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ER2 ADC
icon
搜索文档
恒瑞医药20250805
2025-08-05 23:42
恒瑞医药2025年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公司概况 - 恒瑞医药是中国领先的创新药企,覆盖肿瘤免疫、代谢与心血管疾病、免疫与呼吸疾病、神经科学四大治疗领域[18] - 2025年预计总收入增长19%以上,净利润达87亿元(同比增长38%)[2] - 国内销售收入预计增长15%以上,创新药增长超25%,仿制药企稳[2] - 海外授权许可收入预计超5亿美元,BD收入超5.75亿美元[2][9] 核心财务数据 2025年预期 - **国内收入**:创新药174亿元(+25%),仿制药115亿元(持平略增)[5][6] - **海外收入**:授权许可收入超5亿美元,BD收入5.75亿美元[2][9] - **利润构成**:内生利润52亿元+海外利润35亿元=总净利润87亿元(+38%)[5] - **利润率**:随着创新占比提升,毛利率与净利率持续改善[8] 未来三年展望 - 2026年净利润:95-100亿元[9] - 2027年净利润:约112亿元[9] - 研发费用率:预计稳定在20%出头,呈下降趋势[8] 业务板块分析 创新药业务 - **重点产品**:白介17、Jack one、HER2 ADC等大单品上市[6] - **新药进展**:GLP-1/GIP减重产品、双抗tPDL1/TGFβ已提交NDA[6] - **医保准入**:富马酸泰它立定、奥特康唑、恒格列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成功进入2024年医保[6] - **研发管线**:超30项处于全球前三水平,包括LPA、TSLP、PDE34等[7] 仿制药业务 - **集采影响**:第10批集采影响不足5亿元,第11批基本不涉及公司品种[5] - **新品放量**:伊立替康脂质体、布比卡因脂质体等二类新药快速放量[5] - **政策环境**:医保政策温和化,仿制药集采反内卷[5] 国际化进展 - **出海模式**:自主出海、优扣形式及直接对外授权[9] - **自主出海**:双爱、白比白子、布比卡因脂质体三个产品[15] - **对外授权**:已完成超8项授权,首付款达5亿美元级别[16] - **国际合作**:与GSK、默克等推进临床项目[9] 研发优势与管线亮点 ADC领域 - **平台技术**:可裂解连接子+DSD类毒素的第二代ADC平台[20] - **临床进展**: - HER2 ADC(间质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DS-8201)[20] - Nineteen four ADC(全球第三,ORR数据亮眼)[20] - Claudin 18.2 ADC(全球前三)[21] - 双抗ADC(全球进展最快进入临床)[21] 肿瘤领域 - **乳腺癌**:近10个产品组合覆盖全周期治疗,有望占据国内1/3市场(约100亿峰值)[23] - **KRAS靶向药**: - G12C(强效高选择性下一代产品)[22] - G12D(将在2025年ESMO公布一期数据,first in class)[22] 其他治疗领域 - **代谢与心血管**: - 肌球蛋白抑制剂(全球第三)[24] - LPA抑制剂(与礼来同步处于临床二期)[24] - 小核酸类降脂降压产品(全球前列)[25] - **呼吸疾病**: - IFNα/TACI融合蛋白、IL-23/IL-36双抗等first in class产品[26] - **自身免疫**: - 银屑病治疗采用同时抑制IL-23/IL-17/IL-36的创新策略[29] - 狼疮治疗中全球唯一结合IFNα和BAFF靶点的设计[28] 估值分析 估值模型六大组成部分 1. 仿制药PE估值[30] 2. 创新药峰值销售额4倍PS估值[30] 3. 早期管线1倍PS估值(增量近500亿元)[30] 4. 海外已达成项目1倍PS估值(对应900多亿元)[30] 5. 潜在海外市场空间(如PD34项目30-50亿美元贡献)[30] 6. best/first in class产品潜力(总体潜在峰值180亿美元)[30] 市值驱动因素 - 在售产品业绩中枢上移带动估值修复[31] - 出海能力验证打开估值空间[31] - 创新管线兑现带来弹性增长[31] - 总体乐观估计市值可达5,000亿元以上[30] 风险与挑战 - 研发效率与费用平衡[8] - 海外临床推进与商业化不确定性[15] - 国内集采政策变化[5] - 创新药市场竞争加剧[12] 投资亮点总结 1. **产品周期**:创新药进入收获期,11款新产品未来三年获批[11] 2. **国际化**:海外成为第二增长曲线,BD收入可持续[3] 3. **研发优势**:30+项目全球前三,向best/first in class转型[12] 4. **估值弹性**:多维度估值模型显示较大上行空间[30] 5. **治疗领域**:全面布局肿瘤、代谢、呼吸、神经等重大疾病领域[18]
