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系列

搜索文档
iPhone 17 Pro系列将首次采用均热板,供应商为瑞声科技(02018)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1:32
核心观点 - CLSA目前首选股是瑞声科技、小米和中芯国际 [1] - 瑞声科技将为iPhone 17 Pro/Pro Max供应均热板散热模块 [1] - 瑞声科技的光学业务和汽车业务表现强劲,2024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1][2] 业务表现 光学业务 - 瑞声科技的玻塑混合镜头已应用于Pura 80主摄,并可能成为小米16主摄的主要供应商 [1] - 光学业务2024年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37.9%,毛利率同比提升19.5个百分点 [1] 汽车业务 - 瑞声科技是小米SU7智能座舱扬声器的唯一供应商 [1] - 收购汽车麦克风模块供应商河北初光,预计带来2.5亿至3亿人民币年收入,毛利率25%-30% [1] - 车载及消费声学产品业务2024年收入35.2亿元,供应理想、吉利、小米、小鹏等新能源品牌 [2] - 车载NLC Pro算法首次定点全球头部豪车品牌 [2] 散热业务 - 瑞声科技将为iPhone 17 Pro/Pro Max供应均热板散热模块 [1] - 散热业务2024年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40.1% [2] - 瑞声科技是国内旗舰智能手机散热片主要供应商,份额超50% [2] 财务数据 - 瑞声科技2024年全年收入273.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8% [1] - 光学业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37.9% [1] - 车载及消费声学产品业务收入35.2亿元 [2] - 散热业务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40.1% [2]
潜入机械臂赛道,节卡机器人还在等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7-07 21:10
公司业绩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81亿元、3.5亿元、4亿元,2022年和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73.57万元和622.8万元,2023年净亏损2854.73万元 [1] - 机器人整机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77.24%提升至2024年93.63%,系统集成业务占比从21.14%降至3.42% [4] - Zu系列是整机业务主力产品,2024年贡献55.23%营收,C系列和Pro系列分别占比11.41%和8.06% [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协作机器人由机械臂本体和控制柜组成,具有轻量化、部署成本低特点,适用于与人协作的生产服务场景 [3] - 产品线包括Zu系列(平均单价5.86万元)、C系列(4.33万元)和Pro系列(10.22万元),2024年销量分别为3526台、986台和295台 [6] - 已布局人形机器人机械臂技术(K系列),2024年售出348台,占整机业务其他部分销量的13.11% [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高,ABB等四大品牌市占率超50%,公司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尚无绝对优势 [9] - 可比公司达明2024年营收3.32亿元(净利润2102万元),越疆营收3.74亿元(净亏损9500万元),埃斯顿营收40.09亿元(净亏损8.1亿元) [9][10]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优傲、发那科等国际厂商,以及遨博、艾利特等国内企业 [9] 供应链与研发 - 谐波减速器是最大采购项,2022—2024年占原材料采购比例分别为26.3%、25.97%、27.57%,目前采用定制化外采模式 [10]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20.75%升至2024年40.84% [10] 市场机遇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热潮带来机械臂业务增长机会,但面临传统工业机器人和新兴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双重竞争 [7] - 协作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机械臂技术路径重合度较低,短期内技术差异化明显 [7] - 过度依赖机械臂环节可能使公司面临被整合为上游供应商的风险 [8]
官方点赞!光峰科技收到来自2025达沃斯论坛主办方的感谢信
新浪证券· 2025-07-07 17:31
公司表现 - 公司收到天津市商务局感谢信 高度认可其在"2025夏季达沃斯跨国企业领袖交流会"中打造的3D Mapping光影秀 [1] - 公司凭借专业技术支撑 精心创意设计和高效现场配合 为参会嘉宾带来独特视觉体验 为活动增添亮点 [1] - 公司技术团队仅用72小时完成从设备进场到正式展演的全流程工作 展现标准化施工流程与丰富项目经验 [11] - 公司使用3台T Pro系列工程投影机 在40米宽 9 5米高建筑立面呈现沉浸式巨幕 克服偏红墙体环境干扰 [4] 技术能力 - T Pro系列工程投影机具备超过30000流明亮度与卓越色彩表现力 能在偏红墙体环境下保持画面色彩饱满和细节清晰 [4] - 公司技术团队高效实现科技创意落地 使光影特效在建筑表面流转 吸引现场观众驻足惊叹并拍照打卡 [11][13] 行业影响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企业 成功实践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实力 [2] - 公司服务能力获国际级活动认可 为300余位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和国际商协会机构嘉宾提供专业服务 [1][2] - 公司未来将继续发挥技术与创意优势 与更多城市及机构合作 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
一热就卡,同配置机器,性能差那么多?
