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V光刻胶

搜索文档
2025集成电路(无锡)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57个项目成果签约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21:28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产值达2512亿元 产业链企业数量超600家 [4]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提升至7189亿美元 同比增长13.2% [6] - 2025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大会参展商数量超1130家 规模创新高 [1][10] 产业发展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2% 延续稳中向好势头 [4] - 产业聚焦芯片设计高端化转型与先进封装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6] - 大会签约57个项目 其中55项为产业项目 总投资177.21亿元 [1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无锡先进制程半导体纳米级光刻胶中试线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涵盖极紫外EUV及深紫外DUV光刻胶 用于亚10纳米先进制程芯片 [9] - 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江苏省中心落地无锡 共建RISC-V IP资源池与Chiplet技术"芯粒库" [9]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车规级芯片中试服务平台等重磅项目揭牌 [6] 产业链生态建设 - 大会采用"1+5"架构 覆盖人工智能 汽车电子 先进封装 高端装备及关键材料领域 [5] - 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展重点展示光刻 薄膜 刻蚀等晶圆制造设备及封测设备 [10] - 无锡市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联盟揭牌 集聚东南大学等高校推动产教融合 [14] 企业参与与合作 - 华虹半导体 中微公司 摩尔线程等企业高管围绕集成电路制造与人工智能开展主题演讲 [5] - 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吸引长电科技 华虹半导体 百度智能云等重点企业参与 [10] - 金融支持项目包括新设金融租赁公司1家 总授信达1000亿元 [14]
清华大学突破EUV光刻胶技术,中国光刻机研发获重大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9-04 17:24
#国产光刻机新秀将亮相# 这几年,由于美国的封锁和制裁,中国的芯片供应,让国内众多企业焦虑, 中国光刻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7月以来,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我国光刻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谈到,清华大学开发出理想极紫外(EUV)光刻胶材料。 荷兰ASML总裁兼CEO 克里斯托弗·富凯表 示,ASML都头疼的金属胶缺陷被中国团队解决。 7月份国内媒体也曾经报道,清华大学化学系许华平 教授团队在极紫外(EUV)光刻材料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光刻技术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在 成熟制程领域构建了自主产业链雏形,但高端领域需持续攻克效率与核心部件瓶颈。技术自主化非一蹴 而就,但每一步突破都在重塑全球芯片竞争格局。关于#中国光刻机研发到了什么程度?#的追问,来智 搜看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 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清华大学突破EUV光刻胶技术,中国光刻机研发获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突破EUV光刻胶技术,中国光 刻机研发获重大进展 ...
晶圆厂,根本性转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4 09:40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面临结构性悖论:人工智能需求强劲且晶圆厂投资持续增加,但晶圆出货量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晶圆厂周期时间延长和HBM经济阈值未达临界点 [2][4][6] - 市场动态需通过结构性假设解释,而非传统需求疲软或订单延迟理论,晶圆厂运营需求模式已发生根本变化 [3] - 晶圆需求增长需满足特定条件(如HBM收入占比达25%),当前处于战略潜伏期,未来可能呈现非线性爆发 [6][8][14] 晶圆厂周期时间与产能瓶颈 - 晶圆厂周期时间(晶圆完成全流程平均时间)自2020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达14.8%,导致产能结构性减速 [4] - 工艺复杂性提升、设备密度增加及质量控制严格化,使每片晶圆成本上升但生产速度下降 [4] - 每片晶圆面积的设备支出自2020年飙升150%以上,但投资未带来更高产量,反而延长加工时间 [4] HBM经济阈值与市场拐点 - HBM晶圆每比特占用面积是标准DRAM的三倍以上,潜在晶圆需求巨大,但目前仅占内存总收入的16% [6] - 当HBM收入占比达25%时,交易比率升至1.5,达到结构性盈亏平衡点,内存制造商将获激励扩大晶圆投入 [6] - 客户在HBM占比达阈值后更愿支付溢价,推动晶圆需求非线性增长 [6] 定量模拟与需求框架 - 定量模拟框架显示:在当前条件(HBM收入份额16%、年比特率增长15%、晶圆厂利用率95%、周期时间增长14.8%)下,晶圆投入需年增23.9%才能满足需求 [8] - 无晶圆厂能实现此扩张规模,市场受条件响应体系制约,需关键阈值触发启动 [8] - 传统预测方法不适用,需关注变量间相互作用(HBM渗透率、DRAM比特率增长、利用率与周期时间) [8] 技术与运营限制 - HBM扩张缓慢受技术限制影响,包括低良率、客户认证延迟及工艺稳定性挑战 [10] - CoWoS封装后端瓶颈导致半成品晶圆积压,限制上游晶圆投入 [10] - 晶圆厂优先通过工艺转换(非新建工厂)提效,叠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及地缘政治风险,抑制资本执行 [10] 供应链需求响应 - 供应链呈现三层需求响应:工艺关键材料(如EUV光刻胶、TSV化学品)可能在晶圆投入增加前出现供应限制 [12] - 延长周期时间直接增加每片晶圆的材料消耗,导致潜在早期瓶颈 [12][18] 行业战略行动建议 - 晶圆供应商需围绕25% HBM阈值制定情景化产能计划 [14] - 设备制造商应预测工艺转型驱动的需求,而非仅关注当前晶圆产量 [14] - 材料供应商需为周期时间延长导致的消耗增加和潜在瓶颈做好准备 [14][18] - 当前停滞为战略准备期,非结构性衰退,条件成熟后晶圆需求将非线性反应 [14]
光刻胶禁运阴霾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至暗与曙光
材料汇· 2025-08-10 20:02
光刻胶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企业垄断全球90%高端光刻胶市场,KrF胶国产化率仅15%,ArF胶不足5% [2] - 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的"命门",通过光化学反应在硅片上雕刻纳米级电路图案 [4] - 高端光刻胶需满足分子级溶解速率控制、特定波段敏感性等苛刻要求 [7][24] - 按技术节点分类:G线/I线用于0.5μm以上制程,KrF用于0.13-0.25μm,ArF干法用于65-130nm,ArF湿法用于7-45nm,EUV用于7nm以下 [8][10] 技术壁垒与供应链风险 - 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高端树脂、光引发剂被日韩美企业垄断,溶剂/单体国产化率低 [15][17] - 生产工艺要求极高:需万级洁净车间,温度/压力等参数精确到分子层面 [20] - 四大禁运情景:台海冲突全面禁运(概率<15%)、芯片联盟2.0封锁14nm以下胶(概率>50%)、实体清单切断供应链(概率>70%)、非官方断供(概率30-40%) [27][28][29][31] 禁运潜在影响 - 先进制程停摆:中芯国际14nm产线、长江存储3D NAND可能因ArF/KrF断供而停工 [33] - 产业链连锁反应:上游设备商(上海微电子、中微公司)需求萎缩,设计公司(华为海思)无芯可用 [36][37] - 技术研发受阻:EUV胶禁运将拉大7nm以下制程差距,人才流失加剧 [39][41] 国产替代路径 - 短期策略:全球扫货建立6-12个月库存,启用彤程新材(KrF)、晶瑞电材(ArF)等替补产能 [47][49] - 长期攻坚:突破高纯度树脂(金属离子<1ppb)、光致产酸剂(PAG)、精密添加剂三大配方核心 [51][52] - 产业协同:组建北京科华/南大光电等国家队,推动中芯国际开放产线验证国产胶 [55] - 差异化布局:发力先进封装(Fan-Out)光刻胶、探索纳米压印/DSA等后光刻技术 [60][61] 基础支撑体系 - 人才计划:引进日韩专家,高校设立"集成电路材料"跨学科专业 [59] - 研发投入:国家基金倾斜光信息化学、高分子精密合成等基础领域 [58] - 检测配套:中科飞测/精测电子开发专用电子束量测设备 [56]
特朗普发布《美国AI行动计划》,长存首条全国产线预计25H2试产
国投证券· 2025-07-27 2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发布 AI 新政强化对华技术封锁,坚定看好国产半导体机遇;长江存储全国产线试产在即,有望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需求增长;谷歌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上调全年资本支出;电子行业本周涨幅 2.85%,给出算力和半导体产业链投资建议 [1][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新闻一览 - 2025 年《财富》中国 500 强榜单出炉,半导体产业链表现亮眼,多家企业上榜且排名上升 [14] - 意法半导体将以 9.5 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 MEMS 传感器业务,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14] - 华为海思推出两款 1200V 工规 SiC 单管产品,适用于工业高温、高压场景 [14] - 2025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8 月将在贵阳举行,展示数据要素与 AI 融合创新成果 [14] - 