三生制药20250804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全球PD-1市场预计从2024年60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1,000亿美元,主要驱动因素为K药、O药专利到期及新产品上市[2][3] - 公司:三生制药自主开发的PD-1/VEGF双抗药物707(麒麟7)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中表现优异,辉瑞已与其合作推进全球开发[2][4][6]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PD-1/VEGF双抗市场潜力** - 2024年PD-1单抗总销售额约900亿美元,未来或达1,000亿美元,覆盖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十余种适应症[2][4] - PD-1/VEGF双抗在胆管癌等适应症中疗效显著提升:ORR从27%提升至64%,PFS从7.2个月延长至8.5个月[4] - 冷肿瘤或PD-1阴性肿瘤(如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双抗疗效突出,潜在市场覆盖140万未获批适应症患者,规模或翻倍至2,000亿美元[4] **2 三生制药707的核心优势** - 临床前数据:VEGF亲和力极强,在VEGF存在下提升100倍,形成负极效应[4][5] - 临床数据:PD-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接近70%(辉瑞竞品为67%),一线联合化疗有效率同类最高[5][6] - 辉瑞评价:707具有最强VEGF抗血管生成能力,计划与其HER2 ADC联合用于乳腺癌、膀胱癌等适应症[6][8][12] **3 辉瑞的布局与战略** - 肿瘤业务收入:2024年156亿美元,专注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胸腺肿瘤四大领域[7][12] - 未来目标:2030年实现8个峰值超10亿美元资产,生物药占比从6%提升至65%,收入增长十倍[12] - 联合治疗策略: - 乳腺癌:707联合HER2 ADC(如荣昌RC48)[8] - 非小细胞肺癌:707联合IBI6 ADC,计划启动全球首个PD-1/VEGF双抗+ADC三期临床[9][10] - 头颈鳞癌:PD-L1 ADC联合707[10] **4 竞争格局与三生制药的机遇** - 全球PD-1/VEGF双抗赛道领先者为赛康方生物、撒密特,但适应症覆盖不全[13] - 三生制药707进度稍慢但潜力显著,可通过辉瑞合作实现弯道超车[13][14] 其他重要细节 - **ADC布局**:辉瑞收购Seagen后整合MMAE毒素ADC(靶点包括nectin-4、HER2等),并开发下一代拓扑异构酶ADC[17][18] - **安全性优势**:PD-1/VEGF双抗+ADC组合不良反应率(20%-30%)低于化疗联合方案(50%-80%)[19] - **三生制药发展计划**:2025-2027年上市十多款新药,收入增量超100亿,管线包括PD-1/TGF Beta双抗等[21] 数据引用 - K药2024年销售额295亿美元,2029年或达400亿美元[2][4] - 辉瑞肿瘤业务收入156亿美元(2024年)[7][12] - 707在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70%(辉瑞竞品67%)[5][6]
新诺威20250729
2025-07-30 10: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新诺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推荐逻辑**:具备全球竞争力研发能力,在ADC和MRNA平台有望孵化重磅药物;2025年NACR数据显示EGFR ADC(SYS6,010)表现亮眼;MRNA平台完成产业化验证,多款疫苗临床推进;有生物类似物业务提供现金流和安全边际;预计2025年和2026年收入分别为23.92亿元和27.65亿元[3] - **发展潜力**:收购巨石生物获生物药管线实现创新转型;未来创新药上市放量与现金流业务双轮驱动;石药集团赋能,成长潜力大[18] - **业务布局** - **抗体药物业务**:2024年上市PDY并进入医保放量,还有其他生物类似物贡献现金流[8] - **ADC平台业务**:多款ADC处于临床研究,三款进入三期临床(HER2、Claudin 18.2、EGFR ADC),还有B7H3、FRα ADC等在美国临床开发[8] - **MRNA疫苗业务**:三款MRNA疫苗正在推进,LNP递送系统有全部知识产权,规避国际专利限制并降低免疫原性[8][16] - **产品优势** - **巨石生物ADC平台**: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流程开发,稳定性与均一性好,含主流和独特酶法定点偶联技术,开发出HER2、Claudin 18.2、Nectin - 4 ADC等产品[10] - **EGFR ADC SYS6,010**:中国进展迅速,24年底启动国内三期临床,最快27年上市;美国同步试验,今年预计启动三期临床;获FDA三个快速通道资格和CDE突破性治疗资格;肺癌领域临床数据优,二线突变型目标剂量ORR达88.9%,三线为34.2%,安全性好[2][11][12] - **其他ADC产品**:Claudin 18.2 ADC已进入三期临床,胃癌患者ORR维持在47.1%,安全性好,有望与化疗联用推进一线治疗;Nectin - 4 ADC计划今年下半年进入三期临床;HER2 ADC预计2026年上市,凭毒素优势差异化竞争[2][14][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发展历程**:2006年成立,主营咖啡因原料药;2019年深交所上市;2021年并购石药圣雪百分百股份进入阿卡波糖业务领域;2024年1月完成18.7亿元现金增资获巨石生物51%股权;2025年4月终止收购石药百克[4][6] - **股权结构及管理团队**:实控人为石药集团董事长蔡董,石药集团持股75%,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大多来自石药集团或其子公司[7] - **石药集团支持**:在生产、研发和商业化方面顶尖,助新诺威搭建新药销售团队,加深研发布局整合[5][9] - **现金流业务**:生物类似物每年有新产品上市,放量节奏快,为重磅ADC产品上市前提供接续;传统功能型原料咖啡因占全球供应60% - 70%,价格稳定,持续贡献利润[17]
