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00T

搜索文档
全球AI机器人行业新动向:华为入局加速专业机器人单点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7-07 19:03
报告预测,通用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28至2030年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其迭代速度将受到模型、数据及硬件协同进化的制约。尽管如此,工业协作、智能家 用等专业领域的机器人预计将率先取得突破。报告首次覆盖了优必选和越疆两家企业,并给予增持评级。同时,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头羊特斯拉虽然短期内 受到汽车业务的拖累,但其长期前景依然被看好,报告对其目标价进行了调整,定为377美元。未上市的卧安机器人也受到了市场的密切关注。 在海外动态方面,英伟达推出的全球首个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GR00T N1,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泛化能力,降低了开发成本, 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Figure公司决定终止与OpenAI的合作,转而自主研发AI模型,以确保软硬件的最佳协同效果。在国内,华为 的加入无疑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其通过生态圈合作和具身智能平台的发布,加速了机器人技术在各垂直场景的应用落地。 在赛道分析部分,报告指出通用机器人市场尚待成熟,而专业机器人则有望在单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预计工业协作机器人和商业协作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快 速增长,同时AI具身家庭机器人也将逐步取代传统家庭机器 ...
NVIDIA十年AI布局,押注“物理AI”引领下一场机器人革命
半导体芯闻· 2025-07-02 18:21
NVIDIA的AI布局与物理AI战略 - 公司过去十余年持续引领AI硬件与软件创新,从GPU在语音/图像识别的早期应用到支撑生成式AI的多卡并行训练技术 [1] - 提出"物理AI"新方向,强调AI需掌握物理定律推理能力,并将机器人视为未来经济核心载体 [1] - 通过三大技术法宝(Isaac GR00T模型、仿真训练平台、Jetson硬件)构建物理AI全栈解决方案 [3] Isaac GR00T机器人开发平台 - 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5实现环境适应性升级,支持自然语言指令操作工业物料 [6] - 整合Omniverse与Cosmos模拟框架生成高保真训练数据,结合Jetson AGX Thor实现边缘部署 [5] - 已被光轮智能等厂商应用于汽车制造产线,完成工业场景首次真实落地 [6][8] - 开源策略降低开发门槛,吸引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20余家厂商采用统一架构 [8] 合成数据生成技术突破 - Isaac GR00T-Dreams Blueprint系统通过单张环境图像生成合成训练视频,数据获取效率提升数十倍 [10] - 结合GR00T-Mimic技术形成数据增强闭环,36小时完成模型迭代(传统方式需3个月) [11] - Replicator扩展程序支持3D角色模拟等多模态数据生成,减少模型幻觉现象 [11] 机器人仿真生态系统 - Isaac Sim 5.0开源仿真框架支持Software-in-the-Loop测试,集成MobilityGen模块生成高质量动力学数据 [13] - Isaac Lab 2.2优化训练流程,支持Fourier GR1等机器人的复杂场景双臂操作训练 [18] - 配套发布24,000条开源运动轨迹数据集及Cosmos Reason世界基础模型 [18] Jetson边缘计算平台演进 - Jetson AGX Thor基于Blackwell架构提供800 TFLOPS算力,支持多模态生成式AI模型 [20] - 模块化设计集成功能安全处理器,延迟低于30毫秒,显著优于云端方案 [19][20] - 性能较2018年Xavier提升25倍(32 TOPS→800 TFLOPS),满足实时感知需求 [19][20] 全栈技术生态构建 - 形成"芯片-系统-软件-仿真-模型"完整链条,云/仿真/硬件三平台协同 [22] - 物理AI技术覆盖训练数据合成(Dreams)、环境仿真(Sim/Lab)、边缘推理(Thor)全环节 [22] - 行业进入具身智能与智能制造融合阶段,跨模态理解能力持续突破 [6][22]
英伟达市值登顶3.77万亿美元,2025股东大会揭秘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金融界· 2025-06-30 11:53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英伟达股价大涨4 33%至154 31美元创历史新高 正式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1] - 6月以来累计上涨近14% 5月暴涨24% 股东大会当天突破1月7日历史高点153 11美元 [8] - Loop Capital将目标价从175美元大幅上调至250美元 显示华尔街高度认可 [8] 中国市场影响与战略调整 - 500亿美元中国市场对美国厂商基本关闭 H20芯片出口受限造成80亿美元损失 [2] - 计提45亿美元库存减记 但市场认为核心增长动力在美国本土及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 [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2025财年营收达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毛利率达75% [3] - 