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超
icon
搜索文档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40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中医诊疗中融合现代医疗技术如CT、B超和检验单 以提供更细致准确的诊疗并补充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1][2] -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非西医专属 中医通过将其作为"查诊"纳入五诊体系 推动诊断可视化发展 [2] - 医学检查手段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 从观察表面症状扩展到探查内部器质性病变 提升诊断全面性 [3] 临床应用与疗效提升 - 通过彩超、CTA等检查明确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血管斑块数量、血栓位置和管腔狭窄程度 显著提升疾病判断和预后评估准确性 [3] - 可视化针刀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使针刀治疗精准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 治疗高风险疾病时间缩短至数分钟 [4][5] - 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显示 在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结合中药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体现协同疗效 [3] 技术发展与行业创新 - 智能脉诊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算法将脉象转化为可视化图谱 舌诊系统自动分析舌质颜色和裂纹特征 提升诊断客观性 [6] - 5G网络支持中医互联网医院实现四诊信息远程采集 现代生物学和信息科学助力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体系 [6] - 政策文件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强调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推动现代化工程部署 [7]
首届汕头康博会开幕!123行动计划打造“国际健康华侨城”
南方都市报· 2025-08-09 13:37
大会概况 - 2025首届汕头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健康产品博览会于8月8日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主题为"健康中国 活力汕头" [1] - 大会吸引300余家企业参展 涵盖中西医药 医美保健 健康食品等领域 现场设置AI医疗和义医义诊区 [3] - 现场发布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10条举措 与7家国际商会达成战略合作 签约13个项目 启动12个重点项目落地 [3] 产业发展历史 - 汕头大健康产业历史悠久 宋元时期潮阳县惠民药局已开始施仁济世 官府补贴为民解疾 [6] - 汕头开埠后 华侨和慈善团体兴医办厂 著名爱国华侨胡文虎创办永安堂制药厂 生产"虎标万金油"驰名海内外 [6] - 改革开放后产业多元化发展 涌现医学影像设备 抗原检测试剂 营养保健食品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6] 产业现状 - 汕头拥有165家"四上"企业 覆盖化学制药 生物医药 现代中药 医疗器械 健康食品 智慧康养和高端医疗服务全产业链 [8] - 局部抗感染药物占全国九成以上市场 湿润烧伤膏成为国际创伤救治的"中国名片" [8] - B超等高端医疗器械远销欧美 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未来发展计划 - 汕头将推进"一港二区三工程"123行动计划 构建中国(汕头)燕窝港 打造辐射全国及东南亚的燕窝产业枢纽 [10] - 联动总部经济区和临港智造区两大平台 招引超百家大健康企业设立总部及生产基地 [10] - 实施创新医药培育 医美康养融合 健康食品提升三大工程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10] - 目标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健康华侨城" [10]
汕头大健康产业携手海内外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05:49
大会概况 - 2025首届汕头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健康产品博览会于8月8日至10日在广东汕头举行,预计吸引5万人次观展 [1] - 展览规模达2万平方米,展品涵盖创新医药、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健康食品等领域 [1] - 来自俄罗斯、奥地利、挪威、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专家学者、侨商和权威协会参会 [1] 签约项目 - 医药战略仓储基地项目、中泰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等10多个项目现场签约,涵盖药物研发、生产等领域 [3] 政策支持 - 会上发布《汕头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产业用地及用房租金减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数智化改造等 [3] - 数智化改造激励方面,支持大健康工业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全生命周期推进数智化改造,最高奖励1500万元人民币 [3] 产业基础 - 汕头大健康产业历史悠久,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智慧康养和高端医疗服务全产业链 [4] - 湿润烧伤膏成为国际创伤救治的"中国名片",B超等高端医疗器械远销欧美、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年年体检正常,为啥还是得了癌症?
