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债基

搜索文档
当含“权”产品成为进击低利率的“长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01:47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变化 - 低风险类资产回报率全方位走低: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逼近1%,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低至2%左右,保险公司分红险等理财型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至2%以下 [1] - 资金流向潜在收益更高的含权产品:二级债基与"固收+"基金热度攀升,南方益稳稳健增利债券基金募集规模上限达50亿元,大成元辰招利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超70亿元,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券基金、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债基金规模均超50亿元 [1] 含权产品升温的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导致无风险收益率长期低位徘徊,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难以跑赢通胀,"资产荒"焦虑驱动资金转向更高收益产品 [2] - 资管新规全面落地打破"刚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使得净值波动成为常态,风险收益特征更清晰的公募基金成为替代方向 [2] - 资本市场改革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市场基础趋稳固,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长期信心增强 [2] 权益资产的长期价值 - 历史数据表明,长期持有优质权益资产的复合收益率显著超越现金与债券,能有效对抗通胀对财富的侵蚀 [2] - 理性配置权益资产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战略性配置权益资产已成为守护财富真实购买力的重要手段 [3] -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周期审慎纳入权益资产,如通过指数基金定投平滑成本或精选优质主动管理型基金 [3]
二级债基:低利率时代的稳健之选,攻守兼备成资产配置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8-07 10:25
二级债基市场表现 - 混合债券型二级债基规模在二季度达到7881亿元 较一季度增加881亿元 [1] - 过去十年间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0.16% [1] - 汇添富双鑫添利基金近六个月累计回报达2.27% 超越同期业绩基准及万得混合二级债基指数 [1] 二级债基投资策略特性 - 采用"债券底仓+权益增强"策略 债券提供稳定利息收入 权益资产占比不超过20%以增厚收益 [1][2] - 相比纯债基金具有更高收益弹性 相比股票基金波动更小 呈现"攻守兼备"特性 [2] - 在低利率环境下多资产策略优势凸显 可直接配置股票资产增强策略灵活性 [2] 汇添富双鑫添利基金运作 - 债券配置侧重中高等级信用债 股票投资高比例布局港股 覆盖互联网/高端制造/上游资源/品牌消费行业 [2] - 基金经理吴江宏和徐一恒具有资深投资经验 团队组织架构清晰形成协同效应 [4] 行业发展趋势 - 利率下行/理财净值波动常态化/股市向好三大因素推动二级债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1] - "固收+"产品需求增长 二级债基凭借风险收益平衡特性持续吸引投资者 [2][4]
解读银行理财的半年报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02 21:29
银行理财半年报核心观点 - 银行理财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理财公司规模增速显著高于传统银行机构[18] - 产品期限主动拉长,1年以上封闭期产品占比提升至72.86%[21] - 固收类产品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达97.2%[24] -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下降,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提升但可能存在数据失真[27] - 信用债持有规模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29] - 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全年下降53bps[31] - 母行代销占比约2/3,行外代销占比提升至40%[35][36] - 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151亿元,增速64%领先公募基金[39] 行业规模与结构 - 全市场理财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18]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较年初增长4.44%[18] - 