云天励飞发布深穹 Edge200 芯片及深穹 X6000 Mesh 推理计算卡等产品,助力 AI 模型商业落地 [14] - 中方将举办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邀请多国代表围绕重点议题研讨,推动 AI 健康发展 [14] - 中科半导体发布氮化镓机器人智能快充芯片,为机器人定制化 [14] - 准格尔旗签约 30 亿元高纯石英砂及碳化硅项目 [14] - 京东考虑收购德国消费电子零售商 Ceconomy,潜在交易估值约 22 亿欧元 [14] - Phancy AI 智能眼镜预售,续航长且功能丰富 [15] - 德国 AR 显示器技术开发商 Gixel 获 500 万欧元种子轮融资,用于研发光学显示技术 [15] - 北京时代全芯存储公司申请“带有升压电路的相变存储器”专利 [15] 行业数据跟踪 半导体 - 清华大学开发出基于聚碲氧烷的新型 EUV 光刻胶,提升光刻胶 EUV 吸收效率和灵敏度 [16] SiC - 珂玛科技拟 1.02 亿元收购苏州铠欣 73%股权,完善碳化硅陶瓷材料布局 [17] - 2025 年 1 - 6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 40.3%和 41.4%,2025Q2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212GW,带动碳化硅功率器件需求 [17] 消费电子 - 2025 年南山智链·AI + 消费电子对接会举行,推动产业链融通创新 [22] - 2025 年 5 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2252.6 万台(YoY - 21%,MoM + 1%),6 月产量 10827 万台(YoY + 8%,MoM + 19%) [22] - 2025 年 6 月 VR 头显细分市场中,Meta Quest 系列占比 63.83% [25] 本周行情回顾 涨跌幅 - 本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 300 指数和申万电子版块分别上涨 1.67%、2.33%、1.69%和 2.85%,电子行业在全行业中排名 13/31 [30] - 本周电子行业中元件跌幅最大为 - 0.85%,半导体涨幅最大为 4.65% [31] - 本周电子版块涨幅前三为统联精密(39.97%)、苏州天脉(33.58%)、阿石创(21.34%),跌幅前三为 ST 恒久( - 13.48%)、东田微( - 13.15%)、中电港( - 11.25%) [34] PE - 截至 2025.07.26,沪深 300 指数 PE 为 13.51 倍,10 年 PE 百分位为 73.24%;SW 电子指数 PE 为 55.97 倍,10 年 PE 百分位为 76.84% [38] - 截至 2025.07.26,电子行业子版块 PE/PE 百分位分别为半导体(87.47 倍/60.91%)、消费电子(30.10 倍/30.60%)、元件(47.41 倍/76.62%)、光学光电子(51.54 倍/62.47%)、其他电子(65.97 倍/83.63%)、电子化学品(59.67 倍/68.73%) [40] 新股日历 - 报告给出 07.28 - 08.01 新股 IPO 审核状态更新表格,但未填充具体内容 [44]
光刻胶咽喉上的中国:95%进口依赖率背后的产业真相
材料汇· 2025-07-21 22:48
光刻胶市场概况 - 光刻胶是一种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由树脂、感光组分、溶剂及添加剂组成,用于将微细图形从光罩转移到待加工基片上[2] - 2022年世界光刻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约2%,预计2022-2027年整体增速约为5%[5] - 中国光刻胶市场规模2022年与2021年基本持平,预计2022-2027年年均增长7%[12] 半导体光刻胶市场 - 2022年世界半导体光刻胶消费额约238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未来5年增速约5%[6] - 中国半导体光刻胶2022年消费量达46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未来5年增速约10%[13] - 中国12英寸晶圆产能预计从2022年137万片/月增长至2026年240万片/月[13] 显示面板光刻胶市场 - 2022年世界显示面板光刻胶消费额约126亿元,同比降低19%,预计未来5年增速约6%[7] - 中国显示光刻胶2022年消费额61亿元,同比下降13%,预计未来5年增速约8%[14] - 中国LCD面板产能预计2025年增长至2.86亿m²/a,OLED面板产能达3400万m²/a[14] PCB光刻胶市场 - 2022年世界PCB光刻胶消费额约163亿元,同比增长2%,预计未来5年增速约4%[9] - 中国PCB光刻胶2022年消费额101亿元,同比增长3%,预计未来5年增速约5%[16] - 世界PCB产值预计2022-2027年年均增长4%,2027年达984亿美元[8] 中国光刻胶产业现状 - 光刻胶及上游原材料产业主要位于日本,行业技术壁垒高且需要与光刻设备协同研发[19] - 中国光刻胶生产主要集中在PCB光刻胶,湿膜光刻胶国产化率55%,干膜光刻胶国产化率仅10%[23][36] - 半导体光刻胶中G线/I线胶国产化率20%,KrF胶不足5%,ArF/ArFi胶不足2%,EUV胶为0[23][29] - 显示光刻胶整体国产化率约20%,TFT正胶国产化率约20%,彩色和黑色光刻胶国产化率约10%[23][32] 主要企业布局 - 半导体光刻胶:北京科华、瑞红苏州实现G/I线胶量产,KrF胶部分产品通过验证[28][29] - 显示光刻胶:北旭电子、欣奕华、鼎材科技等在TFT正胶、彩色和黑色光刻胶实现量产[32][34] - PCB光刻胶:容大感光、广信材料、飞凯材料等在湿膜光刻胶和阻焊油墨实现大批量供应[36] - 原材料:威迈芯材成为KrF/ArF用光致产酸剂唯一量产企业,圣泉集团、强力新材等在树脂领域有所布局[21][38] 产业发展问题 - 光刻胶产业化技术差距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4代以上[46] - 原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关键原料如单体、树脂和感光组分主要从日本进口[47] - 产品验证费用高、周期长,半导体光刻胶验证周期通常2-3年[49] - 专业人才团队缺乏,缺乏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才[50]
