清单",向所有经营主体发出了 最诚挚的"邀请函",详细回答了四川低空经济"何处可用""何物可用""何以成事"等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其中,典型应用场景需求清单首批发布需求100个,产品供给清单涵盖整机制造、材料、系统、保障设备4大类173家企业408个产品,服务供给清单涉及64 家企业201项服务。链长办公室将持续动态更新发布"三张清单",切实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资源、务实深化合作提供指引指南。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11月13日,"低空新蓝海·翼起向未来"2025四川低空经济产业链生态大会,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开幕。本次大会由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链长办公室(省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自贡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旨在搭建供需对接协同平台、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来自省内外293家低空经济知名企业、14家投 融资机构、31家高校院所的代表,以及省内各市(州)政府领导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话合作愿景,共同开启四川低空经济新篇章。 大会现场 按照四川省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安排部署,大会全面梳理低空经济 ...
沃飞长空AE200进入取证冲刺阶段 将开启城市交通新纪元
中国民航网· 2025-11-03 16:29
公司核心产品进展 - AE200-100首架机已正式下线,标志着该机型进入量产前的预生产阶段 [1] - AE200是一款6座级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每小时,被形象地比喻为“空中出租车” [2] - 该机型在总体设计、气动、结构、材料、航电和飞控系统方面均实现全面创新,每个零部件均接受局方制造符合性检查,基本达到国内最安全水平 [2] - AE200-100首架机将主要用于开展适航第四阶段,即符合性验证阶段的试飞工作,取证和交付工作已进入倒计时 [2] 适航取证与安全规划 - 公司后续核心任务是推进TC(型号合格证)取证,载人试飞是其中的重要科目而非独立步骤 [4] - 适航取证流程严谨,需在局方监督下先开展多轮地面验证和空机飞行试验,待试验数据满足要求并获得阶段性审查通过后,才能推进至载人试飞 [4] - 公司计划在2026至2027年间完成取证,强调安全是最高准则,不会为追求速度而跳过必要验证环节 [4] 生产能力与基础设施 - 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生产基地已于去年12月破土动工,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4] - 生产基地正同步推进外部装修和设备入场安装工作,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使用,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批产机型的生产和交付 [4] - 选址未来科技城考虑了产业集聚效应,周边有民航二所、民航飞行学院新校区,且区域能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零部件配套便利 [5] 商业运营与市场策略 - 公司已积累数百架订单,并与川航集团、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公航旅等国内文旅集团及航空企业达成合作 [7] - 公司正从文旅、应急、出行等多方面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eVTOL产品初期市场定位为“高端专车2-3倍定价” [7] - 预计随着运营规模扩大、电池电机等技术进步及供应链优化,成本将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使低空出行更加普惠 [7] 行业发展预期与公司竞争优势 - eVTOL行业预计在2025至2026年第一代主机将陆续完成适航审定,2026至2030年开启城市间点对点固定航线商业化试运营,2030年后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7] - 中国在eVTOL发展上处于国际并跑阶段,优势体现在空域、生产制造以及全球领先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庞大的电动汽车产业基础 [10] - 作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企业,公司具备从汽车工业领域而来的供应链与生产制造优势,并受益于吉利体系内空天地一体化大交通理念的协同,例如与曹操出行等地面服务商的车机联运前景 [10] - 公司所在的川渝地区依托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供应链与工业链基础,与长三角、大湾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0]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启航 沃飞长空携手多方打造文旅新场景
中证网· 2025-10-21 22:32