虎嗅· 2025-07-31 13:43
癌症筛查技术局限性 - 现有癌症筛查技术多数无法提高人群生存率 因多数试验未能证明筛查组比未筛查组存活更久[2][4] - 筛查有效性黄金标准是证明早期发现能降低死亡率 但人类几十年探索中达此标准方法凤毛麟角[2][4] 筛查无效性原因 - 筛查发现晚期肿瘤对改善预后无意义 发现惰性肿瘤(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亦无临床价值因这些肿瘤本身不致命[3] - 卵巢癌筛查研究案例显示:虽发现更多早期病例但患者生存率未变化 证明筛查无效[4] 误诊风险问题 - 假阴性风险(漏诊存在肿瘤)和假阳性风险(误报肿瘤)广泛存在 影响筛查可靠性[4][7] - 肿瘤标志物用于健康人群筛查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过高 全球主要指南不推荐其作为独立筛查手段[7] 有效筛查方法 - 经证实有效的癌症筛查方式包括:肠镜查肠癌 胃镜查胃癌 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吸烟者/高危人群) 乳腺X光/B超查乳腺癌 细胞学检查/HPV检测查宫颈癌[8] - 脑瘤、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等目前尚无有效筛查方式[9] 商业体检行业现状 - 商业体检机构偏好速度快利润高项目(如肿瘤标志物抽血检测)而非效果最好项目(如耗时且要求高的肠镜/胃镜)[10] - 标准体检套餐常包含不靠谱肿瘤标记物却缺失靠谱癌症筛查项目[10] 筛查适用人群 - 肠镜筛查推荐45岁起始(较旧指南提前5年)20岁以下人群除非有家族史不需筛查[11] - 乳腺癌筛查推荐40岁普通人群起始 宫颈癌筛查20多岁可起始 吸烟者及高危环境暴露者推荐40岁起始低剂量螺旋CT[11] - 风险越高人群筛查性价比和有效率越高[11] 技术发展方向 -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血液检测癌细胞突变DNA 有望实现多癌种一次性筛查[12] - 人工智能通过图像识别在X光/CT片中识别人眼难辨早期肿瘤 具应用潜力[13]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将重构医疗产业链格局,关注医疗器械等行业机会
江海证券· 2025-06-12 16: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延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缓解群众跨区域就医压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8] - 此举将直接拉动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推动国产设备凭借“性价比优势”加速替代进口,形成“设备升级 - 服务优化 - 需求增长”的良性循环,为行业带来持续扩容机遇 [8] -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将推动医疗产业链向基层下沉,重构医疗产业链格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核心企业将会受益,长期看,行业集中度提升与创新驱动将是核心逻辑,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企业或将有望受益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表现 - 近十二个月行业相对收益 1 个月为 7.65%、3 个月为 7.88%、12 个月为 2.53%,绝对收益 1 个月为 8.91%、3 个月为 7.01%、12 个月为 11.5% [3] 事件 - 国家卫健委在全国 81 个试点城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进“双中心”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上下共享 [6] 医改历程 - 2009 年启动新一轮医改,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模式推动资源下沉;2015 年拉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序幕;2017 年医联体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 年明确试点路径,形成三级服务体系 [8] 资源下沉成果 - 已设立 13 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 81 个试点城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8] - 2024 年全国双向转诊人次达 3656.7 万,较 2023 年增长 20.6%,其中下转人次 2145.6 万,增长 45.7% [8] -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 2188 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资源共享服务 1.9 亿次,构建“基层检查 + 上级诊断”模式 [8] 政策支持 - 2024 年国家发改委专项拨款 100 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投向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及病房改造工程,完成二、三人间标准化病房升级 3 万间 [8] - 政策规划至 2025 年实现该体系覆盖全国 90%县区,2027 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壁垒、基层渠道优势及政策敏感度的标的,如设备端聚焦国产替代(联影医疗/迈瑞医疗)、服务端关注资源整合(华润医疗/固生堂)、药品端倾向创新与中药(恒瑞医药/以岭药业)、信息化建设(卫宁健康)、专科医院(海吉亚医疗)、互联网医疗(京东健康)等 [8] - 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企业(如复星医药)或将有望受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