又一高端光刻胶(KrF/ArF)项目验收
DT新材料· 2025-07-20 22:12
杭州翰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进展 - 公司高档光刻胶新材料项目(一期)已进入验收公示阶段 投资额达10150万元 建设年产3吨产能 其中2.62吨先行验收包括KrF光刻胶2.5吨/年和ArF光刻胶0.5吨/年 [1][2] - 项目计划于2024年12月竣工 2025年1月启动调试 实际验收时间早于原定产能目标 [2] - 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 注册资金625万元 已完成A轮融资 定位为国内首个具备商业量产能力的高端深紫外光刻胶树脂材料生产商 覆盖KrF(248nm)/ArF(193nm)及下一代EUV(13nm)光刻胶树脂 [3] 光刻胶行业现状 - 光刻胶组成包含光引发剂、树脂、单体、溶剂等 通过光化学反应实现微细图形转移 按曝光波长分为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和EUV(13.5nm) [4] - 当前EUV光刻胶完全依赖进口 KrF/ArF光刻胶虽有多家国内企业实现量产(南大光电、晶瑞电材等) 但市场份额仍极低 [4] 高分子材料行业活动 - 2025年将举办高分子产业年会 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主题 同期举行"新塑奖"评选颁奖 [6][9] - 设置七大专题论坛 包括AI消费电子、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电磁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 涉及特种聚烯烃、聚合物电解质、车用电磁功能材料等技术方向 [7][8] - 配套特色活动包含CEO战略研讨会、科技成果路演、国际合作对接等 展览展示区将呈现企业新品及科研成果 [8]
半导体材料:10000字详解中国光刻胶产业发展现状
材料汇· 2025-06-05 23:08
光刻胶市场总体情况 - 2022年世界光刻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约2%,预计2022~2027年整体增速约为5% [4] - 半导体光刻胶2022年消费额238亿元,同比增长8%,未来5年增速预计5% [5] - 显示面板光刻胶2022年消费额126亿元,同比降低19%,未来5年增速预计6% [6] - PCB光刻胶2022年消费额163亿元,同比增长2%,未来5年增速预计4% [8] - 中国光刻胶市场未来5年需求年均增长7%,半导体领域增速预计10% [9][10] 半导体光刻胶细分市场 - 中国半导体12英寸晶圆产能2022年137万片/月,同比增长32%,预计2026年达240万片/月 [10] - G线/I线光刻胶国产化率超过60%,KrF胶国产化率不足5%,ArF胶国产化率不足2% [15][22][23] - 中国能量产最先进半导体光刻胶为KrF胶,ArF胶处于研发测试阶段,EUV胶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15] - 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95%份额被JSR、信越化学、东京应化等6家企业占据 [19][20] 显示光刻胶发展现状 - 中国显示光刻胶国产化率约20%,TFT正胶80%依赖进口 [14][26] - 国内TFT正胶主要供应商为北旭电子、飞凯材料等,彩色胶由欣奕华、鼎材科技量产 [26][27] - 黑色光刻胶江苏博砚已实现京东方等面板厂商量产供应 [28] - 全球显示光刻胶市场被默克、JSR、东京应化等企业主导 [26] PCB光刻胶产业格局 - 中国湿膜光刻胶和阻焊油墨国产化率约55%,干膜光刻胶国产化率仅10% [14][29][30] - 国内主要PCB光刻胶企业包括容大感光、广信材料、飞凯材料等 [14][29] - 全球干膜光刻胶80%份额被台湾长兴化学、旭化成、日立化成占据 [29] - 五江高科干膜光刻胶年产能4.5亿m²,福斯特2022年销量达1.10亿m² [30] 原材料与辅助材料 - 光刻胶关键原材料如树脂、单体、感光组分等基本依赖进口 [16][31] - 威迈芯材成为中国KrF/ArF用光致产酸剂唯一量产企业 [16] - 抗反射涂层、增粘剂等辅助材料国产化率极低 [32] - 溶剂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怡达股份、天音化工等 [31]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中国在建拟建光刻胶项目20多个,包括彤程电子1.1万吨半导体/显示光刻胶项目 [33][34] - 容大感光珠海项目规划年产3万吨光刻胶及配套化学品 [34] - 徐州博康、鼎龙潜江等企业布局KrF/ArF光刻胶产业化 [34] - 鼎材科技合肥项目规划TFT正胶1500吨/年产能 [34]
光刻胶:半导体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国产替代之路在何方?