数据中心收入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预计全年营收再增53%至2000亿美元 [3] 未来增长引擎 - AI仍是核心 机器人被明确为第二大增长曲线 [4] - Drive平台被奔驰等车企采纳 Cosmos机器人基础模型已落地 目标覆盖数十亿机器人和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 [4] 公司定位转型 - 从芯片公司转型为AI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计算平台公司 [5] - 产品矩阵涵盖GPU NIM微服务 CUDA-X生态 Omniverse数字孪生 Isaac机器人平台等 [5] 公司治理与股东决议 - 股东大会通过全部管理层提案包括高管薪酬方案与13位董事连任 [6] - 三项股东自行提出的提案未获通过 治理结构保持稳定 [6]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Blackwell架构Q4单季收入达110亿美元 为史上最快商用部署产品 [7] - Blackwell Ultra将AI推理效率提升50% 目标支持万亿参数模型推理 [7] - Isaac GR00T N1人形机器人平台配合Cosmos世界物理模型加速AI物理化 [7] - Dynamo AI推理操作系统将推理效率提升30倍 降低长上下文模型运行成本 [7] 行业定位与竞争壁垒 - 同时具备英特尔算力基础 微软平台生态 波音高端技术工程能力 [9] - 重新定义科技公司边界 构建AI时代基础设施护城河 [9][10]
国泰海通|机械:富士康与英伟达联手,有望打造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落地标杆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6-25 23:12
核心观点 - 英伟达与富士康正在商谈在休斯顿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目标2026年第一季度前完成,若成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里程碑[1] -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场景落地,而场景落地依赖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1] - 英伟达与富士康的合作有望突破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瓶颈,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升级[4] 富士康的优势与布局 - 富士康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商,拥有丰富的制造经验和全球产业据点,正加速推进智慧制造变革[2] - 富士康展示了半导体复合型机器人等多元应用场景,并与NVIDIA合作部署AI解决方案优化生产流程[2] - 富士康已与优必选、川崎重工等头部企业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制造、医疗等场景的落地路径[2] - 富士康参股NUWA Robotics Corp,以破解机器人规模化落地难题[2] 英伟达的技术与生态 - 英伟达推出Project GR00T多模态基础模型,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视觉感知技术,助力机器人跨场景任务执行[3] - Jetson Thor计算平台基于Blackwell GPU架构,专为机器人设计,可高效运行多模态生成式AI模型[3] - 英伟达与波士顿动力、Figure AI、Hexagon等企业合作,构建从训练到部署的全链条生态[3] - Hexagon的人形机器人AEON由英伟达加速计算,借助Omniverse平台模拟测试,配备Jetson Orin车载电脑实现自主导航[3] 合作意义 - 英伟达的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结合富士康的实体制造能力,有望突破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瓶颈[4] - 成功落地后将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化升级,机器人自主制造闭环的市场空间更广阔[4]
蚂蚁、字节押注后,“腾讯系”人形机器人创企再迎技术、商业化重大突破!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09 12:24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6月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继今年4月25日宣布连续完成A轮及A+轮累计数亿元融资后,"腾讯系"人形机器人创企 [ 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 司](以下简称" 星尘智能") 技术和商业化层面皆迎来重大突破 。 商业化层面: 2025年6月6日,公司宣布与深圳首家市属公办护理型养老机构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 达成深度战略合 作; 双方将基于技术优势与场景深度协同,聚焦 AI养老机器人研发、多模态数据训练及智慧照护系统落地,共 同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养老场景的创新应用,推动科技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 合,共同探索智慧养老、科技养老新模式。 至此,[ 星尘智能 ]旗下轮式仿生机器人Astribot S1成为国内首位走进养老护理院的人形机器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2025年2月27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 ...
