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加速器
icon
搜索文档
A股“慢牛”基调不改,关注稀土战略与存储高景气
德邦证券· 2025-09-23 16:03
核心观点 A股市场维持"慢牛"基调,当前交易与估值指标均未达到历史牛市高点水平,行情有望向更多板块扩散[4][8][9] 建议沿"政策+盈利"主线布局,重点关注政策红利、金融周期、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4][10] 预制菜行业受益于技术突破、B端标准化需求及C端简化烹饪需求三重共振[4][22][28] 稀土产业链呈现供需两端共振格局,中国掌握全球稀土全产业链主导权[4][35][39] AI需求持续推动晶圆代工及存储板块高景气,传统消费电子表现相对平淡[4][44][45] 市场观点 - 万得全A指数本轮最大涨幅约58%,远低于历史牛市涨幅区间(228%~613%),平均股价涨幅84%亦低于历史区间(196%~385%)[8][11] - 成交额较市场低点增长153%,低于历史牛市增长区间(202%~639%),换手率增长92%低于历史区间(120%~170%),成交拥挤度达70%显示资金集中于主线板块[8][11] - PE-TTM本轮最高22.43倍(历史区间31.79~58.22倍),增长52%远低于历史增长区间(169%~223%),PS-TTM本轮最高1.66倍(历史区间2.71~5.11倍),增长53%低于历史增长区间(176%~470%)[9][12] - 本周(9/15-9/19)上证指数下跌1.30%,深证成指涨1.14%,沪深300下跌0.44%,科创50上涨1.84%,日均成交额2.52万亿(上周2.33万亿)[13][14] - 成长风格领涨,煤炭(+3.51%)、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涨幅居前,银行(-4.21%)、有色金属、非银金融领跌[14][19] 大消费观点 - 预制菜行业崛起依赖三重因素:速冻/包装/物流技术突破、餐饮连锁化推动B端标准化需求、家庭结构变化(女性就业/老龄化)催生C端简化烹饪需求[4][22][28] - 美国预制菜发展核心驱动力为1920年代冷冻技术突破、1950-1970年公路基建完善及女性就业率提升,代表企业Sysco(1970年上市)[23][24] - 日本预制菜1950年代起步,受冷链设备普及、女性就业率攀升及商业用地成本上升推动,1996年后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带动C端需求扩张[25][27] - 中国预制菜1990年代由海外快餐品牌引入,2014年后外卖发展及2020年疫情加速B/C端双轮驱动,覆盖领域从西餐扩展至火锅、烧烤等[26][32] 高端制造看点 - 北方稀土2025年上半年营收188.66亿元(同比+45.24%),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1951.52%),中国稀土营收18.75亿元(同比+62.38%),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扭亏)[29][30] - 全球稀土已探明储量9000万吨,中国占比48.9%(4400万吨),巴西(2100万吨)、美国(1900万吨)分列二三位,但中国产量占全球70%以上[33][35] - 中国为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能力国家,2025年4月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轻稀土开采配额超25万吨(同比+6.36%),冶炼分离配额25.4万吨(同比+10.43%)[35][39] - 镨、钕需求预计从2020年5万吨增至10万吨,永磁材料占国内稀土消费42%,风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等"双碳"领域消费占比超40%[41][42] 硬科技看点 - 台股8月晶圆代工板块营收同比增30%(AI相关度最高),电子代工同比增14%,存储板块同比增32%[44][46] - 台积电8月营收3357.7亿新台币(同比+33.8%),预计2024年起AI加速器营收五年复合增长率44%~46%,联电8月营收191.6亿新台币(同比-7.2%)[46][47] - 联发科8月营收445亿新台币(同比+7.3%),预计Q3营收同比增10%~18%,瑞昱8月营收97亿新台币(同比-4.8%)[48][49] - 南亚科8月营收68亿新台币(同比+141.3%),DDR4产能满载,威刚8月营收50亿新台币(同比+64.5%),DRAM/Nand Flash景气向上[56][58] - 鸿海8月营收6065亿新台币(同比+10.6%),AI服务器出货强劲,和硕8月营收658亿新台币(同比-25.5%)[64][68]
见证历史!英伟达宣布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搜狐财经· 2025-09-19 08:10