百利天恒20250722
2025-07-22 22:36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百利天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战略转型与合作成果**:公司战略转型为创新药企,通过中美研发中心联动构建技术平台,与 BMS 达成 80 多亿美元合作协议,获 8 亿美金启动资金,体现领导层资金管理能力[2][6] - **核心产品优势** - Isarbrand 是 EGFR - HER2 双抗 ADC,设计独特,能广覆盖且减少靶向毒性,在实体瘤后线治疗效果显著,有望成重磅产品。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对比安罗替尼 ORR 从 10%提升至 52%,PFS 达 6.8 个月,无需靶点检测可广谱应用[2] - HER2 ADC 早期疗效优异,在高 HER2 表达乳腺癌中 ORR 达 89%,DCR 为 100%;接受过 MMAE - TDM1 治疗的患者中 ORR 超 94%,DCR 仍为 100%,有最佳同类潜力[4][25] - **研发管线丰富**:近 20 款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Isarbrand 开启多个注册性临床,鼻咽癌适应症达三期阶段性终点,预计明年起多个适应症获批上市带来销售增长[2][11] - **技术平台领先**:深耕 C8 双抗平台、GNC 多抗平台及多特异性 T 细胞结合器平台,在全球有领先优势,为成跨国创新药企业奠定基础[8] - **多领域治疗进展** - 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百利 EGFR HER3 ADC 无需靶点检测,有效性显著,有望改变后线治疗格局[18] - 乳腺癌领域,针对激素阳性的 HER2 阴性乳腺癌及 TNBC 治疗,用药数据良好,BMS 相关三期临床成功率高[19][20] - 鼻咽癌、食管鳞癌、胆管癌、尿路上皮癌领域展现良好数据,公司相关研究有进展和市场潜力[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核心产品及研发管线**:核心产品是双抗 ADC 药物 BLB01DE(现 Isabra),还有 CD33 的 ADC、新毒素 ADC 等研发管线[3] - **公司发展历程**:1996 年成立,最初从事中成药和纺织药业务,2010 年转型进军创新药行业,中美子公司分工合作[4] - **管理层结构**:实际控制人朱毅博士把控核心创新药业务,引入关键领导,确保全球研发、临床推进及销售有效运作[7] - **多抗平台研发**:多抗平台在 CD3 TCE 双抗平台基础上增加 PDL1 和 4 - 1BB 分子,部分管线处一期探索阶段,预计今年或明年初有数据更新[9] - **ADC 平台进展**:有强大抗体研发能力和配套部分,新型毒素 ED04 有优势,下一代 ADC 管线处一期研发阶段,预计明年有新毒素 ADC 数据成熟[10] - **Isarbrand 设计**:是 2 + 2 结构双抗,连自研拓扑异构酶毒素 ED04,实现广覆盖和减靶向毒性,临床前效果优[12] - **联合治疗进展**:百利与 PD - 1 联合治疗二期实验预计 2026 年有完整数据,2025 年 WCLC 会议将公布与奥希替尼联合一线研究数据[16] - **奥希替尼加化疗组合**:一线疗效显著,但安全性差,期待百利与奥希替尼组合开辟新标准疗法模式[17] - **裸抗 EGFR 研究**:积极推进在肺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鳞状细胞癌耐药后的三期临床,未来几年达终点为商业化添保障[24] - **GNC 四抗研发平台**:是加强版 TCE 双抗,处一期探索阶段,希望今年或明年初有数据读出[26]
百利天恒20250715
2025-07-16 08:55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百利天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产品 BLB01D1 研发进展**:全球首创的 EGFR - HER3 双抗 ADC,国内开展 40 余项临床研究,含 9 个单药后线三期注册临床,联合奥西替尼治疗一线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三期临床,6 月 ESCO 会议公布后期临床数据,9、10 月 WCLC 及 ESMO 会议将更新,7 月 2 日国内后线三期鼻咽癌临床试验达主要终点,预计近期量产,2026 年中上市[2][3][4] - **海外市场布局**:与 BMS 合作启动一系列三期临床,BMS 已启动 BLB01D1 头对头化疗一线治疗不适用 PD - 1 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注册 237 临床,下半年预计启动一到两个三期临床,2026 年计划启动更多[2][5] - **研发管线**:围绕 ADC 和 GNC 两大领域,8 款 ADC 产品进入临床阶段,HER2 ADC 进入三期临床,CD33 ADC 处于 IB 期尾声,下半年有验证性数据读出,国内开展 10 项三七(37)临床试验,海外下半年计划开启肺癌及泌尿科肿瘤等新试验,还有多个全球领先双抗产品[6] - **公司基本情况和历史发展**:1996 年成立,最初从事纺织药业务,2010 年开始创新药研发,在中国和美国设研发中心,截至 2022 年在全球 16 