36氪· 2025-06-29 14:02
笔记本电脑散热设计 - 散热设计是决定笔记本性能释放的关键因素,相同硬件配置下散热能力更强的笔记本可设置更高功耗墙,从而获得更高帧数表现 [4] - 笔记本散热受限于内部空间,无法达到台式机水平,所有厂商均会设置整机功耗上限(功耗墙)以控制温度 [4] 散热技术分类 - 主动散热包括风冷和水冷:风冷通过涡轮风扇实现,提升转速/直径/叶片数量可增强效果但增加噪音;水冷比热容更大但成本高且需外接设备 [7] - 被动散热主流方案包括:热管配合鳍片(成本低但占用空间)、VC均热板(效率最高但价格昂贵)、硅脂/液态金属辅助导热 [6][9][11] - 热管散热原理依赖液体蒸发-冷凝循环,通过毛细结构实现热量传递,增加热管数量或接触面可提升效率但增加重量 [10] 产品定位与散热方案 - 商务本(如Macbook Air)采用纯被动散热,功耗墙<20W,主打静音优雅,适合移动办公场景 [16] - 全能本(如Macbook Pro)采用风冷+热管或VC均热板,功耗墙45-95W,支持多模式切换平衡性能与噪音 [18] - 游戏本/工作站配备3根以上热管+双风扇+大面积鳍片,功耗墙>130W,部分高端型号采用液态金属或外接水冷突破200W [21] 行业趋势与用户选择 - 厂商根据产品定位混合使用多种散热技术,轻薄本侧重体积控制,性能本优先散热能力 [14] - 笔记本实际性能表现更多取决于散热设计而非硬件参数,消费者需按使用场景选择:商务场景重视静音,游戏场景需要强力散热 [23]
初灵信息:中标2.28亿元全光组网融合终端项目
快讯· 2025-06-27 18:40
公司中标信息 - 全资子公司网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8年深度定制全光组网融合终端Pro系列产品采购项目 [1] - 中标金额为包1:2.28亿元(含税),包2:2.72亿元(含税) [1] - 中标份额40% [1] - 项目周期为3年 [1] 产品信息 - 全光组网融合终端Pro系列产品旨在为企业提供高效、安全、低延迟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1] - 产品可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1]
钛合金核心供应商,这家是如何进入苹果供应链的?