投资与合作概述 - 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入股价格为每股23.28美元 [1] - 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PC与数据中心的芯片,属于出人意料的合作举动 [1] - 受消息影响,英特尔盘前股价一度大涨约33%,至每股约33美元,英伟达盘前大涨超3% [1][2] 合作具体内容 - 在PC领域,英特尔将在其芯片中采用英伟达的图形技术,以结合通用处理能力与强大图形组件,更好地与AMD竞争 [2] - 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基于英伟达硬件的数据中心产品提供其处理器,以承担图形芯片不擅长的通用任务 [1][2] - 双方称此次合作是两大世界级平台的融合,将英伟达的AI与加速计算栈与英特尔的CPU及x86生态深度耦合 [2] - 合作不影响各自既定未来规划,也未给出首批产品上市时间表 [1] 公司背景与行业格局 - 英特尔近期获得多方资金注入,包括美国政府上月同意入股约10%,以及日本软银集团上月投入20亿美元 [1] - 英特尔主营业务因市场份额流失,难以独自承担打造先进制程半导体所需的巨额投入 [1] - 此次合作凸显计算机行业权力格局变化,英特尔获得来自昔日被其边缘化公司的现金与技术支持 [1] - 英伟达在AI加速器领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已将英特尔等公司推到边缘角色 [2] - 英伟达仍在评估是否将芯片代工生产外包给英特尔,但目前没有此类计划 [2]
见证历史!芯片重大利好,直线暴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9:56
投资交易概述 - 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入股价格为每股23.28美元 [1] - 该交易是一项出人意料的举动,被视为对陷入困境的英特尔的扶持 [1] - 受此消息影响,英特尔盘前股价一度大涨约33%,至每股约33美元;英伟达盘前股价上涨超3% [1][4] 战略合作内容 - 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PC与数据中心的芯片,将英伟达的AI与加速计算栈与英特尔的CPU及x86生态深度耦合 [1][3] - 在PC领域,英特尔将推出结合其通用处理能力与英伟达强大图形组件的芯片,以更好地与AMD竞争 [3] - 在数据中心领域,英特尔将为部分产品向英伟达提供处理器,以便与英伟达的AI加速器硬件进行整合 [4] - 此次合作被描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是两大世界级平台的融合,旨在为下一代计算时代打下基础 [3]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场反应 - 英特尔在交易宣布前(9月17日)收盘价为24.90美元,总市值约为1162.90亿美元 [2] - 交易宣布后,英特尔盘前股价一度达到31.86美元,涨幅达27.95% [2] - 英伟达在交易宣布前(9月17日)收盘价为170.29美元,总市值约为4.14万亿美元 [5] - 交易宣布后,英伟达盘前股价达到176.02美元,涨幅为3.36% [5] - 欧洲半导体股因此上涨,例如阿斯麦股价上涨约5.77% [4][6] 行业背景与影响 - 此次合作凸显了计算机行业权力格局的变化,英特尔获得了来自昔日被其边缘化公司的现金支持与领先技术 [3] - 英特尔近期接连引入重要投资方,包括8月份美国政府同意入股约10%,以及日本软银集团上月投入20亿美元 [3] - 由于市场份额流失,英特尔当前的主营业务难以独自承担打造先进制程半导体所需的巨额投入 [3] - 英伟达在AI加速器领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已将英特尔等公司推到边缘角色 [4]
见证历史!芯片重大利好,直线暴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9:53
合作核心内容 - 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 [2] - 入股价格为每股23.28美元 [3] - 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PC与数据中心的芯片 [2] 市场反应 - 英特尔盘前股价一度大涨约33%,至每股约33美元 [3] - 英伟达盘前股价上涨超3% [6] - 欧洲半导体股上涨,阿斯麦股价上涨约6% [6][8] 合作细节与行业背景 - 英特尔将在PC芯片中采用英伟达的图形技术,并为英伟达数据中心产品提供处理器 [5][6] - 合作旨在结合英伟达的AI与加速计算栈和英特尔的CPU及x86生态 [6] - 此次合作有助于英特尔更好地与AMD竞争 [6] - 英伟达在数据中心AI加速器领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6] - 英特尔因市场份额流失,主营业务难以独自承担先进制程半导体所需的巨额投入 [5] 公司管理层表态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称此次合作为“历史性的合作”,是两大世界级平台的融合 [6] -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表示期待合作,共同为客户持续创新 [6] 其他相关投资 - 美国政府在8月同意入股英特尔约10% [5] - 日本软银集团上月投入20亿美元 [5]
迎着 AMD 的回调跑吧