银行机构存续规模3.19万亿元,同比下降24.04%[18]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38%[21] 产品特征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53%[24] - 混合类产品占比2.33%[24] - 权益类产品占比0.07%[24]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0.07%[24] 资产配置 - 权益类资产余额0.78万亿元,占比2.4%[27] - 公募基金配置占比从3.0%提升至4.2%[27] - 信用债持有规模312.79万亿元,占比38.79%[29] - 利率债持有规模10.99万亿元,占比3.01%[29] 收益表现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31] - 银行机构创造收益599亿元[31] - 理财公司创造收益3297亿元[31] 渠道结构 - 母行代销占比约2/3[35] - 行外代销占比提升至40%[36] - 城农商行贴牌理财规模显著增长[36]
聊聊投资前的“风险评测”
天天基金网· 2025-07-31 20:07
市场波动与投资者心态 - 近期市场波动导致投资者心态不稳 部分投资者因缺乏格局容易过早卖出或追高加仓 [1][2] - 市场变化是常态 也是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检测 持有不适合的产品会加剧心理压力 [3] 风险测评机制与分类标准 - 风险测评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投资者家庭收入、可投资资金比例、亏损承受能力等指标 用于匹配适合的基金产品 [3][4] - 基金产品按风险等级分为R1-R5五类(低风险到高风险) 投资者按承受能力分为C1-C5五类 两者需严格对应 [5] - 风险等级匹配规则:C1仅能投R1 C2可投R1-R2 C3可投R1-R3 C4可投R1-R4 C5可投全品类(含R5) 但市场R5产品较少 [5][7] 风险承受能力的动态变化 - 短期来看 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通常保持稳定 不会快速改变 [8] - 长期可能因年龄、资产规模、知识储备变化而调整 例如年轻时风险偏好提升 年老后转向保守 [8] -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通过动态调整资产比例 匹配持有人生命周期中的风险承受能力变化 [9] 投资规划建议 - 需以风险测评结果为基准构建组合 避免跟风投资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产品 [10] - 组合配置可超越单一产品限制 C1-C2投资者可主配固收类基金 辅以少量"固收+"产品平衡风险收益 [10][11] - 需以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为"锚" 避免因市场短期波动改变策略 防止追涨杀跌导致非理性操作 [11] - 长期持有符合风险等级的产品是获得满意收益的关键 需区分投资与投机行为 [11]
固定收益点评:大幅增加久期——债基2025Q2季报分析
国盛证券· 2025-07-31 17:21
债基规模与结构变化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债基资产净值合计9.2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5617亿元[3] - 中长期纯债基规模增长2692亿元至6.46万亿元,短期纯债基增长1724亿元至1.14万亿元[3] - 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资产净值分别增加816亿元和385亿元[3] 资产配置与杠杆 - 四类债基二季度大幅增持债券8007亿元,较一季度减持4584亿元显著反转[4] - 债券仓位占比提升0.25-0.60个百分点,中长期纯债基债券持仓占比达97.75%[4] - 债基算术平均杠杆率提升1.79-3.97个百分点,中长期纯债基杠杆率达120%[5] 久期与券种配置 - 中长期利率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81年至4.23年,信用债基久期上升0.94年至3.42年[6] - 四类债基合计增持信用债5030亿元,利率债2764亿元[6] - 政金债占利率债比重下降2.95-8.96个百分点[52] 信用评级与区域分布 - 中长期纯债基AAA级信用债占比提升1.23个百分点至96.10%[59] - 重仓城投债前四大区域为浙江、江苏、湖北和湖南,山东城投债获增持[68]
债基2025Q2季报分析:大幅增加久期