搜狐财经· 2025-06-27 05:51
公司突破 - 宝钛股份首次入选苹果供应链 成为钛合金材料核心供应商 标志着中国高端材料技术获国际认可 [1] - 公司为iPhone 15 Pro系列提供钛合金机身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工艺实现高强度与轻量化平衡 显著提升产品耐用性与设计美感 [1] - 凭借"超薄钛合金轧制技术"解决传统加工成本与良率难题 成为吸引苹果关注的关键技术优势 [1]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钛合金材料具备高强度(比铝合金高60%) 轻量化(密度仅为钢的60%)及耐腐蚀性 完美契合苹果高端机型需求 [2] - 数字化生产线实现规模化量产 单月产能达百万级 良率稳定在95%以上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独创"真空等离子焊接工艺"降低加工损耗30% 成为苹果供应链降本增效重要推手 [2] 市场前景 - 随着iPhone 17钛合金应用比例提升及AR设备量产 公司有望三年内实现营收翻倍 [1] - 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用钛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8% [2] - 合作范围有望从手机机身延伸至Vision Pro头显 MacBook结构件等产品线 [2] 供应链价值 - 进入苹果供应链需经历18-24个月严苛认证流程 包括技术测试 小批量试产和量产爬坡 [3] - 直接带动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增长200% 毛利率提升至35% [3] - 品牌溢价效应显著 客户群扩展至特斯拉 三星等全球巨头 估值逻辑向高增长科技企业切换 [3] 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65年 是中国钛行业领军企业 业务覆盖航空航天 海洋工程 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 [1] -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多项核心专利 绿色制造体系与苹果"清洁能源供应链"计划形成深度协同 [2] - 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创新的代表 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4]
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在天津投用;SK海力士计划在韩国中部建造第七家封装测试工厂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25 11:37
新财富500创富榜 - TMT赛道强势上榜110人,比去年大幅扩容22人,相关企业家总财富高达3.34万亿元,占上榜人总财富的1/4 [1] - 创富红利主要来自三大领域:芯片、人工智能、消费电子 [1] - 芯片产业链企业家高达36位,占比为7% [1] - AI推动国产芯片、AI大模型、AI算力、汽车智能化、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消费电子等赛道成为新晋力量 [1] - AI算力领域润泽科技周超男身家高达410亿元,成为河北女首富 [1] - 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王兴兴首次上榜,埃斯顿创始人吴波以66.5亿元身家上榜 [1] 具身智能数据工厂 - 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帕西尼具身智能超级数据工厂"在天津投用,占地12000平方米 [2] - 该工厂由帕西尼感知科技投资建设,旨在破解高质量数据集稀缺问题,为国内机器人产业提供数据支撑 [2] SK海力士扩产计划 - SK海力士计划在韩国中部建造第七个半导体后端制程工厂P&T 7,以增强封装竞争力 [3] - 新工厂将建在原LG二号工厂原址,拆除工作预计9月完成 [3] 先进制程芯片市场 - 3nm和2nm将占2026年智能手机SoC出货量的约三分之一 [4] - 苹果是第一家采用台积电3nm工艺的智能手机OEM厂商,用于iPhone 15 Pro系列的A17 Pro SoC [4] - 高通和联发科已推出基于3nm工艺的旗舰SoC [4] - 到2025年3nm将成为所有新旗舰SoC的主导节点 [4]
苹果或于9月推出第二代AirTag,支持更远距离的“精确查找”
环球网· 2025-06-25 10:19