美股研究社· 2025-09-10 20:21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上周五公司股价下跌超6%,是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主要因投资者担忧其AI芯片需求不及预期 [1][3] - 从8月初财报发布至文章发布时,公司股价已下跌约7%,跑输同期上涨2.3%的标普500指数 [3] - 尽管遭遇抛售,但公司股票今年迄今回报率依然强劲,股价上涨超过25.3%,表现优于同期上涨10.7%的标普500指数 [4] - 过去一个月公司股票下跌约12%,其市盈率、企业价值与销售额之比和市盈率增长率也下降了相同幅度 [9] 分析师观点与评级 - Seaport Global在供应链调查后发现公司最新AI加速器采用速度慢于预期,将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主因是需求疲软和客户预算受限 [2] - 花旗重申“持有”评级,目标价180美元;美国银行则维持“买入”评级,预计股价可能攀升至200美元,较当前水平上涨约25% [2] - Melius Research分析师预测公司营收将在2025年增长28%达到330亿美元,到2026年将超过400亿美元,每股收益预计将增长54%达到6.02美元 [13]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CPU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持续向英特尔施压,其服务器CPU份额已增长至41% [4][8] - 在GPU方面,公司的中期目标是达到数据中心GPU至少20%的市场份额 [8] - 公司预计到2028年AI加速器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近期驱动因素是2026年MI450的推出以及客户的热情 [8] 技术分析与未来展望 - 公司股价在达到186.65美元峰值后回落约19%,在151.41美元附近盘整,当前正测试EMA200附近的支撑位 [11] - RSI目前在35.99左右,稳固处于超卖区域,历史上该区域会出现反弹;MACD直方图显示抛售压力正在开始缓解 [11] - 分析师认为当前走势是整体上涨趋势中的一次健康回调,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目前区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入场区域 [12] - 公司优先考虑前20% AI支出者的战略使其处于更有利地位,因其无需与英伟达的长尾生态系统匹敌 [7]
传 OpenAI 将于 2026 年与博通(AVGO.US)合作设计 AI 芯片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0:29
公司战略合作 - OpenAI与博通合作设计和生产自家人工智能芯片,计划于2026年实现[1] - OpenAI计划在2025年首批出货自研AI芯片,与英伟达加速器展开竞争[1] - OpenAI最初将内部使用这款自研芯片[1] 行业动态与市场影响 - 博通首席执行官确认公司正与潜在客户合作开发AI加速器,该市场目前由英伟达主导[1] - 博通上一季度收到一位潜在客户的生产订单,预计2026财年AI收入前景将较上一季度指引显著改善[1]
软银曾考虑买下晶圆厂?
半导体芯闻· 2025-08-20 19:10
软银投资英特尔交易 - 软银以2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约2%股份 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之一[1] - 交易前软银曾考虑直接收购英特尔晶圆代工部门 但最终选择股权投资[1] - 投资符合软银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影响力的战略布局[2] 美国政府政策影响 - 白宫考虑利用《芯片法案》拨款持有英特尔10%股份并转换为股权[1] - 英特尔获得资金需承诺不剥离受资助晶圆厂 因这些厂具有地缘政治重要性[1] - 英特尔与台积电是仅存的两家争夺尖端制程工艺的公司[1] 英特尔经营状况 - 公司近年经营困难 现任CEO陈立武上任后推行成本节约与业务聚焦策略[1] - 代工业务面临挑战 下一代18A和14A工艺节点可能因客户不足被取消[3] - 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英伟达 在x86消费级和服务器市场持续落后AMD[4] 软银战略布局 - 通过"星际之门"项目承诺5000亿美元建设美国AI基础设施 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2] - 已拥有星际之门项目40%股份 本次投资强化其对半导体本土化的承诺[2] - 曾持有英伟达4.9%股份但在2019年抛售 错失后续股价上涨收益[3] 管理层关联 - 陈立武曾担任软银董事会成员至2022年 因投资失误离职[2] - 陈立武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有数十年合作历史[2] - 特朗普政府最初质疑陈立武与中国的关系 后态度转为支持[1][2] 技术合作背景 - 软银曾考虑通过Project Izanagi与英特尔合作制造AI加速器 但因对英特尔技术能力缺乏信心转向台积电[3] - 为强化AI布局 软银收购了Graphcore以获得AI加速器IP[3] - 英特尔强调自身是其代工业务的最大客户 并重申对芯片制造的承诺[3]
苏姿丰:AMD 数据中心 CPU 影响力,与英伟达 AI 加速器地位相当
环球网资讯· 2025-08-17 10:55