活动概述 - 川渝两地首次举办跨区域协同的"低空+文旅"试飞活动 旨在探索低空经济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1] - 活动从成都启航 时间自即日起至2026年全年 范围涵盖四川 重庆区域内的各大代表性景区 [1] - 活动计划前期使用传统直升机验证航路 后期更换为沃飞长空旗下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以构建低空文旅新格局 [1] 合作与参与方 - 港投集团 蜀道集团 旅投集团作为场景验证合作方 将利用其eVTOL产品 飞行资源 地面交通路网及文旅资源与沃飞长空深度合作 [2] - 合作将共同打造eVTOL一体化运营保障场景 环四川路网低空接驳场景 以及空地协同文旅一体服务场景 [2] - 川渝多地市州文旅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承诺共同推进低空文旅走廊建设 共享资源 协同发展 [1] 技术与产品 - 沃飞长空凭借其自主研制的大型载客运输eVTOL——AE200 已储备来自国内外文旅集团 航空公司的数百架订单 [1] - 活动发布了首批"川渝低空文旅走廊"试飞航线 [1] 战略目标 - 活动旨在打造跨省域 成体系的低空文旅应用实践 为川渝乃至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低空+文旅"融合新范式 [1] - 多维度 全方位助力打造环绕全川渝的"低空文旅走廊" [2]
吉利李书福:“全域AI”与“天地一体”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进阶发展
环球网资讯· 2025-10-17 09:56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以“全域AI”与“天地一体”作为推进智能网联变革的主战场,构建算力、算法、数据驱动的全域AI技术底座 [3] - 公司将AI技术深度融入汽车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全链路,推动汽车从“功能机”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3] - 公司率先布局“地面+低空+低轨”无缝衔接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构建“聪明的车 + 智慧的路 + 强大的云”体系 [4] 全域AI技术成果与应用 - 公司在座舱域、动力域、底盘域、架构域均实现AI技术成果并量产上车,包括Flyme Auto2 AI座舱操作系统、雷神AI电混2.0、AI数字底盘、AI智能架构 [3] - 驾驶域的千里浩瀚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是具备量产能力的L3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拥有行业最大软硬件带宽 [3] - 这些技术成果全面赋能整车架构、智能三电、人机交互、辅助驾驶、车载芯片等领域 [3] 天地一体生态建设进展 - 在低轨卫星领域,公司自主建设运营的吉利星座已完成一期组网部署,在轨卫星达64颗,是中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 [4] - 自研的卫星通信芯片、车载卫星通信终端已量产应用,并服务于多项大型活动交通保障 [4] - 在低空出行领域,旗下沃飞长空的AE200首架机成功下线,是国内大型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的重要里程碑,订单已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 [5] 行业发展思考与方向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坚持用户价值与安全底线,技术需解决用户真实场景痛点 [6] - 技术自研是根基,开放协同是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需构建开放共赢的良性生态 [6] - 需推动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建立,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纽带,推动与智慧城市、低空经济、低轨卫星等领域深度融合 [6] - 发展本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者需尊重产业规律,以真创新、硬实力推动变革 [6] 行业前景与定位 - 中国作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市场和技术创新高地,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 智能网联的浪潮正重塑汽车产业 [7]
eVTOL独角兽,完成数亿元融资
DT新材料· 2025-10-17 00:05
沃兰特B轮融资与产品进展 - 沃兰特于10月13日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专注于eVTOL研发与制造 [2] - 首款复合翼构型产品VE25-100"天行"定位商用客运,每公里单座运营成本仅为同型别直升机的1/8至1/10,已获南航通航、亚捷航空、农银金租等确认订单 [2] - 公司正与券商及监管机构沟通IPO事宜,多家券商为其提供上市规划 [4] 汽车企业eVTOL布局动态 - 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研发的倾转旋翼构型AE200已完成真机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适航审定推进中 [2] - 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量产交付 [2] - 广汽集团eVTOL飞行汽车GOVE实现飞行舱与底盘精准对接,支持地面行驶、空中飞行及空地对接功能 [2] 低空经济政策与市场环境 - 低空经济行业热度较去年下降,但产业成熟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3] - 中国证监会于今年6月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并扩容至低空经济领域,为eVTOL企业提供上市支持 [3] 二级市场产业链企业参与 - 赣锋锂业推出适配低空经济的飞行系列电源,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覆盖320Wh/kg至550Wh/kg,循环最高达1000圈,已通过车规标准并与无人机、eVTOL企业合作 [4] -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获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等认可,第二代产品量产后出货量有望显著提升 [4] - 鑫铂股份为头部飞行汽车公司供应前机舱下加强件总成等零部件,处于交样件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末大规模量产 [4] 电池材料技术进展与应用 - 当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固态锂电材料持续放量,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双相复合正极材料获中关村论坛推介 [5] - 相关产品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固态电池客户,应用于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5]
雷军公开发言了,呼吁抵制水军黑公关,资源集中技术研发
36氪· 2025-10-16 19:4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主要车企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展示了其在智能化、网联化及跨领域出行(如低空经济、机器人)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技术成果,行业竞争焦点已从传统造车延伸至天地一体化的科技生态 [1][2] 吉利汽车 - 公司已实现算力、算法和数据AI的均衡发展,并推出AI座舱OS Flyme Auto 2、雷神AI电混2.0及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等技术 [2] - 在低轨卫星领域完成一期组网部署,拥有在轨卫星64颗,卫星通信技术将应用于旗下品牌并为Robotaxi车队提供服务 [4] - 旗下沃飞长空在低空领域已成为行业头部,AE200首架机已下线,目标满足跨域出行、应急救援等需求 [7] 长安汽车 - 公司旗下拥有143家控股子公司,员工14.5万人,资产总额达3087亿元 [6] - 判断汽车未来演化方向为“智能汽车机器人”,预计到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超230亿美元 [8] - 计划在2028年量产人形汽车机器人,并在2030年推出航线飞行汽车产品 [10] 赛力斯 - 公司率先与华为进行跨行业合作,问界M9上市一年半累计交付已超23万台 [14] - 问界品牌辅助驾驶累计里程已超38亿公里,“第三空间”日均使用时长2小时,辅助驾驶系统已帮助避免潜在碰撞200多万次 [14] - 截至新闻发布当日收盘,公司市值为2622亿元 [14] 北汽集团 - 在L2级辅助驾驶层面,将首发基于高通8775芯片的“元景智驾”系统,面向10-15万元市场 [15] - 在L3级层面,于2023年获得北京首批L3路测牌照,截至今年8月测试里程已超11万公里 [17] - 在L4级层面,联合小马智行基于极狐阿尔法T5打造的Robotaxi已于今年7月示范运行,计划年内实现千台示范运行 [17] - 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基于J6M开发行泊一体系统;与华为为“车企+科技全生态”战略合作,未来3年将投资20亿元用于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 [19] 行业趋势与呼吁 - 今年1-7月,L2辅助驾驶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已达63% [8] - 行业领袖呼吁全行业以安全为基础,将资源集中于科技创新,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 [23][27] - 有公司透露其智能辅助驾驶专属研发团队规模达1800人,第一期总投入为57.9亿元 [25]
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复合翼eVTOL率先落地运输场景
新浪证券· 2025-10-11 11:26
行业里程碑事件 -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凯瑞鸥"完成全球首次城际间农产品低空无人货运航线运输,飞行距离161公里,装载约200公斤货物[1] - 该机型于今年8月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标志着eVTOL产业从研发阶段向运营阶段的关键跃迁[1] - 这两次飞行标志着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的元年,复合翼技术路线率先实现实景应用[1] eVTOL技术路线对比 - 全球主流eVTOL厂商中,复合翼构型占比近42%,为所有构型中最高,倾转旋翼构型以35%占比紧随其后[6] - 多旋翼构型结构简单、悬停稳定,但续航短、速度低,航程一般只有30公里以内,更适合城市内观光或低空旅游[5] - 复合翼构型结合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能力,巡航时由机翼产生升力提升能效,减少电池能耗,保障吨级以上eVTOL续航[7] - 倾转旋翼构型在起飞时旋翼提供升力,巡航时旋翼倾转至水平位置提供推力,阻力比复合翼小约4%,最大速度比复合翼高约70%[9] 复合翼技术路线优势与应用 - 复合翼eVTOL在巡航效率、航程、安全性等方面实现更优平衡,御风未来评估数据显示其巡航推进桨效比倾转旋翼提高10%,电驱效率高3%,旋翼相关重量轻30%,总航程高约6%[8] - 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拥有10个升力旋翼和3个推进旋翼,今年7月获中国民航局批准单机适航证,成为全球首架"三证齐全"的吨级以上eVTOL[7] - 复合翼结构简单,无附加机构,可靠性更高,维护需求与运营成本进一步减少,更适合城市、城际通勤和物流运输[8] - 御风未来M1搭载16个垂起旋翼+4个前推旋翼,是目前旋翼最多的吨级复合翼eVTOL[8] 倾转旋翼技术路线进展 - 倾转旋翼eVTOL目前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飞行速度快、载重比高、整机性价比高,适航条款清晰,具有较好运营经济性[9][10] - Joby Aviation于2024年完成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第三阶段型号认证,为全球倾转旋翼构型提供重要参照[9] - 中国的沃飞长空AE200、时的科技E20,海外企业Joby Aviation的S4、Archer Aviation的Midnight均选择倾转旋翼路线[9] 商业化进程与认证 - 亿航智能EH216-S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成为全球第一家"四证集齐"企业,标志着低空载人服务可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6] - 真正的竞争关键在于飞机能否通过适航认证、稳定飞行并实现高频次、常态化运营,而非构型设计的先进与否[11]