周末重点速递丨“填坑“行情后的震荡何时结束?券商热议稳定币:下一个金融科技的大变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8 15:54
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 - 截至2025年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36亿美元升幅为011% [1] - 5月末黄金储备报7383万盎司约229637吨环比增加6万盎司约186吨为连续第7个月增持 [1] A股市场研判 - 填坑行情后的震荡平均持续86个交易日震荡结束后7次中有5次出现上涨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和外部事件行业轮动市场情绪等 [2] - 政策和外部事件是影响震荡行情结束的核心如2016年险资举牌2019年MSCI扩容2024年新国九条出台等 [2] - 行业轮动完成可能导致震荡结束震荡末期蓝筹多出现补涨 [2] - 当前A股短期可能继续震荡偏强甚至突破上涨因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外部事件偏积极中美缓和预期上升 [3] - 短期流动性维持宽松6月5日央行预告1万亿逆回购操作显示央行维持流动性宽松意愿较强 [3] - 行业配置建议逢低配置科技新消费和部分低估值蓝筹如计算机通信传媒机器人军工电子等 [4] 经济基本面与市场支撑 - 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较3月加快04%1-4月同比增长14%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2%引领作用突出 [5] - 5月制造业PMI为495%较4月上升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07%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9%连续4个月扩张 [5] - 经济基本面改善对市场形成支撑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内需外需突围等方向 [6] 金融科技与稳定币 - 稳定币+RWA被视为金融科技大变革稳定币是传统金融市场用户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桥梁 [7] - USDT发行规模超1500亿美元充当加密货币市场计价工具主流交易所比特币期货合约以USDT交易对为主 [8] - RWA将现实世界资产映射到区块链上稳定币支付与国际支付是潜在市场 [8] - 稳定币可能推动货币国际化Tether资产规模的80%配置美债和类美债资产 [9]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生态 - NVIDIA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围绕通用算力开发平台大模型三大核心打造底层开发生态 [10] - 机器人开发需构建DGXAGXOmniverse with Cosmos三台计算机协同解决方案 [11] - Isaac Lab平台由CUDA加速库应用框架和AI模型组成可加速机器人开发 [11] - GR00T模型为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整合语言视觉和运动控制实现端到端任务执行 [12] - 2025年CES大会上14款搭载GR00T模型的机器人亮相涉及中国企业6家 [12] - 推荐汽配机器人标的拓普集团伯特利均胜电子等 [13]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605
东吴证券· 2025-06-05 09:02
核心观点 - 贸易战方面汇率、非关税壁垒或取代关税成关键工具,中美贸易谈判或“一波三折”,美国或在非关税壁垒、汇率等方面发起挑战,年内外贸前景不确定 [1][10] - 人民币汇率应防范正反馈风险,短期中间价或下移至7.17 - 7.18区间 [12] - 5月出口增速或因基数走高放缓,国债买卖重启需综合研判 [14] - 特朗普关税延期提振市场,美债利率回落,美股涨黄金跌,关税政策“抢进口”或放缓,美联储对降息谨慎,贸易局势仍不确定 [2][16] - 城投ABS市场以企业ABS为主导,加权平均票面利率相对不高,投资可关注不同期限和基础资产类型产品 [18][20] - 海外机构应对负Carry困境可从资产端、负债端着手,我国可参考相关策略 [21][24] - 中国平安发行H股可转债将补充集团资本实力,维持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 [25][27] - 英伟达FY2026Q1营收增长,H20限售有影响,Q2指引乐观,财年内毛利率有望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7][28] 宏观策略 贸易战复盘 - 汇率、非关税壁垒或取代关税成关键“贸易交锋”工具,全球贸易历史中不同阶段贸易工具不同,如今汇率波动放大、非关税壁垒更重要 [10] - 中美贸易谈判因美国国际投资净缺口问题或“一波三折”,美国可能长期对我国出口保持高压 [10] - 贸易摩擦加剧时美国可能提高非关税壁垒、难以削减联邦财政赤字、干预美元汇率 [10] - 国内企业降低对美出口风险敞口可拓展非美出口、“出口转内销”、“出海”,但各有挑战 [11] 人民币汇率 - 应防范正反馈风险,短期中间价或下移至7.17 - 7.18区间,需保持“有收有放”风格 [12] 出口增速 - 5月出口增速或因基数走高放缓,ECI指数显示供需有回暖但经济修复动能弱,消费有改善,出口环比未明显改善 [14] 国债买卖 - 重启需综合研判形势,要根据债券市场供需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决定,6月货币政策以其他工具为主 [14][15] 海外市场 - 特朗普关税延期提振市场,美债利率回落,美股涨黄金跌,4月美国商品进口环比大幅走弱,“抢进口”或放缓,美联储对降息谨慎,贸易局势仍不确定 [2][16][17] 固收金工 城投ABS市场 - 以企业ABS为主导,加权平均票面利率约3.25%,较存量城投标债低约42BP,市场有利率分层特征 [18][19] - 剩余期限呈中长期化特征,以AAA和AA + 评级为主,违约风险可控 [19] - 基础资产以收费收益权类和债权类为主,不动产类市场接受度相对低 [19] - 东部沿海地区城投平台参与度高,发行主体行业集中度高,建筑装饰行业占主导 [19][20] - 投资价值方面成交活跃度在修复,信用利差有“久期倒挂”现象,不同期限和基础资产类型产品有不同投资建议 [20] 负Carry困境 - 负Carry成因源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与利率波动,海外资管机构有不同应对策略,我国可参考相关策略 [21][22][24] 行业 中国平安 - 拟发行117.65亿港元H股可转债,融资成本低,将补充集团资本实力,维持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 [25][27] 英伟达 - FY2026Q1营收440.6亿美元,同比+69.2%,数据中心业务受H20限售影响,B系列出货助力推理需求 [7][28] - Q2指引乐观,预计营收450±9.0亿美元,财年内毛利率有望恢复,各业务推出新品,维持“买入”评级 [8][28]
The AI Boom Continues: NVDA, VRT & VST Stocks Surge
ZACKS· 2025-06-04 22:31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尽管3-5月市场出现剧烈调整,但波动主要源于政治驱动的关税新闻,随着政策回归可持续水平,增长预测已趋稳定 [1] - 现代历史上首次出现技术进展受限于物理瓶颈而非创意,包括半导体、数据中心和发电等领域,这些瓶颈创造了投资机会 [2] - AI基础设施需求持续超过供应,半导体、能源和数据中心成为最明显的投资机会 [18] 公司分析 Nvidia (NVDA) - 公司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持续引领尖端芯片开发,并拓展至机器人领域,推出Isaac GR00T模型 [4] - 股票估值相对吸引,远期市盈率32.4倍,低于10年中位数,预期盈利年增长28.2% [5] - 技术面显示股票重新走强,突破下降通道后有望挑战历史高点153美元 [6] Vistra (VST) - 作为美国最大竞争性发电商,公司是AI驱动电力需求激增的主要受益者,拥有多元化资产组合包括天然气、太阳能、电池存储和核电 [9] - 远期市盈率28.3倍,分析师预计明年盈利增长34.6%,增长率和战略重要性支撑溢价 [10] - 技术面表现强劲,自4月低点持续攀升,接近历史高点 [11] Vertiv (VRT) - 公司是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主要提供商,受益于AI驱动的数据创建和处理需求激增 [13] - 提供电源管理、热解决方案和监控工具,支持高密度AI数据中心高效运行 [14] - 远期市盈率30.8倍,预计未来3-5年盈利年增长27.2%,估值得到增长轨迹和战略重要性支撑 [15] - 技术面呈强劲上升趋势,突破看涨旗形后有望创历史新高 [16] 投资机会总结 - Nvidia、Vistra和Vertiv分别代表半导体、能源和数据中心领域,提供互补的AI生态系统投资机会 [18] - 三家公司均显示强劲势头、稳健盈利增长和合理估值,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投资选择 [18]
英伟达(NVDA):FY2026一季报点评:产品切换超预期,政策影响有望在FY26Q2后消除
东吴证券· 2025-06-04 13: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软硬件优势与下游算力建设高景气将继续持续,考虑到H20禁令影响,将FY2025 - 2027年预期Non - GAAP净利润由1141/1431/1783亿美元下调至1048/1364/1548亿美元,2025年6月3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2/25/22倍,维持“买入”评级[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FY2024A - FY2028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09.22亿、1304.97亿、2055.31亿、2522.13亿、2898.04亿美元,同比分别为125.85%、114.20%、57.50%、22.71%、14.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60亿、728.80亿、1048.35亿、1364.13亿、1547.80亿美元,同比分别为581.32%、144.89%、43.85%、30.12%、13.46%;EPS分别为1.22、2.99、4.30、5.59、6.34元/股;P/E分别为112.64、45.99、31.97、24.57、21.66 [1] - FY2026Q1实现营收440.6亿美元,同比+69.2%,环比+12.0%;Non - GAAP净利润198.9亿美元,同比+30.6%,环比 - 9.8%;Non - GAAP毛利率61.0%,剔除H20影响后毛利率71.3%,同比减少7.6pct,环比减少2.2pct [2] 业务情况 - FY2026Q1数据中心业务营收391.1亿美元,同比+73.3%,环比+9.9%,其中计算/网络业务收入分别为341.6/49.6亿美元,同比+76.1%/+56.3%,环比+4.9%/+63.9%;H20限售影响Q1收入约25亿美元,计提存货减值约45亿美元;Q1 