市场份额与收入表现 - AMD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市场份额和收入份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1] - 2025年第二季度,AMD桌面CPU市场份额跃升至32.2%,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4.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近10个百分点 [3] - 桌面CPU收入份额达到39.3%,与数据中心级EPYC处理器41%的收入份额基本持平 [3] 服务器CPU市场发展 - 服务器CPU市场份额提升至27.3%,收入份额首次攀升至41%,为自首款EPYC处理器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 [3] - 2017年AMD服务器CPU市场份额尚处于个位数水平,与英特尔的Xeon系列存在较大差距,而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从边缘玩家到主流供应商(36.5%)的跨越式发展 [3] AI计算领域布局 - AMD正积极布局AI计算领域,尽管目前在AI GPU领域尚未对英伟达形成直接挑战,但公司有信心凭借创新能力和持续投入逐步在AI硬件市场复制其在服务器CPU市场的成功 [3]
台积电AI营收单季飙百亿美元 预期很快就会达到占比近半目标 全年挑战新高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48
台积电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美元营收达300.7亿美元创新高 [1] - 单季AI相关美元营收跨越百亿美元关卡占单季营收三分之一以上 [1] - 全年AI相关营收预计挑战新高纪录 [1] AI相关业务增长 - 公司定义AI相关需求包含AI加速器、AI GPUs、AI ASICs及HBM控制器等 [1] - 2024年AI相关营收预计4341亿元2025年预估翻倍至8683亿元 [1] - 今年AI加速器对营收贡献将较去年增长一倍 [1] 细分业务表现 - 单季A芯片制造与先进封装营收87.8亿美元年增3.67倍 [1] - 高性能计算芯片营收92.6亿美元年增9.8%包含AI交换器与网络连接相关ASIC [1] - AI电脑边缘设备等累计贡献占比逾三分之一营收 [1] 市场预期与需求 - 公司预期非AI终端市场2025年温和复甦对半导体产生根本性需求 [1] - 中国大陆补贴方案刺激部分短期需求上扬 [1] - 调高今年美元营收年增幅度至约30% [2] 行业趋势 - AI应用快速发展带动长期需求大型语言模型处理文本词元数量爆炸性增长 [2] - 主权AI需求增加带动先进半导体增长 [2] - 客户持续支持强劲AI需求未因外在变数改变行为 [2]
全球AI半导体行业利润被5%企业包揽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58
行业利润集中度 - 半导体行业排名前5%的公司(以年销售额为准)包揽了2023年全部行业利润 这些公司包括NVIDIA、台积电、SK海力士和博通 [2] - 前5%公司获得经济利润达1590亿美元 超过整个半导体市场创造的经济利润(1470亿美元) 中间90%公司利润仅50亿美元 后5%公司亏损370亿美元 [2] - 中间90%公司的平均利润从2021-2022年的1.3亿美元急剧下降至2023年的1700万美元 两年内利润下降88% [2] 人工智能半导体增长预期 - 人工智能产业链内的半导体公司预计到2030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29% 而传统半导体公司年均增长率仅为2-3% [3] - 少数公司借助人工智能价值创造热潮创下前所未有的利润水平 但大多数公司面临截然不同的现实 [3] 行业格局与标准制定 - 领先企业通过主导新半导体产品标准形成赢家通吃格局 对于规格完全不同的半导体 进入市场的企业率先制定标准 获得规则制定者特权并阻止后来者进入 [3] - SK海力士在2013年开发第一代HBM时同步进行标准制定 NVIDIA推广的SOCAMM模块是特定公司创建独立内存标准的典型案例 [3] - 行业模式转向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定制芯片 预计这种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3] 韩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 韩国占据全球存储器半导体市场50%以上份额 但在AI半导体核心的GPU和ASIC市场竞争力远低于美国和中国台湾 [4] - 除SK海力士的HBM外 几乎没有韩国本土企业能纳入NVIDIA的AI价值链 本土AI半导体初创公司因缺乏资金和人力只瞄准利基市场 [4] - 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密切关注CXL、PIM和LPCAMM等技术需求 这些技术发热量较低但速度较快 就CXL而言 三星电子开发速度比SK海力士更快 [4] 产业发展支持需求 - 需要从资金和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提供多方面支持 包括从税收抵免转向更积极的财政支持方式如补贴或股权投资 [5] - 对于难以国产化的技术 可考虑吸引海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以丰富本土半导体生态系统 [5] - 韩国人工智能半导体所需零部件国内产能有限 研发投入、技术实力、人力和招商引资均不足 需要支持打破恶性循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