沃飞长空大型载客eVTOL首架机下线 储备订单已达千架
新华财经· 2025-09-29 21:51
产品进展 - 国内首款载客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AE200-100首架机正式下线 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核心机载系统安装工作完成 产品即将达到载人试飞状态要求 [1] - 产品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下一步将扎实推进系统测试、试飞验证和符合性表明工作 [1] - AE200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的eVTOL产品 采用纯电驱动 具有200公里航程 [1] 市场与订单 - 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 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市场踊跃认购 [1] - 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1] - 首批用户包括四川航空、华龙航空、深城交、泰国SIT等企业 [1] 应用场景与优势 - 产品有效覆盖主流城市圈跨城出行、机场接驳、景区直达、低空游览、应急救援等多样化场景需求 [1] - 运营成本显著低于同体量直升机 [1] 产能与基础设施 - 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全球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使用 [2] - 基地建成后将构建集研发、生产、测试、交付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大幅提升AE200及后续系列产品的产能规模与生产效率 [2]
对话沃飞长空CEO郭亮:eVTOL到底该收“车票钱”,还是收“快递费”?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8:31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在工业运输、旅游观光、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步展开,商业路径和底层规则快速确立[2] - 2025年8月深圳eVTOL"凯瑞鸥"实现150公里物资运输,耗时58分钟(原船运10小时)[2] - 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单程83公里运输海鲜和医疗样品[2] -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启动eVTOL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2.0修订,聚焦AI智能化、5G通信和航空安全[2] 沃飞长空公司概况 - 公司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低空经济业务载体,团队规模近600人,专注载人eVTOL研发[3] - 采用倾转旋翼载人构型技术路径,旋翼需完成垂直-水平转换,适航审定挑战大[3] - 2025年8月生产质量系统获PC审查组阶段性批准,适航取证进入第四阶段(共五阶段)[3] - 同步构建商业生态:与富维集团合作开发航空座舱,并与多家下游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4] 技术路径与商业逻辑 - 选择载人路线而非载物,因载人eVTOL商业化收益更高(车票费vs快递费价格差)[9] - 核心商业场景为低空文旅(如153公里景区串联飞行42分钟)、城市出行(浦东机场-陆家嘴10分钟)、应急医疗救援[10][11] - 香港案例:eVTOL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山地救援效率提升5倍[12] - 票价定位高端专车2-3倍,目标将直升机2000元/座位成本压缩至1/3-1/5[13] 安全与适航认证 - AE200采用"八轴内四倾转"设计,外层升力旋翼保障故障时安全降落[15] - 民航局要求安全性达1亿分之一(普通航空器为1000万分之一)[15] - 适航认证通过"专用条件"形式与民航局共同制定,无现成规章可套用[16] - 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速认证进程[16] 产业链协同 - eVTOL可复用新能源汽车80%供应链,但飞控/航电等20%核心技术需航空标准[18] - 与汽车供应链融合案例:智能座舱采用汽车人体工学设计,但材料需满足航空防火/轻量化要求[19][20] - 航空安全标准可能反哺汽车产业,实现双向赋能[2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2026年首批主机厂将完成适航审定,2026-2030年开启商业化试运营[21] - 低空空域管理从"离地三尺报批"转向"非管制空域提前两小时报备"[21] - 行业存活关键:资金实力(研发投入大)、航空专业人才(需总师级经验)[24] - 竞争分两阶段:前期比拼适航取证速度,后期转向价格/性能/服务竞争[23]
对话沃飞长空CEO郭亮:eVTOL到底该收“车票钱”,还是收“快递费”?