产品发布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第二代AirTag追踪器,时间节点大概率定于9月,与iPhone 17系列同步亮相 [1] - 这是公司自2021年发布初代AirTag以来,时隔四年首次对该产品线进行重大更新 [1] - 公司已经在iOS 18.6上设置了与第二代AirTag的兼容性,意味着新产品不需要iOS 26更新 [1] - 原计划在2025年5月或6月发布新一代AirTag,但因技术调整与供应链问题推迟至秋季 [3] 产品升级方向 - 超宽带(UWB)技术强化:或采用iPhone 15系列同款的第二代U1芯片,提升室内定位精度至厘米级,并支持更远距离的精确查找功能 [3] - 续航能力翻倍:电池寿命有望从初代的1年延长至2年,并优化低功耗模式下的信号传输效率 [3] - 设计微调与配件兼容性:外观或延续初代圆形设计,但可能增加防丢挂绳孔的耐用性,并推出更多第三方合作配件 [3] - 隐私与安全升级:针对初代产品曾被曝光的滥用追踪争议,二代或加入更严格的反跟踪机制,例如自动向非关联设备发送警报 [3] 市场竞争情况 - 产品自2021年上市以来,凭借与公司生态的深度整合占据高端追踪器市场 [4] - 近年来面临来自Tile、三星SmartTag等竞品的压力 [4] - 三星Galaxy SmartTag 2已支持蓝牙5.3与太阳能充电 [4] - Tile推出的Pro系列则主打IP67防水与群体查找功能 [4] 供应链与定价 - 第二代AirTag的代工仍由富士康与环旭电子负责 [4] - 初期备货量预计达2000万台 [4] - 初代AirTag单件售价29美元(约合人民币210元),四件装99美元,二代产品或维持原价 [4] - 可能推出更多捆绑销售策略,如与Apple Watch或AirPods组合 [4]
即使面临成本压力,苹果今年超80%产品组合将采用3nm工艺
环球网· 2025-06-24 15:34
苹果3nm技术应用 - 苹果将在2025年引领3nm节点技术的应用 预计超过80%的产品组合将采用这一先进工艺 [1] - 苹果曾使用3nm工艺制造2023年iPhone 15 Pro系列中的A17 Pro SoC [4] 半导体制造技术 - 3nm和2nm节点代表不同半导体制造技术代 2nm节点具有更小晶体管尺寸 可提高晶体管密度 生产出速度更快 更节能 体积更小的芯片 [4] - 到2026年 3nm和2nm节点将占智能手机SoC出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4] - 先进工艺能够提供更高晶体管密度和更快时钟速度 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需求 [4] 行业趋势与需求 - 当前对复杂设备端AI功能的需求是推动向更小 更强大 更高效节点迈进的重要加速器 [4] - 3nm和2nm工艺带来成本上升 晶圆价格上涨以及智能手机SoC中半导体含量增加导致SoC整体成本上升 [5] - 苹果通过大规模采用这些先进工艺来实现承诺 [5] SoC技术细节 - SoC是一种将计算机或电子系统大部分或所有关键组件集成到单个微芯片上的集成电路 包含CPU GPU Wi-Fi连接和射频处理等可选功能 [4] - 苹果的SoC为iPhone iPad Mac等设备提供动力 兼具高性能和高能效 [4] - 3nm和2nm工艺的微型化对于支持设备内置AI 沉浸式游戏和高分辨率内容至关重要 [4]
「大水漫灌」失效,家电家居打新如何重构增长?
36氪· 2025-06-20 17:05
家电家居行业新品销售两极分化现象 - 2024年海信高端电视新品销量未达预期 反映出参数展示策略失效 需精准解决用户痛点[1] - 行业整体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 京东数据显示一季度家电家居新品成交同比增近100% 黑电增5倍 空调增3倍[2] - 智能化红利消退背景下 部分品牌陷入增长困境 而爆品成为拉动销量新引擎[2] 爆品打造方法论变革 - 传统功能迭代逻辑在微创新时代失效 需从产品研发到营销全链路协同[5][8] - 海信E8Q电视创高端销售纪录 客单价1万+产品单日售1400台 关键在京东渠道深度合作[6][9] - 石头A30 Pro洗地机通过京东数据洞察 定制高性价比蒸汽清洁产品 登顶品类TOP1[13][16] 京东平台打新核心能力 - 闪电新品项目提供全周期支持 包括人群画像分析 站内外联动投放 商详优化等[10][21] - ACTION高端打新方法论包含六阶段体系 覆盖从认知到转化的完整链路[36][37] - 基础能力优势体现在:5亿活跃家电用户 送装一体服务 国补+以旧换新政策[40] 典型案例销售表现 - 海信两款爆品带动品牌登顶黑电TOP1 E5Q Pro系列成行业销冠[11][12] - 小乌梅3.0洗衣机首发即破万台 璀璨洗烘套装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爆发[23][24] - 618期间超100款新品成品类TOP 15款成交破亿 包括TCL空调 科沃斯扫地机等[26] 行业渠道价值重构 - 京东从销售终点升级为中心场 提供确定性打新路径[39][43] - 渠道角色扩展至产研共创 如冰洗品类推动"全家需求"解决方案[22][24] - 平台信任背书破解消费者决策难题 形成"家电打新看京东"行业共识[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