个国家和地区申请 200 多项专利,多款核心产品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7] - **BLB01D1 设计原理**:基于自主研发的 EGFR - HER3 抗体,连接拓扑异构酶类似物小分子毒素,实现协同内化,定向杀伤 EGFR 依赖肿瘤,减轻 HER3 引起的耐药性,分子设计优先结合 EGFR 再结合 HER3,避免靶毒性,截至 7 月全球 18 款双抗 ADC 进行临床试验[8] - **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随着 BLB01D1 等核心单品获得成药性验证及新药开发项目推进,有望从 biotech 企业成长为大型 biopharma 企业,下半年有诸多催化剂事件[9][10] - **ADC 药物研发进展**:在 ADC 药物研发方面全球领先,Herstory Dxd 2025 年 5 月撤回肺癌上市申请但进度迅速,国内开展十个三期临床试验,海外一个正在进行,预计 2026 年开始陆续获更多适应症批准并可能 off label 使用[11] - **Herstory Dxd 临床数据表现**:非小细胞肺癌(EGFR 突变型)PFS 约 6 - 7 个月,ORR 达 52.5%;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PFS 为 5.4 个月;小细胞肺癌二线患者 PFS 为 6.9 个月;三阴性乳腺癌 PFS 为 8.3 个月[12] - **Herstory Dxd 安全性**:主要有化疗相关血液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可控,靶向毒性集中在 EGFR 相关不良反应,大于等于 3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1%[13] - **与 BMS 合作协议**:2023 年 12 月达成独家授权许可协议,获 8 亿美元首付款及总交易额 84 亿美元,在美国共同开发,各承担 50%费用并分享 50%收益[14] - **未来销售前景预期**:Herstory Dxd 国内适应症销售峰值预计达 150 亿人民币,海外市场达 80 亿美元,一款药品预计贡献接近 1500 亿人民币市值[3][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除 Herstory Dxd 外,开发的 HER2 ADC 正在推进头对头 DDM one 三期临床试验,还开发了四抗平台,包括针对 CD3、4 - 1BB、PD - L1 和特异肿瘤抗原 CD19 的多抗体疗法,项目有巨大市场潜力[16][17]
摩根士丹利:进入全球化新时代的领先制药企业;首次覆盖恒瑞医药H股重新覆盖A股,超配评级
摩根· 2025-07-11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恒瑞医药H股,重新覆盖A股,均给予超配(OW)评级,H股为首选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恒瑞作为研发巨头,有望受益于国内政策环境改善和全球化步伐加快,具备成为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的潜力 [1] - 预计2024 - 27年收入/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24%,创新药销售复合年增长率为34% [4][10] - 基于贴现现金流估值法,H股目标价78港元,A股目标价人民币71元,SOTP分析显示全球化潜力被低估,相对于同业的估值溢价合理 [4][43]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恒瑞是植根于中国的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在医药研产销和商业化方面能力领先,2023年新分子实体药物收入在中国药企中最高,临床或后期开发阶段的NME在研药物数量最多 [12] - 截至2024年,创新药物占总产品销售额的51.8%,2024年研发投资占收入的29.4% [12] 产品管线 - 恒瑞是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中产品组合和管线最广泛均衡的公司之一,涵盖多个治疗领域,预计2025 - 27年有47项NDA/BLA批准 [3] - 针对乳腺癌开发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覆盖所有亚型和不同阶段疾病 [18][21] - 开发出三代GLP - 1在研产品,HRS9531和HRS - 7535在减重效果上具有竞争力 [19] - 有七种处于临床和NDA阶段的关键ADC在研药物,部分产品数据良好且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22] 全球化进展 - 截至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价值1.47万亿美元,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6.6倍 [3] - 自2018年以来,恒瑞累计达成14笔对外许可交易,交易总价值15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达成更多协议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 - 27年收入/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24%,创新药销售额CAGR为34%,仿制药销售额基本持平,对外许可收入CAGR为11% [4][38] 估值分析 - 基于贴现现金流估值法,H股目标价78港元,A股目标价人民币71元,对应2026年市盈率为46倍 [4] - SOTP分析显示,全球化潜力仅占总价值的13%,即人民币628亿元,仍被低估 [43] - 恒瑞A股和H股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33.5倍和36.0倍,相对于同业的溢价合理 [44]
