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alker S2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10万亿风口,正在引爆
格隆汇· 2025-10-20 20:35
行业趋势与市场观点 - 科技股在贸易战等利空消息淡化后正重新走强,机器人板块在经过调整后值得重点关注 [1][2] - 2024年被视作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年则进入商用化元年,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2] -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贝莱德将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测从3万亿美元上调至5万亿美元,特斯拉CEO预测长期需求量可能达100亿台 [17] - 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 [17] - 行业投资逻辑从“整机独秀”转向“产业链共荣”,形成包括整机厂商、核心零部件、软件与生态在内的“金字塔”结构 [17][18] 商业化进展与订单动态 - 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获得连续大额真实订单,证明其经济价值和实用性得到下游大型企业认可,商业化进程加速 [4][8] - 优必选Walker系列机器人在2025年公开订单总金额已超过6.3亿元人民币,应用场景覆盖工厂制造、数据采集和智慧物流 [6][7] - 优必选具体订单包括:来自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的1.26亿元订单,来自某A股上市汽车科技公司的3200万元订单,以及来自天奇股份的3000万元订单 [6] - 智元机器人在2025年10月获得消费电子巨头龙旗科技金额达数亿元的订单,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价值过亿元的订单 [7] - 当前订单高度集中于工业制造(汽车、3C电子)和专业服务(数据测试)两大相对结构化的场景 [8] 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布 - 宇树科技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产品Unitree H2,高180cm、重70kg,增加了仿生人脸,整体形态更接近真人 [2] - 人形机器人催化因素的关键变化依赖于两个技术瓶颈的突破:灵巧手与触觉传感技术,以及“大模型+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12] - 例如Sanctuary AI的Phoenix机器人能熟练操作电动工具,谷歌RT-2和OpenAI的o1系列模型提升了机器人的推理规划能力 [12] - 特斯拉预计在26年实现第三代机器人量产,计划5年内年产100万台 [1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中国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与应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13] - 以小米CyberOne 2、宇树科技H1等为代表的产品密集亮相,并联合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下游巨头成立“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联盟” [14] - 瑞银评论认为中国正以全国体制的效率力图在机器人2.0时代抢占制高点,其制造业生态与应用场景是独特优势 [15] 资本市场表现与投资工具 - 机器人指数ETF(560770.SH)今日上涨1.25% [2] - 该ETF自9月以来获资金净流入9.7亿元,基金最新规模突破18.47亿元,再创上市以来新高 [19] - 机构对机器人指数ETF标的指数2025、2026和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测分别为44.38%、35.68%和24.38% [9] - 该ETF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全面覆盖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环节 [22]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合计占比50.1% [22][24] - 中证机器人指数覆盖全产业链(机器人占比14.4%),而国证机器人指数更偏机器人(机器人占比24.3%) [22][24]
10万亿风口!正在引爆
格隆汇· 2025-10-20 18:27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深鹏 伴随着贸易战等利空消息的淡化,经过短暂休整后的科技股,正王者归来。 其中,机器人指数ETF(560770.SH)今天上涨1.25%。 消息面上,今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了高180cm、重70kg的最新人形机器人产品Unitree H2(H2仿生人),和前代产品相比,H2在外观上增加了仿生人脸, 身着服装亮相,整体形态更接近真人。在50秒的展示视频中,H2展示了旋转、抬腿等类似"芭蕾"的舞蹈动作,以及武术表演。 如果说2024年是机器人量产元年,那2025则是商用化元年,宇树H2的发布,为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再添催化。 在产业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的大背景下,加上接下来有财报期、龙头公司发布新一代机器人版本、相关企业IPO等催化,四季度的机器人板块,仍然值得重 点关注。 订单落地 商业化进程加速最大,也是最直接的证据,是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订单。 以优必选和智元机器人为例。 10月19日,优必选宣布获得来自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的订单,金额高达1.26亿元,Walker S2机器人将用于专业的数据采集和测试工作。 10月15日,一家国内知名的A股上市汽车科技公司向优必选采购 ...