国盛证券· 2025-07-31 16: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公募债基资产配置行为呈现规模回升、债券仓位增加、加杠杆拉久期、增持信用债和利率债、重仓券高等级占比上升等特点[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基规模回升,纯债基规模大幅增长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债基资产净值合计9.2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5617亿元 [1][8] - 纯债基金规模大幅扩张,中长期纯债基增长2692亿元至6.46万亿元,短期纯债基增长1724亿元至1.14万亿元 [1][8] - 一二级债基规模小幅增加,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资产净值分别为8502亿元、8077亿元,较一季度分别增加816亿元、385亿元 [1][8] 资产结构:债券仓位上升 - 四类债基一季度减持债券4584亿元,二季度大幅增持债券8007亿元 [2][13]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短期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持有债券市值分别为7.76万亿元、1.28万亿元、9611亿元、7961亿元,较一季度分别增持3962、2247、1253、545亿元 [2][13] - 二季度四类债券基金持有债券市值占资产总值比重分别为97.75%、97.81%、96.64%、84.75%,较一季度分别增加0.25pct、0.60pct、0.37pct、0.31pct [2][13] 二季度资金转松,加杠杆拉久期 - 截至2025年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短期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算术平均杠杆率分别为120%,114%,117%,114%,较一季度分别增加3.22pct、2.36pct、3.97pct、1.79pct [2][16] - 二季度中长期利率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81年至4.23年,中长期信用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94年至3.42年,中短期利率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19年至1.50年,中短期信用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16年至1.08年 [3][17] - 债基久期和债券发行平均期限变化具有一致性,中长期债基久期分歧度回升至较高位置,短期债基久期分歧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19][21] 券种组合:信用债、利率债均增持 - 四类债基大幅增持信用债5030亿元,增持利率债2764亿元 [3][28] - 二季度末中长期纯债基持有信用债市值3.70万亿,利率债市值3.88万亿,较一季度分别增持2062亿元、1742亿元;短期纯债基持有信用债市值1.1万亿元、利率债市值1772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持1847亿元、393亿元 [3][28] - 二季度末一级债基持有信用债市值6889亿元、利率债市值1853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持786亿元、374亿元;二级债基持有信用债5381亿元,利率债市值1601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持336亿元、254亿元 [28]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主要增持国债、金融债和中票;短期纯债基主要增持金融债、短融、中票;混合一级债基主要增持金融债和国债;混合二级债基主要增持国债、金融债和中票 [36]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短期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持仓政金债市值占利率债市值的比重分别为85.33%,84.54%,61.93%,50.86%,分别较上季度下降2.95pct、3.75pct、7.28pct、8.96pct [43] 重仓券分析:高等级占比上升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债基重仓券中利率债占比最高,达72.38%,其次是金融债,占比为15.97%,产业债和城投债占比较小 [4][48] - 相较于一季度,重仓券中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占比上升,城投债、金融债、产业债占比下降 [4][48]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中AAA级占比增加1.23pct至96.10%,AA +级占比下降1.11pct至3.27%;短期纯债基金中,AAA级占比增加1.94pct至94.75%,AA +级占比下降1.08pct至3.80%;一级债基中,AAA级占比增加1.70pct至93.89%,AA +级占比减少1.52pct至5.32%;二级债基中,AAA级占比下降0.21pct至97.68% [4][51]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公募债基持有城投债多的前四大省份或地区为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与一季度相比,山东城投债获得增持,浙江、江苏、湖南城投债减持较多 [58]
债市“冲击波”:谁在偷笑?谁在颤抖?基金公司打出应对“组合拳”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8:11