科伦博泰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科伦博泰、科伦药业、默沙东、吉利德、第一三共、康方生物、和铂医药、阿斯利康、康诺亚、乐普、信达、李新药业、BMS、德奇、迈威生物、恒瑞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优势**:研发路径紧跟行业热点,从专注小分子领域转向单抗再到 ADC 药物;股权结构上科伦药业为第一大股东占比近 60%,默沙东为第二大股东且转化医学能力强;拥有大分子、小分子和 ADC 三个平台,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平台服务于 ADC 平台;管理层团队优势显著;技术平台在乳腺癌和肺癌等多适应症获批,证明可靠性;与默沙东深度合作带来竞争优势;踏上 ADC 技术风口,适应症广泛,有海外开发市场能力,有机会成长为 biopharma 级别公司 [3][9][10] - **销售模式**:采用核心城市大型三甲医院销售模式,科伦药业助力下沉市场,默沙东负责海外市场,被认为是现阶段最优选择 [2][5] - **核心管线产品 SKB264**:已获批后期二线及以上三阴性乳腺癌、EGFR 突变型肺小细胞肺癌三线用药;今年预计三个适应症上市,含二线肺癌;还有一线三阴性乳腺癌等多个注册临床阶段适应症;是吉利德 SJADC 改良版本,优化连接子和配体,采用自主产权连接子降低毒副反应,配体毒性大但杀伤力更强,在肺癌适应症上病人筛选细致数据优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 PFS 为 5.7 个月、OS 为 14.3 个月优于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三线用药 PFS 为 6.9 个月优于多西他赛并正向二线推进;国内销售峰值预测 71 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峰值预测 76 亿美元 [2][6][11][12][16][17][24] - **其他重要产品进展**:西妥昔单抗、PDL1 已获批,HER2 ADC 处于审理过程有望今明两年上市,还有 SKB445 等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新靶点和双抗 ADC,部分采用不同技术路线 [7] - **数据读出与对外合作**:今年 TNBC 后线三期临床数据以及妇科肿瘤二期数据有望读出;默沙东购买 top two ADC 并行权多个 ADC 项目,今年达成协议购买 TSLP 用于肺癌治疗,还与其他合作伙伴有权益合作 [8] - **药物竞争优势**:SKB264 在竞争中领先,在亲和力等方面表现出色;TROP2 ADC 相对于化疗有治疗线优势,跨国药企重点开发占据市场优势 [12][19]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除 top two ADC 靶点外,HER2、CMET 等靶点正开发成 ADC 用于治疗,top two 表达广泛且下游信号复杂尚无单抗成药成功案例;吉利德和第一三共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 OS 数据无明显优势因病人筛选不细致,SKP264 精确筛选病人数据更好 [13][15] - **ADC 药物稳定性**:已上市 ADC 药物稳定性约 50%,不可裂解 ADC 稳定性强但临床效果不佳,吉利德 SGADC 与科伦博泰 SKB264 稳定性约 10%但临床效果好,可能因设计考虑化疗效应 [14] - **乳腺癌治疗数据**:在三阴性乳腺癌中 SKP264 优势显著,PFS 和 OS 均优于化疗;在激素阳赫兔阴乳腺癌患者中,第三共 8,201 获批并写入治疗指南,PFS 达 13.2 个月更优 [16] - **默沙东海外开发**:看重 TROP2 ADC,启动 14 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覆盖多适应症,将大量临床资源从 K 药转向 TROP2 ADC,其三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多,是科伦博泰最大优势 [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员工人数接近 2000 人,商业化团队约 360 人,今年计划扩充至 400 - 500 人 [4] - 赫兔 ADC 在 2023 年递交 BLA 后尚未获批,效果一般;CLINT18.2 被默沙东退回,因 SKP264 已在胃癌适应症进入三期;CLINT18.2 赛道上阿斯利康等多家公司有相关产品且部分效果不错 [20][21] - Nectin4 ADC 全球权益属默沙东,今年科伦博泰完成一期后移交,迈威生物使用 MMAE 毒素的 Nectin4 ADC 数据最好 [23] - 公司估值基于药品销售峰值倍数计算,总体估值 878 亿元人民币,今年涨幅较大仍有增长空间 [25]