2025凤凰之星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优必选
凤凰网财经· 2025-09-23 20:43
奖项评选背景 -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颁奖典礼 设置九大奖项覆盖创新、回报、责任、成长等关键领域 [1] - 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奖项聚焦营收复合增长率、市场份额扩张速度、研发投入及行业前景等核心指标 采用动态评估模型考察未来3-5年可持续增长潜力 [1] 获奖企业概况 - 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获得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奖项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及智能服务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商业化 [2] - 公司执行董事邓峰表示奖项是对团队资本市场贡献的肯定 公司将坚持自主创新理念聚焦AI和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4] 技术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2790项授权专利 主导或参与起草超过40项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标准 [6] - 自主研发的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优必选Thinker"在三大国际权威基准测试中获得四项全球第一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2.18亿元 占营收比重35.1% [6] 商业化进展 - 2025年7月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单笔订单金额最高纪录 [6] - 2025年9月获得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采购搭载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的Walker S2机器人 [6] - Walker S2机型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与7×24小时连续作业 显著提升工业场景生产力 [6] 产能与财务表现 - 计划2025年交付超过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全年产能预计提升至1000台以上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7] - 消费级机器人和教育智能机器人业务均实现近50%同比增长 [7] 资本市场认可 - 2025年8月与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 获得股票配售、可转换债券等金融支持 [7] - 招商证券国际将目标价升至140港元 维持增持评级 [7] - 股价自年初至2025年9月累计上涨超过86% 市值突破470亿港元 [7]
科技视点丨人形机器人,更快更高更强
人民日报· 2025-09-01 10:03
行业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今年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 同比增长125% 已在工业制造 零售配送 餐饮服务等领域试点投入 [1] -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你追我赶 各展所长"的竞争格局 [2] 政策支持 - "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提出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3] - 杭州将人形机器人整机 软件算法及关键零部件列入市重点科研项目支持范围 [3] - 北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 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 [3] - 上海提出到2027年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3] 技术创新发展 - 硬件层面关节执行器 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技术路线逐渐趋向一致和标准化 [3] - 软件层面感知 决策 控制等相关人工智能算法仍处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探索阶段 [3] - 新一代关节模组价格从上千元进入百元区间 整机成本预计进一步下降 [4] - 高性能一体化力控关节和先进算法使机器人能完成叠衣服 取饮料等精细操作 [8] - 大模型发展推动运动能力 感知能力及智能水平快速突破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助力打造"端到端"决策系统 [7] - 卫星导航定位 5G通信等技术提供支撑 时空算力背包可提供7×24小时北斗时空智能服务 [8] - 5G-A网络峰值提升至2.4Gbps 支撑环境交互 实时决策 精准定位 多机协同等需求 [9] 产品性能突破 - 宇树H1机器人和天工Ultra机器人参与"百米飞人"比赛 天工Ultra以21.5秒成绩夺冠 [1]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身高1.76米 拥有52个自由度 能稳定搬运15公斤负载 具备自主换电能力 [9] - 人形机器人需全身几十个关节精密配合 涉及机械结构 驱动系统 传感技术 控制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融合 [9] - 全自主模式要求机器人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 自主应对突发状况 [10] 应用场景拓展 - 规模化应用遵循"工业先于物流 商用先于家用"路径 [4] - 超过1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工厂环境中实训 能实现人类水平30%-40%的效率 [11] - 家庭场景中养老机器人可提供健康管理 远程关爱等功能 [11] - 未来将在生产领域作为劳动力重要补充 在服务行业提供家庭服务和教育辅导等多样化需求 [11]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人民日报· 2025-08-13 10:51
大会概况与规模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 [2] - 超20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会 1500余件展品亮相 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可实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 [2] - 中心同步推出具身多模态大模型及全自主导航系统 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 [4]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 实现快速起身与高稳定性格斗动作 [4] - 因时科技展出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 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27种手势1秒响应 [5]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基于深度思考大模型 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与全天候工作 [11]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 [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 [6] - 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35.6% 服务机器人增25.5% [6]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7]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 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7] - 自2019年起北京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7] 企业商业化进展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 为应对需求在北京增设生产基地 [6] - 优必选2025年计划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投入智能制造 [9]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 覆盖超百万终端场景 [10]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 236个行业中类 [11] - 千寻智能机械臂实现柔性物长程精准操作 具备衣物折叠等应用能力 [9] - 源络科技Monte 02机器人可完成实验室取样、转运、检测等自动化操作 [9]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在酒店实现送餐、清洁、巡逻等多角色切换 [9] - 2024年中国厂商占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84.7% [11] -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覆盖家政、制造、物流、医疗等领域 [11]