债基赎回风暴 - 7月24日债市大幅回调引发连锁反应 公募债基创去年"9·24"行情后最大单日赎回规模纪录 [1] - 7月22日-7月24日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债券超1200亿元 [2] - 7月以来40余只债基因大额赎回而被迫调整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仅7月21日以来就有15只 [1][2] - 华西证券数据显示7月21日以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持续为负 24日达-29.2 [2] - 6月仅有22只基金因大额赎回调整净值精度 7月已达42只 [2] 资金流向分析 - 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发酵 部分流出资金正进入权益市场 [1] - 截至7月28日 4252只纯债型基金中仅140只回报率超2% 72%产品回报率不足1% 417只回报率为负 [4] - 机构资金赎回纯债基金后一般买入含权的二级债基 散户更多转向股票或权益产品 [5] - 股票商品市场持续走强削弱债市性价比 利率点位过低也是原因之一 [4] 基金经理应对措施 - 基金经理采取降久期去杠杆策略 提前预防净值波动 [1][6] - 积极与机构客户沟通 建议暂缓或分批赎回 [1][6] - 加强流动性管理 关注互联网平台投资者情绪变化 [6] - 6月以来924只纯债型基金公告分红 去年同期为848只 通过分红缓解赎回压力 [6] 行业影响评估 - 与此前赎回风波相比 本轮冲击持续时间较短 力度相对可控 [7] - 基金净卖出债券规模和产品回撤均处于可控范围 债市调整幅度低于过往 [7] - 部分机构趁债市回调开始买入 资金有进有出 螺旋式回撤概率不大 [8]
基金公司打出应对“组合拳”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5:07
债券基金赎回风暴 - 7月24日债市大幅回调引发连锁反应 公募债基创去年"9·24"行情后最大单日赎回规模纪录 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债券超1200亿元 [1][2] - 7月以来40余只债基因大额赎回被迫调整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仅7月21日以来就有15只基金遭遇大额赎回 而6月仅有22只基金发布类似公告 [2] - 华西证券数据显示7月21日以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持续为负 24日已扩张至-29.2 [2] 资金流向分析 - 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发酵 股市商品市场走强削弱债市性价比 部分流出资金进入权益市场 [1][3] - 截至7月28日 4252只纯债型基金中仅140只回报率超2% 72%产品回报率不足1% 417只产品回报率为负 [4] - 机构赎回纯债基金后多买入含权的二级债基 散户赎回后更多转向股票或权益产品 [4] 基金经理应对措施 - 基金经理采取降久期去杠杆策略 提前预防净值波动 同时挽留机构客户建议分批赎回 [1][4] - 加强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关注互联网平台投资者情绪变化 提前做好赎回应对准备 [4] - 6月以来924只纯债型基金公告分红 较去年同期848只明显增加 通过分红缓解赎回压力并吸引新资金 [5] 行业现状评估 -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本轮赎回冲击持续时间不长 力度可控 基金净卖出规模和产品回撤均处于可控范围 [5] - 部分机构趁债市回调开始买入债基 资金有进有出 出现螺旋式回撤概率不大 [5]
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解读点评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公募基金行业 - **公司**:易方达、招商、景顺长城、中欧、富国、华夏、前海开源、嘉实、东方红资产、南方基金、兴全、渤海汇金、国泰、广发、大成、诺安、中信保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发行与存量规模 - **主动权益基金**:2025 年二季度新发数量和规模显著提升,平均募资规模达 5.2 亿元,红利价值和科技成长是布局重点;老产品赎回致整体份额下降 2.2%,规模持平于 3.33 万亿元;数量达 4260 只,同比增 3.5%,环比增 1.2% [1][2][5] - **固收加产品**:规模超越 2023 年下半年水平,达 2.16 万亿元;偏债混合 FOF 扩容幅度领先,一级债基单季度扩容超 10%;二季度发行 27 支新基金,募集总规模 392 亿元,平均单支 15 亿元 [1][2][7] - **FOF 产品**:延续一季度高位,新发规模 186 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 FOF 基金规模 1662 亿元,环比上升 10%;普通 FOF 增长最显著,前十大管理人占比有所下降 [1][4][8] - **被动指数产品**:二季度发行 109 只,首次破百,再创历史新高;平均单支产品发行规模回落至 3.97 亿元;富国、南方和汇添富基金募集规模领先;基本面主题、宽基主题、跨境中国香港主题及行业主题产品发行规模较领先 [9] 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表现出色,偏股基金指数涨幅 3.1%,跑赢宽基指数;创新药产业链领涨,红利低波资产优势显现;量化选股优势凸显,小盘成长与小盘价值产品表现突出 [1][19] - **固收加基金**:二季度所有细分品类均实现正收益,转债基金业绩最佳;整体调升股票仓位,增配港股资产 [1][22] - **FOF 产品**:2025 年至今 FOF 指数录得 3.19 个百分点的总回报,在各大类基金指数排名靠前;98%的 FOF 