映恩生物20250710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公司 映恩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竞争力**: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管线,包括 HER2 ADC、B7S3 ADC、HER3 ADC 和 TROP2 ADC 四个在研 ADC 产品,临床设计差异化,预计全球销售峰值约 50 亿美元;与 BioNTech 深度合作,探索 PDL1 VEGF 双抗和多种 ADC 联合疗法,组合方案进入后期阶段,具备竞争优势;在非肿瘤领域布局自免 ADC 平台,具备稀缺性,海外患者入组数量处于国内 Biotech 和 Biopharma 第一梯队,展现强大的体系化创新能力;管理层国际化程度高、执行力强,善于利用 BD 资源及合作伙伴高效落地项目 [2] - **股价表现**:首次覆盖报告发布后,公司股价在两个月内上涨了近 40%,市值达到 260 亿港币 [3] - **早期潜力品种**:BCHS4 ADC 全球权益授予百济,2025 年 ASMO 展现初步潜力,预计 Q3 开始进行分肿瘤剂量递增探索,百济认为该款 ADC 具有 20 亿美元潜力;EGFR HER3 双抗 ADC 完成了一期首次患者给药;BHS3 PDL1 ADC 剂量爬坡到较大组并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和疗效信息 [6] - **市值预估**:预计 2025 年 9 月 8 日进入港股通;后期产品国内销售峰值可达 50 亿至 60 亿元,对应国内市值 150 亿元以上;海外部份市值三款 ADC 加起来估计为 50 至 60 亿美元峰值水平,对应 300 至 400 亿港币;当前公司市值可达到 450 至 550 亿港币 [2][8] - **重要催化剂事件**:2025 年期待公司在 WCLC 大会以及 ASMO 大会上持续公布三个合作 ADC 联用探索及单药数据;自免 ADC 将在美国风湿学会大会上披露安全性数据;HER2 ADC(1,301, 1,303)对比化疗治疗 HR 阳性和 HER2 low 乳腺癌三期注册临床数据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公布;HER3 ADC 实体瘤 127 爬坡实验数据预计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上半年公布;EGRF 突变非小细胞肺炎长期随访数据;HES3 ADC 前列腺癌长期随访数据及 OS 数据读出,以及一线小细胞肺炎 biotech 推进 combo 注册临床时间节点;PFS 数据读出 [2][9][23] - **BCS3 ADC 进展**:BCS3 类药品全球进度排前三,一线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组合疗法进度全球最快;前列腺癌 CRPC 适应症数据显示释放潜在 best - in - class 潜力,全球峰值有望达 10 亿美元以上;1,311 选择性超过 1,000 倍,高出其他同靶点十倍以上,更好富集肿瘤细胞,同时使用更 potent payload;临床前动物实验中无毒性剂量爬坡到 80 毫克每千克,高于 DS7,300 或 MGC018 等同靶点药品;截至 2025 年 ASCO 已入组 465 人,今年 6 - 7 月更新至 500 人左右;在 CRPC 患者基线更靠后情况下,中位随访时间 5.7 个月 PFS 为 8.3 个月,与合药去年 SOC 情况下 PFS8.7 个月相比显示出超越潜力 [10][11] - **1,311 在前列腺癌治疗表现**:单药治疗的 PFS 接近或超过联合标准疗法效果,随访时间为 6 个月,后续有望持续延长;合药治疗后的 ORR 约为 25%,未经合药的患者 ORR 率为 18%,保持了一致性;发现 1,311 在前列腺癌是否经过治疗对疗效影响不大,可能进一步探索单药后线合药治疗方案的潜力;若 BCHS - 3 在前列腺癌顺利获批,1,311 有望凭借更低成本和便利性抢占核药市场,但现阶段仍需关注更大样本量及更成熟随访时间的数据表现 [12] - **1,311 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发展计划**:将重点放在一线小细胞肺癌,因为目前一线尚无同类产品开展 Pivotal FURTHER 研究;未来开发计划包括前列腺癌单药和 combo 的持续探索,combo 与 Batag 合作推进临床三期,并可能连用恩杂鲁胺等激素疗法;探索鲁 177 金之后的适应症;在小细胞肺癌领域,进行一线、头颈鳞状细胞癌连用 PDL - 1、VEGF 的 COMBO FURTHER 研究 [13][14] - **HER2 ADC 发展现状及未来计划**:全球及中国目前均无 HER3 靶向疗法获批,有 4 个 HER3 ADC 候选药物正在进行全球 MRCT 临床;映恩生物的 13,110 采用差异化 payload(11,021),体外活性是 Dxd 的两到三倍,同时加入 spacer 以降低血液毒性,抗体亲和力较好,整体疗效显著;通过差异化临床推进策略探索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Kras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适应症;今年 ASCO 展现出 EGFR 突变三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PFS 达到 8.3 个月,对比达启仅 5 个月且已撤回适应症上市申请,以及其他 Trop - 2 ADC 国内数据最长 7 个月;三级以上 TRAE 发生率 36%,对比其他同类双抗 ADC 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缓解持续时间长,有望持续延长 