材料汇· 2025-06-02 22:33
光刻胶技术壁垒 - 光刻胶由光引发剂、树脂、单体、溶剂等组成,配方需精确配比且不同类型要求各异,如EUV光刻胶需在13.5纳米波长下工作,要求极高光敏感度和分辨率[4][6] - 纯度要求达ppb甚至ppt级别,例如ArF光刻胶金属离子含量须低于1ppb,否则影响芯片电学性能[7][8] - 生产设备依赖进口,需高洁净环境与精密控制,如特殊反应釜和混合设备,国内获取难度大[9] 原材料供应瓶颈 - 树脂占光刻胶重量10%-40%,高端KrF/ArF/EUV光刻胶树脂主要依赖进口,如ArF树脂需在193纳米波长下具备光学透明性[11][12] - 光引发剂由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垄断,EUV级别产品合成难度极高[14] - 溶剂纯度需达99.99%以上,国内企业需提升质量控制水平[15]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CR5企业(信越化学、JSR等)市占率超85%,JSR为ArF光刻胶全球第一且唯一量产EUV光刻胶厂商[16] - 客户认证周期长达2-3年,需通过多阶段测试,形成稳定合作后新进入者难突破[18]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47.4亿美元(约343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7%至50.6亿美元(约366亿元)[27] 国内产业现状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121亿元占全球15%,但高端产品自给率极低:ArF光刻胶基本依赖进口,EUV处于早期研发[28] - 科华实现KrF量产,南大光电ArF胶获小批量订单,新阳计划2025年销售ArF产品[30][31] - 政策支持如"02专项"推动南大光电建成国内首条EUV胶中试线,预计2026年完成客户导入[21][33] 技术研发挑战 - 研发投入高昂,如EUV项目需数亿元资金用于设备采购和配方探索[21] - 验证流程复杂,需与光刻机厂商及芯片制造商合作测试,涉及曝光参数、生产线试产等环节[22] - 性能指标严苛,包括分辨率、对比度、粘度等7项核心参数,如电子束光刻胶需耐受离子轰击[23] 投资与替代机遇 - 国产替代空间大:g线/i线自给率约10%,KrF不足5%,政策扶持加速技术突破[28][33] - 2024-2029年中国市场CAGR约10%,预计2029年规模突破200亿元[28] - 科华、南大光电等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突破,如南大与北大联合研发EUV光刻胶[35][36]
研究机构TECHCET预测:2025年光刻材料收入将增长7%达50.6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1:15
光刻材料市场增长预测 - 2025年光刻材料收入预计增长7%达到50 6亿美元 主要由先进光刻胶需求驱动 特别是EUV光刻胶预计同比增长30% [1] - 2024年光刻材料收入温和增长1 6%达到47 4亿美元 其中光刻胶增长1% EUV光刻胶同比增长20% 辅助材料和扩展材料分别增长2% [1] - 先进节点工艺发展推动光刻胶需求稳步增长 EUV光刻胶表现突出 同时KrF和ArF等传统光刻胶在3D NAND中应用增加促进市场表现 [1] 长期市场趋势与技术发展 - 预计到2029年光刻材料市场将以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 - 供应链本地化趋势将影响市场发展 美国 韩国 中国台湾和大陆都将建设新设施 [2] - 干法光刻胶沉积和纳米压印光刻等创新技术对满足先进节点需求至关重要 行业正在应对逐步淘汰PFAS相关化学品的挑战 已有大型公司开发出性能良好的非PFAS KrF光刻胶 [2]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影响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特别是对先进材料的限制以及中国在先进光刻技术方面的发展 将对材料供应产生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