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
icon
搜索文档
爆款单品亮点纷呈公募积极寻找规模抓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超过半数公募基金管理人实现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 得益于规模增量抵消降费影响[1][2][7] - 行业呈现多元业务发展趋势 头部机构通过指数 固收 主动权益等多元产品结构实现收入增长[2][3] - 部分机构因产品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高费率主动权益产品或规模缩水导致收入承压[7][8] 头部机构产品表现 - 广发基金旗下指数产品广发中证1000ETF规模增加近200亿元 排名同类第三[3]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规模新增超55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纳斯达克100ETF产品[3]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期间回报率逼近90% 规模增加超84亿元 成为最大港股创新药主题ETF[3]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基金份额新增350亿份以上 规模跻身ETF前十[4] -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增加超330亿元 最新规模居债券型ETF前三[4] 特色产品亮点 - 华安黄金ETF持有人户数新增超21万户 份额新增超380亿份 规模逼近600亿元 占商品型ETF总规模四成[5] - 天弘余额宝持有人户数新增近1180万户 份额新增超358亿份 管理费同比增量超6700万元[5]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份额涨超120% 持有人新增超84万户 规模从不足5亿元增至138.45亿元[6] - 鹏华碳中和主题A份额近一年业绩翻倍 持有人新增超50万户 规模突破百亿元[6] 业务发展策略 - 头部机构通过发展ETF等被动指数产品提升中低费率产品占比 优化收入结构[7] - 部分机构采取主动投资被动化策略 聚焦热门赛道如人型机器人 无人驾驶等实现突破[6] - 大型机构布局多元产品线并进行深度研究 中小机构专注于擅长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8]
245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0:45
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变化 - 截至9月4日,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为1097.1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6.1亿元 [1] - ETF融资余额为1027.7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0.39亿元 [1] - ETF融券余额为69.3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29亿元 [1] ETF融资净买入情况 - 9月4日有245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1]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净买入2.09亿元 [1]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还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100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 [1]
纳斯达克100指数复盘与展望:八月震荡徘徊,九月风向渐明
东吴证券· 2025-09-03 1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100指数8月呈现"冲高回落"走势,累计上涨0.85%,受宏观数据、政策信号及科技权重股财报分化影响,短期震荡格局延续[7][12][13] - 指数估值处于历史高位(PE-TTM 34.6倍,2011年以来83.6%分位数),对利率环境和业绩兑现依赖度高,技术指标显示中期趋势向上但短期波动风险累积[7][17][18] - 9月走势将受美联储议息会议、通胀就业数据及特朗普关税政策主导,流动性宽松预期与AI产业链业绩支撑中期向上趋势,但需警惕高位回调风险[7][45][51] 市场表现回顾 走势复盘 - 8月纳斯达克100指数累计上涨0.85%,成交总额约4.72万亿美元,月初因非农就业下修至7.3万人及制造业PMI降至48承压,中旬受微软、Meta财报提振反弹,下旬鲍威尔鸽派信号推动止跌回升[7][12][24] - 英伟达财报后股价震荡拖累指数收官震荡,核心PCE数据符合预期未提供新指引[7][12][30] 估值分析 - 截至8月29日市盈率PE-TTM为34.6倍,处于2011年以来83.6%历史分位数高位[7][17] 技术分析 - 风险度指标91.54处于高位区间,快线运行于慢线上方未形成死叉,中期上行趋势保持但短期波动风险上升[7][18] 事件驱动 宏观层面 - 非农就业大幅下修(7月新增7.3万)及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引发衰退担忧,CPI同比持平提振降息预期,PPI环比涨0.9%触发再通胀担忧,PMI回升至53.3缓解经济放缓忧虑[7][23][25][27][28][29] - 核心PCE环比涨0.3%符合预期,通胀缓慢回落但未达2%目标[7][30] 政策层面 - 7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且释放鹰派信号压制成长股,特朗普拟对半导体加征300%关税冲击芯片链,鲍威尔杰克逊霍尔年会暗示9月降息提振流动性预期[7][31][32][34][35] 行业动态 - 微软Azure全年增34%但资本开支压制利润率,Meta广告营收465亿美元超预期但资本开支上调引发担忧,苹果服务业务韧性凸显,亚马逊AWS增速回升至17.5%,英伟达Q2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56%但数据中心收入略低预期[7][38][39][40][41][42][44] - OpenAI推出GPT-5聚焦商业化落地,性能提升未达颠覆性突破[7][43] 后市展望 关键事件前瞻 - 9月重点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9月17日)、CPI(9月11日)、PPI(9月10日)、非农就业(9月5日)及核心PCE(9月26日)数据,若通胀平稳强化降息预期利好科技股,数据超预期则压制指数[7][45][46][47][49][50] - 特朗普半导体关税政策若落地将冲击供应链依赖型科技企业[7][47] 指数走势展望 - 预计9月维持震荡格局,流动性宽松与AI业绩支撑中期向上趋势,但英伟达领跌情绪拖累短期走势,技术面需警惕放量下跌风险[7][51] - 科技子板块分化:云计算/AI高增长但资本开支压利润率,半导体存产能瓶颈,消费电子处周期切换,特斯拉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8%[7][51] 相关ETF产品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159941.SZ)总市值277.18亿元,日均成交额8.7亿元,管理费率0.80%/年,跟踪误差控制在2%以内[7][52][53][54]
296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3:11
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变动 - 截至8月25日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达1058.89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2.77亿元 [1] - ETF融资余额为989.78亿元 单日增加31.21亿元 [1] - ETF融券余额为69.11亿元 单日增加1.56亿元 [1] ETF融资净买入情况 - 当日296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以7.63亿元净买入额居首 [1] - 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等6只ETF净买入金额均超1.3亿元 [1] - 重点买入品种涵盖政策性金融债、国债、证券、短融、科创板芯片、主要消费及纳斯达克100指数ETF [1]
176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0:28
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变化 - 截至8月12日ETF两融余额为1049.38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3.55亿元 [1] - ETF融资余额为986.33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65亿元 [1] - ETF融券余额为63.05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1亿元 [1] 融资净买入ETF分布情况 - 8月12日有176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1] -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净买入8560.75万元 [1] - 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净买入5936.88万元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净买入5261.67万元 [1]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净买入5069.89万元 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净买入4524.87万元 [1] - 广发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净买入3273.37万元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买入3251.58万元 [1]
167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0:06
ETF两融余额变动 - 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为1001.71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5.88亿元 [1] - ETF融资余额为939.13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4.73亿元 [1] - ETF融券余额为62.58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15亿元 [1] 融资净买入情况 - 167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1] - 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达2.72亿元 [1] - 华夏上证50ETF融资净买入9945.15万元 [1] - 华夏恒生科技ETF融资净买入5677.43万元 [1] - 华夏纳斯达克100ETF融资净买入4525.66万元 [1]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融资净买入4398.97万元 [1] - 鹏华中证酒ETF融资净买入4234.81万元 [1]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融资净买入3687.82万元 [1]
新发提速VS存量萎缩 公募FOF“加减法”怎么做?
