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

搜索文档
东北亚绿色甲醇供应链全线贯通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58
行业动态 - 东北地区完成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业务,加注量为500吨 [1] - 绿色甲醇供应链在东北亚地区实现全线贯通 [1] - 东北地区在建及规划的绿色甲醇和绿氨生产项目达75个,占全国产能80%以上 [2] - 预计到2030年东北地区绿色甲醇产能将超过3100万吨,绿氨产能达550万吨 [2] 技术发展 - 绿色甲醇采用可再生资源或低排放工艺生产,具有负碳排放特性 [1] - 与传统甲醇相比,绿色甲醇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性等优势 [1] - 绿色甲醇可应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燃料 [1] 企业动态 - 中远海运集团建造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 [1] - 中国船舶燃料大连有限公司完成本次绿色甲醇加注业务 [1] -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计划将该船投运至美洲航线 [1] 政策创新 - 海关试点"两仓功能叠加"政策,简化作业流程为"一进一出" [2] - 新政策使甲醇无须进行实际倒罐作业,通过清单申报实现账册间结转 [2] - 政策创新降低供船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供船效率 [2] 供应链建设 - 本次加注的绿色甲醇全部采购自黑龙江及内蒙古项目 [1] - 从生产运输到仓储加注全流程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1] - 东北地区正加速成为全球主要低成本绿色船舶燃料生产基地 [2]
无视美国港口费,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表态:不会排除中国船厂
搜狐财经· 2025-07-20 19:35
马士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策略 - 马士基强调不会因美国港口费用政策停止采购中国船舶,体现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信心与承诺 [1] - 公司船队中10%的船只可能需缴纳港口费用,但可通过调配船舶规避额外成本 [1] - 订造新船时会综合考虑成本和技术要求,不会因美国政策提高客户价格或排除中国造船厂 [1] 中美关税对航运业的影响 - 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滑21%,5月跌幅扩大至34.5% [2] - 中美5月达成协议暂缓征收关税后,货物运输量出现激增 [2] - 马士基通过调整船只吨位匹配需求变化,保持全球航运网络灵活性 [2] 马士基在华投资布局 - 上海临港旗舰仓库预计第四季度投入运营,总投资1.74亿美元,占地14700平方米 [3] - 该物流中心将处理进出口业务并作为区域分拨中心运行 [3] 行业应对美国港口费用政策 - 地中海航运通过2月推出的全新东西方航线网络应对市场混乱 [4] - 美国港口费用政策将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开始按每净吨位50美元标准收费 [4] - 费用将在三年内递增至2028年的每净吨位140美元 [4]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绿色船舶订单,涵盖多种新型燃料船舶 [6] - 韩国订单集中在LNG双燃料船,种类相对单一 [6] - 全球新船订单占比从2016年的8.2%飙升至2024年的41% [6] 行业对美国政策的反应 - 航运公司和行业机构强烈反对导致美国多次修改港口费用提案 [5] - 业内对政策执行方式仍存疑虑,客户更担心美国关税的直接威胁 [5] - 美国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失去竞争优势,将问题归咎中国缺乏事实依据 [7]
电解槽招中标项目数量可观,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推动行业发展
长城证券· 2025-07-02 1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6月我国电解槽累计中标和签约项目达48个,产业逐步成熟,建议关注参与电解槽招投标的公司 [2][36] - 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推动建设加氢站,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 [2][36] - 交通应用引领氢燃料电池产业生态逐步成熟,建议关注重卡相关的氢车企业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行业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2113.29点,本周涨4.49%,2025年初至今涨18.94%,申万二级行业排名第41位,较上周降1名,与沪深300指数变动趋势相同 [8]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24.46倍,MRQ市净率1.59倍 [11] - 示范区域4N级以上地区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上海价格最高为2.7元/标准立方米,北京2.3元/标准立方米,河北2.1元/标准立方米,河南2.0元/标准立方米,广州1.9元/标准立方米 [11] 相关个股标的涨跌情况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为泰和科技、内蒙一机、利元亨、星源材质、龙蟠科技,涨幅分别为48.09%、33.66%、30.89%、23.90%、19.46% [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四为宁新新材、恒光股份、凯添燃气、山东墨龙,跌幅分别为 - 18.65%、 - 12.41%、 - 11.78%、 - 11.25% [1][14]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电解槽数据回顾 - 2025年1 - 6月我国累计电解槽中标和签约项目48个,规模3171.63MW,产氢规模469680Nm³/h,中标规模317.5MW,签约订单量2854.13MW,主要市场包括16个地方 [16] - 2025年1 - 6月,订购单规模最大的五家企业为中集中电、亿境星氢能源、鑫思创氢能、派瑞氢能、阳光氢能,规模分别为1205MW、1120MW、180MW、150MW、102MW [16] - 2025年1 - 6月,中标项目开发商有中国石油、国家能源集团等央国企及其他企业 [16] - 电解槽技术路线主要有碱性、PEM、AEM、SOEC四种,碱性电解槽中标项目规模3090.45MW,占比97.44% [16] - 6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5MW混联模组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 [17] FCV相关数据回顾 - 2025年5月燃料电池车产量新增250辆,环比减26.90%;销量新增165辆,环比降49.70%;1 - 5月累计产量1176辆,同比降25.00%;累计销量1122辆,同比降26.14% [19] - 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专用车新增装机量环比增998%,同比增17.20%,累计装机量1160.92MWh;燃料电池客车新增装机量环比降92.90%,同比降97.10% [24] - 2025年5月,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89.7kWh,较上月上升;燃料电池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61.4kWh,较上月增长 [24] - 氢燃料电池汽车广泛应用于干线运输、冷链物流等场景,预计今后三五年市场持续稳定上升 [29]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行业动态 - 6月20日,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交付,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 [31] - 6月13日,国内首艘25,000方氨双燃料LPG/液氨运输船开工,建成后将是我国首艘双燃料动力的LPG/液氨运输船 [31] - 近日,我国首台氢气燃烧炉点火成功,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填补高氢背景下氢气直燃加热技术领域空白 [31] 国外行业动态 - 近日,英国政府将投5亿英镑(约合48.8亿元人民币)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32] - 6月23日,阿达尼在古吉拉特邦投产印度“第一个”离网5MW绿色氢能试点工厂 [32] - 6月23日,现代汽车计划投资60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建设氢能一体化钢厂,预计2029年投入运营 [32][33] 政策与公告 - 6月20日,浙江六横发布氢能补助政策,对企业研发、设备购置等费用给予补助,对氢能系统和充装主体也有相应补助 [33] -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 - 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支持新能源船舶研发和应用 [33] - 近日,四川省能源局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国家级能源领域氢能试点申报工作 [33] 氢企动态 - 6月19日,羚牛氢能与东南大学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34] - 近日,中环新能源与霍尼韦尔UO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绿电、绿氢到绿色燃料的完整产业链 [34] - 近日,国富氢能与巴西相关方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模块化加氢站建设展开深度合作 [35]
央国企动态系列报告之42:上半年央企市值管理有序推进,估值提升计划陆续公布
招商证券· 2025-06-30 19:33
央国企重要动态 - 57家国资央企正式发布市值管理制度,154家已(拟)制定但未公布,30家发布估值提升计划[3][8] - 2025年1 - 5月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5.9%,高于同期中国整体2.2pct [26] - 2025年1 - 5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2.8万亿元、利润总额1.7万亿元,累计同比利润总额增速为 - 0.1%,截至3月末资产负债率57.3% [26] 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 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32.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32%,港股上市的国资央企总市值13.3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8% [57][73] - A股国资央企PE(TTM)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33.9、27.5、26.2倍,PB(LF)分别为3.0、2.3、2.7倍 [89] - A股国资央企股息率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2%、3.0%、0.5%,港股分别为3.8%、5.7%、3.9% [121][126] 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 近两周中国软件等3家央企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华润新能源首次公开发行进入问询阶段[136] - 近两周远达环保等12家国资央企的重大重组发布最新进展公告[138] - 自2023年起81家A股上市国资央企获增持,已增持约265.02亿元,计划增持367.46 - 520.84亿元;57家实施回购,已实施约169.03亿元,计划回购约284.97亿元[141][145]
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船交付!航运巨头加速探索替代燃料
第一财经· 2025-06-20 22:08
行业绿色转型趋势 - 2024年所有新签订单中超过50%在交付时将使用不同类型的替代燃料[10] - 欧盟规定船舶年平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2025年2%降至2050年80%[10]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40年航运业单位运输碳排放量降至8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10] 甲醇燃料船发展 - 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单船年减碳12万吨[1] - 该船配备11000立方米甲醇储存舱及国产甲醇双燃料主机,可自由切换燃料模式[4] -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当前持有16艘甲醇双燃料船订单,包括14000TEU型号[4] - 绿色甲醇价格为船用柴油两倍,受限于产量不足和超低温高压储存技术[4] 企业战略布局 - 中远海运联合吉电股份等成立上海吉远,投资49.2亿元建设梨树绿色甲醇项目,预计27个月建成[5] - 马士基已接收多艘甲醇燃料船,认为绿色甲醇是未来最可能量产的燃料[4] 替代燃料竞争格局 - 当前LNG为最受欢迎替代燃料,其次为甲醇[10] - 生物燃料因无需改造船舶受青睐,但价格比化石燃料高150美元[10] - DNV预测2050年航运业60%燃料为碳中和燃料,甲醇、氨及生物燃料将占主导[11] - Seaspan董事长指出行业最终将集中选择一种新能源以建立标准化加注体系[11]
绿色转型加速 集运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期货日报网· 2025-06-12 09:2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集装箱航运业承担全球超过80%货物运输任务,但每年消耗大量船用燃料油,产生占全球总量3%的二氧化碳排放[1] - 传统船用燃料油(HFO/MGO)碳硫含量高,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对气候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1] - 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050年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比当前增加50%-250%,威胁全球气候目标[1] 国际监管框架 - IMO通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要求2030年排放比2008年降低20%-30%,2040年降低70%-80%,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2] - 2025年4月通过的"IMO净零框架"规定:2028年起船用燃料温室气体强度持续降低,未来20年逐步加严,并计划建立全球碳定价机制[2] 技术转型路径 - 替代燃料应用加速:甲醇、LNG、氢燃料成为新造船/改造首选,地中海航运部署LNG双燃料船,长荣海运和ONE订购甲醇燃料船[3] - 船舶设计优化:新船采用船体结构优化、废热回收系统、空气润滑系统等技术提升燃油效率[3] - IMO设立净零基金奖励零碳燃料船舶,航运联盟通过联营模式共享绿色技术[3] 市场结构变化 - 绿色转型加速行业整合:资金雄厚公司更快投资新技术,小型公司面临生存压力或被整合进大型联盟[3] 转型障碍 - 绿色燃料供应不足:氨燃料技术不成熟,加注/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4] - 成本压力:绿色燃料价格高昂,IMO补贴难以完全覆盖,部分成本需航运企业自行承担[4] - 港口配套不足:全球仅少数港口具备绿色燃料加注能力,岸电设施普及率低[4] 政策复杂性 - 航运企业需同时满足IMO框架、欧盟FuelEU Maritime等多重法规,合规成本大幅增加[4] - 部分国家对IMO协议持反对意见,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企业运营风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