产品实现正向回报,偏股混合性 FOF 基金领涨 [24] 基金布局调整 - **固收加基金**:二季度整体调升股票仓位,但幅度不大;增配港股资产,尤其是港股红利和热门港股新消费领域;转债方面,不同细分品类表现分化;纯债端需关注科创债 ETF 交易拥挤度问题 [25] - **主动权益产品**:截至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为 87.3%,环比微降 0.1%;重仓持有港股的产品数量增加,比例提升至 17%;通信、金融等行业获增配,消费和制造板块被减持 [26][27] 被动指数产品市场 - **整体表现**: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整体规模达 5.79 万亿元,环比增速 12.6%;债券型 ETF 增速高达 76.2%,商品型 ETF 增长 48.3%,LOF 和场外指数基金环比上升 10.8%,货币型 ETF 环比上升 9% [11] - **品类结构**:宽基权益类环比上升 8%,达到 2.27 万亿元,占比小幅上升至 57.6%;跨境类权益受益于港股火热行情,以 13.5%的增速成为最大品类,总计 6713 亿,占 17.1%历史新高;行业主题中科技与制造板块领先,制造板块增长最快,为 12.5% [13][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欧和南方基金**:2025 年二季度管理规模分别为 132 亿元和 101 亿元;东方红资产凭借二季度大规模新发的偏债混合型产品,管理规模位列全市场第五 [8] - **LOF 和场外指数组合**:头部集中度增加,白酒基金 LOF 仍最大,为 397 亿,与第二名南方 7 - 10 年国开债差距不足 50 亿;前十大多为债券指数组合,仅白酒基金例外 [16] - **三季度跟踪指标表现**:三季度各类型指标增长前十包含四个股指、一黄金五债券;沪深 300 领涨 1203 亿,再次破万亿关口 [17] - **竞争格局**: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继续领跑,被动非货管理人前十均有增长且排名稳定,总体集中度 CR5 从 47.9 提升到 48.3,中部机构竞争加剧长期难逆转 [18] - **FOF 产品配置**: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得到各类 FOF 显著增配;低利率环境下偏债混合型 FOF 对短债基金加仓约 3.4 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 FOF 增配偏股混合型基金约 3.07 个百分点;平衡混合型 FOF 及目标日期型 FOF 整体加仓债券型基金及 QD 股票基金 [34] - **重仓次数较多产品变化**:混合债券一级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被重仓次数提升明显;2025 年二季度增配次数较高的产品包括诺安多策略(17 次)、中信保诚多策略(14 次)以及可转债 ETF(14 次) [35] - **FOF 产品直投股票比例**:截至二季度,149 只 FOF 直接配置股票;偏股混合型、目标日期型及股票型 FOF 直投股票比例均有所降低,其他类型 FOF 直投股票比例小幅上升 [36] - **ETF 资金流向**:二季度 ETF 资金流向显示,债券 ETF 延续大规模净流入趋势,宽基指数产品如沪深 300 资金净流入突出,恒生科技及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资金净流入靠前,红利指数录得较高资金流入 [3][37]
纯债基金上周收益率欠佳,债基久期整体上行,债市投资情绪偏谨慎?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29
债市整体表现 - 债市呈现震荡走势,纯债基金收益率欠佳,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7%,短债基金为0.05% [2] - 银行间国债收益率多数微幅下行,1年期品种下跌2.12bp,10年期品种下跌0.01bp,收于1.665% [2]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股市强势上涨时债券市场承压 [2] 资金与杠杆情况 -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2011亿元,投放17268亿元,回笼5257亿元 [2] - 银行间债市杠杆率普遍下行,反映市场谨慎情绪升温 [1][3] - 隔夜资金利率运行于6月以来相对高位 [2] 机构策略与久期变化 - 纯债基金久期中枢整体上移,中长期利率型纯债基金久期中位数达3.93年,处于近三年高位 [3] - 短期利率型基金久期中位数达1.32年,接近历史极值,显示市场对短端资产配置偏好提升 [3] - 利率债换手率上升,信用债换手率下降,资金向利率品种集中 [3] 债基规模与业绩 - 二季度多只公募债基规模大增,南方润元纯债债券部分份额类别增长率超192%,汇添富纯债(LOF)A类份额增长超10亿份,利润大增近8000万元 [4] - 二级债基规模增加明显,"固收+"策略需求上升,2015年、2021年固收增强类产品跑赢股债两市表现 [4] - 部分债基业绩突出,如华泰紫金智和利率债单周业绩为1.9%,华宝增强收益A周收益率达2.74% [2][9] 未来展望 - 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债市或存在配置机会 [5] - 短债下行确定性较高,长债或受股市扰动但调整将提供交易机会 [3][5] - 建议采用杠杆策略,以短端品种为底仓,灵活调整中长端利率债仓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