PFS;未来在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炎后线上展现出不错潜力,一线将联合或单独使用奥西替尼探索一线或辅助、新辅助适应症,也会探索 EGFR 野生型适应症,还在开发乳腺癌相关适应症 [15][16] - **Herstory ADC 在乳腺癌领域布局**:在乳腺癌领域布局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后线治疗,包括与曲妥珠单抗或丹药联合治疗阴和突那药患者,以及 HR 阳性和突阴性的患者;也关注前线治疗,通过 CDK46 或内分泌疗法替代化疗 [17] - **HER2 ADC 产品发展进度**:是公司进度最快的 ADC 产品之一,在子宫内膜癌领域已完成单臂注册临床,计划于 2025 年向 FDA 递交上市申请,并启动子宫内膜癌三期确诊性临床;在其他适应症如 HR 阳性、HER2 低表达乳腺癌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望达到 20 亿美元的全球销售峰值 [4][18] - **1,303 在子宫内膜癌及 HER2 低表达乳腺癌领域表现**:在子宫内膜癌二线治疗中展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10 名患者中 ORR 率达到 60%,DCR 达到 94%,安全性方面未出现任何死亡或停药的不良事件,与竞争对手银河 two 比较,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有潜力成为 me - better 产品;在 HER2 低表达乳腺癌适应症中,作为二线加疗法,与 in HER2 产生直接竞争,尽管 ORR 数据稍低,但三级以上 Tae 发生率降低了 20%,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有望实现约 20 亿美元的全球销售峰值 [19] - **TROP - 2 ADC 发展情况**:已进入全球 27 个临床阶段,在该靶点进度上处于全球前五名,预计销售峰值有望达到 15 亿美元以上;正在进行 PDL1 和 VEGF 联合探索治疗,在一期爬坡实验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的毒性(DLT),后续研究将涵盖非小细胞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 [20] - **自免 ADC 平台发展情况**:处于早期阶段,已进行布局;自免 ADC 有望为自免疾病提供风险更低、疗效更强的靶向治疗;临床前研究中,该分子展现了有效且广泛的抗炎活性;包括 DB2,304 品种正在探索 SLE 及 CLE 治疗,靶点为 BDCA - 2,通过抑制干扰素产生影响患者免疫应答并调控免疫系统,同时通过靶点内吞释放 payload 发挥协同效应;已在澳大利亚进行健康人一期研究,并将在 2025 年美国风湿学会大会上披露相关数据 [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鲁 177 峰值预计为 50 亿美元,但其使用要求较高,包括放射性管理和患者使用便利性问题 [12] - HER2 阳性乳腺癌常伴随 HER3 的共表达和激活,抑制 HER2 可能导致 HER3 补偿性上调或激活,靶向治疗 HER3 可以克服 HER2 潜在耐药性 [17]
恒瑞医药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恒瑞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国际化转型** - 观点:已进入兑现期,全球竞争力显著 [3] - 论据:早期管线资产预计全球销售峰值达五六十亿美元,具备对外授权潜力;从自行出海转向多种模式合作出海 [3] 2. **业务发展** - **仿制药业务** - 观点:海外市场稳步拓展,2025 - 2026 年有望增长,国内业务预计维持在 120 亿人民币左右 [2][4][26] - 论据:2011 年起推进海外上市,2024 年海外收入 7.2 亿人民币;2024 年三款首仿药海外上市,分别有 35 亿、5 亿和 26 亿美元销售潜力 [2][4] - **创新药业务** - 观点:2025 - 2027 年进入上市高峰期,潜力巨大 [2][4] - 论据:2015 年起推动临床试验,2022 年调整战略;2024 年启动三款海外临床试验;预计 2025 - 2027 年累计上市 25 款创新药,JAK1 抑制剂等产品潜力大 [2][4][5] 3. **合作开发模式** - 观点:自 2023 年起 BD 能力加强,对外授权发展迅速 [6] - 论据:引入专业人才,与默沙东等达成对外授权协议;加大学术交流,提高国际知名度 [6] 4. **BD 转型成就** - 观点:取得显著成就,提升资产全球竞争力 [7][8] - 论据:首付款接近 7 - 8 亿人民币,里程碑金额接近 124 亿人民币;授权资产纳入跨国药企全球二期临床试验,预计 2026 - 2027 年读出数据 [7][8] 5. **产品优势** - **小分子口服 GLP - 1 及双靶点注射剂** - 观点:有望成为减重市场重要参与者,具备对外授权潜力 [10] - 论据:小分子口服 GLP - 1 产品安全性优异,停药率低于竞争对手;双靶点注射剂 26 周有效性数据出色 [10] - **ADC 领域产品** - 观点:CMET ADC 和 nectin - 4 ADC 具有 BD 潜力 [15] - 论据:CMET ADC 全球进度第二,一期临床数据良好;nectin - 4 ADC 针对耐药尿路上皮癌 ORR 超 55% [15] 6. **在研管线情况** - 观点:管线丰富,分类明确,部分有对外授权潜力 [13][14] - 论据:共有 