经济观察报· 2025-08-19 15:53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8月深圳实现2吨级eVTOL飞行器运输物资 航程150公里耗时58分钟 较船运10小时大幅缩短 [2] - 2025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投入运营 跨越珠海/中山/广州三市 单程83公里 [2] -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于2025年7月启动eVTOL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2.0版修订 重点围绕AI智能化/5G通信和航空安全要求 [2] 沃飞长空公司战略与技术路径 - 公司为吉利科技集团低空经济业务载体 团队规模近600人 专注研发城市空中交通载人eVTOL [3] - 采用倾转旋翼载人构型技术路径 旋翼需完成垂直至水平转换 技术实现与适航审定构成行业挑战 [3] - 2025年8月7日获得生产质量系统文件阶段性批准 适航取证进入五阶段中的第四阶段 [3] 商业化应用场景 - 重点布局低空文旅/低空出行/应急医疗救援三大场景 其中景区点对点串联可缩短153公里航程至42分钟 [9][10][11] - 城市出行场景中 浦东机场至陆家嘴地面40分钟车程可压缩至10分钟飞行 [10] - 香港地区因山地占比超60%且地面交通紧张 特别适合发展低空救援与商务出行 [11] 产品经济性与定价策略 - 目标定价为高端专车2-3倍 15分钟航程票价约为直升机价格的1/3至1/5 [12] - 当前直升机单座位价格约2000元 eVTOL规模化后目标压缩至约400-667元 [12] - 未来通过规模效应/电池技术进步与供应链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 [12] 安全标准与技术挑战 - 民航局要求AE200安全性达一亿分之一灾难性故障率 较传统飞机千万分之一标准提升十倍 [13] - 采用"八轴内四倾转"设计 内层四个倾转旋翼加外层四个升力旋翼保障故障安全降落 [13] - 倾转旋翼需满足90度至0度全姿态飞行载客要求 [13] 适航认证与行业标准 - 中国民航无直接适用规章 通过"专用条件"形式与局方逐条制定标准 [14] - 通过自建设计保证系统(DAS)和运行符合性评审(AEG)加速适航进程 [14] - 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预计2025-2026年首批主机厂完成适航审定 [17] 供应链协同发展 - eVTOL可复用新能源汽车80%供应链 但飞控/航电等20%核心技术需符合航空标准 [15] - 与富维集团合作开发智能座舱 融合汽车供应链的规模化生产与人体工学设计 [16] - 航空级安全要求涉及材料阻燃/电磁兼容/轻量化设计 未来可能反哺汽车产业 [16] 行业发展阶段预测 - 2026-2030年开启城市点对点固定航线试运营 2030年后进入常态化运营 [17] - 行业当前聚焦研发与适航取证 后续将进入价格/性能/服务多维竞争阶段 [19] - 存活企业需具备资金实力与航空人才储备 尤其需要总师级别经验人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