经济观察网· 2025-07-09 14:37
公募FOF市场发展现状 - 年内已有31只FOF产品发行成立,累计发行份额突破300亿份,超过2024年全年38只产品合计115.98亿份的发行规模 [2] - 全市场FOF基金资产净值规模达1687.59亿元,年内增幅达26.74%,整体规模站上2023年9月份以来高点 [2] - 今年以来已有13只FOF产品清盘,包括华夏、南方、富国、华宝等中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 [2] - 目前市场上有57只FOF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红线",超六成FOF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 [2] FOF产品发行情况 - 今年以来共有31只FOF产品成立,合计发行规模为327.62亿份,远超2024年全年的115.98亿份,同时也超过2023年全年的234.24亿份 [3] - 混合型FOF基金占据主流,共成立23只,其余8只为债券型FOF基金 [3]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FOF)和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FOF),首发规模均突破60亿元,创下近三年FOF市场单只产品募集规模的新高 [3] - 南方稳见3个月持有混合(FOF)募集规模超过36亿元,前海开源康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招商稳健策略优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发行规模均超过20亿元 [3] FOF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A股市场企稳回升,为具备专业资产配置能力的FOF产品提供了良好运作环境 [4] - 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持续扩容,带动Y份额基金规模稳步提升 [4] - 兼具收益性和防御性的偏债混合型FOF受到市场追捧 [4] - ETF市场的快速发展为FOF提供了更丰富的底层配置工具 [4] FOF产品业绩表现 - 上半年FOF的整体平均收益为3.11%,半年度业绩取得正回报 [4] - 渤海汇金优选进取6个月持有A、工银睿智进取一年A、工银养老2050Y上半年基金净值分别上涨15.19%、14.88%、14.59% [4] - 渤海汇金优选进取6个月持有A一季度末重仓资产类别包括港股、黄金、美股等,并以被动指数产品为主 [4] FOF产品规模问题 -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有57只FOF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红线",170只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在2亿元以下,占比超过六成 [5] - 6月份以来,已有上银恒享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创金合信增福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发起(FOF)等超10只FOF产品因规模较小而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5] - 现存FOF产品整体规模偏小的原因可归结为:历史业绩表现欠佳、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双重收费机制导致投资者接受度较低 [6] FOF行业改进方向 - 在资产配置层面,应拓宽投资范围,增加ETF等多样化配置工具 [7] - 在产品设计方面,需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同质化竞争,及时清理业绩持续不佳的产品 [7] - 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也至关重要,通过提升投资者对FOF产品的认知度,有效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资金外流 [7] - FOF产品应该有清晰的投资目标、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稳定的投资行为 [8] - 在FOF管理的时候,会坚持纪律性投资,具体体现在对长期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的坚持 [8]
创新药主题基金一马当先 有望拿下半程冠军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0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9.15%的年内收益率领跑公募基金业绩榜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在前20强中占据16席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等产品年内业绩均超60% [2] - 创新药板块近期震荡加剧 处于短期获利资金兑现与长线资金入场的博弈阶段 [7] 北交所主题基金崛起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1.59%收益率暂列业绩第二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近三年累计回报达177.04% [2][3] - 北交所行情震荡回升 成为创新药主题基金的有力竞争者 [7] - 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等非创新药主题基金也跻身业绩前列 [2] AI主题基金表现低迷 - AI主题基金成为半年考失落者 垫底产品亏损超20% [1] - 去年表现火爆的AI主题基金在今年行情轮动中净值明显回撤 [3] - 部分科技公司估值较高 需甄别基本面支撑力度 [8]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回暖 - 近八成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上涨 超1000只产品上半年净值涨幅超过10% [4] - 权益类基金平均取得近7%正收益 近百只产品在6月创净值新高 [4] - 诺安多策略A 建信灵活配置A等近百只成立满三年的基金净值创新高 [4] 市场风格轮动特征 - 人形机器人主题基金从年初领涨到目前普遍回撤20% [2][7] - 小微盘和量化主题基金净值反弹力度较大 如金元顺安元启 国金量化精选A等产品刷新历史新高 [5][6] - 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 对赛道型基金经理调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下半年投资展望 - 红利低波板块仍是重要主线 科技和内需方向受关注 [9] - 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宽松"形成支撑 [8] - AI 军工和创新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振投资者信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