Blackwell贡献近70%数据中心收入,推理需求推动算力客户部署B系列,微软已部署数万片B系列GPU,后续预计增长至数十万片,GB300已送样CSP,有望于FY26Q2量产交付[3] - 公司指引FY2026Q2营收450±9.0亿美元,中值对应同比+49.8%,环比+2.1%,低于一致预期的455.1亿美元;预计H20限售仍将影响Q2收入约80亿美元,中期出货量增长仍乐观;Non - GAAP毛利率72.0±0.5%,中值对应同比 - 3.7pct,环比+0.7pct,高于一致预期的71.7%;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达到75%左右[4] - FY2026Q1游戏及AIPC/专业可视化/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37.6/5.1/5.7亿美元,同比+42.2%/+19.2%/+72.3%,环比+47.9%/ - 0.4%/ - 0.5%;游戏及AIPC业务推出搭载Blackwell架构的NVIDIA GeForce RTX 5060/5070显卡;专业可视化业务发布DGX Spark与DGX Station个人AI超级计算机,推出NVIDIA RTX PRO Blackwell系列产品;汽车业务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新一代车辆、工厂与机器人系统,推出统一安全系统NVIDIA Halos,发布全球首个开放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NVIDIA Isaac GR00T N1 [5] 市场与基础数据 - 收盘价137.38美元,一年最低/最高价86.62/153.12美元,市净率39.98倍,流通市值与总市值均为3352072.00百万美元[8] - 每股净资产3.44美元,资产负债率36.24%,总股本与流通股均为24400.00百万股[9]
英伟达:FY2026一季报点评:产品切换超预期,政策影响有望在FY26Q2后消除-20250604
东吴证券· 2025-06-04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软硬件优势与下游算力建设高景气将持续,虽受H20禁令影响下调FY2025 - 2027年预期Non - GAAP净利润,但仍维持“买入”评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与估值:营业总收入在FY2024A - FY2028E分别为60,922、130,497、205,531、252,213、289,804百万美元,同比分别为125.85%、114.20%、57.50%、22.71%、14.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60、72,880、104,835、136,413、154,780百万美元,同比分别为581.32%、144.89%、43.85%、30.12%、13.46%;EPS - 最新摊薄分别为1.22、2.99、4.30、5.59、6.34元/股;P/E分别为112.64、45.99、31.97、24.57、21.66 [1] - 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440.6亿美元,同比+69.2%,环比+12.0%;Non - GAAP净利润198.9亿美元,同比+30.6%,环比 - 9.8%;Non - GAAP毛利率61.0%,剔除H20影响后毛利率71.3%,同比减少7.6pct,环比减少2.2pct [2] - 市场数据:收盘价137.38美元,一年最低/最高价86.62/153.12美元,市净率39.98倍,流通市值和总市值均为3352072.00百万美元 [8] - 基础数据:每股净资产3.44美元,资产负债率36.24%,总股本和流通股均为24400.00百万股 [9] 业务情况 - 数据中心业务:FY2026Q1营收391.1亿美元,同比+73.3%,环比+9.9%;计算/网络业务收入分别为341.6/49.6亿美元,同比+76.1%/+56.3%,环比+4.9%/+63.9%;H20限售影响Q1收入约25亿美元,计提存货减值约45亿美元;Q1 Blackwell贡献近70%数据中心收入,推理需求推动算力客户部署B系列,GB300已送样CSP,有望于FY26Q2量产交付 [3] - 其他业务:FY2026Q1游戏及AIPC/专业可视化/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37.6/5.1/5.7亿美元,同比+42.2%/+19.2%/+72.3%,环比+47.9%/ - 0.4%/ - 0.5%;游戏及AIPC业务推出搭载Blackwell架构的NVIDIA GeForce RTX 5060/5070显卡;专业可视化业务发布DGX Spark与DGX Station个人AI超级计算机,推出NVIDIA RTX PRO Blackwell系列产品;汽车业务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新一代车辆、工厂与机器人系统,推出统一安全系统NVIDIA Halos,发布全球首个开放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NVIDIA Isaac GR00T N1 [5] 业绩指引 - 公司指引FY2026Q2营收450±9.0亿美元,中值对应同比+49.8%,环比+2.1%,低于一致预期的455.1亿美元;预计H20限售仍将影响Q2收入约80亿美元;Non - GAAP毛利率72.0±0.5%,中值对应同比 - 3.7pct,环比+0.7pct,高于一致预期的71.7%;计划在今年年底达到75%左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