133 条在研管线,30 条不在报表端,31 条接近上市或已上市,68 - 70 条处于 1 - 3 期研发阶段;分为三类,各有特点 [13][14] 7. **乳腺癌领域布局** - 观点:布局完善,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20] - 论据:拥有下一代 HER2 ADC 和 HER2 TKI 等资产,有望解决 8,201 耐药后的治疗需求 [20] 8. **自免及代谢疾病创新布局** - 观点:具有全球第二位的进度与全面竞争力 [21] - 论据:自免疾病布局多个 first - in - class 靶点,代谢疾病针对蓝海市场展开布局 [21] 9. **销售团队改革** - 观点:改革完成,有望实现更快速增长 [25] - 论据:人员数量减少一半,2024 年销售团队企稳,新体系创新药销售模式搭建完成并放量 [25] 10. **盈利预测和估值** - 观点:2025 年创新药对外收入有望带动总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27] - 论据:已实现约 21 亿人民币创新药对外授权收入,预计达 31 亿人民币 [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恒瑞医药与小型 biotech 及 new code 公司合作进展良好,如 DL3 ADC 将更新数据并启动全球二期临床,EZH2 抑制剂全球进度排名第二 [9] 2. 跨国药企除礼来和诺德外,多家有意布局减重赛道,恒瑞相关项目推进顺利,有望获得 124 亿美金里程碑 [11] 3. 公司 2004 - 2024 年研发历程分三个阶段,为业务发展积累了丰富管线资产 [12] 4. 默沙东和辉瑞在 Nectin - 4 ADC 开发上适应症不同,Nectin - 4 ADC 在尿路上皮癌后线及其他肿瘤前线治疗有全球竞争力 [19] 5. 恒瑞医药子公司睿鸿第一医药专注 CGT 业务开发,包括 AAF、个性化肿瘤疫苗和 mRNA 疗法 [23] 6. 通过 AACR 会议可看出恒瑞管线越来越前沿且具全球竞争力 [24] 7. 恒瑞医药大部分仿制药物销售额在 1 亿人民币以下,主要依赖三款药物,今年被纳入集采概率不大 [26]
创新药海外授权频传捷报产业价值加快释放
中国证券报· 2025-06-28 04:54
海外授权密集落地 - 迈威生物与CALICO签署IL-11靶向治疗独家许可协议,首付款2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达5.71亿美元,外加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1]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授权协议,首付款1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最多48亿美元,辉瑞认购1亿美元普通股股份 [2] - 石药集团正磋商三项潜在授权交易,每项潜在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合计可能达50亿美元 [2] 行业需求与趋势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压力,预计销售额损失超3000亿美元,加速全球搜罗创新药资产 [3] - 2024年我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同比增长26%,2025年上半年首付款超2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3] - 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5年257亿元增至2024年716亿元,占国内创新药市场比重从18.7%提升至27.8% [5]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国家药监局近期批准信达生物1类创新药玛仕度肽注射液上市,5月集中批准11款创新药 [3] - 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460亿元,全球14个研发中心,5500人团队,国内获批24款创新药,90多个产品在临床开发中 [4] - 我国在研创新药管线达3258项,全球占比39.1%,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药研发国 [5] 企业盈利案例 - 百利天恒2024年营收58.23亿元(同比+936.31%),归母净利润37.08亿元,扭亏为盈主因收到BMS 8亿美元首付款 [5] 政策支持 - 国家药监局拟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的申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6] - 北京市推出32条创新药支持措施,深圳市对1类创新药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7] - 政策加速IND审批,缩短研发周期,推动行业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升级 [6] 行业展望 - 2025年预计为创新药授权出海重要年份,先驱企业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4] - 兴业证券认为我国创新药研发数量全球第一,部分领域技术领跑,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