1500余件展品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人民日报· 2025-08-11 15: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1500余件展品,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涵盖大载重工业机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成果[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可调度多台机器人协同完成电力检修、分拣等任务[1]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具备快速起身能力[2] - 因时科技推出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27种手势1秒响应[3]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搭载深度思考大模型,支持3分钟自主换电,实现全天候工作[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服务机器人增长25.5%[4][5]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5]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国第一[6]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84.7%出货量份额[10] 产业链与生态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5]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增设北京生产基地应对需求增长[4]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覆盖百万终端场景[8]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开放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PB级数据池[11]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10] - 优必选计划2024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实现分拣协同作业[7]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在酒店场景实现送餐、清洁、巡逻多角色切换[7] - 北京亦庄今明两年将释放近50亿元机器人需求,包括超千台人形机器人,覆盖医疗、电力等9大领域[12] 技术创新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突破大模型、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2] - 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显著提升,国产产品实现连续后空翻、格斗等高难度动作[3] -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产业化落地[10]
1500余件展品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11 05:45
产品谱系丰富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200多家企业参会,1500余件展品亮相,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可调度机器人完成电力检修、流水线分拣等4个任务,实现群体智能 [1][2] - 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核心零部件如灵巧手、减速器等已形成自有产品谱系 [2][3]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具备动态平衡算法,可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运动能力显著增强 [2][3] 产业发展迅速 - 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4][5]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得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增设北京生产基地应对需求增长 [4]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 [6] 应用场景多元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 [10] - 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实现精准分拣,计划年内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云迹科技UP机器人可切换送餐、清洁、巡逻等多角色 [7][9]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覆盖超百万终端场景 [8]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84.7%出货量,人形机器人在家政、制造、医疗等场景加速落地 [10] 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 - 优必选Walker S2基于大模型技术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解决续航痛点 [9]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开放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PB级数据池 [11][12] - 北京亦庄将释放万台、近50亿元机器人应用需求,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覆盖制造、医疗、市政等场景 [12]
特斯拉新品蓄势待发
中邮证券· 2025-07-21 13: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行业情况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产业提速,全链协同格局初显,技术突破聚焦实用化,续航与降本成关键进展,商业化路径分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策略并存 [7]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政策红利、技术拐点、资本热度三重叠加的临界期,机遇与风险并存,聚焦技术收敛与成本锚点 [7] - 短期看,区域集群模式和标志性技术推动实用化进程,相关事件叠加推动短时间预期大幅上涨,需警惕资本市场过热反应 [7] - 长期投资主线需关注技术收敛节点、成本下探能力、场景验证效率,产业正从“实验室标杆”向“工厂标配”跃迁,下一阶段竞争核心在于标准化与成本控制,跨越鸿沟方能开启万亿级市场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2025.07.14 - 07.18)人形机器人指数上涨 6.79%,涨幅超过同期创业板、科创 50、沪深 300、上证指数,年初至今上涨 30.67%,在申万 31 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 2 位 [5] - 相关标的涨跌幅明显的有上纬新材 +148.85%、中大力德 +30.62%等,奋达科技 -5.32%、日发精机 -4.89%等 [5][16] 行业重要动态 行业发展 - 特斯拉机器人 Optimus 将服务洛杉矶飞碟餐厅,展示多任务服务能力智能化跃升 [21] - Meta 千亿投资 AGI,建设巨型数据中心集群 [22] - 优必选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换电系统,实现 7×24 小时永续运转 [23][24] - 湖北自研 1.7 米人形机器人“光子”亮剑链博会,推动国产替代 [25] - 合肥零次方机器人全模态技术斩获千万级订单,加速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26] - 格力突破主动跟随温控技术,多模态空调机器人破界消费场景 [27][28] - 京东与鲸鱼机器人合作,启动教育 AI 双引擎,共建产业生态范式 [29] - 灵宝机器人实现矿业井下全球首例应用,分层 VLA 架构筑护城河 [30] - 普渡 AI 清洁机器人问世,颠覆大场景清洁 [31] 政策新闻 - 湖北链博会亮剑人形机器人产业,百亿目标牵引全链生态共建 [6] - 黄仁勋宣告 AI 工业革命,中国开源生态为全球重塑供应链 [6] - 全球首届机器人运动会启动,智慧足迹点亮北京地标 [6] - 我国上半年机器人产量激增 35%、550 万数据集开源 [6] - 王兴兴预判人形机器人 3 年爆发期,宇树科技领跑全球技术黄金时代 [6] 供应链动态&公司公告 - 湖北科峰智能关节模组技术破题人形机器人痛点,产业联盟深化跨省协作 [39] - 诺力股份联手浙大系研究院,加速攻坚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 [40] - 德昌电机控股、越疆等发布公司公告 [7] 本周行业观点 -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产业提速,全链协同格局初显,政策端加码技术攻关与国产化替代,资本端加速全链条资源整合 [42] - 技术突破聚焦实用化,优必选换电系统提升工业场景可用性,供应链降本加速,降低场景定制成本 [42][43] - 商业化路径分化,特斯拉产业链量产目标有望保持,国产链依托政企订单打开 B 端市场,但部分高端定制化产品面临交付延迟风险 [43] 板块内相关标的 - 智元链零部件供应商包括恒工精密、中大力德等,系统集成或合作企业包括领益智造、均普智能等 [9] - T 链供应链核心包括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潜在供应链包括震裕科技、正裕工业等,技术角度边际变化相关企业包括恒帅股份、新坐标等 [9]